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主页 > 教育论文 > 教育理论论文 >

对我国教育机会均等的现状研究

发布时间:2020-05-12 17:57
【摘要】: “教育机会均等”作为教育民主化的一个重要方面,西方国家早在十九世纪便提出来,并把它作为教育政策中的一个主导思想;二战后成为国际教育界和许多国家教育研究和教育改革运动中最关心的问题之一。 半个世纪以来,我国在追求教育机会均等方面取得了巨大的成就,整体上教育呈现出平等化趋势,但目前仍然存在着地区之间、城乡之间、性别之间、民族之间、阶级(阶层)之间、群体之间教育机会的不均等问题。主要表现为义务教育入学机会不均等,中小学阶段受教育所能享受到的物质条件和所受到的对待不均等,最终取得的学业成就不均等。对这样的问题既要正确认识,又要加以客观对待。 造成目前我国教育机会不均等现状的根源,从教育外部来看,,在于现阶段经济、文化发展水平的落后与不平衡,特别是二元经济社会结构的留存及其益发两极分化的趋势,国家教育经费的滞后投入和不均衡分配,以及旧文化因素对人们的观念影响;从教育内部来看,则在于制度化教育、英才教育的竞争性考试和在微观上一些不健康因素的滋生。 针对我国教育机会不均等的现状及其存在的根源,一方面,要借鉴当代发达国家在追求教育机会均等中所取得的成功经验。另一方面,要正视现实,寻求变革,并将教育改革和社会变革相结合;立足于义务教育阶段实现教育机会均等;切实改变贫困地区和不利群体的教育环境;改变教育经费的管理体制,加大国家投入的力度与分配上的倾斜度。同时,还要切实加强教师和教育管理者的平等观建设,优化教育内部环境。
【学位授予单位】:四川大学
【学位级别】:硕士
【学位授予年份】:2002
【分类号】:G40-052

【相似文献】

相关期刊论文 前10条

1 刘景;;美国联邦政府大学生资助理念的流变[J];世纪桥;2011年13期

2 曾武成;;基于公平理念的高考录取机会均等问题探讨[J];当代教育论坛(综合研究);2011年09期

3 吴文玲;;论教育公平的核心问题——课程公平[J];现代交际;2011年07期

4 沈珊;;平等与效率关系视角下的我国收入分配制度和政策——读阿瑟·奥肯《平等与效率》引发的思考[J];才智;2011年20期

5 霍翠芳;;论教育机会的再分配——我国高考复读政策的公平悖论及其消解[J];当代教育科学;2011年09期

6 郝继伟;;包容性增长理念指导下的共享实现路径分析[J];石家庄学院学报;2011年04期

7 韩峰;;浅谈我国现阶段教育存在的问题[J];中国校外教育;2011年13期

8 王秀明;;包容性增长的内涵及其价值诉求[J];湖北经济学院学报(人文社会科学版);2011年08期

9 宋茹芬;;论美国价值观[J];漯河职业技术学院学报;2011年04期

10 ;校园流感[J];人生十六七;2004年01期

相关会议论文 前10条

1 吴宏超;;调节教育供求矛盾的新视角[A];2009年中国教育经济学学术年会论文集[C];2009年

2 樊纲;;平等、公平与经济发展[A];政府转型与统筹协调发展——2004中国改革论坛论文集[C];2004年

3 贾贵廷;;高等教育与社会和谐几个问题的思考[A];中国自然辩证法研究会地学哲学委员会第十届学术会议代表论文集[C];2005年

4 聂琴;;民族成人高等教育发展与民族发展——兼谈西部民族地区与发达地区的教育机会失衡问题[A];2003年中国成人教育年会论文集[C];2003年

5 ;别梯·H.费尔发克斯,86岁 使年轻人有所差别[A];首届中国老年人才论坛论文集[C];2005年

6 何远梅;刘成;;女性主义视野下体育参与机会均等研究[A];第八届全国体育科学大会论文摘要汇编(一)[C];2007年

7 窦心浩;;教育机会均等问题与升学选择理论——以大学升学为中心[A];2008年中国教育经济学年会会议论文集[C];2008年

8 金子元久;窦心浩;;高等教育大众化与机会均等——理论分析与中日比较[A];2006年中国教育经济学年会会议论文集[C];2006年

9 岳昌君;;规模扩大与高等教育人学机会均等化(初稿)[A];2009年中国教育经济学学术年会论文集[C];2009年

10 郑朝新;;建设新农村 构建和谐社会[A];2006年“关于社会公平问题”研讨会论文集[C];2006年

相关重要报纸文章 前10条

1 方虹;应为更多农民子女提供教育机会[N];农民日报;2005年

2 次仁顿珠;珍贵的教育机会得来不易[N];人民日报;2009年

3 之茁;教育机会与和谐社会[N];中国财经报;2005年

4 记者 张策;为每个适龄儿童提供优质公平的教育机会[N];天津教育报;2009年

5 邓t

本文编号:2660618


资料下载
论文发表

本文链接:https://www.wllwen.com/jiaoyulilunlunwen/2660618.html


Copyright(c)文论论文网All Rights Reserved | 网站地图 |

版权申明:资料由用户0e884***提供,本站仅收录摘要或目录,作者需要删除请E-mail邮箱bigeng88@qq.co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