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澳“终身学习活动周”比较研究
本文关键词:中澳“终身学习活动周”比较研究
更多相关文章: 终身学习 终身学习活动周 中国 澳大利亚 比较研究
【摘要】:终身教育、终身学习的概念一经提出,便受到了国际社会的关注和重视,各国相继开展了多种终身学习活动。随着国际社会对此关注的提高,与之相关的活动愈益兴盛。美国首先提出的成人学习庆祝活动得到了其他国家的效仿,经历了四十多年的发展,目前“终身学习活动周”已经成为国际社会一项重要的终身学习活动。“终身学习活动周”作为一项宣传和庆祝终身学习的重要活动,是对终身教育、终身学习理论的实践,也是对理论进行完善的重要探索。国内外学者虽有对该活动的研究,但多停留在对当地活动的简单介绍和活动汇报等方面,且尚未进行较为系统的理论研究,也不曾有学者做过该方面的比较研究。本研究正是在这样的条件下提出的,一方面期望能够填补相关研究领域的空缺,另一方面期望能够进一步宣传和推进“终身学习活动周”的实践。本研究采用文献分析法、活动参与法和交流访谈等研究方法,以比较研究为视角,从对终身教育、终身学习和“终身学习活动周”基本概念的界定入手,在研究中国和澳大利亚终身学习和“终身学习活动周”现状的基础上,在关注和学习两国政治经济与历史文化的背景下,从活动目的、活动内容、活动策略和活动成效等四个维度对两国的“终身学习活动周”进行比较与分析。通过研究,对“终身学习活动周”产生了如下新认知:一、“终身学习活动周”是对终身教育的政策支持和成果展示;二、“终身学习活动周”是扩大终身学习影响的重要载体;三、“终身学习活动周”的成功举办需要重视三个方面的策略。
【关键词】:终身学习 终身学习活动周 中国 澳大利亚 比较研究
【学位授予单位】:华东师范大学
【学位级别】:硕士
【学位授予年份】:2016
【分类号】:G729.1
【目录】:
- 摘要6-7
- ABSTRACT7-11
- 第一章 绪论11-19
- 第一节 研究缘起与意义11-15
- 第二节 研究目的与方法15-19
- 第二章 概念界定与相关研究19-28
- 第一节 概念界定19-20
- 一、终身教育19
- 二、终身学习19-20
- 三、“终身学习活动周”20
- 第二节 国内外相关研究20-28
- 一、国内研究现状21-24
- 二、国外研究现状24-26
- 三、研究成果与不足26-28
- 第三章 终身学习和“终身学习活动周”的发展与演变28-41
- 第一节 终身学习和“终身学习活动周”28-32
- 一、从终身教育到终身学习28-29
- 二、从“学习节”到“终身学习活动周”29-32
- 第二节 中国“终身学习活动周”状况32-37
- 一、中国终身学习状况32-33
- 二、中国“终身学习活动周”状况33-37
- 第三节 澳大利亚“终身学习活动周”状况37-41
- 一、澳大利亚终身学习状况37-38
- 二、澳大利亚“终身学习活动周”状况38-41
- 第四章 中澳“终身学习活动周”比较与分析(上)41-52
- 第一节 中澳“终身学习活动周”活动目的比较41-43
- 一、中国“终身学习活动周”的活动目的41-42
- 二、澳大利亚“终身学习活动周”的活动目的42-43
- 三、中澳“终身学习活动周”活动目的比较与分析43
- 第二节 中澳“终身学习活动周”活动内容比较43-52
- 一、中国“终身学习活动周”的活动内容43-46
- 二、澳大利亚“终身学习活动周”的活动内容46-49
- 三、中澳“终身学习活动周”活动内容比较与分析49-52
- 第五章 中澳“终身学习活动周”比较与分析(下)52-69
- 第一节 中澳“终身学习活动周”活动策略比较52-65
- 一、中国“终身学习活动周”的活动策略52-58
- 二、澳大利亚“终身学习活动周”的活动策略58-62
- 三、中澳“终身学习活动周”活动策略比较与分析62-65
- 第二节 中澳“终身学习活动周”活动成效比较65-69
- 一、中国“终身学习活动周”的活动成效65-66
- 二、澳大利亚“终身学习活动周”的活动成效66-67
- 三、中澳“终身学习活动周”活动成效比较与分析67-69
- 第六章 研究结语69-73
- 第一节 对“终身学习活动周”的再认知69-71
- 一、“终身学习活动周”是对终身学习的政策支持和成果展示69
- 二、“终身学习活动周”是扩大终身学习影响的重要载体69-70
- 三、“终身学习活动周”的成功举办,需要重视三个方面的策略70-71
- 第二节 研究反思与展望71-73
- 参考文献73-80
- 一、中文文献73-77
- 二、外文文献77-79
- 三、相关网站79-80
- 科研成果80-81
- 后记81-82
【相似文献】
中国期刊全文数据库 前10条
