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比较教育研究的五重路向
[Abstract]:With the change of the research environment of comparative education, the translation and introduction of foreign education has been unable to adapt to the historical mission entrusted to it by the Institute of Education. According to the needs of comparative education research in the new era, comparative education research should be divided into five directions, namely, multi-disciplinary, cross-cultural, practical, methodological and fundamental. These five directions are not only relatively independent, but also interrelated, at the same time, the shuttle interaction between each other, and can achieve effective integration, and work together to improve the level of comparative education research and comparative education to the depth of development.
【作者单位】: 教育部人文社会科学重点研究基地北京师范大学国际与比较教育研究院;北京师范大学教育基本理论研究院;
【分类号】:G40-059.3
【参考文献】
相关期刊论文 前4条
1 彭正梅;教育借鉴的困惑——关于比较教育使命的反思[J];外国教育资料;1999年04期
2 王长纯;;从危机中走来,在危机中发展——纪念朱利安《比较教育研究计划和初步意见》发表190周年[J];外国教育研究;2007年08期
3 袁利平;;论比较教育的学科逻辑与学科智慧[J];外国教育研究;2013年01期
4 项贤明;;从比较教育走向比较教育学[J];全球教育展望;2013年09期
【共引文献】
相关期刊论文 前10条
1 容中逵;当前我国比较教育研究中的借鉴问题[J];安徽教育学院学报;2003年01期
2 辜文林;赛乐;;我国农村中小学教师的素质严重制约着基础教育的发展[J];安徽文学(下半月);2009年06期
3 戴剑;张振华;;多元化教育理念对学校体育的影响与变迁[J];安徽体育科技;2009年03期
4 刘小燕;;构成政府形象的行为体系[J];安阳工学院学报;2006年02期
5 李现平;比较教育学与教育学[J];比较教育研究;2001年09期
6 谷贤林;关于比较教育若干问题的探讨[J];比较教育研究;2003年07期
7 钟启泉,黄志成,赵中建;开拓比较教育科学研究的新视域——兼论比较课程与教学论研究的方法论特征[J];比较教育研究;2005年03期
8 王长纯;文化自觉、理论自觉和实践自觉(论纲)——比较教育和而不同发展的途径[J];比较教育研究;2005年03期
9 项贤明;站在十字路口的中国比较教育学[J];比较教育研究;2005年03期
10 陈时见;论比较教育的学科体系及其建设[J];比较教育研究;2005年03期
相关会议论文 前2条
1 马早明;;民国时期:中国比较教育学科的初兴[A];纪念《教育史研究》创刊二十周年论文集(21)——中外教育史比较研究(含比较教育等)[C];2009年
2 孙启林;周世厚;;东北亚的教育变革与文化传统论纲——对中国、日本和韩国19世纪中叶以来教育变革历程的分析[A];朝鲜·韩国历史研究(第十一辑)——中国朝鲜史研究会会刊[C];2009年
相关博士学位论文 前10条
