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主页 > 教育论文 > 高等教育论文 >

高等学校马克思主义信仰教育研究

发布时间:2020-11-21 18:20
   信仰在人的精神图谱中居于核心位置,信仰状况是社会状况的缩影,关系国家兴衰和民族沉浮。西方历经数百年的现代化过程业已表明,单纯的物质繁荣不能导向人的真正幸福。吸取前车之鉴,关注人的精神生活问题,关注精神家园的建设,引领民众过有科学信仰的生活是中国特色现代化之路的应然选择。以科学性和价值性为特质的马克思主义信仰是中国人民的历史选择。但是,在急剧的社会变革时期,一些人在平衡物质与精神的关系过程中,人的精神尤其是信仰的迷失,使得人难以作为一个完整的人而呈现,由此产生的一系列问题和危机覆盖了社会生活的方方面面,大学生的价值观和信仰选择也受到影响。大学生群体的马克思主义信仰状况关系社会主义中国的前途命运和中华民族的未来走向。大学时期是信仰选择和确立的关键时期。于是,从教育的视角引导大学生科学、理性地选择信仰便具备了合法性和必要性,高校马克思主义信仰教育即是顺势而为。围绕高校马克思主义信仰教育这一主题,本文除绪论外主要分四部分展开论述。第一部分论述了高校马克思主义信仰教育的理论基础。概念的界定是学术分析和探究的逻辑起点。没有明确的概念界定,便会引起不必要的争论,难达共识。在明确界定了“信仰”、“马克思主义信仰”“信仰教育”、“马克思主义信仰教育”这四个核心概念的基础上,本文进而论述了马克思主义信仰教育的科学依据,马克思主义信仰对象的科学性和信仰方式的科学性,使马克思主义信仰具备了完备的科学形态。但作为一种理性信仰,人们难以自发形成、自觉把握。马克思主义信仰是建立在对马克思主义理论的系统把握基础之上的,这就呼唤教育的介入,使马克思主义信仰教育具备了必要性与合法性。另外,从发生学意义上为马克主义信仰教育作以必要的历史旁注,宏观勾勒马克思主义信仰教育的历史轨迹,目的是总结经验、以兹借鉴,切实推进高校马克思主义信仰教育。第二部分系统总结了新中国建立以来高校马克思主义信仰教育的历史经验,客观分析了当前高校马克思主义信仰教育的必要性和紧迫性。这也是高校马克思主义信仰教育实践进一步展开的出发点。在复杂的国际国内形势下,马克思主义信仰教育面临紧迫局面。环视国际局势,西方发达国家科技经济的领先局面、国际共产主义运动在低潮中徘徊以及西方社会思潮对我国意识形态领域的肆意冲击均在影响大学生的信仰选择。回顾国内形势,转型期市场经济的同步约束机制滞后、党风不严的恶劣影响、非主流文化和腐朽文化的惯性侵蚀皆在冲击大学生的马克思主义信仰。我们必须正视大学生信仰的西化、物化和分化风险,防患于未然。同时,高校现行马克思主义信仰教育中存在着亟待解决的突出问题,如:教育者重知识教育轻信仰教育的错误观念依然存在,信仰教育体制、机制有待创新以及部分教育者的马克思主义信仰动摇模糊等。马克思主义信仰教育面临巨大挑战。第三部分阐述了高校马克思主义信仰教育的内容。建立在信仰基本知识教育基础上的高校马克思主义信仰教育,旨在帮助大学生构筑唯物主义的世界观,塑造自由全面发展的人生追求和构建共产主义的社会理想。其中,辩证唯物主义和历史唯物主义是唯物主义世界观的哲学基础。科学无神论是马克思主义世界观的重要组成部分。科学无神论教育的主题是宣传科学思想、弘扬科学精神、普及科学知识、传播科学方法,进而引导大学生树立科学的自然观、宇宙观和生命观。现时代的科学无神论教育的要点有二,一是厘清坚持无神论、反对有神论与追求神圣性、保持内心的神圣感与敬畏之心二者之间的关系;二是把握好无神论教育与宗教信仰自由政策之间的关系。个人生活信仰教育的内容包括引导大学生崇尚人的自由而全面发展(人生理想)、追求社会本位的幸福(人生目的)、全心全意为人民服务(行为指向)、为人民而死,死得其所(观照死亡)。共产主义社会理想教育(社会政治信仰教育)的内容包括坚定“两个必然”,把握“两个决不会”,依托共同理想,构筑中国梦。第四部分论述了高校马克思主义信仰教育的推进路径。成熟的信仰教育要求教育原则与方法的内在统一。当前,高校马克思主义信仰教育方法的创新应在遵循主导性原则、系统性原则、科学性原则和主体性原则的基础上,着力构建对终极关怀的引领与对现实困惑的回应相结合、信仰教育生活化与政治性相结合、正面“灌输”与比较批判相结合、显性教育与隐性教育相结合的方法体系。理论讲授法、情意感染法和实践教育法是其中的主要方法。与此同时,我们应进一步加强高校马克思主义信仰教育的机制建设,健全信仰教育组织管理机制,完善课堂教学实施机制,构建实践教学的长效机制。总之,高校马克思主义信仰教育是一项恢宏的事业,未来任重而道远。
【学位单位】:辽宁大学
【学位级别】:博士
【学位年份】:2015
【中图分类】:G641
【文章目录】:
摘要
ABSTRACT
第1章 绪论
    1.1 选题目的及意义
        1.1.1 选题目的
        1.1.2 选题意义
    1.2 研究现状
        1.2.1 国内研究现状
        1.2.2 国外研究现状
    1.3 本文研究方法
        1.3.1 阶级分析方法
        1.3.2 历史分析方法
        1.3.3 文献研究法
        1.3.4 系统分析方法
