陶行知本土办学实践与“生活教育”的独特创造
[Abstract]:After returning to the United States to work for many years in university teaching and social activities, Tao Xingzhi resolutely turned to rural education, mass education and special education, and set up Xiaozhuang normal School in Nanjing successively. The Shanhai Industrial College and Chongqing Yucai School, through their difficult and unique local school practice, drew on and reformed Dewey's theory of pedagogy, and put forward the theory of "life education" with Chinese characteristics, thus surpassing Dewey to a great extent. The native construction of ethnic pedagogy has been realized.
【作者单位】: 华东师范大学基础教育改革与发展研究所;
【基金】:教育部人文社会科学重点研究基地重大项目“中国近现代基础教育变革中教育家办学的文化反思”(11JJD880011)的部分成果
【分类号】:G40-092
【共引文献】
相关期刊论文 前10条
1 许良廷;对陶行知怎样成为党外共产主义者的探索[J];安徽史学;2001年03期
2 余子侠;陶行知生平事迹五考[J];安徽史学;2001年03期
3 王颖;;以学派观看待杜威中国学生:中国杜威派学人思想及其影响[J];北京理工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2008年01期
4 涂雪峰,李萍凤;陶行知的科学教育思想初探[J];成都教育学院学报;2005年11期
5 褚灏;;教学做合一——论陶行知教育理论在音乐教育中的历史与现实意义[J];成功(教育);2007年09期
6 李艳;;现代初等教育的民主化发展探究[J];重庆电子工程职业学院学报;2012年01期
7 殷明;党外布尔什维克陶行知的人生之路[J];党史文汇;2000年01期
8 王小丁;;陶行知与中美教育交流[J];福建陶研;2009年01期
9 杜学元;贺桂桢;;浅析陶行知的职业教育思想及现实意义[J];广州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2009年09期
10 杨卫民;董灿蕾;;平民化出版——陶行知在上海[J];现代出版;2012年04期
相关会议论文 前2条
1 宋瑞玲;;陶行知的“小先生制”及其启示[A];纪念《教育史研究》创刊二十周年论文集(2)——中国教育思想史与人物研究[C];2009年
2 单中惠;;杜威教育思想与近代中国教育[A];纪念《教育史研究》创刊二十周年论文集(21)——中外教育史比较研究(含比较教育等)[C];2009年
相关博士学位论文 前10条
1 朱蓉蓉;抗日战争时期的民间外交研究[D];苏州大学;2010年
2 刘来兵;什么是教育史[D];华中师范大学;2011年
3 杨日飞;教育与儿童的自然发展[D];南京师范大学;2011年
4 张雪蓉;以美国模式为趋向:中国大学变革研究(1915—1927)[D];华东师范大学;2004年
5 王彦力;走向“对话”[D];南京师范大学;2005年
6 兰军;民国时期中国教育在国际教育论坛上的展现[D];华中师范大学;2007年
7 蔡幸福;陶行知与牧口常三郎教育思想比较研究[D];华中师范大学;2008年
8 贾宏燕;陈鹤琴教育思想的中国文化渊源与创新[D];华东师范大学;2008年
9 吴擎华;陶行知与民国社会改造[D];山东大学;2008年
10 汪楚雄;中国新教育运动研究(1912-1930)[D];华中师范大学;2009年
相关硕士学位论文 前10条
1 方卉;陶行知社会教育思想简论[D];江西师范大学;2011年
2 孙大宏;陶行知学校管理思想及现实价值研究[D];南京师范大学;2011年
3 杜觉民;西方教育理论在近代中国的移植应用和现实思考[D];西南师范大学;2001年
4 涂雪峰;陶行知社会改造思想初探[D];湖南师范大学;2002年
5 刘静;乡村教育中的文化使命[D];华东师范大学;2001年
6 谢玉荣;语文活动课研究[D];华东师范大学;2001年
