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主页 > 教育论文 > 教育理论论文 >

信息技术和研究性学习整合的理论与实践

发布时间:2020-05-25 17:38
【摘要】: 本文对信息技术和研究性学习整合的改革实验进行了实践总结和理论探讨。在分析国内外普通高中开设信息技术和研究性学习课程的历史背景、现状和存在问题的基础上,提出了通过研究性学习实现信息技术课程目标以及在信息技术支撑下开展研究性学习这一课程整合的构想,分析、论证了信息技术和研究性学习整合的必要性和可行性,论述了信息技术和研究性学习整合模式对创新人才培养的独特作用。结合我校开设这两门课程和建设研究性学习专题网站的实践,详细设计了在研究性学习过程中完成《中小学信息技术课程指导纲要(试行)》所要求的各模块内容的教学方案,归纳总结了在研究性学习的准备阶段、选题阶段、实施阶段和评价阶段应用信息技术的基本方法,形成了信息技术和研究性学习整合的教学模式。
【学位授予单位】:福建师范大学
【学位级别】:硕士
【学位授予年份】:2002
【分类号】:G40-057

【相似文献】

相关期刊论文 前10条

1 赵毅;;浅谈初中网络环境下研究性学习的教学策略[J];华章;2011年19期

2 白华;;信息技术与研究性学习整合于学习网站的思考[J];软件导刊(教育技术);2011年08期

3 艾文;;信息技术与英语学科整合[J];中国教育技术装备;2011年22期

4 赵峗;;回首研究性学习[J];江苏教育研究;2011年18期

5 许林;;英国:技术整合入课程,服务于研究性学习[J];上海教育;2011年Z2期

6 张聪;;困境与突破:研究性学习在高中[J];江苏教育研究;2011年18期

7 ;众评研究性学习[J];江苏教育研究;2011年18期

8 杨宪立;杨之;;折弦定理——研究性学习的一个好课题[J];数学通报;2011年04期

9 杨宪立;;折弦定理——研究性学习的一个好课题[J];中学数学;2011年07期

10 阮志军;;中学物理研究性学习的误区及对策[J];中学物理;2003年03期

相关会议论文 前10条

1 吴宝霞;;运用信息技术实施政治研究性 学习提高政治教学实效[A];中国教育技术协会2004年年会论文集[C];2004年

2 张廷萍;周翔;;论基于信息技术的研究性学习中教师的角色和作用[A];2008'中国信息技术与应用学术论坛论文集(二)[C];2008年

3 王丽珍;;信息技术与课程整合的新视点——大同市乡土教材“云冈石窟”研究性专题学习网站的建设[A];中国教育技术协会2004年年会论文集[C];2004年

4 刘翠平;;信息技术学科教学与研究性学习[A];国家教师科研基金十一五阶段性成果集(江苏卷)[C];2010年

5 戴文杰;;灵活运用信息技术,彰显研究性学习魅力——浅谈语文研究性学习中语文教学和信息技术的渗透[A];全国教育科研“十五”成果论文集(第五卷)[C];2005年

6 王敬悦;;研究性学习对网络环境的挑战与对策[A];全国教育科研“十五”成果论文集(第一卷)[C];2005年

7 王敬悦;;研究性学习对网络环境的挑战与对策[A];全国教育科研“十五”成果论文集(第二卷)[C];2005年

8 施亚贤;;成人高等教育开展研究性学习的优势与价值探析[A];科学发展观与成人教育创新——2004年中国成人教育协会年会论文集(Ⅰ)[C];2004年

9 穆怀泽;;研究性学习为家校合作搭建桥梁[A];全国教育科研“十五”成果论文集(第二卷)[C];2005年

10 朱旭南;;关注人文,,彰显个性——浅谈研究性学习对高中历史教学的要求[A];中国当代教育理论文献——第四届中国教育家大会成果汇编(下)[C];2007年

相关重要报纸文章 前10条

1 吕君喜;研究性学习中网络应用模式初探[N];大众科技报;2007年

2 潮州市枫溪区枫溪中学 王朝辉;网络、物理与研究性学习的整合初探[N];潮州日报;2010年

3 金湖县银集镇中心初中 万钊;信息技术与课程的有效整合[N];江苏教育报;2009年

4 赵锋 沈祖芸;做时代潮流的引领者[N];中国教育报;2005年

5 靖远一中 王生林;中学语文研究性学习初探[N];甘肃经济日报;2005年

6 本报记者 姚琳;用信息技术挖掘潜力[N];广西日报;2005年

7 记者 综文;信息技术一马当先[N];计算机世界;2004年

8 吴海菱;研究性学习数迷初探[N];亚洲中心时报(汉);2005年

9 本报记者 程亮;信息技术业名企逆市圈人[N];人才市场报;2008年

10 姚明伟 编译;信息技术管理及其重要性(下)[N];中国审计报;2009年

相关博士学位论文 前10条

1 胡小勇;问题化教学设计[D];华东师范大学;2005年

2 陈钊;森林资源灾害应急机制及应急智能决策系统构架初步研究[D];北京林业大学;2003年

3 高静学;政务流程再造研究[D];吉林大学;2009年

4 李应博;我国农业信息服务体系研究[D];中国农业大学;2005年

5 高丹丹;基于LPSS的教师专业学习研究[D];华东师范大学;2005年

6 叶春;供应链管理系统的信息技术与模型方法研究[D];武汉大学;2005年

7 代宏坤;信息技术采纳时间的决策模型及应用研究[D];四川大学;2005年

8 伍正翔;批判与超越[D];东北师范大学;2009年

9 朱广君;基于IT的建筑企业价值链管理研究[D];北京交通大学;2007年

10 王李;中国商业银行再造研究[D];吉林大学;2009年

相关硕士学位论文 前10条

1 李海北;信息技术和研究性学习整合的理论与实践[D];福建师范大学;2002年

2 郑建秋;信息技术环境下研究性学习实施策略探析[D];东北师范大学;2006年

3 李宏艳;信息技术与研究性学习课程的整合模式研究[D];陕西师范大学;2006年

4 杨秋静;信息技术支持的研究性学习实践[D];首都师范大学;2005年

5 徐洪亮;信息技术环境下初中物理研究性学习教学模式的建构[D];南京师范大学;2007年

6 魏淑珍;信息技术与中学英语课程教学深层次整合研究[D];华东师范大学;2006年

7 杨晓峰;基于信息技术的小组合作研究评价体系的构建[D];上海师范大学;2008年

8 胡海;信息技术环境下高中阶段数学建模六步教学模式的构建与实践[D];华中师范大学;2008年

9 黄蕾;基于信息技术的研究性学习研究[D];上海师范大学;2004年

10 于春娟;中学信息技术课中的研究性学习[D];首都师范大学;2005年



本文编号:2680506

资料下载
论文发表

本文链接:https://www.wllwen.com/jiaoyulilunlunwen/2680506.html


Copyright(c)文论论文网All Rights Reserved | 网站地图 |

版权申明:资料由用户db6b0***提供,本站仅收录摘要或目录,作者需要删除请E-mail邮箱bigeng88@qq.co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