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主页 > 教育论文 > 教育理论论文 >

行动研究的史与思

发布时间:2020-06-03 22:54
【摘要】: 本研究旨在追踪教育行动研究的发生历程并从中探查教育行动研究的基本特征、操作程序与方法,以及行动研究的方法论价值与未来走向。 自科利尔和勒温在社会学以及心理学领域倡导行动研究以来,经过科里、弗谢等第一代教育行动研究的倡导者、斯登豪斯第二代教育行动研究的倡导者以及埃利奥特、凯米斯等第三代教育行动研究的倡导者的努力,至今已经发展成为一种颇有影响的行动研究运动并显示出一些基本的特征。行动研究的特征之一是“参与”,也称为“教师成为研究者”或教师成为“反思性实践者”。特征之二是“改进”,包括“改进”实践、行动者的“理解”以及相关的“社会情境”。特征之三是“系统”,它反对实证主义的严格控制却保留“科学的方法”。特征之四是“公开”,主要是教师之间合作对话并发表自己的研究成果以便接受公众的批评。 行动研究在形成自己的基本特征的同时也提出了一套操作程序和方法。其“经典”的操作程序为“计划-行动-观察-反思-再计划……”。而在“观察”的过程中尤其重视“中立主席法”和“三角形观察法”以及必要的“科学的方法”如简单的统计、测量技术以及文献阅读等等。行动研究的操作程序以及研究方法或策略使自己与传统的教育研究(或所谓“正规的研究”)区分开来,,但对各种方法以及对传统教育研究方式的不同程度的认可又使行动研究内部分离出“技术的行动研究”、“实践的行动研究”与“解放的行动研究”等多种模式。 行动研究在反抗实证主义的路途中为自己甚至为整个教育研究找回了某种自我意识并因此而具有方法论价值,包括对实证主义的反思、改变教师的日常生活、向定性研究靠近、接受批判理论的某些指令、走向解释学道路。行动研究若想走出实证主义的阴影,唯一的办法是使教师成为反思性实践者,使教师具有无止境的批判性自我反思意识。 但教师成为“反思性实践者”或“教师成为研究者”需要从历史文本或理论文本那里寻找历史的光亮,即需要走向某种解释学范式。遗憾的是行动研究将解释学引入行动研究领域时只是选择了解释学对“偏见”的解释,却丢弃了解释学在“历史”、“理论文本”问题上的基本立场。行动研究因此而常常陷入合法性危机的尴尬中。本文建议行动研究走向解释学范式,其实也就是鼓励教师展开必要的“理论阅读”。不过,教师的时间和精力以及教师的职业生活习惯使教师无法“直接”对“理论阅读”感兴趣。因此,行动研究走向解释学范式时往往需要具备两个相关的前提性条件:一是教师需要学会与校外研究者对话。二是教师需要学会选择适合自己的“文本”并制作属于自己的个性化的文本。正是在这个意义上,本研究建议教师既可以阅读并制作哲学文本式的教育理论,也可以阅读并制作艺术文本式的教育传记、教育个案、教育小说、教育散文、教育诗等“教育理论”。
【学位授予单位】:华东师范大学
【学位级别】:博士
【学位授予年份】:2001
【分类号】:G40-06

【引证文献】

相关期刊论文 前10条

1 康永久;当代公立学校制度变革研究述评[J];比较教育研究;2004年11期

2 蔡建东;;软系统方法论及其对教育行动研究的启示[J];电化教育研究;2006年04期

3 张文兰;郭小平;;关于我国行动研究学术成果的分析与反思[J];电化教育研究;2009年02期

4 邱伯聪;;行动研究:对我校高中体育动态分层教学的尝试——基于“体前换手变向运球·耐力跑”的教学案例[J];当代体育科技;2011年01期

5 茆长胜;;对大课间活动促进学生身体素质发展的探究[J];当代体育科技;2012年11期

6 本刊编辑部;段飞;王义刚;高贵忠;吕国光;;“四大问题”阻碍农村中小学教师科研素质提高[J];辅导员;2011年30期

7 王卫华;;教师在教育研究中的地位变迁及展望[J];教师教育研究;2010年04期

8 马健生;孙珂;;基于课堂观察技术的免费师范生研究型教育实习模式初探[J];教师教育研究;2011年03期

9 寇冬泉,黄技;行动研究法及其操作程序与要领[J];广西教育学院学报;2003年03期

10 吕晓娟;王嘉毅;;教育行动研究的历史发展与中国化历程[J];当代教育与文化;2009年06期

相关博士学位论文 前8条

1 张俊英;大学英语多维互动教学模式行动研究[D];上海外国语大学;2010年

2 郑爽;我国教师教育者开展自我研究的初步探索[D];首都师范大学;2011年

3 简婕;支持高阶思维发展的数字化学习环境构建及其实证研究[D];东北师范大学;2011年

4 杨小微;社会转型时期学校变革的方法论初探[D];华东师范大学;2002年

5 张永英;幼儿教师儿童学习观变革之路探寻[D];南京师范大学;2007年

6 何爱霞;专业社会化图景[D];华东师范大学;2010年

7 田丹;大学生批判性思维能力培养方式探索[D];上海外国语大学;2012年

8 石建昌;中国民营企业二次创业中战略人力资源管理的作用机制研究[D];西南财经大学;2011年

相关硕士学位论文 前10条

1 葛孟娟;中部城区小学教育科研研究[D];河南大学;2011年

2 沈默;高中英语教师团队校本行动研究的现状与分析[D];中南大学;2010年

3 李明丽;行动研究视角下的社会学干预[D];四川社会科学院;2010年

4 毛金华;“非常规”实验提高初中物理概念教学有效性的行动研究[D];华东师范大学;2011年

5 宋亚玲;土家族民间游戏在幼儿园教育活动中的应用研究[D];西南大学;2012年

6 闵钟;论教师成为研究者[D];华中师范大学;2002年

7 阮全友;我国CALL研究的趋势[D];华中科技大学;2005年

8 张燕;农村小学课堂教学方法改革的行动研究[D];西北师范大学;2006年

9 卜湘玲;教育行动研究中的幼儿教师专业发展[D];西南大学;2006年

10 汪海燕;合作性行动研究与大学英语教学[D];安徽大学;2006年



本文编号:2695521

资料下载
论文发表

本文链接:https://www.wllwen.com/jiaoyulilunlunwen/2695521.html


Copyright(c)文论论文网All Rights Reserved | 网站地图 |

版权申明:资料由用户8eea1***提供,本站仅收录摘要或目录,作者需要删除请E-mail邮箱bigeng88@qq.co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