培养受教的公众:麦金太尔的教育目的
本文关键词:培养受教的公众:麦金太尔的教育目的
【摘要】:在人的德性生成拼图里,教育必然有它专属的地方。故而探究道德哲学的集大成者,往往也会深思教育问题。麦金太尔位居其列,但他的教育思想被伦理思想的耀眼光芒所遮蔽,学界漠视且不屑。麦金太尔的教育思想中将教育目的定为"培养学生成为受教的公众",以此调和社会的发展与人的发展之间的矛盾。在当下西方社会,培养受教的公众似如黄杨厄闰,关山难越。惟有撬动学校教育的根本变革,才有可能孕育受教的公众的诞生,继而同时满足社会经济需要和增进人的自主发展。总体来看,麦金太尔的教育目的是其德性伦理思想在教育世界的本质体现,带有对古典教育的思乡之愁。
【作者单位】: 华南师范大学教育科学学院;
【关键词】: 麦金太尔 受教的公众 教育目的 德性
【基金】:国家社会科学基金一般项目“国家认同与青少年爱国主义教育的当代取向及实践模式研究”(项目编号:BEA110035)
【分类号】:G40-011
【正文快照】: 在复兴德性伦理学的浪潮中,阿拉斯戴尔·麦金太尔(Alasdair Mac Intyre)凭借《德性之后:道德理论研究》(After Virtue:A Study in Moral Theory)一书声名鹊起,成为当代西方著名的伦理学家和社群主义的代表人物。作为学术研究对象的麦金太尔,往往在国内伦理学领域受到重视,却在
【相似文献】
中国期刊全文数据库 前10条
1 龚群;邢雁欣;;麦金太尔的德性观[J];天府新论;2009年06期
2 张言亮;;国内麦金太尔思想研究现状[J];武汉科技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2011年01期
3 董祥勇;;论析麦金太尔“追寻美德”的筹划[J];乐山师范学院学报;2013年09期
4 党永强;德性的困境及其超越──对麦金太尔德性观的思考[J];南京大学学报(哲学.人文科学.社会科学版);2000年01期
5 肖士英;现代德性准则立足点与结构的反思──麦金太尔现代德性准则观批判与重构[J];陕西师范大学学报(哲学社会科学版);2001年04期
6 欧世平,袁修雨;在传统与现代之间——麦金太尔政治哲学研究[J];安徽农业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2001年01期
7 李洪卫;价值形成与移动的社会与知识条件——麦金太尔关于近代以来价值变迁的思考[J];河北科技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2003年04期
8 秦越存;麦金太尔的实践观及其意义[J];北方论丛;2005年04期
9 史蒂夫·古迪尔;;宽恕的力量[J];现代交际;2005年12期
10 史艳红;;麦金太尔的新德性观[J];黑河学刊;2008年01期
中国重要会议论文全文数据库 前1条
1 马永翔;;麦金太尔的泛亚里士多德主义谬误——以分析荷马史诗的αρετη观念为例[A];2013·学术前沿论丛——中国梦:教育变革与人的素质提升(上)[C];2013年
中国重要报纸全文数据库 前4条
1 郭洋;走近笑星麦金太尔[N];经济参考报;2010年
2 兰州大学哲学社会学院 张言亮;麦金太尔与道德相对主义问题[N];中国社会科学报;2013年
3 李公明(艺术评论者,,任教于广州美术学院);我的2003年[N];中国图书商报;2004年
4 陈来(北京大学哲学系教授);“道学家”书目[N];中国图书商报;2004年
中国博士学位论文全文数据库 前4条
1 亢丽娟;麦金太尔道德哲学批判[D];吉林大学;2010年
2 秦越存;追寻美德之路[D];黑龙江大学;2006年
3 谢礼圣;麦金太尔道德合理性思想研究[D];东南大学;2006年
4 李娜;批判与追寻[D];吉林大学;2012年
中国硕士学位论文全文数据库 前10条
1 梅蕊;重述的历史和历史地叙述[D];华侨大学;2012年
2 江彤彤;麦金太尔的美德伦理学批判[D];南京师范大学;2015年
3 陈静宇;麦金太尔正义思想研究[D];河北师范大学;2016年
4 何奇玉;论麦金太尔视角中的美德与实践[D];华中科技大学;2014年
5 谭雪;麦金太尔的善观念研究[D];黑龙江大学;2016年
6 杨述刚;麦金太尔实践概念研究[D];湘潭大学;2008年
7 孙艾娣;论麦金太尔的德性观[D];黑龙江大学;2009年
8 高兴臣;麦金太尔的德性论评介[D];黑龙江大学;2012年
9 张亚丽;麦金太尔的德性伦理及其当代价值和意义[D];西北师范大学;2012年
10 李文静;麦金太尔德性伦理研究[D];山东大学;2013年
本文编号:763152
本文链接:https://www.wllwen.com/jiaoyulilunlunwen/763152.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