1 崔学荣;主体间性视野中的中国传统音乐文化教育[D];福建师范大学;2010年
2 张国栋;中华武术现代传承困境研究[D];西南大学;2011年
3 樊亚峤;儒家课程思想的后现代转向[D];西南大学;2011年
4 张姝;论教师的文化觉醒及其教学实现[D];西南大学;2011年
5 杨茂庆;美国研究型大学的教师流动研究[D];西南大学;2011年
6 向帮华;符号哲学视野中土家族敬祖习俗育人价值研究[D];西南大学;2011年
7 李志英;高校教师工作满意度研究[D];华东师范大学;2011年
8 陈德云;美国优秀教师专业教学标准及其认证:开发、实施及影响[D];华东师范大学;2011年
9 邓睿;我国中学教师职业成就感问题研究[D];华东师范大学;2011年
10 余娟;从语言学习到文化理解[D];华中师范大学;2011年
相关硕士学位论文 前10条
1 于洋;小学教师国际间交流培训的实践与反思[D];辽宁师范大学;2010年
2 郭莲纯;语文教育中的民俗文化渗透[D];辽宁师范大学;2010年
3 何程妍;苏州市中学家校合作的现状调查及其分析[D];苏州大学;2010年
4 杨丽颖;高职院校特色校园文化的构建[D];东北师范大学;2010年
5 赵燕;国家文化安全背景下新疆边境地区基础教育发展研究[D];石河子大学;2010年
6 连丽梅;初高中思想政治课互动教学的比较研究[D];福建师范大学;2009年
7 刘达庆;客家文化视野下的教育思考[D];福建师范大学;2009年
8 唐淑君;新课程标准下高中物理与大学物理的衔接研究[D];山东师范大学;2011年
9 侯淑君;榆次城隍庙壁饰艺术中民俗文化的表现[D];太原理工大学;2011年
10 佟晓珊;高等师范院校教育学交叉学科发育状况研究[D];沈阳师范大学;2011年
【二级参考文献】
相关期刊论文 前9条
1 项贤明;比较教育学的立足点和方法论[J];比较教育研究;2001年09期
2 陈时见;;论比较教育的学科属性与学科体系[J];比较教育研究;2008年06期
3 徐辉;作为比较教育学一般逻辑起点的国际教育[J];比较教育研究;1998年05期
4 陈时见;袁利平;;论比较教育学的知识形态与价值取向[J];教育研究;2010年02期
5 傅松涛;;比较教育学教育形态研究范式的基本依据[J];教育研究;2012年01期
6 李西建;本体论创新与视界开放——对文艺美学学科问题的哲学思考[J];陕西师范大学学报(哲学社会科学版);2004年02期
7 姚晓蒙;国际比较教育(中)[J];外国教育资料;1994年03期
8 马越彻,饶从满;“区域研究”与比较教育学——以明确“区域”的教育特质为目的的比较研究[J];外国教育研究;2002年04期
9 陈跃红;;现代性视域与文学“比较”的多重意蕴[J];中国比较文学;2007年02期
【相似文献】
相关期刊论文 前10条
1 彭虹斌;;比较教育功能的时代转换:从借鉴到理解[J];比较教育研究;2007年03期
2 李云鹏;;比较借鉴与本土实验[J];江苏教育研究;2010年07期
3 卢晓中;比较教育研究的性质评析[J];现代教育论丛;2002年05期
4 王英杰;;比较教育学定义问题浅议[J];外国教育研究;1993年03期
5 周晓琴;;试论比较教育研究中的影响研究[J];比较教育研究;2006年10期
6 鲁子问;试论跨文化教育的实践思路[J];教育理论与实践;2002年04期
7 生兆欣;;论比较教育学术研究的价值涉性[J];比较教育研究;2006年10期
8 容中逵;;借鉴:比较教育研究向度的“中国之维”——论比较教育研究的借鉴目的及其功能实现问题[J];比较教育研究;2009年04期
9 金家新;兰英;;论比较教育文化研究的理论自觉与学科基点[J];全球教育展望;2009年08期
10 姜峰;;国际视野、本土行动:比较教育的功能及其实现[J];西北师大学报(社会科学版);2010年02期
相关会议论文 前10条
1 蓝建;;全球化背景下比较教育研究的基本视角——也是一种公平[A];纪念《教育史研究》创刊二十周年论文集(21)——中外教育史比较研究(含比较教育等)[C];2009年
