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主页 > 教育论文 > 成人教育论文 >

土家族哭嫁习俗中的女性成人教育研究

发布时间:2021-03-15 18:10
  土家族是一个生活在我国湘、鄂、渝、黔四省区交界处的少数民族。由于没有自己的文字,因而在过去很长的历史时期中口耳相传是土家族的主要教育形式。受传统重男轻女观念的影响,即使在学校教育从汉族地区传入以后,女性仍没有机会进入学校接受正规教育。时至今日,生活教育依旧是土家族女性接受教育的重要形式。作为土家族女性人生中最重要的仪式——哭嫁习俗——在土家族女性的生活和成长过程中依然发挥着重要的作用,并在维护土家族社会稳定和促进其发展的过程中扮演着重要的角色。随着民族之间的交流日益频繁,土家族已不再是一个封闭的民族,其传统文化已存在着不同形式的隐性或显性的变迁。在当今民族优秀传统文化遗产日益受到重视的今天,如何对土家族哭嫁这一民族婚俗以及所承载的教育意义加以科学甄别和客观评价,这不仅是一个值得研究的重要课题,而且对于这一民族文化遗产的传承和发扬光大,具有重大的理论意义和实践意义。因此,本文对土家族哭嫁婚俗中所蕴含的女性成人教育的要素、意义、价值、内容、目的、方法等相关问题进行了系统研究。从文化学的角度看,哭嫁习俗是一个文化交流与传承的民俗活动。从民族学角度看,哭嫁习俗是土家族女性的“成年礼”,是土家族女性成长过程中最重要的仪式之一。从社会学角度看,哭嫁习俗促进了土家族女性的社会化,是土家族女性个体社会化的重要活动。从教育学角度看,哭嫁习俗是土家族地区至今仍在传承与发展的特殊的女性成人教育活动。哭嫁习俗中的女性成人教育要素主要包括以下几个方面:第一、从教育价值来看,哭嫁习俗具有一定的社会教育价值,即促成了土家族社会成人女性社会角色的生成,维护了土家族社会的稳定与延续;具有一定的个体教育价值,即促成了哭嫁主体的成长,提升了哭嫁主体的审美意识;具有一定的文化教育价值,即维护了土家族文化系统的完整性,有助于土家族文化的传承。第二、从教育目的来看,哭嫁婚俗这一民俗活动的重要教育目的是促使土家族女性按照传统社会对女性身份、地位和角色等的要求成长的过程。第三、从教育内容来看,哭嫁婚俗所包含的内容广泛涉及土家族女性生活经验和技能、社会行为及规范、家庭责任及伦理道德等丰富内涵。第四、从教育情境和过程来看,哭嫁习俗以土家族新娘出嫁这一活动为中心,其具体活动和过程具有极强的情境性、活动性、认知性和游戏性等突出特点。第五、从教育方法和效果来看,哭嫁习俗这一土家族女性教育活动主要倚重口耳相传、活动与情境、情感和体验等进行和展开,因此在教育效果上具有生活性、直接性、情感性和有效性等特点。总之,哭嫁婚俗这一女性成人教育活动,对土家族社会的稳定与发展;土家族文化的传承与发扬光大;土家族女性个体的发展,都有着积极的教育价值和意义。但是,这一古老的民族习俗在社会进步、文化创新和土家族女性对现代社会的适应等方面都存在一定的局限性。
 
