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主页 > 教育论文 > 教育理论论文 >

农村教育与经济社会协调发展关系的研究

发布时间:2020-11-16 19:11
   农村教育与经济社会协调发展关系的研究是时代对我们提出的客观要求,也是我们面临的紧迫任务。我国作为农业大国,农业是国民经济的基础,农民占全国人口的绝大多数,农村在社会结构中占很大的比重。从这个角度而言,中国问题就是农业、农村和农民问题,中国经济社会持续稳定的发展离不开农业与农村的发展。农村教育在全面建设小康社会中具有基础性、先导性和全局性作用。提高人口素质,促进国民经济的增长,全面实现建设小康社会的目标需要发展农村教育。我国农民科技、文化和心理素质与农村现代化建设的实际不相适应。探讨农村教育与经济、社会发展的协调关系,具有重要的理论与现实意义,它不仅奠定经济社会可持续发展的基础,推进农村工业化与城镇化建设,促进农村精神文明建设,还丰富了具有中国特色的国民教育理论体系。 本研究内容是在作者主持的黑龙江省新世纪高等教育改革工程项目《区域经济与区域高等教育关系研究》和黑龙江省教育厅人文社会科学项目《黑龙江省农业教育与农村经济社会可持续发展研究》两个课题研究基础上的扩展。本论文以黑龙江省这一农业大省作为典型例证,全面、系统地论述了农村教育与经济社会发展的关系,并提出具有普遍指导意义的农村教育与经济社会协调发展的对策。研究的目的在于改革与发展农村教育,加强农村教育为经济社会发展服务的能力,使农村教育更好地适应和引导农村现代化建设与全面建设小康社会。 本文对农村教育与经济社会关系的国内外研究现状在理论、实践与模型方面的成果进行全面综述,认为对该问题的理论与实践研究有诸多需要深入探讨之处,并在此基础上寻找自己研究的起点和侧重点。 本文立足于黑龙江省农村经济社会发展的现状与趋势,研究农村教育产生与发展的资源、经济与社会背景。采用DEA方法测算了黑龙江省农村教育对农业的贡献率,测算结果进一步证明了农村教育在农村经济社会发展中所做的贡献。还运用组合预测方法对黑龙江省农村劳动力的转移进行了预测,预测结果显示了农村劳动力向第二、三产业转移加速的趋势,同时也验证农村教育在劳动力转移中所起的作用。本文设计了黑龙江省农村经济社会可持续发展指标体系,并对黑龙江省可持续发展进行了综合评价,找出黑龙江省农村经济与社会发展的优势与问题,进而为农村教育与经济社会协调发展关系的研究提供基础。 本文对现代农村教育的内涵与功能进行理论研究,在农村概念不断演化发展的基础上,界定了农村教育及其本质特征,并且概括出农村教育的人才再生产、普及推广科技知识、全面素质教育及社会服务功能。 本文针对黑龙江省农村教育实际,提出农村教育现存问题,认为农村教育与经济社会发展有不相适应之处。对农村教育与经济社会协调发展的理论与模式进行研究,在不同层次与水平上剖析农村教育与经济社会的复杂关系,还采用数学模型描述农村教育与经济社会协调关系,分析农村教育与经济社会相协调的机制,构建了农村教育 东北农业大学管理学博士学位论文 与资源和农村教育系统内部各要素之间的协调模式。 本文开展具有普遍指导作用的农村教育与经济社会协调发展的对策研究,从树立 农村教育可持续发展观,进行农村教育适应经济社会发展的宏观设计,完善农村教育 结构体系、理顺管理关系、拓宽农村教育内容、提高师资水平、改善办学条件、加强 和加速教育立法等方面提出可行的建议。 上述研究采用定量与定性相结合、理论与实践相结合、现实与未来相结合的方法, 为农村教育促进经济社会发展,实现富民强国的战略目标寻求可行之路。本研究在理 论、实践与方法方面不仅对黑龙江省农村教育发展具有指导意义,也在全面提高农村 劳动者素质,促进区域经济社会的可持续发展方面具有广阔的应用前景。
【学位单位】:东北农业大学
【学位级别】:博士
【学位年份】:2003
【中图分类】:G40-045
【文章目录】:
摘要
英文摘要
1 引论
    1.1 课题研究的目的及意义
        1.1.1 奠定农村经济社会可持续发展的基础
        1.1.2 推进农村工业化与城镇化建设
        1.1.3 促进农村精神文明建设
        1.1.4 丰富具有中国特色国民教育体系的理论成果
    1.2 国内外研究动态和趋势
        1.2.1 国内外教育与经济关系宏观理论的研究
        1.2.2 国外农村教育与经济社会协调发展关系研究
        1.2.3 国内农村教育与经济社会协调发展关系研究
        1.2.4 教育与经济增长的定量研究进展
    1.3 研究的主要内容、方法与技术路线
        1.3.1 研究的主要内容
        1.3.2 研究方法与技术路线
2 黑龙江省农村经济社会的发展现状与趋势分析
    2.1 黑龙江省农村经济社会的发展现状
        2.1.1 农业资源概况
        2.1.2 农村社会资源状况
        2.1.3 农村经济发展状况
    2.2 黑龙江省农村经济社会发展趋势预测
        2.2.1 农村教育对农业的贡献率
        2.2.2 农村劳动力转移趋势预测
    2.3 黑龙江省农村经济社会可持续发展综合评价
        2.3.1 评价指标体系设计
        2.3.2 收集相关数据
        2.3.3 综合评价与分析
3 现代农村教育的内涵与功能研究
    3.1 农村内涵的发展
        3.1.1 全球化、区域经济一体化与农村发展
        3.1.2 “持续农业”与农村发展
        3.1.3 现代性、后现代性与农村发展
    3.2 现代农村教育的概念
        3.2.1 现代农村教育定义
        3.2.2 现代农村教育的特征
    3.3 现代农村教育的功能
        3.3.1 人才再生产的功能
        3.3.2 普及推广科技知识的功能
        3.3.3 全面素质教育的功能
        3.3.4 社会服务的功能
4 黑龙江省农村教育状况与问题研究
    4.1 黑龙江省农村教育现状
        4.1.1 农村基础教育
        4.1.2 农村职业技术教育
        4.1.3 农民继续教育
        4.1.4 农村教育服务于经济社会的模式
        4.1.5 农村教育结构形成
        4.1.6 农村教育经费投入增加
    4.2 黑龙江省农村教育存在的问题分析
        4.2.1 农村教育制度与农村发展需要不相适应
        4.2.2 农村教育观念与时代发展不相适应
        4.2.3 农村教育体系结构不尽合理
        4.2.4 农村教育资源贫乏
        4.2.5 农村学校布局结构急需调整
5 农村教育与经济社会协调发展的研究
    5.1 农村教育与经济社会协调发展的基本理论
        5.1.1 农村教育与经济社会协调的关系分析
        5.1.2 农村教育与经济社会协调的数学描述
        5.1.3 农村教育系统与经济社会协调发展的机制
    5.2 农村教育与经济社会的协调发展模式探讨
        5.2.1 农村教育与资源协调模式
        5.2.2 农村教育系统内部因素的协调模式
6 农村教育与经济社会协调发展的对策研究
    6.1 树立农村教育可持续发展观
        6.1.1 整体和谐的可持续发展教育观
        6.1.2 公平与普遍关怀的可持续发展教育观
        6.1.3 讲求实效与透明的可持续发展教育观
        6.1.4 创新与特色的可持续发展教育观
        6.1.5 终生教育与学习的可持续发展教育观
    6.2 注重宏观研究
        6.2.1 进行现代化建设必须研究农村
        6.2.2 继续深入开展“三教统筹”工作
    6.3 完善农村教育结构
        6.3.1 构建农村学习型社区
        6.3.2 加强各阶段教育
    6.4 理顺管理关系
    6.5 拓宽农村教育内容
        6.5.1 普通教育渗透职业教育内容
        6.5.2 农村教育内容的目标分类
        6.5.3 农村教育内容的组成
    6.6 提高师资水平
        6.6.1 充实教师数量,提高教师素质
        6.6.2 提高教师地位与待遇
    6.7 努力改善办学条件
    6.8 加强和加快教育立法
结论
参考文献
攻读博士学位期间发表的论文
致谢

