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主页 > 教育论文 > 初中教育论文 >

新课标下初中力学教学渗透STS教育的探究

发布时间:2016-08-12 20:15

  本文关键词:新课标下初中力学教学渗透STS教育的探究,由笔耕文化传播整理发布。


《湖南师范大学》 2008年

新课标下初中力学教学渗透STS教育的探究

杨春  

【摘要】: STS是一门研究科学、技术、社会三者关系的复杂而庞大的系统学科,它是一个跨学科的新的研究领域,把STS教育渗透在各理科学科教学之中,是我国教学改革的发展方向,是素质教育的一项重要内容。 本论文共分为五章,第一章就课题提出的原因,现在国内外研究的动态,及研究此课题的目的意义进行了说明。第二章从理论高度就STS教育联系很紧密的理论基础、教育学理论、心理学理论、新课改理论进行了阐述。第三章就如何在初中力学教学中渗透STS教育进行了研究,从实施的条件、内容、原则、途径入手进行了较详尽的分析。第四章就STS教育在力学教学中的实践作了一些行动研究,调查了本校师生关于STS教育的了解程度、实施情况,归纳了初中力学适于STS教育的内容,进行了STS教育的行动实施。第五章总结了新课标下初中力学渗透STS教育的初步结论,并对未来实施STS教育进行了展望与思考。 本论文的创新点是结合初中物理力学教学,研究在初中力学教学中如何渗透STS教育,挖掘力学教材中STS教育的相关内容,及进行实践研究等。依据STS教育的内容、模式,本文将物理教学与STS教育相结合的三条途径运用到物理教学过程中。课堂教学作为STS教育的主渠道,社会实践和科技活动作为STS教育的补充和延续。课内渗透以国家规定的新课程标准为主线,以STS教育为补充。科技活动是通过科技实验活动、科技专题讲座、小论文等形式展开。社会实践通过组织学生参加社会实践,使学生了解社会、体验生活,深化STS教育。当然,本文的探讨只是一个初步的尝试,更深入的探讨则有待于广大同仁的共同努力。

【关键词】:
【学位授予单位】:湖南师范大学
【学位级别】:硕士
【学位授予年份】:2008
【分类号】:G633.7
【目录】:

  • 中文摘要3-4
  • 英文摘要4-8
  • 第一章 绪论8-18
  • 1.1 课题的提出8-10
  • 1.2 研究动态10-14
  • 1.3 研究的目的、意义14-18
  • 第二章 课题研究的理论基础18-31
  • 2.1 教育学理论18-21
  • 2.2 心理学理论21-26
  • 2.3 新课改理论26-31
  • 第三章 初中力学教学中如何渗透STS教育31-48
  • 3.1 初中生学习物理的特点31-35
  • 3.2 初中力学内容的STS特色35-36
  • 3.3 初中力学STS教育内容的组成模块36-41
  • 3.4 初中力学教学中渗透STS教育的原则41-44
  • 3.5 初中力学教学中开展STS教育的途径44-48
  • 第四章 STS教育在初中力学教学中的实践48-68
  • 4.1 本校师生初中物理STS教育的调查48-52
  • 4.2 初中力学STS教育内容的选择52-56
  • 4.3 STS教育实践实施56-66
  • 4.4 分析总结66-68
  • 第五章 总结与思考68-72
  • 5.1 本课题的初步结论68-69
  • 5.2 本课题的展望与思考69-72
  • 参考文献72-75
  • 附录75-81
  • 本人主要学术成果81-82
  • 致谢82-83
  • 下载全文 更多同类文献

    CAJ全文下载

    (如何获取全文? 欢迎:购买知网充值卡、在线充值、在线咨询)

