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主页 > 教育论文 > 高等教育论文 >

教育论文论师范生实践技能现状调查及对策(2)

发布时间:2014-07-14 18:24

  3.2 理论教学与实践指导衔接失衡课堂教学技能的培养需要理论作指导,技能的实践是对理论的检验与修正,二者相互依存。但是,目前对学生课堂教学技能进行指导与训练的教法课教师缺少中小学一线教学的实践经验,对于基础教育改革的研究与探讨主要是集中在理论方面,即使有部分教师不定期到中小学听课,但听课与实际授课存在着巨大的差距,这种差距导致教法课教师在授课过程中更加侧重于理论的讲解,虽然在授课过程中也会加上实际的教学案例,但这些案例主要来自于参考书、杂志和报刊,缺少真切的感悟和反思。这种理论与实践衔接的失衡也是导致学生实践技能较弱的原因之一。

 

  3.3 学生认识不到位,参与意识不强由于师范生的规模增大和教师岗位的局限性,使近几年来学生的就业压力相对增加,同时所带来的就业形式也出现多样化。基于这种形势,很多学生对于实践技能的重要性认识产生动摇,甚至有些学生认为成为教师的可能性太小,因此弱化了实践技能训练,甚至有些学生根本不参加各种实践技能比赛、见习与实习,即使参加见习与实习,也只是为了应付学校的检查,其实训质量也就大打折扣。

 

  3.4 实践技能训练缺乏统筹安排目前高师院校对于学生实践技能的安排缺乏统筹,主要表现在以下几个方面:(1)见习、实习安排过于死板,缺乏灵活性,加之学生规模大,导致绝大部分学生只能分散见习、实习,学生要自己联系单位见习、实习,这就为部分学生不参加实训埋下伏笔。(2)缺少监督机制,不能很好地了解学生的实训情况。(3)各种技能比赛过于集中,甚至要求学生必须参加,学生疲于应付,缺少了自主性。(4)学校统筹的通用型实践技能比赛过多,专业性技能比赛少,学生的专业实践技能不能得到很好的锻炼。

 

  4 提升实践技能的措施

 

  4.1 以制度为制约,规范实践工作指导实践技能指导教师对于提升学生的实践技能责无旁贷,制定实践技能指导教师规章制度是规范实践工作的保证。首先,可以在制度上规定实践技能指导教师的工作任务和要求,让教师明确自己的工作职责。

 

  其次,可以规范实践技能指导教师所任实践技能课程的教学内容和要求。第三,可以建立对实践技能指导教师的合理评价机制,激发他们的工作积极性。

 

  4.2 以课程为依托,坚持理论与实践教学并重调查发现76.7% 的教师认为学习理论知识能够强化学生对实践技能的理解,64% 的教师和71.2% 的学生认为实践性知识能够有效地指导实践技能训练并提升实践技能。这些数据说明学生实践技能的提升要坚持理论和实践并重。一方面,在课程设置上要在保证理论课程开设的基础上尽可能地加大实践课程的比例,并努力实现以理论课程为依托,突出从以理论教学为中心向理论与实践教学并重的转变。另一方面,课程教学计划应坚持以适应基础教育发展为依据,坚持以教师职业需要为主线,强调职业性、应用性、实践性。

 

  教学计划的制定在课程设置上不能以传授知识为主而忽视了能力培养,应按照知识技能培养的要求,建立以能力培养为目标的教学计划。

 

  4.3 以竞赛为引领,以赛促练实施微格教学、模拟实训和自主训练对培养提升学生的实践能力有很大的帮助,但是这些都是停留在表层的单项训练,训练内容系统性不强,难以监督。通过调查显示,82% 的教师和80%的学生非常赞成参加各类职业技能竞赛,认为这些活动对培养师范生实践技能非常有效。因此,开展实践技能竞赛无疑是一种很好的实践技能训练形式,对学生实践技能的提升可以起到引领作用。同时,竞赛方式相对于实习、课堂模拟等实训方式具有成本低、限制少、实施起来相对容易等优势。所以,师范院校应该拓展实践技能竞赛的内容,丰富竞赛项目。比如在“表达技能”方面可设置朗诵、演讲、辩论、粉笔字、钢笔字等竞赛项目;在“教学基本技能”方面可设置课件制作、word文档的编排、教学设计等竞赛项目;在体现“现代教育技术技能”方面可设置有多媒体作品设计大赛、DV作品大赛等竞赛项目;在“教学研究技能”方面可设置调查研究报告大比拼、课题研究大赛等竞赛项目。所有竞赛项目可采用学校组织、院系组织和学生自主组织三种形式,无论哪种形式都采用“选拔赛一初赛一决赛”的系统参赛体系,尽量让学生自主选择参赛项目。通过竞赛可以让学生发现自己在实践技能方面的不足,且学生在很大程度上具有自主性和针对性,在参赛的过程中学生可以得到很好地训练。这种“以竞赛为引领”的方式在很大程度上可以促进学生的训练,进而提升学生的实践技能。

 

  4.4 以评价为抓手,构建实践技能评价体系在实践教学改革过程中,制约改革成败的关键是对学生的评价,只有把评价与学生的实践技能培养密切结合,才能突破改革的瓶颈,因此要建立适合学生能力提升的评价体系,如下图1所示。在评价体系中首先要确定评价的主体,要改革原来单纯的由教务部门为评价主体的现象,建立以学校教务部门、院系教务部门、教师和学生四位一体的评价主体,充分发挥实践课程任课教师、实践技能指导教师、教育实践指导教师、实习指导教师的作用,同时注重学生之间的相互评价,革除单纯由教师评价学生的弊端。其次,对于评价的内容要尽量涵盖学生实践技能的各个方面、各个环节,如实践技能竞赛、实训、实习、毕业设计等,同时分别制定不同的评价标准,使之符合教学实际和学生实际。只有把评价落到实处,才能督促、规范学生的技训练,才能取得良好的教学效果。

 

  4.5 以监督为“丝线”,形成监督“他律网”

 

  要建立实践技能指导监督“他律网”,这个网络由三条“丝线”构成。第一条是学校层面的监控,这种监控主要是从课程和教师层面对学生实践技能水平监控,要求学生在校期间必须通过何种考核,达到实践能力的何种级别,取得何种证书。第二条主要是从院系层面进行监控,主要针对于学生的实习。对于集中实习的学生要从实习带队教师、实习单位指导教师和学生实习材料等方面对学生进行监控考核,笔耕文化推荐期刊,要求学生必须达到何种考核等级。第三条主要从教育实践任课教师层面进行监控,主要针对学生参加实践技能教育、实践技能竞赛、比赛的情况。要求学生在校期间要达到实践技能教育的课时数、必须参加何种实践技能竞赛,并对学生的实践技能综合情况进行汇总,以便准确地对学生进行评价。

 



本文编号:4105

资料下载
论文发表

本文链接:https://www.wllwen.com/jiaoyulunwen/gaodengjiaoyulunwen/4105_2.html


Copyright(c)文论论文网All Rights Reserved | 网站地图 |

版权申明:资料由用户d9fed***提供,本站仅收录摘要或目录,作者需要删除请E-mail邮箱bigeng88@qq.co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