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主页 > 教育论文 > 教育理论论文 >

从研究问题看教育社会学的话语实践与解说体系

发布时间:2017-10-09 10:28

  本文关键词:从研究问题看教育社会学的话语实践与解说体系


  更多相关文章: 问题丛 教育社会学 话语实践 解说体系


【摘要】:从以往的学科属性之争看,教育社会学不论是社会学的还是教育学的下位学科,其交叉性的学科特征不容置疑,建构独立的话语实践与解说体系也是势在必行。正因如此,在检讨以往的研究问题上,即话语实践与解说体系上呈现出混乱。这种混乱导致了学科界限不清,从此更是陷入了无休止的归属争论之中。本文根据教育社会学交叉性这一特征,专就研究问题入手,依古典、现代和当代分成三组问题丛,从交织不清的问题脉络中尝试厘清教育社会学的话语实践与解说体系。期待对教育与社会之关系的研究,既能为社会学又能为教育学提供知识基础和实践依据。
【作者单位】: 北京大学社会学系;
【关键词】问题丛 教育社会学 话语实践 解说体系
【分类号】:G40-052
【正文快照】: 在本文中我将教育社会学研究的各种问题整理成如下几个方面(问题丛)进行讨论,通过对问题的回应可以看出,虽然教育社会学围绕“教育”而展开,但其与社会学的特殊关系,对社会学的问题是不能回避的,理应像经济、文化和法律社会学一样,从自己的学科角度回答社会学问题。因是之故,

【相似文献】

中国期刊全文数据库 前10条

1 陈义平;试论邓小平教育社会学思想的历史地位和作用[J];毛泽东思想研究;2000年01期

2 林瑞华;争鸣中的教育社会学之研究对象[J];重庆师专学报;2001年02期

3 张人杰;中国大陆教育社会学的二十年建设(1979——2000年)[J];华东师范大学学报(教育科学版);2001年02期

4 戈白文;教育社会学研究选题动态[J];外国中小学教育;2001年04期

5 钱扑;论教育社会学对知识社会学的接纳[J];教育科学;2003年05期

6 李长伟,杨昌勇;20世纪中国大陆教育社会学的回顾[J];河北师范大学学报(教育科学版);2003年03期

7 易东平;论学科体系中的教育社会学[J];江苏教育学院学报(社会科学版);2003年03期

8 楚江亭;教育社会学研究与发展的困境及应重视的问题[J];当代教育论坛;2003年01期

9 庄西真;教育社会学的本土研究和自主发展[J];南阳师范学院学报(社会科学版);2004年10期

10 高水红;“谁的?”与“何以可能?”——教育社会学研究的两种知识学设问[J];南阳师范学院学报(社会科学版);2004年10期

中国重要会议论文全文数据库 前3条

1 ;论学校组织的人为性——基于布迪厄教育社会学理论的思考[A];第二届首都高校教育学研究生学术论坛论文集[C];2011年

2 吴涛;;网络教育的教育社会学批判[A];和谐共生:2007年全国博士生(教育类)学术论坛论文集[C];2007年

3 翟本瑞;;正式教育与非正式教育 儿童读经运动的教育社会学反省[A];《国学论衡》第三辑——甘肃中国传统文化研究会学术论文集[C];2004年

中国重要报纸全文数据库 前3条

1 杨昌勇 胡振京;中国教育社会学恢复重建的奠基之作[N];中华读书报;2008年

2 张白;教育社会学的新视角[N];中国教育报;2002年

3 潘懋元;社会学眼光研究高等教育[N];光明日报;2003年

中国博士学位论文全文数据库 前1条

1 周宗伟;“高尚”与“卑贱”的距离[D];南京师范大学;2003年

中国硕士学位论文全文数据库 前6条

1 王海荣;教育社会学视角下的小学生课外补习现象研究[D];江苏师范大学;2014年

2 李寅滢;“三好学生”:一项教育社会学的研究[D];广西师范大学;2009年

3 林艳;学校组织中的病理现象及其诊治研究[D];福建师范大学;2009年

4 陈太忠;隐蔽的力量[D];华东师范大学;2006年

5 吕杰昕;课程场域中的权力关系研究[D];华东师范大学;2005年

6 王俊翔;边缘生存:“学生弱势群体”的社会学解读[D];广西师范大学;2006年



本文编号:999660

资料下载
论文发表

本文链接:https://www.wllwen.com/jiaoyulilunlunwen/999660.html


Copyright(c)文论论文网All Rights Reserved | 网站地图 |

版权申明:资料由用户cb252***提供,本站仅收录摘要或目录,作者需要删除请E-mail邮箱bigeng88@qq.co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