特殊教育师资胜任力模型建立及初步应用
发布时间:2020-08-04 20:37
【摘要】:本研究旨在构建适合特殊教育师资的胜任力模型,为今后的特殊教育师资体系的建设提供更为强大的理论支持。同时在日后的师资实践中给予切实可行培训方案,从而推动特殊教育事业更好更快的发展。 (1)采用行为事件访谈法、文献综述法和问卷调查法等方法探索特殊教育师资胜任力的结构,构建特殊教育师资胜任力的理论模型。本研究认为,特殊教育师资胜任力模型由3个部分组成:心理特质、教学能力、职业动机。 (2)以理论模型为基础编制了一份包含21个题项的《特殊教育师资胜任力模型问卷》,该问卷具有良好的信效度。 (3)本研究对特殊教育教师胜任力的现状进行测评,研究结果显示:不同年龄、教龄、学校类别、不同学历、所从事特殊教育分支的不同都在胜任力上存在显著差异。
【学位授予单位】:温州大学
【学位级别】:硕士
【学位授予年份】:2013
【分类号】:G760
【图文】:
,冰 山 模型 和 洋葱 模 型是 胜 任 力模 型 的典 型 代l l an d (1 9 73 )提 出 了冰 山 模 型 ,他 认 为 胜任 力 由 力 ) , 个性 、 自 我概 念 特征 ( 个 人自 我 认 知的 结 人 基 于 态度 与 价 值观 的 行为 方 式 与风 格 )、 知 识 的 事 实型 和 经 验型 信 息 ) 和技 能 (对 某 一特 定 领 的 掌 握 ) 6 个 部分 组 成 ,并 将 这 六个 组 成 部分 分 分 。显 性部 分 由 知识 、技 能构 成 ,这部 分 容 易改 个 性 、自 我 概 念 特征 、动 机 、社 会角 色 组 成 ,, 难 以 变 化。 (如 图 1 - 1)
温州 大学 硕 士学 位 论 文 r 等 人( 1 99 3 )将 Mc C le ll a nd 水 下层 部 分定 义进 行 整合 , 山 模 型 。 水上 部 分 划分 内 容 没有 改 变 。 水下 部 分 改为 : 自 中 特 质 是 指生 理 上 的特 征 及 一个 人 对 事 件或 情 境 的持 续 指 人 们 的自 我 认 识和 意 识 而形 成 的 自我 印 象 (如 图 1 -2 ) 。
指 人 们 的自 我 认 识和 意 识 而形 成 的 自我 印 象 (如 图 1 -2 ) 。 图 1 -2 Sp e nc er 的 胜任 力冰 山 模 型 e nc e r( 1 99 3 )修 改了 M cC le l la n d 的冰 山模 型的 模 型方 式 。 洋 葱 模 型保 留 了 冰山 模 型 的六 个 层 次 。并 把 六 个层 次 分 间 与 内 部。 易 变 化的 知 识 、技 能 构 成 洋葱 表 面 ;社 会 角 置 于 洋 葱 中部 , 而 洋葱 内 部 核心 由 难 以 变化 的 个 性和 动 机
本文编号:2781054
【学位授予单位】:温州大学
【学位级别】:硕士
【学位授予年份】:2013
【分类号】:G760
【图文】:
,冰 山 模型 和 洋葱 模 型是 胜 任 力模 型 的典 型 代l l an d (1 9 73 )提 出 了冰 山 模 型 ,他 认 为 胜任 力 由 力 ) , 个性 、 自 我概 念 特征 ( 个 人自 我 认 知的 结 人 基 于 态度 与 价 值观 的 行为 方 式 与风 格 )、 知 识 的 事 实型 和 经 验型 信 息 ) 和技 能 (对 某 一特 定 领 的 掌 握 ) 6 个 部分 组 成 ,并 将 这 六个 组 成 部分 分 分 。显 性部 分 由 知识 、技 能构 成 ,这部 分 容 易改 个 性 、自 我 概 念 特征 、动 机 、社 会角 色 组 成 ,, 难 以 变 化。 (如 图 1 - 1)
温州 大学 硕 士学 位 论 文 r 等 人( 1 99 3 )将 Mc C le ll a nd 水 下层 部 分定 义进 行 整合 , 山 模 型 。 水上 部 分 划分 内 容 没有 改 变 。 水下 部 分 改为 : 自 中 特 质 是 指生 理 上 的特 征 及 一个 人 对 事 件或 情 境 的持 续 指 人 们 的自 我 认 识和 意 识 而形 成 的 自我 印 象 (如 图 1 -2 ) 。
指 人 们 的自 我 认 识和 意 识 而形 成 的 自我 印 象 (如 图 1 -2 ) 。 图 1 -2 Sp e nc er 的 胜任 力冰 山 模 型 e nc e r( 1 99 3 )修 改了 M cC le l la n d 的冰 山模 型的 模 型方 式 。 洋 葱 模 型保 留 了 冰山 模 型 的六 个 层 次 。并 把 六 个层 次 分 间 与 内 部。 易 变 化的 知 识 、技 能 构 成 洋葱 表 面 ;社 会 角 置 于 洋 葱 中部 , 而 洋葱 内 部 核心 由 难 以 变化 的 个 性和 动 机
【参考文献】
相关期刊论文 前10条
1 刘东刚;论全纳教育观与高师特殊教育[J];重庆师院学报(哲学社会科学版);1999年02期
2 李明斐,卢小君;胜任力与胜任力模型构建方法研究[J];大连理工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2004年01期
3 罗建华;王慧;;四川省特殊教育事业发展现状个案调查研究[J];华商;2008年18期
4 汪碧云;周湘浙;;特殊教育师资胜任力模型的建立综述[J];科教导刊(上旬刊);2012年01期
5 仲理峰,时勘;胜任特征研究的新进展[J];南开管理评论;2003年02期
6 雷江华,沈玉林;从隔离走向融合[J];江苏教育;2003年15期
7 ;国务院办公厅转发国家教委等部门关于发展特殊教育若干意见的通知[J];江西政报;1989年13期
8 ;国家中长期教育改革和发展规划纲要(2010~2020年)[J];评价与管理;2010年03期
9 金泽勤;李祚山;刘晶;;普通教师与特殊教育教师职业倦怠和教学效能感的比较[J];中国组织工程研究与临床康复;2007年52期
10 昝飞;江琴娣;;美国特殊教育师资问题及对我国的启示[J];中国特殊教育;2008年11期
相关博士学位论文 前1条
1 王秀薇;基于胜任力模型的基层军医任职培养模式研究[D];第三军医大学;2008年
本文编号:2781054
本文链接:https://www.wllwen.com/jiaoyulunwen/crjy/2781054.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