无担忧、社会支持与大学生睡眠质量的关系研究
本文是一篇专业的毕业论文,主要是关于无担忧、社会支持与大学生睡眠质量的关系研究,详情请看下面的介绍。
随着社会的发展进步,大学不断进行扩招,笔耕论文新浪博客,就业压力日益增大,这些形势的变化导致大学生担忧水平增加,甚至影响到睡眠质量。大学生的睡眠质量问题不仅会影响正常学习,也会对其身心健康造成不良影响,甚至导致各种疾病的发生,幸福度下降。睡眠质量的好坏,直接影响到身体健康状况,并与多种精神障碍、消化性溃疡、心血管疾病、药物及酒精依赖有密切关系。焦虑水平高的群体当面对应激事件时,更容易产生睡眠障碍,并产生消极情绪、消极体验,对社会支持的利用度降低,感受社会支持的能力下降,焦虑水平增高,对失眠严重性的担忧更甚,从而形成恶性循环。严重影响在校大学生的学习成绩,造成学生心理障碍,更有甚者出现休学和退学现象。wells对与焦虑有关的担忧进行了研究,提出了焦虑的二种担忧模型,认为焦虑是由担忧引起,而担忧可以分成I型担忧(type1 worry)和Ⅱ 型担忧(type11 worry)。lI型担忧又叫元担忧(recta worry),I型担忧是人类普遍存在的一种思维现象,是健康、正常的担忧。Ⅱ型担忧是个体对自身认知事件和认知过程的担忧,是对其自身思维的检测和评价,其本质是对担忧的担忧。
失眠容易导致各种心理健康问题,Prisoni等认为,失眠症患者伴有焦虑、抑郁和其他精神病理症状。Bonnet&Arand等人对元担忧与睡眠的相关研究证明失眠者更容易在夜间处于高度唤醒状态,更倾向于选择性地注意和监控同睡眠有关的暗示;从失眠的认知模型上看,失眠者对于睡眠的量有一种错误的认知:失眠者高估了潜在睡眠时间,而低估了总的睡眠时间。Bonnet等的研究显示失眠者更多地抱怨睡眠不足。
美国密歇根大学的Hefner 和Eisenberg D研究发现获得较少社会支持的大学生更易出现心理问题。按照社会支持的缓冲理论,社会支持能够缓冲压力事件对身心状况的消极影响,以保持与提高个体的身心健康。社会支持度高的成员体验到的压力少,对压力能够采取积极的应对方式,从而提高个体的身心健康水平。Andrews研究表明,个体在高应激状态下,如果缺乏社会支持和良好的应对方式,则心理损害的危险度可达43%。
本研究拟通过探讨元担忧、社会支持和学生睡眠质量之间的关系,分析睡眠质量的影响因素,使学校和心理教育者采取相对应的方法策略对失眠群体进行干预,从而打破睡眠障碍的恶性循环,使学生最终摆脱失眠的困扰,积极投入学习生活。
1 对象与方法
1.1 对象 随机抽取河南理工大学1~3年级大学生190名,进行了问卷调查,收回有效问卷182份。其中大一65名(男生46名,女生19名),大二61名(男生39名,女生22名),大三56名(男生4O名,女生16名)。
1.2 方法
1.2.1 采用匹兹堡睡眠质量指数(PSQI)评定大学生的睡眠状况:量表包括睡眠质量、入睡时间、睡眠时间、睡眠效率、睡眠障碍、催眠药物的应用和日间功能7个维度,每个维度以O~3等级记分,很好计0分,较好计1分,较差计2分,很差计3分,各维度得分相加为PSQI总分,得分范围为0~21。PSQI总分<8分为睡眠质量较好,≥8分为睡眠质量差,得分越高,表示睡眠质量越差。
1.2.2 元担忧问卷:量表共47个条目,含元担忧理由和元担忧不确定两个维度 。采用5点Likert评定,从“非常不符合”~“非常符合”分别记分1~5。