【引证文献】

相关期刊论文 前4条

1 周丹;;论远程职业教育与新农村建设的协调发展——基于浙江的经验[J];继续教育;2010年11期

2 丁明;;完善现代农村教育的功能 服务于社会主义新农村建设[J];特区经济;2008年10期

3 蒋海燕;;关于农村基础教育价值取向的探讨[J];文教资料;2010年25期

4 何云峰;;发展现代农村教育的战略意义及内涵、特征研究[J];中国农学通报;2006年10期


相关博士学位论文 前3条

1 刘文菁;农村教育与经济协调发展研究[D];中国海洋大学;2009年

2 黎石秋;农村公共产品供给的法律问题研究[D];湖南大学;2007年

3 吴峰;新型工业化进程中湖南农村人力资源开发研究[D];湖南农业大学;2012年


相关硕士学位论文 前10条

1 刘向宇;政府在城乡教育均衡发展中的角色定位及职能发挥[D];延安大学;2011年

2 刘小锋;乡村学校教育功能弱化问题的个案研究[D];东北师范大学;2011年

3 张磊;区域创新系统与区域经济发展的协调性及测度研究[D];河北工业大学;2006年

4 郑蕾;宝鸡市农村教育及其模式研究[D];西北农林科技大学;2006年

5 郭晓东;教育与中国农村经济发展的关系分析[D];吉林大学;2008年

6 朱建勇;县域农村教育与农村经济协调发展研究[D];西南大学;2008年

7 汤宇梅;农村教育服务新农村建设问题研究[D];广西师范大学;2008年

8 李菁;区域创新模式与经济发展关系研究[D];山东科技大学;2008年

9 韩兴杰;农村基础教育“城市中心”价值取向之检讨[D];山东师范大学;2009年

10 林亚括;我国财政支农支出的效果分析及政策建议[D];厦门大学;2009年



本文编号:2886555

资料下载
论文发表

本文链接:https://www.wllwen.com/jiaoyulilunlunwen/2886555.html


Copyright(c)文论论文网All Rights Reserved | 网站地图 |

版权申明:资料由用户4fc1c***提供,本站仅收录摘要或目录,作者需要删除请E-mail邮箱bigeng88@qq.co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