    1.4 本文创新之处
        1.4.1 从三个维度清晰解读“信仰”内涵
        1.4.2 深入阐述马克思主义信仰教育的科学依据
        1.4.3 全面把握马克思主义个人生活信仰的内容
第2章 高校马克思主义信仰教育的理论基础
    2.1 相关基本范畴的界定与阐释
        2.1.1 信仰
        2.1.2 马克思主义信仰
        2.1.3 信仰教育
        2.1.4 马克思主义信仰教育
    2.2 马克思主义信仰教育的科学依据
        2.2.1 马克思主义信仰对象的科学性
        2.2.2 马克思主义信仰方式的科学性
        2.2.3 自发的工人运动不能产生科学社会主义
    2.3 马克思主义信仰教育的产生和发展
        2.3.1 马克思主义信仰教育的创立
        2.3.2 列宁的马克思主义信仰教育
        2.3.3 中国共产党的马克思主义信仰教育
第3章 高校马克思主义信仰教育的历史演进及经验
    3.1 高校马克思主义信仰教育的开展
        3.1.1 教育目标的确立与优化
        3.1.2 教育内容的形成与完善
        3.1.3 教育机制的建立与健全
    3.2 高校马克思主义信仰教育的历史经验
        3.2.1 坚守马克思主义信仰的主导地位
        3.2.2 在理论创新中开展马克思主义信仰教育
        3.2.3 在实践创新中推进马克思主义信仰教育
第4章 高校马克思主义信仰教育的紧迫局面
    4.1 复杂的国际环境使大学生信仰面临西化风险
        4.1.1 西方发达国家科技经济的领先局面影响大学生的信仰选择
        4.1.2 国际共产主义运动低潮态势影响大学生对马克思主义的信心
        4.1.3 西方社会思潮对我国主流意识形态的冲击影响大学生的信仰生成
    4.2 转型期的国内社会环境使大学生信仰存在物化、分化风险
        4.2.1 市场经济的同步约束机制滞后消解马克思主义信仰
        4.2.2 党风不严及腐败问题冲击马克思主义信仰
        4.2.3 非主流文化的消极因素解构马克思主义信仰
    4.3 高校现行马克思主义信仰教育亟待解决的突出问题
        4.3.1 重知识教育轻信仰教育的观念依然存在
        4.3.2 信仰教育体制、机制亟待优化创新
        4.3.3 部分教育者马克思主义信仰动摇、模糊
第5章 把握高校马克思主义信仰教育内容
    5.1 信仰基本知识教育
        5.1.1 把握“什么是信仰”
        5.1.2 思考“信仰的价值何在”
        5.1.3 了解“如何选择和确立信仰”
    5.2 唯物主义世界观教育
        5.2.1 辩证唯物主义和历史唯物主义教育
        5.2.2 科学无神论教育
    5.3 自由而全面发展的人生追求教育
        5.3.1 崇尚人的自由而全面发展
        5.3.2 追求社会本位的幸福
        5.3.3 全心全意为人民服务
        5.3.4 为人民而死的终极观照
    5.4 共产主义社会理想教育
        5.4.1 坚定“两个必然”
        5.4.2 把握“两个决不会”
        5.4.3 依托共同理想,构筑中国梦
第6章 创新高校马克思主义信仰教育方法
    6.1 创新高校马克思主义信仰教育方法的基本原则
        6.1.1 主导性原则
        6.1.2 系统性原则
        6.1.3 科学性原则
        6.1.4 主体性原则
    6.2 创新高校马克思主义信仰教育方法的总体要求
        6.2.1 引领终极关怀与回应现实困惑相结合
        6.2.2 信仰教育生活化与政治性相结合
        6.2.3 正面“灌输”与比较批判相结合
        6.2.4 显性教育与隐性教育相结合
    6.3 高校马克思主义信仰教育的具体方法
        6.3.1 理论讲授法
        6.3.2 情意感染法
        6.3.3 实践教育法
第7章 加强高校马克思主义信仰教育的机制建设
    7.1 健全信仰教育组织管理机制
        7.1.1 强化校级管理
        7.1.2 深化马克思主义学院建设
        7.1.3 优化教师队伍建设
    7.2 完善课堂教学实施机制
        7.2.1 实现教学内容与信仰教育相衔接
        7.2.2 调动“教师”和“学生”双重积极性
        7.2.3 推进优质教材编写
        7.2.4 在通识课程体系中嵌入信仰教育课程
    7.3 构建实践教学长效机制
        7.3.1 共建共享社会实践基地
        7.3.2 扶持大学生“红色社团”
        7.3.3 抢占网络信仰教育阵地
参考文献
致谢
攻读学位期间发表论文以及参加科研情况

