山西省农村义务教育与中等职业教育的衔接性发展研究
本文关键词:山西省农村义务教育与中等职业教育的衔接性发展研究,,由笔耕文化传播整理发布。
【摘要】:中等职业教育和高等职业教育构成了我国的主要职业教育职能体系,其和其他普通教育一样并肩同行,都是我国教育事业不可或缺且相互之间紧密相关的力量。多种教育发展方向的教育形式相互作用下的我国的教育是完善且全面的,因此,多种教育的沟通和衔接成为了我们重要的研究领域。为了保证中等职业教育的生源质量和数量,其和其他形式教育的有力衔接就成为了必然趋势和重要环节。因此,多种教育融会贯通,彼此促进的航向要求进入了大众视野,本文的中心命题就是探索山西省多种教育的衔接和沟通,特别是农村义务教育和中等职业教育,这二者的现状和衔接的有效实现途径是我们的核心论点。在综合多重研究结果后,本文采取了一系列从数据到观点以及形势的各种方法性对山西省普通教育形式和技能型教育形式的生源衔接性问题进行了分析研究,提出二者在山西省的现实发展中还存在教育缺乏体系化立法、行政手段欠缺,财政性投入比例较低,宣传不到位,师资资源匮乏等问题。随后,通过对德国、美国和英国中等职业教育生源质量和数量的情况分析,提出山西省作为资源丰富的省会要借鉴此三个发达国家的经验,在中等职业教育成熟的立法和行政能力,充足的财政支持,国民对中等职业教育的重视以及师资力量强劲等方面努力发展,吸收先进经验发展自身。最后,通过对发达国家的经验借鉴,提出了山西省应该由法律规定将中等职业教育归为学生必须接受的义务性教育;保证农村各项不同教育的财政性投入持续增长;设立合理的办学体制和吸收强力的师资力量;建立多种不同发展方向的教育的多向交流途径和模式,从而实现各种教育的生源有力衔接,促进多种教育的良性健康发展。
【关键词】:中等职业教育 农村义务教育 生源 衔接性
【学位授予单位】:安徽财经大学
【学位级别】:硕士
【学位授予年份】:2016
【分类号】:G527
【目录】:
- 摘要4-5
- ABSTRACT5-9
- 第一章 绪论9-17
- 第一节 研究背景9-10
- 第二节 研究意义、目的与研究内容10-12
- 一、研究意义10-11
- 二、研究目的11
- 三、研究内容11-12
- 第三节 国内外研究现状与评述12-15
- 一、国外研究现状和评述12-13
- 二、国内研究现状和评述13-15
- 第四节 研究思路和方法15-16
- 一、研究思路15
- 二、研究方法15-16
- 第五节 本文的不足之处16-17
- 第二章 相关概念界定和理论分析17-29
- 第一节 相关概念界定17-20
- 一、中等职业教育17
- 二、农村中等职业教育17-18
- 三、衔接性18-19
- 四、义务教育19
- 五、农村义务教育19-20
- 六、普职一体化20
- 第二节 相关理论分析20-29
- 一、职业教育理论20-21
- 二、教育公平理论21-22
- 三、符应原则22-23
- 四、终身教育理论23-24
- 五、政府教育职能理论24-29
- 第三章 山西省中等职业教育和农村义务教育生源衔接的发展现状和约束因素29-41
- 第一节 中等职业教育和农村义务教育的生源衔接现状29-34
- 一、山西省中等职业教育的生源现状29-31
- 二、山西省农村义务教育的生源现状31-33
- 三、山西省中等职业教育和农村义务教育的生源衔接现状33-34
- 第二节 山西中职教育和农村义务教育生源衔接现状的约束因素34-41
- 一、缺乏立法支持及有效的行政实施能力34-35
- 二、政府财政性投入比例低35-37
- 三、宣传受传统思想干扰37-39
- 四、地区差异明显资源分配不均39-41
- 第四章 世界发达国家普职一体化的先进经验41-47
- 第一节 普职教育一体化体制成熟41-43
- 第二节 教学内容的衔接性43-44
- 第三节 招生生源的衔接性44-46
- 第四节 普职衔接的观念盛行46-47
- 第五章 推动山西省中职和农村义务教育生源衔接性的建议47-56
- 第一节 法律法规对中等职业教育和义务教育生源衔接的支持47-49
- 第二节 保证农村义务教育和中等职业教育的财政性投入持续增长49-51
- 第三节 设立合理的办学体制和吸收强力的师资力量51-53
- 第四节 建立中等职业教育和农村义务教育的良好互动模式53-54
- 第五节 全社会树立正确的人才观和职业观54-56
- 结语56-57
- 参考文献57-59
- 致谢59-60
- 在读期间科研成果60
【相似文献】
中国期刊全文数据库 前10条
1 杨金土;;我对有关中等职业教育几个问题的看法[J];职业技术教育;2000年27期
2 沈洁宁;;从人才的需求看中等职业教育的发展前景[J];职业技术教育;2000年34期
3 李志伟;;中等职业教育:摆脱困境闯新路[J];教育与职业;2000年08期
4 赵维东;刘彩云;赵雪梅;;应当重视稳定中等职业教育[J];教育与职业;2000年11期
5 游清泉;;我国中等职业教育面临的困境与希望[J];教育与职业;2000年04期
