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专题设计+主题演讲”:差异化参与性互动式教学探索
发布时间:2021-02-08 14:35
基于"专题设计+主题演讲"的差异化参与性互动式教学正在成为更多教师采用的授课方法,事实表明这种授课方法受到绝大多数学生的认可。师生在课堂上的互动过程也是博弈过程,师生彼此间都在不断进行评价,若师生的获得感超过了预期水平,就有主动增加课内投入的愿望,师生在相互激励中会进入良性循环的合作博弈状态,课堂教学效果会得到提升,在该过程中学生有责任首先增加教师的获得感。这种创新性教学方式虽然为教师广泛采用但不能一概而论,需要因学科专业、教师自身综合素质以及不同教学班的状况而有差别,使得教学过程真正体现出差异化。同时教师还需要在成绩评定、多元化教学手段以及课前准备等方面做好精心安排。
【文章来源】:扬州大学学报(高教研究版). 2020,24(02)
【文章页数】:9 页
【文章目录】:
一、问题的提出
二、学习共同体:差异化主题参与性互动式教学的理论基础与教师角色
1.参与性互动教学通过构建学习共同体得以实现
2.主题参与性互动课堂上师生角色发生变化
3.“专题设计+主题演讲”的参与性互动教学效果评价与存在问题
(1)师生对互动教学效果的评价统计。
(2)师生对教学效果评价存在差异的原因分析。
三、差异化主题参与性互动式教学过程中的师生博弈与效率损失
1.互动式教学过程中的师生行为博弈分析
2.师生行为博弈的替代效应与效用变化轨迹
(1)同一条预算线上课外投入对课内投入的替代。
(2)不同投入水平下的替代与效用变化轨迹。
(3)师生行为博弈分区教学效果判断。
3.师生行为博弈结果描述与调整对策
四、“专题设计+主题演讲”主题参与性互动教学需要注意的问题
1.精心凝练主题和选择主题演讲者
2.主题参与性互动教学课堂上的教师角色
3.通过多元化的指标体系给演讲组别评定成绩
4.注意活动前的作业布置与气氛酝酿
5.多种手段结合给学生提供综合展示平台
6.认真考虑教育对象的差异性
【参考文献】:
期刊论文
[1]教师建构主义教学能力的培养及其效果——基于TALIS 2013上海教师数据[J]. 杨帆,钟启旸. 教育发展研究. 2017(18)
[2]高校教学管理中“选课制”存在的问题与对策分析[J]. 孟祥林. 扬州大学学报(高教研究版). 2016(04)
[3]学习理论与技术的互动:教育技术发展省思[J]. 段爱峰,厍文颖. 河北大学学报(哲学社会科学版). 2015(04)
[4]教学发展:大学教师发展的核心[J]. 王飞. 徐州工程学院学报(社会科学版). 2014(02)
[5]论教学的三重境界[J]. 李润洲. 徐州工程学院学报(社会科学版). 2014(02)
[6]翻转教学的先进性与局限性[J]. 赵兴龙. 中国教育学刊. 2013(04)
[7]翻转课堂教学模式研究[J]. 张金磊,王颖,张宝辉. 远程教育杂志. 2012(04)
[8]反转教学的特征、实践及问题[J]. 曾贞. 中国电化教育. 2012(07)
[9]主题教学中教师的角色与职能[J]. 李烽. 上海教育科研. 2011(01)
[10]高校思政课“主题研究型”教学模式的构建[J]. 陈雪,何小春,于广东. 学校党建与思想教育. 2010(13)
本文编号:3024075
【文章来源】:扬州大学学报(高教研究版). 2020,24(02)
【文章页数】:9 页
【文章目录】:
一、问题的提出
二、学习共同体:差异化主题参与性互动式教学的理论基础与教师角色
1.参与性互动教学通过构建学习共同体得以实现
2.主题参与性互动课堂上师生角色发生变化
3.“专题设计+主题演讲”的参与性互动教学效果评价与存在问题
(1)师生对互动教学效果的评价统计。
(2)师生对教学效果评价存在差异的原因分析。
三、差异化主题参与性互动式教学过程中的师生博弈与效率损失
1.互动式教学过程中的师生行为博弈分析
2.师生行为博弈的替代效应与效用变化轨迹
(1)同一条预算线上课外投入对课内投入的替代。
(2)不同投入水平下的替代与效用变化轨迹。
(3)师生行为博弈分区教学效果判断。
3.师生行为博弈结果描述与调整对策
四、“专题设计+主题演讲”主题参与性互动教学需要注意的问题
1.精心凝练主题和选择主题演讲者
2.主题参与性互动教学课堂上的教师角色
3.通过多元化的指标体系给演讲组别评定成绩
4.注意活动前的作业布置与气氛酝酿
5.多种手段结合给学生提供综合展示平台
6.认真考虑教育对象的差异性
【参考文献】:
期刊论文
[1]教师建构主义教学能力的培养及其效果——基于TALIS 2013上海教师数据[J]. 杨帆,钟启旸. 教育发展研究. 2017(18)
[2]高校教学管理中“选课制”存在的问题与对策分析[J]. 孟祥林. 扬州大学学报(高教研究版). 2016(04)
[3]学习理论与技术的互动:教育技术发展省思[J]. 段爱峰,厍文颖. 河北大学学报(哲学社会科学版). 2015(04)
[4]教学发展:大学教师发展的核心[J]. 王飞. 徐州工程学院学报(社会科学版). 2014(02)
[5]论教学的三重境界[J]. 李润洲. 徐州工程学院学报(社会科学版). 2014(02)
[6]翻转教学的先进性与局限性[J]. 赵兴龙. 中国教育学刊. 2013(04)
[7]翻转课堂教学模式研究[J]. 张金磊,王颖,张宝辉. 远程教育杂志. 2012(04)
[8]反转教学的特征、实践及问题[J]. 曾贞. 中国电化教育. 2012(07)
[9]主题教学中教师的角色与职能[J]. 李烽. 上海教育科研. 2011(01)
[10]高校思政课“主题研究型”教学模式的构建[J]. 陈雪,何小春,于广东. 学校党建与思想教育. 2010(13)
本文编号:3024075
本文链接:https://www.wllwen.com/jiaoyulilunlunwen/3024075.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