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主页 > 教育论文 > 成人教育论文 >

晏阳初平民识字教育思想研究

发布时间:2017-05-04 09:01

  本文关键词:晏阳初平民识字教育思想研究,,由笔耕文化传播整理发布。


【摘要】:晏阳初的平民识字教育思想是在旧中国的贫穷落后、教育萧条的背景下产生的,并且与晏阳初生平经历息息相关,他深受中国儒家文化与西方基督教义的双重影响。晏阳初的平民识字教育在一定程度上对当时落后的农村经济文化起到了一定的进步推动作用,最后却因为很多客观因素导致他的教育实践运动被迫停止,但是晏阳初先生依然在亚洲和拉丁美洲等第三世界国家的平民教育舞台上继续闪耀着光芒,也对当今中国的教育有很重要的启示,本文着重对晏阳初平民教育思想中的识字教育这一领域进行研究,以期能够为社会主义新农村的教育事业提供一定的借鉴和帮助。本文总共划分出五个部分来研究阐述晏阳初的平民识字教育思想。第一部分是绪论:主要阐述本文选题的缘由、选题的意义、文献综述、创新之处、研究方法和平民教育与识字教育这两个相关概念的辨析。第二部分主要对晏阳初平民识字教育思想的形成原因和教学内容进行概述。首先研究晏阳初平民识字教育思想形成的原因:这种教育思想的形成原因是多方位的,包含中国儒家文化的陶冶,基督博爱精神的引领,苦力悲惨生活的影响和中国社会现实的震慑这四点原因。其次是研究晏阳初平民识字教育的教学内容:包括对平民教育所必须的的识字教材、教学人员、平民学生、教学模式、毕业考试和毕业典礼等方面着手进行研究和分析。第三部分主要研究晏阳初平民识字教育思想的特征:分别包含了全民教育性、社会调查性、社会募捐性和教育救国性这四种特征,总体上讲,该教育思想是由民主人士为挽救中华民族的未来而面对社会最底层民众发起的基础的、平等的国民素质教育。第四部分是对晏阳初平民识字教育思想进行评价和启示研究,评价分为影响与局限两个方面进行。平民教育思想的影响有三点:晏阳初平民识字教育思想的直接影响是,大大降低了中国文盲的数量,从一定程度上提升了平民的文化素质;间接影响是,平民通过识字教育,提高了文化素质、科学素质、卫生素质、生产素质和公民素质;深远影响是,第三世界国家掀起了平民教育的浪潮。该平民教育思想的局限也分为三点:对中国社会现实和政治局势认识不足;晏阳初及其平民教育组织自身的不足;中国社会传统思想的禁锢。该平民教育思想的启示包括四个方面:语文教学须重视识字与实践、语文课程须与中华文化相融、建设新型农村必须教育先行、适时合理践行教育公平理念、增强教师职业责任感自豪感。第五部分是结论,对本篇论文的研究成果进行概括与总结。
【关键词】:晏阳初 平民教育 识字教育 教育思想
【学位授予单位】:哈尔滨师范大学
【学位级别】:硕士
【学位授予年份】:2015
【分类号】:G722
【目录】:
  • 摘要6-8
  • Abstract8-10
  • 绪论10-16
  • 一、选题背景10-11
  • (一)选题的缘由10-11
  • (二)选题的意义11
  • 二、文献综述11-14
  • (一)对晏阳初平民教育思想的价值研究方面12-13
  • (二)对晏阳初和其他教育家的比较研究方面13-14
  • 三、创新之处及研究方法14-15
  • (一)创新之处14
  • (二)研究方法14-15
  • 四、相关概念辨析15-16
  • (一)平民教育15
  • (二)识字教育15-16
  • 第一章 晏阳初平民识字教育思想概述16-32
  • 一、晏阳初平民识字教育思想形成的原因16-22
  • (一)中国儒家文化的陶冶16-17
  • (二)基督博爱精神的引领17-19
  • (三)苦力悲惨生活的影响19-21
  • (四)中国社会现实的震慑21-22
  • 二、晏阳初平民识字教育的教学内容22-32
  • (一)平民教材23-26
  • (二)教学人员26-28
  • (三)平民学生28
  • (四)教学模式28-30
  • (五)课程安排30
  • (六)毕业方式30-32
  • 第二章 晏阳初平民识字教育思想的特征32-38
  • 一、全民教育性32-33
  • 二、社会调查性33-35
  • 三、社会募捐性35-36
  • 四、教育救国性36-38
  • 第三章 晏阳初平民识字教育思想的评价与启示38-46
  • 一、晏阳初平民识字教育思想的评价38-42
  • (一)晏阳初平民识字教育思想的意义38-40
  • (二)晏阳初平民识字教育思想的局限40-42
  • 二、晏阳初平民识字教育思想的启示42-46
  • (一)语文教学须重视识字与实践42
  • (二)语文课程须与中华文化相融42-43
  • (三)建设新型农村必须教育先行43-44
  • (四)适时合理践行教育公平理念44-45
  • (五)增强教师职业责任感自豪感45-46
  • 结论46-47
  • 注释47-48
  • 参考文献48-51
  • 攻读硕士学位期间发表的学术论文51-53
  • 致谢53