7 刘秀英;“庚款留美”与中国高等教育现代化[D];西南师范大学;2004年
8 陶克祥;陶行知健康教育思想研究[D];安徽师范大学;2005年
9 郑艳萍;陶行知乡村教育思想研究[D];河北大学;2006年
10 汪楚雄;“新教育运动”述论(1912-1927)[D];华中师范大学;2006年
【相似文献】
相关期刊论文 前10条
1 吴文德;;教育必须回归生活、融入生活的理性思考[J];当代教育论坛(学科教育研究);2007年05期
2 刘勇;张小丽;;教学回归生活研究述评[J];教育科学论坛;2007年06期
3 杨冬;;生活中来,生活中去——“诚信”故事中的生活教育[J];江苏教育研究;2008年14期
4 邵佳洪;;培养学生完美品质 全方位开展学生生活教育[J];职业;2011年30期
5 丁一科;;实施生活教育,培养学生创新及适应能力[J];才智;2011年34期
6 钱剑敏;;“化学与生活”研究性学习中的生活教育[J];科教文汇(下旬刊);2012年04期
7 崔国才;崔文颖;;对中职生进行生活教育才是真正的教育[J];科技创新导报;2012年14期
8 韩风强;;卞福汝主教:优秀的生活教育者[J];黑河学院学报;2012年04期
9 梅娟;;架起生活通往数学的桥梁[J];教育教学论坛;2012年29期
10 陈余曼红;;生活教育活动计划[J];中国药物滥用防治杂志;1998年01期
相关会议论文 前10条
1 李粲;;生活教育的关键是关注学生的幸福生活[A];社会主义核心价值体系与教育——德育论丛(第二辑)[C];2012年
2 刘兹梅;;从“生活教育”到“素质教育”是历史的必然[A];纪念福建省陶行知研究会成立20周年——陶研优秀论文集[C];2004年
3 石生;;论生活教育之真谛[A];山西省陶行知研究会首届二次学术年会论文选集[C];1989年
4 罗芳;;让“生活即教育”渗透数学课堂[A];福建省行知实验校校长论坛论文集[C];2012年
5 郑美春;;生活教育对生物教学的启示[A];福建省行知实验校校长论坛论文集[C];2012年
6 陈丽珍;;架起语文教学与生活的桥梁[A];国家教师科研基金十一五阶段性成果集(广东卷)[C];2010年
7 谢海清;游连斌;;实践“生活教育”理论 开展“家校共建”活动[A];纪念福建省陶行知研究会成立20周年——陶研优秀论文集[C];2004年
8 罗欲;;日常生活,培养综合素质的起点[A];国家教师科研基金十一五阶段性成果集(广西卷)[C];2010年
9 殷骥;;引导生活 学会创造[A];国家教师科研基金十一五阶段性成果集(江苏卷)[C];2010年
10 李惠民;李田定;;“生活教育”理论和教育改革[A];山西省陶行知研究会首届二次学术年会论文选集[C];1989年
相关重要报纸文章 前10条
1 吴非;补上“生活教育”这一课[N];江苏教育报;2012年
2 民盟省委副主委兼秘书长 冉霞;劳动促进自我成长 教育完善人格培养[N];贵州政协报;2010年
3 上海社会科学院社会学研究所研究员 徐安琪;应将家庭生活教育和训练制度化[N];中国妇女报;2012年
4 吕传彬;念书前先学会过生活[N];中国教师报;2014年
5 陈平;培育“生活教育”的土壤[N];中国教育报;2007年
6 本报记者 翟帆 采访整理;将生活教育渗透到学科课程之中[N];中国教育报;2010年
7 陈庆鹏;也要对干部搞些生活教育[N];解放军报;2013年
8 海门市天补中学 俞仁礼;让生活教育学生[N];成才导报.教育周刊;2005年
9 魏华龄;陶行知倡导岩洞教育[N];桂林日报;2007年
10 河北区扶轮幼儿园 徐含冰;小班开展生活教育的有效途径[N];天津教育报;2008年
相关硕士学位论文 前10条
1 张旭耀;学校教育与人的幸福生活[D];福建师范大学;2009年
2 李银玲;试论生活世界的教育[D];曲阜师范大学;2004年
3 余海军;谁来荣耀生活[D];福建师范大学;2011年
4 王欣瑜;生活与教育的涵义及其辩证关系[D];内蒙古师范大学;2006年
5 郑英波;《普及现代生活教育之路》(节译)翻译报告[D];云南大学;2014年
6 亢晓莉;生活与教育关系的演变研究[D];四川师范大学;2014年
7 李毅;论陶行知“生活教育”理论在高中思想政治课教学中的践行[D];山东师范大学;2012年
8 邵新梅;回归生活的数学教学策略研究[D];河北师范大学;2013年
9 罗珍;让教育扎根生活[D];湖南师范大学;2008年
10 杜瑞;教育与生活关系的发生、发展及演变研究[D];海南师范大学;2011年
,本文编号:2177515
本文链接:https://www.wllwen.com/jiaoyulilunlunwen/2177515.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