2 滕志妍;;关于中国教育人类学学科建设的几个问题[A];“首届中国教育人类学学术研讨会”论文集[C];2007年
3 罗海兵;;匡互生的教育思想[A];纪念《教育史研究》创刊二十周年论文集(2)——中国教育思想史与人物研究[C];2009年
4 畅红琴;;李道纯的教育哲学思想[A];纪念《教育史研究》创刊二十周年论文集(2)——中国教育思想史与人物研究[C];2009年
5 曹青阳;;毛泽东同志教育实践的若干特点[A];纪念《教育史研究》创刊二十周年论文集(2)——中国教育思想史与人物研究[C];2009年
6 陈时见;;论雷沛鸿的比较教育研究与应用[A];纪念《教育史研究》创刊二十周年论文集(2)——中国教育思想史与人物研究[C];2009年
7 安永新;梁茂林;;黄质夫的教育实践与教育思想[A];纪念《教育史研究》创刊二十周年论文集(2)——中国教育思想史与人物研究[C];2009年
8 严奇岩;;王国维与中国的比较教育研究[A];纪念《教育史研究》创刊二十周年论文集(2)——中国教育思想史与人物研究[C];2009年
9 郭文峰;;不来改变我,但来修改我[A];国家教师科研基金十一五阶段性成果集(福建卷)[C];2010年
10 刘在琳;;序[A];纪念福建省陶行知研究会成立20周年——陶研优秀论文集[C];2004年
相关重要报纸文章 前10条
1 江苏省海门市东洲小学 许新海 南澳洲国立大学教育学院 区荣基;澳大利亚教育与课程改革跨文化实地研究[N];成才导报.教育周刊;2005年
2 记者 李宇;做好“结合”文章 推动活动深化[N];秦皇岛日报;2007年
3 高峰;幸福教育也是一种教育实践[N];天津教育报;2008年
4 北京师范大学教育学院 李伟;把脉“教师抄袭”现象[N];中国教育报;2006年
5 纳溪区护国镇高桥小学 王德云;加强感悟教育的理论性探究[N];泸州日报;2008年
6 李冲锋;展示西方教育思想的画卷[N];中华读书报;2007年
7 刘旭东;教育学:问题与出路[N];光明日报;2008年
8 本报记者 乔欣;“电子书包”进入教育实践[N];中国文化报;2011年
9 通讯员 龙钢 周金瑞 记者 朱珉迕;首批“同心”教育实践基地挂牌[N];解放日报;2011年
10 北京师范大学 邹安川;行走在比较教育长河中[N];中国教育报;2007年
相关博士学位论文 前10条
1 易森林;教育理论对教育实践的功能[D];华东师范大学;2010年
2 张海波;教育问题的前提批判[D];东北师范大学;2011年
3 李颖;教育的人性追寻[D];东北师范大学;2006年
4 冯旭洋;论教育“主体”[D];华东师范大学;2011年
5 郑新华;近代中国教育如何可能[D];华东师范大学;2006年
6 程亮;教育学的“实践”关怀[D];华东师范大学;2006年
7 申卫革;后现代知识型观照下教育学知识的实践转向[D];陕西师范大学;2007年
8 刘庆昌;论教育思维[D];西北师范大学;2005年
9 张琨;教育即解放[D];华中师范大学;2007年
10 杨素萍;比较教育的范式研究[D];西南大学;2009年
相关硕士学位论文 前10条
1 张静;布迪厄实践逻辑视阈下的教学行为优化研究[D];河南大学;2009年
2 多俊岗;袁世凯与中国近代教育改革[D];河北大学;2006年
3 徐丽苹;王先谦的教育思想研究[D];湖南大学;2009年
4 吴亚芬;职前教师实践性知识培养研究[D];江西师范大学;2009年
5 吴值敬;裴斯泰洛齐教育思想述评[D];扬州大学;2009年
6 叶海燕;维新时期女子教育思潮及实践[D];湖南大学;2009年
7 何小忠;教育理论与实践及其关系的尝试性建构[D];曲阜师范大学;2000年
8 季仲平;张謇教育思想及其实践研究[D];苏州大学;2007年
9 秦莉冰;欧文的教育实践与他的空想社会主义实践的关系[D];浙江师范大学;2009年
10 郑佳;试论比较教育研究中“比较”的单元与路径[D];东北师范大学;2012年
,本文编号:2304278
本文链接:https://www.wllwen.com/jiaoyulilunlunwen/2304278.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