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主页 > 教育论文 > 教育理论论文 >

后现代主义视野下的教育目的探析

发布时间:2020-05-25 05:24
【摘要】: 作为一种新的学术范式,后现代主义给整个精神世界带来了类似普罗米修斯的火种,它使人们重估一切价值,另辟蹊径。作为精神世界开发者的教育活动毫无例外地受到了“洗礼”。后现代主义思想将现代主义宣扬并构筑起的教育价值理念的矛盾全部兜了出来,教育价值取向的“全权代表”——教育目的更是被鞭挞的“体无完肤”。 后现代主义教育目的观揭示了现代主义教育目的的种种弊端,诸如形而上学的脆弱性,教育中的霸权和暴力,内在价值的失落,二元论的思维模式的危机与危害,科学理性主义的充斥,抽象人性论对人的压制,逻辑话语的权威与僵化,,教育目的社会理想的幻灭等。后现代主义教育目的观主张:重视人的不确定性,反对对人的各种形式的预设;消解中心与边缘的界限,主张两者之间对话;重视差异个性多元而非本质权威一元;重过程而非结果,重生成而非预成;反人类中心,建立大的宇宙观和可持续发展战略;重社会民众而非民族精英;重自由主动而非规范受动。后现代教育目的的核心意义在于对现实个体的人文关切,在于成就个人的特殊的本性与意义。后现代主义教育目的反对现代教育目的太多的“给定”的东西,反对现代教育目的大一统的局面对人的异质性的压迫。它增强了现代教育目的自身的批判反思意识。 后现代主义教育目的观的启示在于使我们以“另类”视角去重新审视我们的教育目的及其研究。一个具有普遍的永恒、凝固的本质观念的人已经不再存在。马克思主义实践观指明人是在不断的创造性的活动中建构自身的特殊性,成为自己的。克服传统教育目的建构的本质主义、中心主义和二元对立的理性主义思维方式,我们在教育目的建构中,不应从某个教育理想出发而建立另外一个教育理想,应当揭示现存教育目的中存在的多元价值冲突与对抗,结合整个教育所处的文化和社会背景,始终关注人的特殊性,过程性和人的创造性的活动;摆脱本质主义的纠缠,将人从形形色色的人性论的奴役和束缚中解放出来。教育世界与生活世界统合起来,还人以本来面目,个人本位与社会本位最终统合在每一个个体的特殊、丰富的生活之中,通过每个个体的知、情、意、行的变化表现出来。教育目的在于成就特殊人和完善特殊个性,在于培养过好自己特殊生活的而非服从某种规格的人。 后现代主义“毁誉交加”的名声昭示我们,坚持马克思主义辩证法才是正确 对待后现代主义教育目的出路与方法。 本论文由五个部分组成。第一部分是对后现代主义教育研究的分析,该部分 从量与质两方面分析我国后现代主义教育研究的现状,并提出几点认识。第二部 分介绍了后现代主义教育目的的哲学依据—一后现代主义理论的概念和特征,分 析了后现代主义的‘后”的内涵,后现代主义关于现代性的论述,得出后现代主 义的理论特征。第三部分解构与建构—一后现代主义教育目的的意义,着重论述 后现代主义教育目的观对现代教育目的观的消解,并得出后现代主义教育目的观 大致主张。第四部分人的终结和教育目的—一后现代主义教育目的观的启示,详 细论证从后现代主义视角去分析教育目的对我们建构教育目的的意义。最后一部 分客观的评析了后现代主义教育目的的困境。
【学位授予单位】:陕西师范大学
【学位级别】:硕士
【学位授予年份】:2002
【分类号】:G40-06

【引证文献】

相关期刊论文 前9条

1 梁心愿;;后现代视野中的三维教学目标[J];教育与教学研究;2011年10期

2 宋婷婷;;后现代主义语境下教育者的角色转变及价值追求[J];大理学院学报;2008年03期

3 徐维;;后现代教育理念对教师专业化发展的导向研究[J];佳木斯教育学院学报;2012年03期

4 陈翠荣;胡成玉;;后现代主义对现代高等教育目的观的批判与重构[J];煤炭高等教育;2007年02期

5 符文娟;李幽然;;后现代教育思想对教研员的工作启示[J];内蒙古师范大学学报(教育科学版);2011年10期

6 刘丽军;;当代大学生功利性阅读价值取向与后现代主义[J];湖北经济学院学报(人文社会科学版);2012年10期

7 刘炎欣;;论教育的生活立场[J];宁波大学学报(教育科学版);2012年06期

8 田书清;李云;;后现代主义视野下创新党支部组织生活的实践与思考[J];现代商业;2008年18期

9 刘丽军;;后现代主义与当代大学生阅读价值新取向探究[J];现代企业教育;2011年02期

相关硕士学位论文 前7条

1 宋雪梅;基于后现代主义教育课程理念的韩国语专业柔性课程建构方案[D];湖南师范大学;2010年

2 王关群;学校课堂场域中师生话语权的异化与消解[D];西南大学;2011年

3 刘静;大学生社会主义核心价值体系教育研究[D];山东大学;2011年

4 陈翠荣;批判与重构——后现代主义视野中的教育观念解析[D];华中师范大学;2003年

5 张琦;高中信息技术课程学生学业评价的研究[D];华东师范大学;2006年

6 杨静;教育技术发展的后现代解析[D];曲阜师范大学;2007年

7 李婷;后现代主义视角下的普通高校音乐学(教师教育)专业教学评价研究[D];长春师范学院;2012年



本文编号:2679639

资料下载
论文发表

本文链接:https://www.wllwen.com/jiaoyulilunlunwen/2679639.html


Copyright(c)文论论文网All Rights Reserved | 网站地图 |

版权申明:资料由用户1e3c0***提供,本站仅收录摘要或目录,作者需要删除请E-mail邮箱bigeng88@qq.co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