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主页 > 教育论文 > 高等教育论文 >

马克思主义生命观教育研究

发布时间:2021-10-27 11:53
  随着社会的开放,市场导向的膨胀,以及在互联网高速发展带来的媒体环境的变化的影响下,使得人们,特别是青年学生的价值观、思维方式和生活方式呈现出多样化和复杂性的趋势。在这种形势下,大学生因无法通过正确的价值判断来做出正确的价值选择而感到焦虑。在经济高速发展带来的经济收益影响下,导致人们对利益最大化的需求日益增长。为了满足这种需求,高等学校的教育以及大学生自身的需求也更偏向于掌握“何以为生”的本领,而忽视去思考“为何而生”的意义。这样容易导致大学生在成长成才过程中,不能完全理解生命的真正价值与意义,在面对困境与挫折时,因缺少人文关爱情怀,而极容易陷入生存意义的困惑。如何处理好“何以为生”和“为何而生”的关系,如何帮助大学生认清自己的“灵魂”显得尤为重要。近年来,大学生非正常死亡的案例时有发生,部分学者们通过心理学科和社会学科对这种现象进行分析,却很少从大学生生命观教育方面进行探究。因此,我们要坚持以马列主义和以人为本思想为指导,着眼于人的全面发展和社会的进步和谐,立足于大学生生存现状,注重大学生的生命观教育,培养正确的生命观,同时发扬思想政治教育的教化作用,促使大学生的身心和谐发展,使其利于... 

【文章来源】:西安外国语大学陕西省

【文章页数】:43 页

【学位级别】:硕士

【文章目录】:
中文摘要
abstract
第一章 绪论
    1.1 选题背景与意义
        1.1.1 选题背景
        1.1.2 选题意义
    1.2 研究思路与方法
        1.2.1 研究思路
        1.2.2 研究方法
    1.3 文献综述国内外研究现状
        1.3.1 国外生命观教育研究现状
        1.3.2 国内生命观教育研究现状
第二章 马克思主义生命观教育确立的理论基础
    2.1 核心概念界定
        2.1.1 生命
        2.1.2 生命观
    2.2 马克思主义生命观确立的理论依据
        2.2.1 马克思关于人的本质理论
        2.2.2 马克思主义关于人的全面发展理论
第三章 马克思主义生命观教育
    3.1 马克思主义生命观教育的依托
    3.2 马克思主义生命观教育遵循的原则
        (一)具体性原则
        (二)渗透性原则
        (三)综合性原则
    3.3 马克思主义生命观教育的主要内容
    3.4 在思想政治教育中拓展生命教育的途径
第四章 马克思主义生命观教育问题与挑战
    4.1 马克思主义生命观教育的历史与现实
    4.2 马克思主义生命观教育中出现的主要问题
    4.3 马克思主义生命观教育出现问题的主要原因
        4.3.1 思辨能力的不完全性
        4.3.2 社会价值体系的选择
        4.3.3 家庭成长环境的影响
        4.3.4 大学生自身素质的影响
第五章 马克思主义生命观教育完善策略
    5.1 社会、学校、家庭三者形成合力
    5.2 思想道德修养和法律基础课程的引导
结语
致谢
参考文献
    书籍类
    论文类


【参考文献】:
期刊论文
[1]马克思人学思想与高校思想政治理论教育有效性提高的关系探析[J]. 陈伟平.  大学教育. 2015(06)
[2]浅谈大学生生命观教育的现状和途径[J]. 崔小娜.  海南师范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 2013(01)
[3]浅探高校学生思想教育的途径[J]. 崔小娜.  海南师范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 2011(S1)
[4]大学生生命观教育研究现状综述[J]. 李德玲,韩飞舟,李义庭.  卫生职业教育. 2011(09)
[5]大学生生命观教育的历史与现状综述[J]. 李芳,李洋,孙莹炜.  北京教育(德育). 2010(11)
[6]我国大学生生命教育研究综述[J]. 刘新波.  黑龙江高教研究. 2010(10)
[7]回顾与反思:教育走向生命理解的历史与现实——近年来我国生命教育研究文献综述[J]. 高燕.  外语艺术教育研究. 2010(02)
[8]大学生生命教育研究综述[J]. 钱淼华.  天津市财贸管理干部学院学报. 2010(02)
[9]让教育的意义深刻起来——以“三生教育”推进学生的全面发展[J]. 罗崇敏.  人民教育. 2010(08)
[10]生命教育实践的困境与选择[J]. 冯建军.  中国教育学刊. 2010(01)

硕士论文
[1]当代大学生生命观教育研究[D]. 邢佳.成都理工大学 2015



本文编号:3461549

资料下载
论文发表

本文链接:https://www.wllwen.com/jiaoyulunwen/gaodengjiaoyulunwen/3461549.html


Copyright(c)文论论文网All Rights Reserved | 网站地图 |

版权申明:资料由用户6572e***提供,本站仅收录摘要或目录,作者需要删除请E-mail邮箱bigeng88@qq.co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