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马克思主义的“教劳结合”思想与综合技术教育
发布时间:2022-01-04 18:07
马克思主义经典作家高度重视教育与生产劳动的结合,重视综合技术教育。认为"教劳结合"既包括生产劳动同教育相结合,又包括教育与生产劳动相结合,教育与生产劳动相结合不仅是提高社会生产的一种方法,而且是造就全面发展的人的唯一方法;综合技术教育是使儿童和少年了解生产各个过程的基本原理,同时使他们获得运用各种生产的最简单的工具的技能;综合技术教育是消除现代生产的固定分工、消除脑力劳动与体力劳动分离、促进人的德智体美劳全面发展的重要手段。
【文章来源】:西北师大学报(社会科学版). 2020,57(03)北大核心CSSCI
【文章页数】:7 页
【文章目录】:
一、马克思主义“教劳结合”的思想渊源
二、马克思主义“教劳结合”提出的时代背景
(一)在资本主义制度的客观要求下呼之欲出
(二)在机器大工业生产的推动下孕育而生
(三)在技术革命的进程中成长壮大
(四)在解决教育与生产劳动分离的现实问题中形成发展
三、马克思主义教育与生产劳动相结合的原本含义与意义
(一)“教劳结合”思想的必要性
(二)关于“教劳结合”的基本含义
(三)关于“教劳结合”的意义
四、马克思主义综合技术教育的核心要义及启示
(一)综合技术教育的含义与意义
(二)关于普通教育、综合技术教育与职业技术教育的联系与区别
(三)关于马克思主义的综合技术教育原理与现代教育的关系
【参考文献】:
期刊论文
[1]R·欧文教劳结合的理论与实践对马克思主义教育思想的影响[J]. 翟广顺. 山东教育科研. 1992(06)
[2]马克思主义教劳结合思想及其在我国中等学校的实施[J]. 刘世峰. 华东师范大学学报(教育科学版). 1984(01)
[3]试论马克思教育与生产劳动相结合学说的立足点[J]. 胡尔钢. 福建师大学报(哲学社会科学版). 1982(03)
本文编号:3568819
【文章来源】:西北师大学报(社会科学版). 2020,57(03)北大核心CSSCI
【文章页数】:7 页
【文章目录】:
一、马克思主义“教劳结合”的思想渊源
二、马克思主义“教劳结合”提出的时代背景
(一)在资本主义制度的客观要求下呼之欲出
(二)在机器大工业生产的推动下孕育而生
(三)在技术革命的进程中成长壮大
(四)在解决教育与生产劳动分离的现实问题中形成发展
三、马克思主义教育与生产劳动相结合的原本含义与意义
(一)“教劳结合”思想的必要性
(二)关于“教劳结合”的基本含义
(三)关于“教劳结合”的意义
四、马克思主义综合技术教育的核心要义及启示
(一)综合技术教育的含义与意义
(二)关于普通教育、综合技术教育与职业技术教育的联系与区别
(三)关于马克思主义的综合技术教育原理与现代教育的关系
【参考文献】:
期刊论文
[1]R·欧文教劳结合的理论与实践对马克思主义教育思想的影响[J]. 翟广顺. 山东教育科研. 1992(06)
[2]马克思主义教劳结合思想及其在我国中等学校的实施[J]. 刘世峰. 华东师范大学学报(教育科学版). 1984(01)
[3]试论马克思教育与生产劳动相结合学说的立足点[J]. 胡尔钢. 福建师大学报(哲学社会科学版). 1982(03)
本文编号:3568819
本文链接:https://www.wllwen.com/jiaoyulilunlunwen/3568819.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