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主页 > 教育论文 > 高等教育论文 >

关于构建我国高等教育专业认证体系的思考

发布时间:2016-06-01 07:35

  本文关键词:关于构建我国高等教育专业认证体系的思考,由笔耕文化传播整理发布。


《中国地质大学(北京)》 2008年

关于构建我国高等教育专业认证体系的思考

李杼机  

【摘要】: 高等教育大众化背景下,协调好高等教育量的扩张与质的控制之间的关系需要我们建立起一个相对完善的高等教育评估体系,发端于美国的高等教育专业认证又是高等教育评估体系的一个重要组成部分。然而,在我国目前的高等教育评估体系中,还没有真正意义上的专业认证的制度安排,因此在现阶段研究我国高等教育专业认证体系的建构有着十分重要的意义。本文运用文献研究法和比较研究法,试图通过介绍美国高等教育专业认证的经验以及我国在高等教育专业认证方面的实践与探索提出构建我国高等教育专业认证体系的一些思考。 论文共分为五个部分,第一部分绪论对论文的选题背景、研究意义、研究现状以及研究方法和思路进行了说明。第二部分通过对“高等教育”“专业”“评估”“认证”“教育评估”“教育认证”“高等教育专业认证”等相关概念的厘定,得出了高等教育专业认证的内涵,认为高等教育专业认证是一个评估的过程,通过评估来检查学校开设的专业性教学计划或者专业是否符合预设的合格标准。并从行业、教育等角度论述了在我国实施高等教育专业认证的意义。第三部分是美国的经验,从美国高等教育专业认证的出现背景、认证机构、认证标准及认证程序与周期等方面对美国的高等教育专业认证进行深入的研究,并归纳出自愿与强迫共存、自律与他律相济、独立与制约相倚、民主性与科学性兼顾的主要特征。第四部分是我国的探索,此部分着重分析了建设部在我国建设类专业中实施的专业评估,并介绍了教育部开始实施的工程高等教育专业认证试点工作,分析了我国在高等教育专业认证的探索中所取得的成绩与存在的不足。第五部分是构建我国高等教育专业认证体系的思考,在借鉴美国经验的基础上,结合我国的实际提出了构建我国高等教育专业认证体系的一些思考与建议。

【关键词】:
【学位授予单位】:中国地质大学(北京)
【学位级别】:硕士
【学位授予年份】:2008
【分类号】:G647
【目录】:

下载全文 更多同类文献

CAJ全文下载

(如何获取全文? 欢迎:购买知网充值卡、在线充值、在线咨询)

CAJViewer阅读器支持CAJ、PDF文件格式


【参考文献】

中国期刊全文数据库 前10条

1 李福华;世界高等教育评估的发展趋势与借鉴[J];安徽教育学院学报;2002年02期

2 熊耕;美国高等教育认证制度的功能分析[J];比较教育研究;2005年02期

3 熊耕;美国高等教育认证制度的特点分析[J];比较教育研究;2002年09期

4 张晓琴;;英、美、荷高等教育专业认证模式比较与借鉴[J];广州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2007年06期