1.2.3社会支持评定量表(SSRS):用于评价大学生社会支持状况,量表的评分包括社会支持总分及客观支持、主观支持、对支持的利用度3个因子。按社会支持总分排序,高分端27%为社会支持高分组,低分端27 为社会支持低分组。
1.2.4 程序:采取集体测试方法,在测试前,告诉被试者本次调查将以不记名方式进行,避免学生对信息泄漏的担心,保证调查结果符合真实情况。采集的数据通过SPSS17.0软件包进行处理。
2 结果与分析
2.1 大学生睡眠状况 由表1可知,在校大学生睡眠质量评定等级达2以上者最大的因子是日间功能障碍(占35.9%);入睡时间、睡眠障碍和日间功能障碍的评定等级达到2以上者分别占28.2% 、17.0%和35.9%。
2.2 元担忧、社会支持与睡眠质量指数与性别的关系分析以性别为自变量,以元担忧、社会支持和睡眠质量指数作为因变量,进行方差分析,见表2。结果表明,在睡眠质量指数方面和元担忧因素方面都不存在性别主效应。在社会 支持方面男生和女生存在显着性差异,男生社会支持得分高于女生。支持方面男生和女生存在显着性差异,男生社会支持得分高于女生。
2.4 睡眠质量指数与元担忧、社会支持的等级相关分析见表4。睡眠质量、入睡时间、睡眠效率、睡眠障碍、日间功能障碍与元担忧呈正相关(P<O.01);睡眠质量、睡眠障碍、日间功能障碍与社会支持呈负相关(P<O.01);睡眠时间与元担忧、社会支持都不相关。元担忧与社会支持呈负相关(P<0.01)。
3 讨论本研究发现,在校大学生睡眠质量评定等级达2以上者最大的因子是日间功能障碍(占35.9%);入睡时间、睡眠障碍和日间功能障碍的评定等级达到2以上者分别占28.2%、17.O%和35.9%,表明当前大学生的睡眠状况的总体水平很不理想;经分析,睡眠时间存在年级差异,大一、大二学生得分高于大三学生,这可能与学生的生活环境、学习方式的变化,从中学的应试教育转变为要求学生自主学习,心理上不适应,以及缺乏社会经验、远离家庭等因素有关。
从等级相关分析得到:学生的主观睡眠质量与社会支持总分呈负相关。这可能是由于失眠大学生在日常生活中发生的负性事件较多,获得的社会支持较少导致的,具体表现为获得社会支持的渠道很少以及对社会支持的利用程度不够。等级相关分析表明,睡眠质量、入睡时间、睡眠效率、睡眠障碍、日间功能障碍与元担忧呈正相关(P<O.01)。从这一点分析,当前在校大学生可能对学习压力及人际交往、未来的择业、爱情等方面存在担忧,会导致情绪低落,加上社会竞争的日渐激烈,多种复杂的问题共同影响,使大学生经常会产生各种心理矛盾,这些因素会直接或间接影响到大学生的睡眠状况。
在校大学生是一个特殊的群体,正处在身心发育的特殊时期,由于繁重的学习负担和相对复杂的人际关系,再加上特殊的生活环境和未来就业的压力,都有可能影响他们的睡眠状况。我们要努力改善大学生睡眠状况,首先要克服元担忧,特别是要克服贯常担忧,也就是由次级担忧带来的焦虑。所以,我们可以采取认知行为疗法协助大学生进行认知重组,同时增加情感表达的方式和开放性,并积极克服消极体验;在日常生活中强调学习和生活的规律化,协助学生制定科学的作息时间表,指导学生进行主动休息。通过这些具体措施打破元担忧造成的恶性循环,促进大学生养成良好睡眠习惯,积极主动去改善睡眠状况,才能真正保证大学生身心健康发展。
本文由整理发布,转载请注明出处!
本文编号:5003
本文链接:https://www.wllwen.com/jiaoyulunwen/gaodengjiaoyulunwen/5003.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