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主页 > 教育论文 > 高等教育论文 >

教育论文论陈独秀尚武思想研究(2)

发布时间:2014-07-14 18:20

  《今日之教育方针》虽然这种分析带有一定的片面性或掺杂了一定愤慨情绪,但是近代国民喜好吸食鸦片的“恶习”而导致的体质孱弱情形还是有目共睹的,说明当时的国民体质状况欠佳。另外,陈独秀还将这种国民体质状况与一些国外青年体质进行了对比,以激发国民自强不息之精神。她说:

  “自生理言之,白面书生,为吾国青年称美之名词。

  民族衰微,即坐此病。美其貌,弱其质,全国青年,悉秉蒲柳之资,绝无桓武之态? ?英、美、日之青年,亦皆以强武有力相高?盈千累万之青年中,求得一面红体壮,若欧美青年之威武陵人者,竞若凤毛麟角。”《新青年》陈独秀用极为犀利的言辞对当时中国青年缺乏尚武救国之意识、更无尚武之态势及其体质孱弱的状况进行了披露。这种国民状况不仅陈独秀有感,而且毛泽东也曾在《体育之研究》一文中进行了深刻的阐释:“国力茶弱,武风不振,民族之体质日趋轻细,此甚可忧之现象也。提倡之不得其本,久而无效,长是不改,弱且加甚。”在陈独秀看来,“万物之生存进化与否,悉以抵抗力之有无强弱为标准?? 自政治言之:对外而无抵抗力,必为异族所兼并;对内而无抵抗力,恒为强暴所劫持。抵抗力薄弱之人民,虽尧舜之君,将化而为桀纣;抵抗力强毅之民族,虽路易拿翁之枭杰,亦不得不勉为华盛顿;否则身戮为天下笑耳?盖失其精神之抵抗力,已无人格之可言;失身体之抵抗力,求为走肉行尸,且不可得也!”《抵抗力》精神上失去了抵抗力已是很可怕的事情,再加上身体上表现出的“手无缚鸡之力”,国民的孱弱体质和精神状况加剧了近代中国悲惨国运程度。面对内忧外患的国情,陈独秀以批判继承的眼光,从分析国民体质出发,结合中外尚武状况之比较,积极推行国民尚武救国的举措,这对当时的新文化运动具有重要的推动意义。

  2.3 依托群众:全民尚武保家卫国在抗日战争时期,陈独秀根据敌我优势提出了“主张全民抗战,反对片面抗战” 的重要方针。他认为: “当时中国的军事力量和一切物质力量,是打不过敌人的,但是可以打胜敌人的是中国的民族精神,全民族一致起来,不做奴隶的伟大精神。”

  (《怎样使有钱者出钱有力者出力》)l63565他认为这种精神是一种积极的尚武精神,是以爱国主义为核心的刚健有为的民族精神[ ;要想使这种民族尚武精神发挥巨大的效能,必须使民众了解民族解放战争的意义,自觉行动起来参加战争才行。另外,他既反对消极抗日思想又不盲目乐观, “单靠政府手中所有的一点飞机、大炮、坦克车来对日作战,不啻以卵击石。唯有全国广大民众无束缚的自由组织起来,活跃起来,武装起来,敌人便无法摧毁这到处蜂起的几千万武装民众,这几千万武装民众之游击战的洪流,不但使正规军的补充不成问题,并且还有大量的游击队,辅助正规军作战,这才是人力的全国动员。这种全民尚武抗战,不仅为政府正规军的有力反攻提供了准备机会,并且使敌人已经占领的地方,一夕数惊,不能统治,敌人越深入,占领的地方越扩大,它们的危险便越厉害。”《准备战败后的对日抗战》陈独秀认为,在当时中国社会背景下获得战争最后胜利的前提是积极主张全民尚武救国,而且获得最后胜利的把握在于“持久战”。这种坚持“持久战”的观点是在统筹分析当时战争的情景而因地制宜、因时制宜提出的独到见解。他认为“日本对中国作战,利用飞机大炮,速战速决,尽可能的不使战争范围扩大;中国对日战争,利在发动全国民众蜂起参加,持久抗战,尽可能的使战争范围扩大,以消耗敌人军力和财力”E6] 82。“全民尚武救国”及“持久战”的思想路线与毛泽东发动群众、依托群众实施全民尚武救国的思想和举措是非常相吻合的,中国民族战争的实践证实了这种全民尚武救国思想和策略的正确性。

  3 陈独秀尚武思想的实践及影响陈独秀尚武思想的实践及影响主要反映在拒俄运动时期、新文化运动时期及抗日战争时期。1903年,面对俄国毫无信用的侵略行径,陈独秀毅然在东京加入了“拒俄义勇队”。该组织可视为一个准军事组织,主要以磨练意志与锻炼体魄为宗旨。高举尚武救国大旗的陈独秀参加了行军、军操、刺杀、射击、越野等多项军事体育训练。1905年的岳王会是当时陈独秀所发起的重要的尚武实践组织之一,该组织目的是在清政府的新军中发展成员,培养反帝反封建革命力量,等待时机成熟,发动武装斗争。陈独秀倡导“办团练兵”,要求人会成员接受队列、刺杀、射击等西方近代军事体育训练。

  因此,岳王会可称得上是军界革命运动的先锋。

  陈独秀尚武救国实践的举措看似微不足道,其实也正是这些微不足道的力量成为15t后革命力量发展壮大的重要源头,这些留学生的尚武救国创举不仅打击了侵略者的嚣张气焰,而且也为国人树立了良好的榜样。同时,笔耕文化传播,这些小股尚武组织的频繁斗争不仅阻碍了敌人作战计划的顺利实施,也为国家正规部队赢得了充裕的准备时间,这一组织还为后期革命运动培养了大量的军事人才。

  新文化运动时期,陈独秀以《新青年》为阵地,率先扛起“民主”与“科学”两面斗争大旗。

  他以科学、民主作武器, “利刃断铁,快刀理麻”,“决不作牵就依违之想”。陈独秀主撰的《新青年》具有前所未有的坚决地彻底地反封建的革命精神l,“犹如春雷初动一般,惊醒了整个时代的青年。他们不仅发现自己是青年,而且又粗略的认识了自己的时代,一些青年逐渐地以至于突然地,打碎了身上枷锁,歌唱着冲出了封建的堡垒。”在新文化运动如火如荼的进行之际,陈独秀在“科学”与“民主”的旗帜下,传播尚武救国精神,激发广大青年勇于投入救国革命之列,在此思想的影响下,广大青年群众逐渐打开被封建思想所久困的牢笼。毛泽东就此赞陈独秀为“五四运动的总司令”,他的尚武救国思想及其实践在广大青年中产生了巨大影响。在抗日斗争时期,陈独秀对一些不懂“国家观”的人士进行了深刻的批驳,他认为:



本文编号:4049

资料下载
论文发表

本文链接:https://www.wllwen.com/jiaoyulunwen/gaodengjiaoyulunwen/4049_2.html


Copyright(c)文论论文网All Rights Reserved | 网站地图 |

版权申明:资料由用户d1b91***提供,本站仅收录摘要或目录,作者需要删除请E-mail邮箱bigeng88@qq.co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