6 金召卫;加快四个转变 大力发展中等职业教育[J];中国职业技术教育;2000年01期
7 翟海魂;对当前中等职业教育形势的分析[J];中国职业技术教育;2000年05期
8 陈嘉授;发展中等职业教育任重道远[J];机械职业教育;2000年08期
9 孟广平;中等职业教育向何处去[J];职教论坛;2000年01期
10 刘友仁;中等职业教育的地位和作用不容怀疑[J];北方经济;2000年11期
中国重要会议论文全文数据库 前10条
1 郭红霞;樊慧英;;改革开放三十年女性中等职业教育发展分析报告[A];纪念《教育史研究》创刊二十周年论文集(9)——中华人民共和国教育史研究[C];2009年
2 方彩力;;中等职业教育的发展与探索[A];国家教师科研基金十一五阶段性成果集(重庆卷)[C];2010年
3 罗蜀丰;;中等职业教育发展新思路[A];国家教师科研基金十一五阶段性成果集(重庆卷)[C];2010年
4 张万朋;;对我国中等职业教育经费现状的分析及相关思考[A];2009年中国教育经济学学术年会论文集[C];2009年
5 于书今;;中等职业教育投入问题研究[A];辽宁省哲学社会科学获奖成果汇编[2005-2006年度][C];2008年
6 杨锐英;刘福军;;云南省中等职业教育现状调查与分析[A];农职业教育与经济社会发展——云南省农业教育研究会2010年学术年会论文汇编[C];2010年
7 白丽;马成林;巩顺龙;;关于进一步加强西部农机中等职业教育的几点思考[A];农业机械化与全面建设小康社会——中国农业机械学会成立40周年庆典暨2003年学术年会论文集[C];2003年
8 杨福湖;王荣明;;树立科学发展观开创中等职业教育新局面[A];银龄睿智——为“十一五”规划建言献策论文选编[C];2006年
9 钱文卿;;发展民族职教 振兴民族经济——云南省楚雄民族中等职业教育发展的经验和体会[A];中国少数民族教育学会第一次学术研讨会会议论文集[C];2008年
10 温丹丹;;陕西省中等职业教育发展对策研究[A];建国60年陕西教育30年法制建设理论研讨会获奖论文[C];2010年
中国重要报纸全文数据库 前10条
1 记者 张玉文邋刘琴 柯昌万;推动中等职业教育又好又快发展[N];中国教育报;2007年
2 余祖光 教育部职业教育中心研究所副所长;期待第三次跨越[N];中国电脑教育报;2007年
3 郭丽;贵州中等职业教育现状与发展初探[N];贵州民族报;2006年
4 陈雪梅 吕学功;中等职业教育如何走出困境[N];联合日报;2007年
5 杨丽娟;全国中等职业教育技能大赛大连摘8金[N];辽宁日报;2007年
6 魏晓光;国家政策应倾斜于城市中等职业教育[N];人民政协报;2006年
7 本报记者 强国峰;大力发展中等职业教育 促进延安经济快速发展[N];延安日报;2008年
8 教育部部长 周济;解放思想改革创新 推动中等职业教育又好又快发展[N];中国教育报;2008年
9 东北师范大学 于伟邋张力跃;让中等职业教育惠及更多农民子女[N];光明日报;2008年
10 记者 韦荣财;发展农村中等职业教育 为经济发展提供人才支撑[N];广西政协报;2009年
中国博士学位论文全文数据库 前5条
1 田应仟;中等职业教育与民族社区共生发展研究[D];西南大学;2011年
2 翟海魂;英国中等职业教育发展研究[D];河北大学;2004年
3 赵崇铁;农户子女中等职业教育决策行为研究[D];福建农林大学;2012年
4 衡振华;新疆地区农村中等职业教育发展研究[D];北京林业大学;2014年
5 傅建东;中职校长领导力研究[D];华东师范大学;2007年
中国硕士学位论文全文数据库 前10条
1 李英龙;伊犁哈萨克自治州中等职业教育发展研究[D];石河子大学;2008年
2 张非非;我国中等职业教育发展研究[D];电子科技大学;2008年
3 时坦;坚持以就业为导向深化中等职业教育改革若干问题探讨[D];天津大学;2007年
4 王正雍;我国城市化进程与中等职业教育发展研究[D];天津大学;2007年
5 董学兴;地方中等职业教育现存问题及管理对策[D];苏州大学;2008年
6 蒋慧鸯;杭州市中等职业教育发展的政府作用研究[D];浙江大学;2009年
7 赵庆东;山东省经济发达县与经济贫困县中等职业教育的比较研究[D];天津大学;2008年
8 高红琴;我国中等职业教育身份危机研究[D];西南大学;2009年
9 刘美英;河北省中等职业教育发展研究[D];河北师范大学;2009年
10 吉玉;中等职业教育市场化模型研究[D];首都师范大学;2009年
本文关键词:山西省农村义务教育与中等职业教育的衔接性发展研究,由笔耕文化传播整理发布。
本文编号:484075
本文链接:https://www.wllwen.com/jiaoyulilunlunwen/484075.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