我国当代家庭教育中爱的教育之研究
本文关键词:我国当代家庭教育中爱的教育之研究,由笔耕文化传播整理发布。
【摘要】:家庭孕育了人的生命,也是爱的教育之第一个课堂。家庭教育对一个人的成长,对爱的思想和行为习惯的形成有着极为重要影响。但是近年来,由于受到社会上功利主义风气的影响,我国家庭教育也被蒙上了严重的功利色彩,加之“学而优则仕”这一传统封建思想的根深蒂固,导致唯学历之风愈演愈烈,升学竞争、就业压力过度膨胀。尤其在高学历价值取向的引导下,许多家长却把知识教育放在第一位,片面追求高学历,忽视孩子人格培养,致使孩子不知道什么是爱和怎样去爱。本文从分析爱与爱的教育涵义出发,结合当代家庭教育中爱的教育之现状,深入探究家庭教育中爱的教育之问题及成因,试提出在家庭教育中重新构建爱的教育,以期对我国家庭教育中爱的教育实践提供有价值的理论指导。论文由以下三章构成。 第一章:本章主要对爱与爱的教育内涵进行梳理,厘清爱的教育与家庭教育之关系。爱,内蕴为情操,外显为行为。在不同的文化背景、不同的形式下爱有不同的分类,爱的本质是“给予”与“反馈”。爱的教育即是要给予孩子真正的爱,让孩子在爱的体验中成长,并教会孩子什么是爱,如何去爱。爱的教育是家庭教育的核心内容,家庭教育是爱的教育之源。 第二章:本章主要探讨当代我国家庭教育中爱的教育现状,,出现的问题及成因。家庭是由血缘关系为基础建立起来的,为此,家庭中这种血缘爱具有本能性、自发性及盲目性等特征。现今家庭教育中爱的教育主要表现形式有四种,即溺爱型、冷淡型、放任型和专制型。这几种类型爱的教育引起了诸如忽视孩子作为独立生命个体的爱的需要、以个人经验取代理性教育、以单纯说教代替爱的体验等一系列的教育问题。追根究底,造成这些问题的原因不仅有传统家庭教育消极因素的影响,也有现代理性主义与功利主义的因素。 第三章:爱的教育对个体身心健康发展产生积极影响。重新构建爱的教育要求家长从观念、目的、方式上应有质的改变。首先,家长要树立正确爱的教育观念。爱的教育不仅仅需要满足孩子物质上的需要,还必须在精神上给予关怀。孩子作为独立的生命个体,家长必须尊重其人格,让孩子有自由成长和发展的权利,尊重是爱的教育前提。其次,家长要确立合理的爱的教育目的。望子成龙、望女成凤是众多中国父母解不开的情结,他们都认为供孩子考上大学就是成功。其实不然,教育的最大成功在于培养孩子健康的心理与健全的人格,核心是培养孩子爱的能力。最后,在爱的教育方式上,家长要多与孩子交流。交流是了解的前提,只有了解孩子,才能给予孩子真正的爱。家长还必须先进行自我教育,家长的一言一行都在潜移默化的影响着孩子。另外,爱是一种体验,是一种动态创造,家长应大胆放手让孩子在体验中成长。
【关键词】:爱 爱的教育 家庭教育
【学位授予单位】:海南师范大学
【学位级别】:硕士
【学位授予年份】:2012
【分类号】:G78
【目录】:
- 摘要4-6
- Abstract6-10
- 引言10-14
- (一) 选题缘由10-11
- (二) 研究目的11
- (三) 研究意义11-14
- 第一章 爱与爱的教育14-24
- 一、爱的涵义14-19
- (一) 爱的内涵之历史追溯14-16
- (二) 爱的分类16-18
- (三) 爱的本质18-19
- 二、爱的教育19-22
- (一) 爱的教育涵义19-20
- (二) 爱的教育意义20-22
- 三、爱的教育与家庭教育22-24
- (一) 爱的教育是家庭教育的核心内容22
- (二) 家庭教育是爱的教育之源22-24
- 第二章 当代家庭教育中爱的教育之现状与反思24-34
- 一、当代家庭教育中爱的教育之现实呈现24-27
- (一) 家庭教育中爱的特征24
- (二) 家庭教育中爱的教育之表现24-27
- 二、当代家庭教育中爱的教育之问题反思27-30
- (一) 忽视孩子作为独立生命个体的爱的需要27-28
- (二) 以个人经验取代理智爱的教育28-29
- (三) 以单纯说教代替爱的体验29-30
- 三、当代家庭教育中爱的教育问题之原因追溯30-34
- (一) 传统家庭教育消极观念根深蒂固30-32
- (二) 理性主义与功利主义的双重桎梏32-34
- 第三章 家庭教育中爱的教育之重构34-42
- 一、树立正确爱的教育观念34-36
- (一) 爱的教育应涵盖物质关心与精神关怀34-35
- (二) 爱的教育应以尊重孩子人格为前提35-36
- 二、确立合理爱的教育目的36-38
- (一) 爱的教育目的旨在指引家长的行动方向36-37
- (二) 爱的教育终极目标是培养孩子爱的能力37-38
- 三、选择正确爱的教育方式38-42
- (一) 增加交流,了解孩子38-39
- (二) 发挥榜样,言传身教39-40
- (三) 创设情境,增加爱的体验40-42
- 结语42-44
- 参考文献44-46
- 攻读硕士学位期间取得的研究成果46-47
- 致谢47-48
- 附件48
【参考文献】
中国期刊全文数据库 前10条
1 顾石生;对家庭教育质量的调查分析及对策研究[J];青少年研究(山东省团校学报);2003年03期
2 刘国章;;马克思的新哲学观——从《关于费尔巴哈的提纲》开始[J];求索;2006年11期
3 陈艳华;论爱与爱的教育[J];山东教育科研;2001年05期
4 陈桂生;“爱的教育”平议[J];思想·理论·教育;2003年11期
5 吴艳;爱的教育理论及其对前期亲子关系研究的启示[J];天津市教科院学报;2001年05期
6 李国华;弗洛姆关于爱的理论述评[J];湘潭大学社会科学学报;2002年01期
7 曾彬,卢清,杜学元;裴斯泰洛齐的教育爱对幼儿教育的启示[J];教育导刊.幼儿教育;2003年10期
8 易红郡;卢梭关于爱的教育的论述及其启示[J];云梦学刊;2000年03期
9 鲁丽平;;论爱的教育实施途径[J];河南职业技术师范学院学报(职业教育版);2008年03期
10 邹晓燕;论创造性人才的独立性人格特征[J];中国教育学刊;2000年05期
中国硕士学位论文全文数据库 前4条
1 黄建春;论青少年爱心培养与爱的教育[D];湖南师范大学;2003年
2 黄志平;弗洛姆爱的哲学思想及其教育启示[D];内蒙古师范大学;2006年
3 苏丽杰;论爱的教育的价值追求[D];西南大学;2008年
4 刘晓燕;傅雷家庭教育思想研究[D];河北大学;2010年
本文关键词:我国当代家庭教育中爱的教育之研究,由笔耕文化传播整理发布。
本文编号:422983
本文链接:https://www.wllwen.com/jiaoyulunwen/crjy/422983.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