国民性教育:走向共性与多元的动态平衡——基于国民性众数人格理论的思考
本文关键词:国民性教育:走向共性与多元的动态平衡——基于国民性众数人格理论的思考,由笔耕文化传播整理发布。
【摘要】:国民性众数人格理论基于实证研究,对经验主义、印象主义的国民性主张提出质疑,主张国民性是共性与多元性的动态融合体。从国民性众数人格理论的立场出发,要求国民性教育注重多学科视域的融合,避免陷入经验主义与静态思维的误区,走向关注共性与多元的动态平衡。
【作者单位】: 湖南人文科技学院教育科学系;
【关键词】: 国民性 众数人格理论 教育
【基金】:2012年度湖南省哲学社会科学基金项目“社会学视域下学校心理健康教育政策问题研究”(12YBB132)
【分类号】:G41
【正文快照】: 一、注重多学科视域融合,避免经验主义与静态思维的误区中国从近代以来,人们在国民性教育或曰国民性改造方面进行了不懈的探索和努力,近代主张国改革开放以来,国民心理素质问题也受到党和国家的高度重视,党的十八大报告中强调,要“加强和改进思想政治工作,注重人文关怀和心理
【相似文献】
中国期刊全文数据库 前10条
1 王敏;有关人格理论的几点思考[J];齐鲁学刊;2004年06期
2 南章;;[美]茹克曼《人格理论》一书简介[J];辽宁高等教育研究;1985年06期
3 木易非;开拓人格理论研究的新视野——读《现代西方人格论》[J];社会科学辑刊;1989年05期
4 郭昀;马克思恩格斯人格理论探新[J];社会科学辑刊;1991年06期
5 彭晓琳;试论西方人格理论[J];成都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1994年01期
6 何东亮;人格分类之我见——兼论西方人格理论的共同特点[J];吴中学刊;1994年04期
7 瀚青,习泽;教育人格理论的演进与新课题[J];山西大学学报(哲学社会科学版);1995年01期
8 张利燕;西方人格理论的价值标准[J];衡阳师范学院学报(社会科学);2000年04期
9 李文虎;西方人格理论的“动力观”剖析[J];江西社会科学;2001年11期
10 李文虎;论西方人格理论动力观的冲突与发展[J];江西师范大学学报;2002年01期
中国重要会议论文全文数据库 前4条
1 宋广文;;人格理论:从精神分析到人本主义[A];第九届全国心理学学术会议文摘选集[C];2001年
2 叶映华;;领导者内隐人格理论及对绩效评估的影响[A];第十二届全国心理学学术大会论文摘要集[C];2009年
3 章志光;季慎英;王广才;;个人在班级集体中的地位及其对品德影响的心理分析[A];中国心理学会第三次会员代表大会及建会60周年学术会议(全国第四届心理学学术会议)文摘选集(上)[C];1981年
4 胡佳磊;;主观幸福感与人格的关系综述[A];第十一届全国心理学学术会议论文摘要集[C];2007年
中国重要报纸全文数据库 前2条
1 南通大学教育科学学院应用心理系 杨荣华;人格单元关系模型为人格理论提供框架[N];中国社会科学报;2013年
2 何星亮;文化与人格理论[N];中国民族报;2003年
中国博士学位论文全文数据库 前1条
1 毕重增;自信人格理论的建构[D];西南大学;2006年
中国硕士学位论文全文数据库 前8条
1 毕佳;基于人格理论的公共部门人力资源管理模式研究[D];厦门大学;2013年
2 许路;人格理论认识和军校科技人员的人格测试分析与管理应用[D];国防科学技术大学;2004年
3 孙贵林;弗洛伊德人格理论中的伦理思想研究[D];湘潭大学;2008年
4 刘毅;皮尔斯的人格理论研究[D];华中师范大学;2002年
5 范明静;叶适的人格理论[D];华东师范大学;2005年
6 杨贺男;文艺复兴启蒙精神与我国现代人格塑造[D];黑龙江大学;2006年
7 郑士民;中国传统理想人格及其现代重构[D];曲阜师范大学;2006年
8 邓杨慧;人际关系、内隐人格理论和培训方式对大学生就业效能感提高的影响[D];陕西师范大学;2011年
本文关键词:国民性教育:走向共性与多元的动态平衡——基于国民性众数人格理论的思考,由笔耕文化传播整理发布。
,本文编号:403523
本文链接:https://www.wllwen.com/jiaoyulilunlunwen/403523.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