    CAJViewer阅读器支持CAJ、PDF文件格式


    【引证文献】

    中国硕士学位论文全文数据库 前1条

    1 崔军;新课标下高中电磁学教学渗透STS教育的研究与实践[D];山东师范大学;2013年

    【参考文献】

    中国期刊全文数据库 前9条

    1 王红宇;新的知识观与课程观[J];比较教育研究;1995年04期

    2 陈琦,张建伟;建构主义学习观要义评析[J];华东师范大学学报(教育科学版);1998年01期

    3 陈海锋;;渗透STS教育思想 全面提高学生素质——谈在初中物理教学中开展STS教育[J];中国教育研究论丛;2005年00期

    4 蔡铁权;;从知识观解读课程三维目标[J];全球教育展望;2005年09期

    5 蔡铁权;;中学《科学》STS教育的多维观照[J];全球教育展望;2006年09期

    6 胡保祥;物理教学与STS教育相结合实施素质教育的实践与再认识[J];物理教师;1999年03期

    7 蔡铁权;STS教育和科学教育改革[J];浙江师范大学学报(自然科学版);2002年02期

    8 顾国富;;在物理教学中渗透STS教育[J];中小学教师培训;2001年12期

    9 欧阳虹,张锋;理科教学中渗透STS教育思想的探讨[J];枣庄师专学报;2000年05期

    中国硕士学位论文全文数据库 前2条

    1 李永兰;在中学物理教学中渗透STS教育的研究[D];湖南师范大学;2005年

    2 贾竹君;中职物理教学渗透STS教育的研究[D];湖南师范大学;2006年

    【共引文献】

    中国期刊全文数据库 前10条

    1 廖秀华;;论初中英语教学中对学生阅读能力的培养[J];阿坝师范高等专科学校学报;2008年S1期

    2 张晓戍;谢亚妮;;论大学教学中师生关系的重建——从建构主义理论出发[J];阿坝师范高等专科学校学报;2011年04期

    3 许晓;建构主义学习理论对中学化学实验教学的启示[J];安徽教育学院学报;2002年03期

    4 王家正,杨世国,李伟,郭世平,朱广化;新课程理念与数学教学实践[J];安徽教育学院学报;2003年06期

    5 夏本成;论化学问题解决[J];安徽教育学院学报;2005年03期

    6 解世雄;;高师“中学物理教学论”课程教学创新[J];安徽教育学院学报;2005年06期

    7 孙建新;;新课程化学教学中奥苏伯尔学习理论的研究与实践[J];安徽教育学院学报;2006年03期

    8 解文星;;组织策略在高中生物专题复习中的应用[J];安徽教育学院学报;2006年03期

    9 谈儒强;;20世纪上半叶中国农村教育的两种改革路径[J];安徽教育学院学报;2006年04期

    10 邵忠德;丁荣锦;李健;;高中生化学学科素质发展评价体系的构建[J];合肥师范学院学报;2009年06期

    中国重要会议论文全文数据库 前10条

    1 陈瑞复;;信息技术与学科课程整合理论与实践初探[A];科学发展与社会责任(A卷)——第五届沈阳科学学术年会文集[C];2008年

    2 杨波;;新形势下基于公共服务均等化视角的学前教育研究[A];中国行政管理学会2011年年会暨“加强行政管理研究,推动政府体制改革”研讨会论文集[C];2011年

    3 许珂;石乐波;;高职学生英语自主学习能力培养的探索[A];语言与文化研究(第三辑)[C];2008年

    4 张建仁;;论陶行知的乡村教育思想[A];纪念《教育史研究》创刊二十周年论文集(2)——中国教育思想史与人物研究[C];2009年

    5 张志刚;;陶行知的人格教育思想[A];纪念《教育史研究》创刊二十周年论文集(2)——中国教育思想史与人物研究[C];2009年

    6 翟广顺;;陶行知与毛泽东:历史的机缘和邂逅——纪念陶行知逝世60周年、毛泽东逝世30周年[A];纪念《教育史研究》创刊二十周年论文集(2)——中国教育思想史与人物研究[C];2009年

    7 覃兵;;二十年来我国教学原则地位研究之综述——与教学论诸范畴关系的讨论[A];纪念《教育史研究》创刊二十周年论文集(4)——中国学科教学与课程教材史研究[C];2009年

    8 覃兵;;二十年来我国教学原则体系构建状况的分析[A];纪念《教育史研究》创刊二十周年论文集(4)——中国学科教学与课程教材史研究[C];2009年

    9 覃兵;;论我国二十年来教学原则的批判反思与创新发展[A];纪念《教育史研究》创刊二十周年论文集(4)——中国学科教学与课程教材史研究[C];2009年

    10 赵旭东;廖其发;;近现代教育家对农村成人教育内容探索的述评[A];纪念《教育史研究》创刊二十周年论文集(6)——中国教师教育史、职业教育与成人教育史研究[C];2009年