【参考文献】

相关期刊论文 前10条

1 沈壮海;段立国;;2014年度大学生思想政治状况分析——基于全国30所高校的调查[J];思想理论教育导刊;2015年08期

2 汪世锦;;马克思服务思想的本质特征与当代意义[J];前线;2014年12期

3 寇清杰;;共产主义理想与中国梦[J];思想理论教育导刊;2014年10期

4 徐辉;;马克思主义信仰与心理健康的关系研究[J];思想理论教育导刊;2014年06期

5 邹诗鹏;;马克思宗教批判思想的现代视域[J];苏州大学学报(哲学社会科学版);2012年02期

6 谢晓娟;;大众文化影响下的大学生价值观教育[J];教学与研究;2012年01期

7 薄明华;;论马克思主义信仰的科学内涵[J];广西社会科学;2011年09期

8 张丽媛;;大学生思想政治教育进社团的路径研究[J];黑龙江高教研究;2011年09期

9 黄超;;大学生实践能力培养初探[J];教育探索;2011年07期

10 侯惠勤;;当代中国信仰问题的出路是坚定马克思主义信仰[J];思想政治工作研究;2011年04期


相关博士学位论文 前6条

1 陆攀;马克思主义信仰的历史演变研究[D];安徽大学;2014年

2 杨昳婧;当代大学生马克思主义信仰问题研究[D];东北师范大学;2013年

3 刘艳;改革开放以来中国共产党人马克思主义理论教育思想发展研究[D];山东大学;2013年

4 刘江宁;当代中国大学生信仰问题研究[D];山东大学;2012年

5 孙铁骑;当代中国马克思主义信仰的理性审视[D];东北师范大学;2011年

6 马晓燕;当代中国人信仰问题研究[D];东北师范大学;2008年



本文编号:2893410

资料下载
论文发表

本文链接:https://www.wllwen.com/jiaoyulunwen/gaodengjiaoyulunwen/2893410.html


Copyright(c)文论论文网All Rights Reserved | 网站地图 |

版权申明:资料由用户e1295***提供,本站仅收录摘要或目录,作者需要删除请E-mail邮箱bigeng88@qq.co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