5 曲恒昌;实施高校认证制,迎接WTO的挑战[J];比较教育研究;2003年11期

6 韩晓燕,张彦通;试论我国高等工程教育专业认证制度的构建[J];高等工程教育研究;2005年01期

7 张彦通,韩晓燕;积极实施专业评估 完善我国高等教育评估体系[J];高教探索;2005年02期

8 杨晓江;教育评估机构的理想冲突[J];辽宁教育研究;2003年01期

9 黄爱华;高等教育评估主体及其行为研究[J];现代教育科学;2004年05期

10 邱文成;邓小明;;美国高等教育认证制度的历史变迁[J];理工高教研究;2005年06期

中国博士学位论文全文数据库 前1条

1 董秀华;市场准入与高校专业认证制度研究[D];华东师范大学;2004年

中国硕士学位论文全文数据库 前2条

1 胡晓燕;我国高等教育评估制度创新研究[D];武汉理工大学;2006年

2 宋晓华;美国中北部院校协会高等教育认证制度初探[D];西南大学;2006年

【共引文献】

中国期刊全文数据库 前10条

1 张彦通;李茂国;张志英;;工程教育专业认证机构:撬动中国高等工程教育的支点[J];高等工程教育研究;2006年01期

2 张文雪;王孙禺;李蔚;;高等工程教育专业认证标准的研究与建议[J];高等工程教育研究;2006年05期

3 韩晓燕;张彦通;王伟;;高等工程教育专业认证研究综述[J];高等工程教育研究;2006年06期

4 龚友德;论教法与学法的统一[J];常熟高专学报;2002年03期

5 李春成;在校大学生如何看待高校学报[J];保山师专学报;1999年03期

6 方丽;高校多校园区办学管理及教学质量保障刍议[J];高教探索;2003年01期

7 徐旭东;高等教育大众化进程中大学定位研究[J];高教探索;2003年01期

8 袁祖望;;民间行为在美国高等教育质量保障中的作用[J];高教探索;2006年03期

9 康宏;;我国高等教育评估制度:回顾与展望[J];高教探索;2006年04期

10 何金钱;李赐平;孙宁宁;;扩招后的高等教育质量问题探析[J];东岳论丛;2008年06期

中国重要会议论文全文数据库 前9条

1 王兆安;沈颂华;王泽忠;;我国大学电气工程专业的评估与认证[A];第四届全国高等学校电气工程及其自动化专业教学改革研讨会论文集(上册)[C];2007年

2 丛杭青;仲伟佳;;美国工程伦理的历史与启示[A];“科技高速发展对伦理道德底线的冲击及其化解”主题学术研讨会论文集[C];2007年

3 李建忠;周延丽;刘松年;;对“办人民满意的教育”的再思考[A];2008年中国教育经济学年会会议论文集[C];2008年

4 叶增编;侯怨水;;对高师课堂教学创新的思考[A];第六期全国陶研骨干培训班文集[C];2001年

5 曹叔亮;;试论我国海洋高等教育宏观结构的战略调整[A];中国海洋学会2007年学术年会论文集(上册)[C];2007年

6 刘凡;于安林;徐宗宁;;关于完善我国专业评估体系与注册制度联系的基本思路[A];高等学校土木工程专业建设的研究与实践——第九届全国高校土木工程学院(系)院长(主任)工作研讨会论文集[C];2008年