【学位授予单位】:四川师范大学四川省
【学位级别】:硕士
【学位授予年份】:2010
【文章页数】:65
 
文章目录
摘要
Abstract
一、绪论
    (一) 问题的提出
        1、选题背景
        2、选题原因
    (二) 选题的意义
    (三) 研究方法
    (四) 研究现状
        1、哭嫁歌的搜集与整理
        2、相关研究
二、民族文化、民族习俗、民族规范与广义教育的关系
    (一) 民族文化与广义教育的关系
        1、民族文化的含义
        2、民族文化形态与广义教育的关系
        3、民族广义教育自身是一种民族文化形式
    (二) 民族习俗、民族规范与广义教育的关系
        1、民族习俗、民族规范与民族文化的关系
        2、文化符号与广义教育的关系
三、从广义教育的角度看土家族哭嫁习俗与成人教育的关系
    (一) 土家族哭嫁习俗简介
    (二) 哭嫁习俗中的教育主体——“成人”含义的界定
    (三) 土家族哭嫁习俗是一种广义成人教育活动
    (四) 哭嫁习俗是土家族地区依然存留的一种独特的成人教育形式
    (五) 土家族哭嫁习俗是土家族女性独特的“成年礼”
    (六) 土家族哭嫁习俗实质上是一个文化濡化过程
    (七) 土家族女子哭嫁过程即成人学习过程
四、哭嫁习俗是一种重要的土家族女性成人教育活动
    (一) 哭嫁习俗与土家族伦理道德教育
        1、哭嫁习俗中的男尊女卑观念
        2、哭嫁习俗中孝亲观念
        3、哭嫁习俗中的成人女性忠贞观
    (二) 哭嫁习俗与土家族女性的生活教育
        1、生活态度教育
        2、生活常识教育
        3、家庭生活角色教育
    (三) 哭嫁习俗与土家族女性性别教育
        1、哭嫁习俗促进了女子社会性别角色的形成
        2、哭嫁婚俗是土家族社会特殊的女子性别教育形式
    (四) 哭嫁习俗与土家族女性社会教育
        1、经济意识教育
        2、互助意识教育
        3、责任意识教育
五、土家族哭嫁习俗活动中女性成人教育的基本要素与特征
    (一) 哭嫁习俗的教育价值及特征
        1、哭嫁习俗的社会教育价值
        2、哭嫁习俗的个体教育价值
        3、哭嫁习俗的文化教育价值
        4、教育价值的特征
    (二) 哭嫁习俗的教育目的及特征
        1、教育目的
        2、教育目的的特征
    (三) 哭嫁习俗的教育内容及特征
        1、教育内容
        2、教育内容的特征
    (四) 哭嫁习俗的教育过程及特征
        1、教育过程
        2、教育过程的特征
    (五) 哭嫁习俗的教育方法及特征
        1、教育方法
        2、教育方法的特征
六、对哭嫁习俗中的女性成人教育的评价
    (一) 土家族哭嫁习俗中成人教育的积极性
        1、社会积极性
        2、文化积极性
        3、个体发展的积极性
    (二) 土家族哭嫁习俗中成人教育的局限性
        1、社会等级局限性
        2、文化局限性
        3、个体发展的局限性
参考文献
附录
致谢
在校期间的科研成果
 
参考文献
 
期刊论文
 
[1]试析土家族哭嫁歌[J]. 佘翠华.  咸宁学院学报. 2008(04)
[2]鄂西土家族妇女在哭嫁歌中的情感体现[J]. 陈伦旺.  民族音乐. 2008(04)
[3]试论湘西土家族哭嫁歌文化[J]. 夏雨.  科技信息(科学教研). 2007(33)
[4]土家族口传教育的形式与内容探讨[J]. 黄柏权,聂亚林.  武汉科技学院学报. 2007(07)
[5]土家族哭嫁的传统意蕴与现代嬗变[J]. 冯智明,李辉善.  怀化学院学报. 2007(01)
[6]土家族哭嫁歌浅论[J]. 方玲玲.  绥化学院学报. 2006(05)
[7]论土家族哭嫁歌的孝道内涵[J]. 杨宗红.  贵州民族研究. 2006(05)
[8]对土家族“哭嫁歌”“哭”的探析[J]. 徐欣.  重庆社会科学. 2006(10)
[9]土家族“哭嫁歌”的文化本源与艺术特征思考[J]. 陈朝霞.  民间文化论坛. 2006(04)
[10]隐藏在民间哭嫁与哭嫁歌中的女性意识[J]. 彭谊.  广西师范学院学报. 2006(02)
 
硕士论文
 
[1]当前重庆土家族哭嫁习俗教育功能的沉沦与解决[D]. 杨其勇.西南大学 2008
[2]鄂西土家族哭嫁歌的角色转换功能[D]. 余霞.华中师范大学 2003


本文编号:229239

资料下载
论文发表

本文链接:https://www.wllwen.com/jiaoyulunwen/crjy/229239.html


Copyright(c)文论论文网All Rights Reserved | 网站地图 |

版权申明:资料由用户9de17***提供,本站仅收录摘要或目录,作者需要删除请E-mail邮箱bigeng88@qq.co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