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主页 > 教育论文 > 初中教育论文 >

高中《政治生活》教学中加强爱国主义教育研究

发布时间:2017-08-28 11:32

  本文关键词:高中《政治生活》教学中加强爱国主义教育研究


  更多相关文章: 高中思想政治课 《政治生活》 爱国主义教育


【摘要】:随着新课程改革的持续开展,高中思想政治作为一门德育学科,引起了学校和社会的高度重视。传统的思想政治课教学方式受到了挑战,突出表现为,新的课程标准明确提出进行高中思想政治课教学应确定三维教学目标,并且更加重视学生情感态度价值观培养,因此在现代政治课教学中,更加突出学生主体性作用的发挥,更加注重学生的情绪和情感体验,以帮助学生树立起正确的人生观和价值取向,更好地适应未来社会的生存与发展。进行爱国主义教育是一个老生常谈而又时谈时新的话题,同时结合高中《政治生活》教学来进行爱国主义教育研究具有重要的理论意义和现实意义。一是有利于改进教师教育教学方法的、推进教学有效性的理论研究,二是有利于课内外教学资源的开发与整合,促进学生在实际的生活中进行爱国主义教育的实践。本文即笔者通过对当前高中《政治生活》教学中进行爱国主义教育的存在的问题及原因分析,提出一些具体化的教学原则和对策。本文主要从以下五个部分展开详细地论述:第一部分,爱国主义教育概述。首先,笔者明确了爱国主义与爱国主义教育的涵义,并结合新课改的三维教学目标,全面把握了爱国主义教育的主要内容。然后总结出爱国主义教育的四个显著特征,即内容的综合性,形式的多样性,广泛的参与性和时代性。第二部分,高中《政治生活》教学中加强爱国主义教育的意义。共明确了四点意义:首先,有利于弘扬和培育中华民族精神,继承和发扬中国优秀的传统文化思想;其次,有利于提高教师自身的素质,推进教师专业化发展;再次,通过爱国主义教育,促使学生的人文素养和道德品质得以提升;最后,丰富了《政治生活》教学内容,激发了学生的学习热情。第三部分,高中《政治生活》教材中爱国主义教育的内容体现。这一部分在整篇论文中起到了重要的论证性作用,证明在学习《政治生活》教材四个单元时,它是可以用来对学生进行爱国主义教育。第四部分,高中《政治生活》教学中加强爱国主义教育的实践。这一部分是本篇论文的重点所在。本部分首先提出在高中《政治生活》教学中加强爱国主义教育的原则,即主体性、选择性、实践性;然后提出了能够切实加强爱国主义教育的对策;最后以《人民代表大会制度:我国的根本政治制度》为例进行分析,增强了本篇论文的应用性价值和借鉴性意义。
【关键词】:高中思想政治课 《政治生活》 爱国主义教育
【学位授予单位】:山东师范大学
【学位级别】:硕士
【学位授予年份】:2016
【分类号】:G633.2
【目录】:
  • 中文摘要5-6
  • Abstract6-9
  • 引言9-15
  • (一)选题背景及意义9-10
  • 1.选题背景9
  • 2.选题意义9-10
  • (二)国内外研究现状10-13
  • 1.国外研究现状10-11
  • 2.国内研究现状11-13
  • (三)研究方法13-14
  • (四)创新之处14-15
  • 一、爱国主义教育概述15-18
  • (一)爱国主义教育的内涵15-16
  • 1.爱国主义15
  • 2.爱国主义教育15-16
  • (二)爱国主义教育的特点16-18
  • 1.内容的综合性16-17
  • 2.形式的多样性17
  • 3.广泛的参与性17
  • 4.时代性17-18
  • 二、高中《政治生活》教学中加强爱国主义教育的必要性和意义18-20
  • 1.有利于弘扬中华民族精神,继承和发扬优秀传统文化18-19
  • 2.有利于提高教师自身的专业素质,推进教师专业化19
  • 3.有利于培养学生高尚的道德品质和良好的人文素养19-20
  • 4.有利于推动《政治生活》教学内容的生活化,,培养学生浓厚的学习兴趣,调动学生的学习积极性20
  • 三、高中《政治生活》教材中爱国主义教育内容体现20-22
  • 1.第一单元公民的政治生活爱国主义教育内容梳理21
  • 2.第二单元为人民服务的政府爱国主义教育内容梳理21
  • 3.第三单元发展社会主义民主政治爱国主义教育内容梳理21-22
  • 4.第四单元当代国际社会爱国主义教育内容梳理22
  • 四、高中《政治生活》教学中加强爱国主义教育的实践22-36
  • (一)高中《政治生活》教学中加强爱国主义教育的原则23-24
  • 1.主体性原则23
  • 2.选择性原则23-24
  • 3.实践性原则24
  • (二)高中《政治生活》教学中加强爱国主义教育的对策24-31
  • 1.教学设计方面24-29
  • 2.学生方面29
  • 3.环境的营造和课程资源的开发方面29-31
  • (三)《人民代表大会制度:我国的根本政治制度》在爱国主义教育教学中的运用31-36
  • 结束语36-37
  • 注释37-38
  • 参考文献38-40
  • 攻读学位期间发表的学术论著40-41
  • 致谢41

【参考文献】

中国期刊全文数据库 前8条

1 李红冠;;经济全球化背景下大学生爱国主义教育的内涵[J];人民论坛;2013年29期

2 陈守美;;政治课教学中爱国主义教育的探索[J];中学教学参考;2011年15期

3 邱大凤;;思想政治课教学中如何进行爱国主义教育[J];成才之路;2011年08期

4 肖辉;;高中政治课教学中进行爱国主义教育的体会[J];中国教育技术装备;2009年13期

5 刘丽;;如何让爱国主义走进中学政治教学课堂[J];中国科教创新导刊;2009年06期

6 王前新;陈艳;;文化德育视野下的通识教育[J];教育发展研究;2006年24期

7 孙启林,梁荣华;韩国中小学道德教育理论与实践评析——兼谈对我国中小学道德教育的启示[J];外国教育研究;2005年03期

8 林永希;营造良好的教学心理气氛─—罗杰斯教学理论的基本特色[J];高等函授学报(哲学社会科学版);1998年03期



本文编号:747869

资料下载
论文发表

本文链接:https://www.wllwen.com/jiaoyulunwen/chuzhongjiaoyu/747869.html


Copyright(c)文论论文网All Rights Reserved | 网站地图 |

版权申明:资料由用户32db0***提供,本站仅收录摘要或目录,作者需要删除请E-mail邮箱bigeng88@qq.co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