    中国博士学位论文全文数据库 前10条

    1 杨先明;0-5岁汉语儿童语言发展的认知研究[D];武汉大学;2010年

    2 段鹏;开放的艺术及其教育[D];首都师范大学;2011年

    3 邓磊;我国高师综合科学教育专业课程设置框架的建构研究[D];西南大学;2011年

    4 李传英;幼儿园课程知识的文化哲学研究[D];西南大学;2011年

    5 杨文海;壬戌学制研究[D];南京大学;2011年

    6 高文君;中学数学课堂探究水平的构建与实证研究[D];华东师范大学;2011年

    7 赵金坡;声音与回响:我国农村中师毕业生的历史考察(1979-2009)[D];华东师范大学;2011年

    8 汪丽梅;知识观视域中的教学方法改革研究[D];华东师范大学;2011年

    9 张琼;以实践能力培养为取向的知识教学变革研究[D];华中师范大学;2011年

    10 张敏;思想政治教育视域下大学生精神成人研究[D];陕西师范大学;2011年

    中国硕士学位论文全文数据库 前10条

    1 彭姗姗;创新型校长成长条件与途径研究[D];哈尔滨师范大学;2010年

    2 李艳龙;高考语文全国卷古代诗歌鉴赏试题研究[D];哈尔滨师范大学;2010年

    3 董娇;普通高中主科科任教师威信现状与对策研究[D];辽宁师范大学;2010年

    4 吴玥纹;初中地理愉快教学策略及实践研究[D];辽宁师范大学;2010年

    5 王满玉;沈阳市沈河区初中生命教育现状调查和对策研究[D];辽宁师范大学;2010年

    6 张海燕;论文献资料在历史教学中的作用[D];辽宁师范大学;2010年

    7 潘琳;高中历史教学中师生的心理误区与对策研究[D];辽宁师范大学;2010年

    8 王晓翎;中学生关于解决三角函数数学问题的认知障碍及教学对策[D];辽宁师范大学;2010年

    9 于艳红;数学思想方法及其在微积分教学中的运用研究[D];辽宁师范大学;2010年

    10 丁春莲;A、B版普通高中课程标准实验教科书(数学1)的比较研究[D];辽宁师范大学;2010年

    【同被引文献】

    中国期刊全文数据库 前10条

    1 丁邦平;建构主义与面向21世纪的科学教育改革[J];比较教育研究;2001年08期

    2 王红宇;新的知识观与课程观[J];比较教育研究;1995年04期

    3 张建伟,陈琦;从认知主义到建构主义[J];北京师范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1996年04期

    4 马会端;论我国STS教育及其模式建构[J];东北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2002年01期

    5 白丽珠;浅析物理学习的思维障碍与对策[J];安徽教育;2004年10期

    6 陈琦,张建伟;建构主义学习观要义评析[J];华东师范大学学报(教育科学版);1998年01期

    7 况姗芸;基于建构主义的网上教材设计[J];开放教育研究;2000年02期

    8 温彭年,贾国英;建构主义理论与教学改革——建构主义学习理论综述[J];教育理论与实践;2002年05期

    9 范文贵,韩学振;建构主义数学教学观[J];锦州师范学院学报(自然科学版);1997年03期

    10 胥宝玲;;论多元智力理论在职业学校政治教学的应用[J];考试周刊;2010年03期

    中国硕士学位论文全文数据库 前4条

    1 田勇;高中物理教学中学生情感培养现状的调查研究[D];首都师范大学;2004年

    2 吴长龙;高师热学教学改革中加强STS教育初探[D];南京师范大学;2004年

    3 廖剑宇;建构主义理论指导中学物理教学的研究与实践[D];湖南师范大学;2006年

    4 赵春辉;新课程下的高中物理教学中STS教育探讨[D];东北师范大学;2009年

    【二级参考文献】

    中国期刊全文数据库 前10条

    1 王觉非;STS—英国学校中的一门新课[J];外国教育动态;1982年02期

    2 钟启泉;国外“科学素养”说与理科课程改革[J];比较教育研究;1997年01期

    3 张建伟,,陈琦;从认知主义到建构主义[J];北京师范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1996年04期

