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主页 > 教育论文 > 教育理论论文 >

德育文化论

发布时间:2020-05-31 08:38
【摘要】:德育文化论,是以文化思维方式研究德育现代变革的一种理论。德育文化研究的价值指向是意欲把德育与中国社会主义先进文化建设统一于社会主义现代化的过程中,使德育的力量奠定在深厚的社会文化基础上。德育文化研究无论是对新时期德育的理论发展还是实践推动都是富有建设性的。全文由四部分构成: 第一章,德育文化的本质、结构和特征。所谓德育文化是以文化视角解读德育。首先,在世界观层面上,把德育视为一种精神文化现象和精神文化存在,德育具有文化本性、独特的精神文化价值和文化力量;其次,文化对德育具有方法论的意义。即,以文化方法从事德育。文化德育方法以沟通、理解、对话的主体互动式为方法。德育过程是一个精神传播和精神再生产的文化意义和价值生成过程。德育文化代表着一种不同于以往的新的研究立场和方法。德育越发展,德育活动的自觉性越强、文化价值内涵越深刻,文化对德育活动的引导和建构作用越大。德育文化结构包括:在体系的意义上,德育文化由德育文化理念和德育文化精神、德育内容体系和目标的文化反思、德育价值准则构成;从层次结构的意义上,德育文化由社会心理层次的、理论层次的和价值观层次的德育文化的不同层面构成;从德育过程的意义上,德育是一个精神生产过程和社会文化传播过程,它由德育文化主体、德育文化客体和德育中介构成。人文文化特性、社会主导型文化、非功利性和隐性价值特征、民族差异性和人类性是德育文化的基本特征。 第二章,中国德育文化历史演进的逻辑解读。古代中国德育文化传统积淀深厚,整个中国古代教育都被归结为德育的意向;儒家德育文化框定了中国古代德育文化的基本形态和发展方向;汉代德育的政治功能得到强化。近现代的中国德育文化曲折发展:从近代至新民主主义革命时期,形成了以进步力量为代表的具有现代文化气质的德育文化和反动势力为维护其反动统治的德育文化。中国共产党领导下的根据地德育有其战时的特点,革命倾向强烈,阶级立场鲜明,突出政治,以唤醒阶级意识为主要目标,实效性强,是一种成功的德育模式。总结新中国德育文化建设、发展轨迹,从主要方面看,建国后,我国确立了以马克思主义理论教育为主要内容的德育体系,在社会主义建设最初阶段,德育工作是卓有成效的,它对社会主义制度的巩固发挥了积极和重要的作用。但是,由于复杂的客观和主观原因,阶级斗争思维逐渐形成了对德育的消极影响;文革中,德育被泛政治化,德育被曲解和践踏;改革开放以来,德育变革在消除德育泛政治化影响的同时敞开了面向世界、面向未来、面向现代化的建设维度。 第三章,西方德育文化现代性问题研究。西方德育文化的现代性获得是在西方文化由宗教文化向现代性文化转变的大背景中实现的。现代性文化是以理性主义、人本主义为气质的文化类型。启蒙运动是实现西方传统文化向现代文化转变的中介,它解构了传统文化,又建构起现代文化的框架。西方现代德育文化从不同侧面弘扬和扩展了西方现代文化精神,形成了以公民教育、道德教育、价值观教育为主要内容和形式的现代德
【学位授予单位】:东北师范大学
【学位级别】:博士
【学位授予年份】:2005
【分类号】:G41

【引证文献】

相关期刊论文 前4条

1 翟栋;;论德育过程中的文化整合[J];太原师范学院学报(社会科学版);2010年01期

2 罗美洁;黄权生;;中学德育问题及对策研究——以三峡库区为例[J];三峡文化研究;2010年00期

3 翟栋;;论德育过程中的文化整合[J];云南电大学报;2009年04期

4 张华;;生态化综合:道德教育的视域转向与话语转型[J];西南民族大学学报(人文社会科学版);2013年03期

相关博士学位论文 前7条

1 赵伟;科技文化影响下的我国学校德育变革研究[D];辽宁师范大学;2011年

2 吴琼;“文本”到“人本”—高校思想政治教育范式转换研究[D];复旦大学;2007年

3 董蕾;邓小平德育思想发展研究[D];吉林大学;2010年

4 董海霞;文化视域下的道德教育研究[D];山东师范大学;2010年

5 曾昭皓;德育动力机制研究[D];陕西师范大学;2012年

6 曹婧;个体发展与公民生长:公民教育的实践逻辑研究[D];湖南师范大学;2013年

7 周宏;论大学德育的文化属性[D];云南大学;2013年

相关硕士学位论文 前6条

1 吕良;当代德育变革研究[D];东北师范大学;2007年

2 黄玉婵;少数民族人才培养的德育制度研究[D];长安大学;2008年

3 梅姝;文化视角下新时期研究生德育研究[D];河南大学;2010年

4 闫靓;美国职前教师职业习性培养探析[D];西南大学;2012年

5 黄正昕;巴蜀汉族传统育俗研究[D];四川师范大学;2012年

6 韩锦;当前我国家庭德育问题及对策研究[D];兰州商学院;2013年



本文编号:2689592

资料下载
论文发表

本文链接:https://www.wllwen.com/jiaoyulilunlunwen/2689592.html


Copyright(c)文论论文网All Rights Reserved | 网站地图 |

版权申明:资料由用户0cfd1***提供,本站仅收录摘要或目录,作者需要删除请E-mail邮箱bigeng88@qq.co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