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主页 > 教育论文 > 教育理论论文 >

创新性人才培养与学校道德教育研究

发布时间:2021-10-08 04:41
  本文从培养创新性人才的角度出发,阐述了学校道德教育对于培养创新性人才的重要性,进而说明了学校道德教育与培养创新性人才之间的矛盾关系,通过对这一矛盾的分析,指出学校道德教育应在培养创新性人才的过程中实现自身的完善。学校道德教育与培养创新性人才的矛盾关系主要表现在,它既能够鼓励和培养人的创新能力,又阻碍其生成,这种矛盾是必然存在的,包括以下几个方面:学校道德教育的固有性与培养创新性人才的先创性之间的矛盾;学校道德教育的继承性与培养创新性人才的革新性之间的矛盾;学校道德教育的协调性与培养创新性人才的突破性之间的矛盾。解决二者之间的矛盾正是学校道德教育实现创新的途径,学校道德教育应当将培养创新性人才作为其教育的主要目标之一,其中包括将培养学生的创新能力作为学校道德教育的主要内容以及将培养创新性人才作为学校道德教育自身发展的动力;营造利于创新性人才成长的环境和氛围,其中包括进行学校环境建设,形成利于学生创新的环境以及转变德育管理模式,为创新提供宽松的德育环境;用德育手段鼓励学生开拓进取,勇于创新,其中包括将鼓励实践作为德育的重要手段以及革新德育手段;建构新型的学校道德教育体制,其中包括发扬传统和... 

【文章来源】:东北林业大学黑龙江省 211工程院校 教育部直属院校

【文章页数】:49 页

【学位级别】:硕士

【文章目录】:
摘要
Abstract
1 绪论
    1.1 社会背景
    1.2 研究现状
2 创新性人才的内涵
    2.1 创新性人才的涵义
    2.2 创新性人才的特征
        2.2.1 积极的创新意识
        2.2.2 非凡的创新能力
        2.2.3 广博的知识结构
        2.2.4 强烈的团队意识
        2.2.5 饱满的学习热情
        2.2.6 良好的道德品质
3 培养创新性人才的重要意义
    3.1 培养创新性人才是我国建设和谐社会的需求和动力
    3.2 培养创新性人才是发展社会主义市场经济的必然选择
    3.3 培养创新性人才是建设创新型国家的重要保障
    3.4 培养创新性人才是促进文化创新的重要手段
    3.5 培养创新性人才是教育体制变革的必要方式
    3.6 培养创新性人才是对传统道德的继承和发扬
4 道德教育对于创新性人才培养的重要性
    4.1 建设社会主义事业对人才素质的现实要求
    4.2 贯彻《公民道德建设实施纲要》的必然选择
    4.3 构建社会主义和谐社会理论的思想保证
    4.4 改变人才道德缺失现状的主要途径
5 学校道德教育与培养创新性人才的矛盾性
    5.1 学校道德教育的固有性与培养创新性人才的先创性之间的矛盾
    5.2 学校道德教育的继承性与培养创新性人才的革新性之间的矛盾
    5.3 学校道德教育的协调性与培养创新性人才的突破性之间的矛盾
    5.4 在具体实践中呈现出二者的矛盾关系
6 培养创新性人才,实现学校道德教育创新
    6.1 将培养创新性人才作为学校道德教育的目标之一
        6.1.1 将培养学生的创新意识和能力作为学校道德教育的内容
        6.1.2 将培养创新性人才作为学校道德教育自身发展的动力
    6.2 营造有利于创新性人才成长的环境和氛围
        6.2.1 进行校园环境建设,形成有利于创新的物质和精神环境
        6.2.2 转变德育管理模式,为创新提供宽松的德育氛围
    6.3 用德育手段鼓励学生勇于实践、开拓创新
        6.3.1 鼓励实践是培养学生创新能力的重要德育手段
        6.3.2 革新德育手段,激发创新意识
    6.4 建构新型的学校道德教育体制
        6.4.1 发扬传统和激励创新的有机结合
        6.4.2 道德规范给予创新意识正确的导向
        6.4.3 构建和谐的新型师生关系
        6.4.4 形成具有创新特质的学校道德教育体制
结论
注释
参考文献
攻读学位期间发表的学术论文
致谢
独创性声明
学位论文版权使用授权书


【参考文献】:
期刊论文
[1]道德教育与主体性道德人格的形成[J]. 徐涛.  四川大学学报(哲学社会科学版). 2004(S1)



本文编号:3423446

资料下载
论文发表

本文链接:https://www.wllwen.com/jiaoyulilunlunwen/3423446.html


Copyright(c)文论论文网All Rights Reserved | 网站地图 |

版权申明:资料由用户4926b***提供,本站仅收录摘要或目录,作者需要删除请E-mail邮箱bigeng88@qq.co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