7 雷小生;;用改革发展的眼光审视高校育人理念的嬗变[A];中国管理科学文献[C];2008年

8 洪明;;永恒主义的高等教育通才教育观——赫钦斯“自由教育”思想探略[A];教育的传统与变革——纪念《教育史研究》创刊二十周年论文集(四)[C];2009年

9 叶跃前;殷之明;杨国豪;;我国高等教育实施专业认证的对策分析[A];中国交通教育研究会2008年度交通教育科学优秀论文集[C];2009年

中国博士学位论文全文数据库 前10条

1 程公;论足球后备人才培养的全面质量管理[D];北京体育大学;2007年

2 余峰;基于创新能力的研究生培养模式改革研究[D];华中师范大学;2009年

3 彭勃;高等教育资源的生态化配置与培植[D];中国矿业大学;2008年

4 李志峰;中国学术职业的国际竞争力研究[D];华中科技大学;2007年

5 田虎伟;我国高等教育研究方法的现状、问题及出路[D];华中科技大学;2007年

6 王向红;我国高等教育评估质量保证研究[D];华中科技大学;2007年

7 朱晓刚;我国大学课程观的反思与建构[D];华中科技大学;2007年

8 徐平;我国研究型大学博士生培养模式研究[D];厦门大学;2008年

9 余剑珍;高等护理教育模式研究[D];华东师范大学;2008年

10 孔寒冰;基于本体的工程学科框架研究[D];浙江大学;2009年

中国硕士学位论文全文数据库 前10条

1 尹妍妍;高校女性学课程对当代女大学生价值观影响的研究[D];西南大学;2008年

2 郎佳;大学生隐性逃课研究[D];西南大学;2009年

3 刘灿辉;高校本、硕师生交往目的与方式现状研究[D];西南大学;2008年

4 陈波;大学生思想政治教育人文关怀研究[D];西南大学;2009年

5 胡莉;大学生创业意识培养研究[D];西南大学;2009年

6 仇艳玲;研究生的角色模糊及其教育调适[D];西南大学;2009年

7 黄涛;高校学生社团组织的潜在课程功能研究[D];西南大学;2009年

8 张吉;高校教学管理人员主观幸福感与职业倦怠的相关因素[D];西南大学;2009年

9 张康德;教师专业发展探析[D];曲阜师范大学;2009年

10 徐强;论新建地方本科院校的课程建设[D];曲阜师范大学;2009年

【二级参考文献】

中国期刊全文数据库 前10条

1 陈彬,欧金荣;从“政府失灵”看我国高等教育评估改革[J];高等师范教育研究;2003年03期

2 毛萍,熊志翔;试论高等教育质量的跨国比较[J];高等工程教育研究;2003年06期

3 周雪光;制度是如何思维的?[J];读书;2001年04期

4 文东茅;高等教育规模扩展与毕业生就业[J];高教探索;2000年04期

5 申素平;论我国高等教育体制改革过程中政府角色的转变[J];高教探索;2000年04期

6 黄子杰;美国大学的教学评估——高等教育认证[J];福建医科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2002年02期

7 曹殊;新世纪初高校毕业生就业形势分析[J];中国人才;2002年05期

8 王定华;美国大学的普通教育[J];比较教育研究;1993年06期

9 李长华;美国高校教师管理的新变化及原因探究[J];比较教育研究;2002年06期

10 熊耕;美国高等教育认证制度的特点分析[J];比较教育研究;2002年09期

中国硕士学位论文全文数据库 前2条

1 朴英仙;高等教育评价中介机构研究[D];东北师范大学;2005年

2 王伟;美国高等教育评估制度研究[D];河北大学;2004年

【相似文献】

中国期刊全文数据库 前10条

1 何永胜;试析高等教育大众化[J];湖北函授大学学报;2004年01期

2 余俊渠,康宏;高等教育大众化研究概况探析[J];理工高教研究;2000年06期

3 徐亨元;对我国高等教育大众化的几点理解[J];山东师范大学学报(自然科学版);2002年01期

4 柯森;略论高等教育大众化及其主体选择[J];高教探索;2000年01期

5 ;我省提前实现高等教育大众化[J];安徽教育;2005年03期

6 刘晖;论高等教育大众化问题的研究路径[J];高教探索;2001年01期

7 彭薇;我国高等教育大众化进程中的多样化现状及其发展趋势[J];西北工业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2005年01期