    4 黄颂杰,宋宽锋;对知识的追求和辩护─—西方认识论和知识论的历史反思[J];复旦学报(社会科学版);1997年04期

    5 付三玲,郭卫,刘书华,宋建民;STS教育思想应用于物理教育的探讨[J];河北农业大学学报(农林教育版);2004年02期

    6 陈琦,张建伟;建构主义学习观要义评析[J];华东师范大学学报(教育科学版);1998年01期

    7 高文,任友群;知识的生产与习得的社会学分析[J];华东师范大学学报(教育科学版);2004年02期

    8 郭晓明;知识的意义性与“知识获得”的新标准[J];华东师范大学学报(教育科学版);2004年02期

    9 潘洪建;知识本质:内在、开放、动态——新知识观的思考[J];教育理论与实践;2003年02期

    10 丁邦平;科学观与科学教育改革:跨学科的视角[J];教育研究;2002年01期

    中国硕士学位论文全文数据库 前5条

    1 黄晓;STS教育视野中的物理课程构建[D];浙江师范大学;2002年

    2 王新宇;高中生物教学渗透STS教育的探讨[D];山东师范大学;2003年

    3 方丽梅;关于“STS教育”渗透到大学物理教育中的思考[D];四川师范大学;2004年

    4 张庭杰;高中物理开展研究性学习渗透STS教育研究[D];内蒙古师范大学;2004年

    5 李永兰;在中学物理教学中渗透STS教育的研究[D];湖南师范大学;2005年

    【相似文献】

    中国期刊全文数据库 前10条

    1 刘晓君;试论STS教育的必要性[J];科技导报;1998年05期

    2 邬红宇;渗透STS教育 优化初中物理教学[J];遵义师范学院学报;2005年01期

    3 王前;新兴的科学、技术与社会教育[J];教育科学;1993年01期

    4 梁恕坤,杜启兰;实施STS教育 培养学生科学素质[J];山东省农业管理干部学院学报;2003年02期

    5 郎春艳;STS教育的实践研究[J];沈阳教育学院学报;2004年01期

    6 姚秀海;利用中学化学教学开展STS教育的探索[J];教学与管理;2004年18期

    7 孙凤桐;实施STS教育 培养学生的创新能力[J];天津科技;2002年03期

    8 尹坚勤;幼儿园STS教育活动中的组织和教师行为[J];早期教育;2003年03期

    9 安鹏,王蓓;STS教育及对高校体育教师的影响[J];辽宁体育科技;2005年03期

    10 徐红雁;“光合作用”一节课中的STS教育[J];中学生物学;2005年06期

    中国重要会议论文全文数据库 前5条

    1 韩薇;胡乃梁;;结合ML,实施STS教育[A];第四届全国中学化学教学研讨会论文集(三)[C];2004年

    2 胡静;;STS视阈下的创新教育——中小学创新教育实践过程浅探[A];全球化视阈中的科技与社会——全国科技与社会(STS)学术年会(2007)论文集[C];2007年

    3 李佳;;中小学STS教育的反思——基于《汶川地震建筑震害分析》的解析[A];第五届全国科学教育专业与学科建设研讨会会议论文集[C];2009年

    4 张明国;;STS教育与理工科研究生综合创新力培养[A];提高全民科学素质、建设创新型国家——2006中国科协年会论文集[C];2006年

    5 刘克文;;STS教育:当代科学教育的一种理想范式[A];中国化学会第26届学术年会化学教育分会场论文集[C];2008年

    中国重要报纸全文数据库 前7条

    1 甘肃省靖远县第一中学 张太银;[N];甘肃经济日报;2005年

    2 ;[N];中国教育报;2003年

    3 关于STS的研究对象;[N];光明日报;2000年

    4 袁彬;[N];中国新闻出版报;2002年

    5 ;[N];湖北日报;2003年

    6 刘兵 韩燕丽;[N];科技日报;2001年

    7 孔明安;[N];中国社会科学院院报;2004年

    中国博士学位论文全文数据库 前1条

    1 孙可平;STS教育:挑战与反思[D];华东师范大学;2000年

    中国硕士学位论文全文数据库 前10条

    1 徐玲;中学化学教学中实施STS教育的研究[D];首都师范大学;2001年

    2 王新宇;高中生物教学渗透STS教育的探讨[D];山东师范大学;2003年

    3 刘江红;中学生物学教学中渗透STS教育的探索[D];东北师范大学;2002年

    4 卢红生;STS教育及其在当前高中生物教学中的渗透[D];福建师范大学;2001年

    5 张庭杰;高中物理开展研究性学习渗透STS教育研究[D];内蒙古师范大学;2004年

    6 孙海滨;中学物理教学中的STS教育研究[D];首都师范大学;2000年

    7 任布君;生物学教学中实施STS教育之研究[D];华东师范大学;2001年

    8 郑光胜;中职物理教学中渗透STS教育的研究[D];福建师范大学;2003年

    9 吴长龙;高师热学教学改革中加强STS教育初探[D];南京师范大学;2004年

    10 宋怡;提高师范生科学素养,推进STS教育的实践研究[D];南京师范大学;2002年


      本文关键词:新课标下初中力学教学渗透STS教育的探究,由笔耕文化传播整理发布。



    本文编号:92603

    资料下载
    论文发表

    本文链接:https://www.wllwen.com/jiaoyulunwen/chuzhongjiaoyu/92603.html


    Copyright(c)文论论文网All Rights Reserved | 网站地图 |

    版权申明:资料由用户4b035***提供,本站仅收录摘要或目录,作者需要删除请E-mail邮箱bigeng88@qq.co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