1 马君;学习兴趣的形成与培养[J];黑龙江教育学院学报;2002年02期
2 王朝彬;创建学习型社会 促进人的全面发展[J];学习导报;2003年06期
3 卜小乐;建设学习型单位的重点在于科室[J];引进与咨询;2004年11期
4 徐季桢;着眼执政能力建设 创建学习型办公厅(室)[J];秘书工作;2004年11期
5 杨焕玲;;努力培养学习兴趣[J];新闻爱好者(理论版);2007年05期
6 吴华英;;如何开展合作交流学习活动[J];科技信息;2010年16期
7 楼一峰;;推动社区终身学习的重要思考[J];成才与就业;2012年11期
8 乔爱玲;高洁;;基于在线学习活动的教师研修模式的设计研究[J];中国电化教育;2013年10期
9 井上弘;钟锐;;教学中的学习活动[J];全球教育展望;1981年01期
10 申继亮;中学生学习兴趣的评估[J];心理发展与教育;1988年04期
中国重要会议论文全文数据库 前10条
1 王强林;;试论“学习型社会”与贵州的前途[A];贵州省科学社会主义暨政治学学会2003年年会论文集[C];2003年
2 李希周;王菊红;吕晓军;郑利平;;探究体育的研究性学习[A];第七届全国体育科学大会论文摘要汇编(一)[C];2004年
3 刘望道;;通过创建学习型社会,提高政府构建和谐社会的能力[A];“落实科学发展观 构建和谐社会”研讨会论文集[C];2005年
4 刘望道;;通过创建学习型社会,提高政府构建和谐社会的能力[A];湖北省行政管理学会2005年年会论文集[C];2005年
5 王小娟;;激发学生学习兴趣 引导学生主动参与学习[A];中华教育理论与实践科研论文成果选编(第二卷)[C];2012年
6 覃集贵;;让学生快乐有效地学习数学[A];2013年5月现代教育教学探索学术交流会论文集[C];2013年
7 牟秀蓉;熊心辉;;浅谈培养小学生数学学习习惯[A];中华教育理论与实践科研论文成果选编(第3卷)[C];2010年
8 成东霞;;如何培养学生的学习兴趣[A];中华教育理论与实践科研论文成果选编(第3卷)[C];2010年
9 朱琳;;学生良好学习习惯的培养[A];国家教师科研基金“十一五”成果集(中国名校卷)(一)[C];2009年
10 马晓辉;雷雳;王薇;;《青少年学习活动沉醉感量表》的编制及验证[A];增强心理学服务社会的意识和功能——中国心理学会成立90周年纪念大会暨第十四届全国心理学学术会议论文摘要集[C];2011年
中国重要报纸全文数据库 前10条
1 范飞虹;昌飞公司深入推进学习改善活动[N];中国航空报;2006年
2 高雅杰 (作者单位:市房地产市场管理处);创建学习型社会 争做学习型个人[N];通化日报;2007年
3 本报评论员;创建学习型社会 推进第三次跨越[N];温州日报;2007年
4 记者 刘琰;部署开展向王付威同志学习活动[N];周口日报;2008年
5 吴建炜;学习要避免泛化[N];金华日报;2008年
6 强金荣;安塞县102个单位高起点开展深入学习实践科学发展观活动[N];延安日报;2008年
7 本报特约评论员;高度重视学习这个基础[N];中国航空报;2009年
8 记者 刘敏;确保学习实践活动取得实效[N];眉山日报;2009年
9 本报记者 韩忠智;筑起终身学习的平台[N];中国老年报;2009年
10 本报评论员;在深入学习中形成新共识[N];国家电网报;2009年
中国博士学位论文全文数据库 前3条
1 李青;学习活动建模[D];华东师范大学;2005年
2 潘瑶珍;科学教育中的论证教学[D];华东师范大学;2013年
3 徐学福;模拟视角下的探究教学研究[D];西南师范大学;2003年
中国硕士学位论文全文数据库 前10条
1 汤才梅;场馆学习活动的设计与开发[D];上海师范大学;2015年
2 李少卿;学习型文化与组织创新关系的研究[D];天津商业大学;2015年
3 尹诵;改革开放初期中国共产党开展学习活动的研究[D];曲阜师范大学;2015年
4 张秋丹;论人的虚拟性学习活动[D];贵州师范大学;2015年
5 严春红;高中生学习物理的心理因素研究[D];广西师范学院;2015年
6 王丽达;城市化进程中新市民教育现状及问题研究[D];广西师范大学;2015年
7 杜雯;初中语文课堂合作学习的问题及对策研究[D];海南师范大学;2015年
8 黄蓉;小组合作学习对初一学生英语学习兴趣的影响[D];华中师范大学;2015年
9 车新新;第九套广播体操的推广研究[D];河南大学;2015年
10 李丹丹;通过学习领导来推动学校改进的理论与实践研究[D];华东师范大学;2016年
,本文编号:545902
本文链接:https://www.wllwen.com/jiaoyulunwen/crjy/545902.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