8 王史维;高等教育大众化的重要途径——大力发展现代远距离教育[J];现代远距离教育;2000年04期

9 张又;美国高等教育专业认证的出现及其背景[J];药学教育;2005年01期

10 张鹏;中外高等教育大众化历程之比较[J];教育发展研究;2002年10期

中国重要会议论文全文数据库 前10条

1 刘晓东;;浅谈散装液态化学品评估制度[A];危险货物运输技术与管理——中国航海学会危险货物运输专业委员会论文集[C];2001年

2 戴玲;;高等教育大众化与培养普通劳动者[A];高教改革研究与实践(下册)——黑龙江省高等教育学会2003年学术年会论文集[C];2003年

3 范先佐;;高等教育大众化面临的问题及对策[A];全国高等教育发展战略研讨会论文专辑[C];2001年

4 熊汉文;;以学分互认和资源共享推动高等教育大众化[A];高教改革研究与实践(下册)——黑龙江省高等教育学会2003年学术年会论文集[C];2003年

5 辜胜阻;;化解高等教育大众化矛盾的战略研究[A];全国高等教育发展战略研讨会论文专辑[C];2001年

6 杨颖;蒋林宙;;高校图书馆如何面对高等教育大众化[A];图书馆改革与发展——陕西省社会科学信息学会第六次学术讨论会论文集[C];2003年

7 彭焱;孙明;;高等教育大众化过程中高校图书馆的建设[A];高等教育改革的理论与实践研究——黑龙江省高等教育学会2002年学术年会交流论文集[C];2002年

8 陈锡章;;高等教育大众化与教育机会均等[A];回顾与展望——1983—2003年高教研究论文集[C];2003年

9 沈红;;国家助学贷款与高等教育的大众化[A];2004年中国教育经济学学术年会论文——“学生贷款的偿还、持续发展与高等教育入学”研究成果集(一)[C];2004年

10 李媛;高鹏;;高等教育大众化对社会主义现代化的影响分析[A];第四期中国现代化研究论坛论文集[C];2006年

中国重要报纸全文数据库 前10条

1 陈茹冰;[N];北京人才市场报;2009年

2 记者 徐锋 车海刚;[N];中国经济时报;2001年

3 刘永瑞;[N];河北日报;2000年

4 李纪泽 古国真 通讯员 岳宗;[N];深圳商报;2004年

5 陆长福;[N];河北日报;2000年

6 徐枞巍;[N];学习时报;2002年

7 黄藤;[N];光明日报;2000年

8 本报记者 姜圣瑜;[N];新华日报;2001年

9 詹福瑞;[N];河北日报;2000年

10 孙薇;[N];人民政协报;2004年

中国博士学位论文全文数据库 前10条

1 郝瑜;论陕西高等教育大众化及其实现途径[D];华中科技大学;2004年

2 李红桃;国家助学贷款运行机制研究[D];华中科技大学;2005年

3 李正;中国研究型大学本科教育质量研究[D];华东师范大学;2005年

4 徐颖;基于学生利益的我国高校收费问题研究[D];华东师范大学;2006年

5 孙建迎;高等教育投融资体制改革问题研究[D];山东农业大学;2006年

6 匡瑛;高等职业教育发展与变革之比较研究[D];华东师范大学;2005年

7 田恩舜;高等教育质量保证模式研究[D];华中科技大学;2005年

8 叶芃;地方高校定位研究[D];华中科技大学;2005年

9 叶欣茹;中国高等教育社会投入需求预测[D];华中科技大学;2005年

10 鲍风雨;高等职业教育理论及辽宁省高职教育需求与对策研究[D];天津大学;2004年

中国硕士学位论文全文数据库 前10条

1 张洪亚;马丁·特罗高等教育大众化理论研究[D];厦门大学;2002年

2 游丽;中国高等教育大众化过程中的问题与对策分析[D];华中师范大学;2003年

3 马超;马丁·特罗高等教育大众化理论研究[D];河北大学;2003年

4 邓建国;高等教育大众化的理论与现实研究[D];湖南大学;2003年

5 史亚杰;日本高等教育大众化的因素分析研究[D];东北师范大学;2002年

6 李旭峰;湖北省高等教育大众化的规模、结构、质量、效益研究[D];武汉理工大学;2003年

7 王伟;美国高等教育评估制度研究[D];河北大学;2004年

8 粟道平;高等教育大众化时期的高校德育工作探析[D];西南师范大学;2004年

9 崔昌淑;日本实现高等教育大众化的途径、问题及对策[D];华南师范大学;2002年

10 杨金娥;大众化时期大学教学与科研的关系研究[D];湖南师范大学;2006年


  本文关键词:关于构建我国高等教育专业认证体系的思考,由笔耕文化传播整理发布。



本文编号:52769

资料下载
论文发表

本文链接:https://www.wllwen.com/jiaoyulunwen/gaodengjiaoyulunwen/52769.html


Copyright(c)文论论文网All Rights Reserved | 网站地图 |

版权申明:资料由用户a96ba***提供,本站仅收录摘要或目录,作者需要删除请E-mail邮箱bigeng88@qq.co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