【相似文献】

中国期刊全文数据库 前10条

1 金保华;论晏阳初科学普及思想[J];贵州文史丛刊;2001年03期

2 张静芳;;试论晏阳初的文化观[J];北京化工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2005年04期

3 薛伟强;;晏阳初研究八十年[J];河北学刊;2006年02期

4 黄波;;怎样看晏阳初[J];同舟共进;2008年02期

5 田宝玉;;晏阳初“定县试验”与新农村建设中教育与发展的互动聚合[J];河北软件职业技术学院学报;2012年04期

6 徐唯辛;;民国知识分子系列——晏阳初肖像[J];社会科学论坛;2013年08期

7 王胜杰;晏阳初研究会召开年会[J];四川社联通讯;1990年01期

8 谢尚品;曾被誉为“世界十大伟人”之一的晏阳初[J];炎黄春秋;1997年12期

9 毕唐书;;晏阳初——“人类的颂歌”[J];学习博览;2014年01期

10 宋歌;;晏阳初教育民主思想浅析[J];新西部(理论版);2013年23期

中国重要会议论文全文数据库 前10条

1 石河;;近年来晏阳初研究综述[A];纪念《教育史研究》创刊二十周年论文集(2)——中国教育思想史与人物研究[C];2009年

2 燕燕;;晏阳初研究综述[A];第三届全国农林院校教育科学类研究生学术论坛论文集[C];2011年

3 宋恩荣;;我与晏阳初先生的交往[A];纪念《教育史研究》创刊二十周年论文集(2)——中国教育思想史与人物研究[C];2009年

4 纪军;;论析晏阳初关于农村教育的思想[A];纪念《教育史研究》创刊二十周年论文集(2)——中国教育思想史与人物研究[C];2009年

5 石河;;晏阳初的教育改革思想与实践[A];纪念《教育史研究》创刊二十周年论文集(2)——中国教育思想史与人物研究[C];2009年

6 牟映雪;;雷沛鸿与晏阳初教育思想之比较[A];纪念《教育史研究》创刊二十周年论文集(2)——中国教育思想史与人物研究[C];2009年

7 宋恩荣;;从定县走向世界——晏阳初教育思想再探[A];纪念《教育史研究》创刊二十周年论文集(2)——中国教育思想史与人物研究[C];2009年

8 许新民;;但愿扫盲有穷期——学习晏阳初教育思想随感录[A];纪念《教育史研究》创刊二十周年论文集(2)——中国教育思想史与人物研究[C];2009年

9 吴福生;;晏阳初教育思想的实践意义[A];纪念《教育史研究》创刊二十周年论文集(2)——中国教育思想史与人物研究[C];2009年

10 张建琼;;晏阳初抗战时期在四川的教育实践及其教育思想[A];纪念《教育史研究》创刊二十周年论文集(2)——中国教育思想史与人物研究[C];2009年

中国重要报纸全文数据库 前10条

1 记者 向朝伦;西华师大纪念晏阳初诞辰120周年[N];四川日报;2010年

2 邱建生;基督徒晏阳初:中国乡村建设的先驱[N];中国民族报;2011年

3 记者 张国圣;重庆发现晏阳初华西实验区珍贵档案[N];光明日报;2012年

4 马建强;晏阳初:跨进泥巴墙的教育家[N];中国教育报;2007年

5 张志;翟城乡村试验遇困局[N];今日信息报;2007年

6 本报记者 王辉;平民先生:晏阳初(实验篇)[N];中国民族报;2013年

7 本报记者 王辉;平民先生:晏阳初(发展篇)[N];中国民族报;2013年

8 本报记者 王辉;平民先生:晏阳初(反思篇)[N];中国民族报;2013年

9 李占才;晏阳初与定县平民教育实验[N];保定日报;2006年

10 鄢烈山;平民教育家晏阳初的实践与精神[N];南方周末;2003年

中国博士学位论文全文数据库 前1条

1 张颖夫;晏阳初“平民教育”理论与实践研究[D];西南大学;2009年

中国硕士学位论文全文数据库 前10条

1 张金金;晏阳初、梁漱溟乡村教育思想比较[D];河南师范大学;2015年

2 刘禹墨;晏阳初平民识字教育思想研究[D];哈尔滨师范大学;2015年

3 李丽;晏阳初中国特色乡村平民教育思想研究[D];东北师范大学;2010年

4 刘卫;晏阳初农民教育思想研究[D];湖南农业大学;2009年

5 翁静;晏阳初平民教育思想研究[D];福建师范大学;2008年

6 徐幔;晏阳初社会思想研究[D];重庆师范大学;2009年

7 徐利颖;晏阳初平民思想及其实践的当代意义[D];东北师范大学;2008年

8 胡芬芳;晏阳初的农村社区改造思想及其价值[D];浙江大学;2010年

9 唐献玲;晏阳初平民教育思想研究[D];南京师范大学;2006年

10 田成刚;晏阳初:农民问题的理论与实践[D];华东师范大学;2004年


  本文关键词:晏阳初平民识字教育思想研究,由笔耕文化传播整理发布。



本文编号:344744

资料下载
论文发表

本文链接:https://www.wllwen.com/jiaoyulunwen/crjy/344744.html


Copyright(c)文论论文网All Rights Reserved | 网站地图 |

版权申明:资料由用户1685b***提供,本站仅收录摘要或目录,作者需要删除请E-mail邮箱bigeng88@qq.co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