近代基督教传教士_近代中国著名传教士_《齐齐哈尔大学》2014年硕士论文
本文关键词:传教士与近代中国高等教育,由笔耕文化传播整理发布。
《齐齐哈尔大学》 2014年
传教士与近代中国高等教育
吕军梅
【摘要】:近代来华传教士是一个特殊的群体。明清时期,传教士陆续东来,伴随着近代中国门户的被迫开放,大部分传教士开始了在华传教的历程。同时,,出于基督教的普世价值观及传教的需要,他们在中国兴办了医疗、慈善、文化教育等事业。随着传教活动的深入,他们意识到只有争取了中国上层人士对基督教的认可,然后由这些人去影响其他民众,才有可能培养出更多的基督徒,而在中国兴办高等教育就是一条很好的途径,由此传教士开始了在华兴办高等教育的历程。 本文对传教士在近代中国高等教育发展中所起的作用进行探讨。重点论述了传教士在中国创办教会大学、参与创办新式大学堂、引进西方教学体制的过程中,对高等教育的发展所带来的潜移默化的影响,充分肯定了传教士在近代中国高等教育发展中的地位和作用。 全文主要分为三个部分:第一部分,传教士来华兴办高等教育的背景及原因。传教士肩负基督教的使命来中国传教,但是此时的中国社会中西文化冲突、社会改革接连不断,动荡的社会大背景对传教士来说是机遇与挑战并存,尤其是随着社会改革的发展,教育发展的内在规律也为传教士兴办高等教育提供了客观条件;第二部分,传教士在华兴办高等教育活动的概述。传教士在中国教会大学中,以创办者身份所起的筚路蓝缕之功,在中国新式大学堂中,或参与创办、或以教师身份所付出的努力工作,在中国高等教育领域中,引入西方先进教学理念、办学体制;第三部分,传教士在中国高等教育中的影响及启示。肯定传教士在传播西学知识的过程中所发挥的桥梁作用,以及在促进中国高等教育近代化的过程中发挥的导向示范作用。 本文从传教士在华兴办高等教育的动机、活动、成果来论述,试图全面评价处于近代社会转型时期的传教士群体在中国高等教育中的作用。虽然传教士中也存在着良莠不齐的现象,但作为一个在华活动的特殊群体,其主流对中国社会发展的积极作用是值得我们肯定的,这也是本文对传教士认识的基本出发点。
【关键词】:
【学位授予单位】:齐齐哈尔大学
【学位级别】:硕士
【学位授予年份】:2014
【分类号】:G649.29;B979
【目录】:
下载全文 更多同类文献
CAJ全文下载
(如何获取全文? 欢迎:购买知网充值卡、在线充值、在线咨询)
CAJViewer阅读器支持CAJ、PDF文件格式
【参考文献】
中国期刊全文数据库 前10条
1 胡小君;教会中学外籍传教士校长素质的历史考察[J];安庆师范学院学报(社会科学版);2002年02期
2 杨齐福;传教士与近代中国教育改革[J];福建论坛(人文社会科学版);2004年11期
3 杨齐福;传教士与近代中国教育改革[J];福建论坛(人文社会科学版);2004年11期
4 杨东平;浅议中国近现代大学的教育目标[J];高等教育研究;2000年06期
5 田正平,张彬;模式的转换与传统的调适——关于中国高等教育现代化的两点思考[J];高等教育研究;2001年02期
6 田正;教会大学与中国现代高等教育——以19世纪末20世纪初为中心[J];高等教育研究;2004年03期
7 王李金;段彪瑞;;试论西方传教士在中国近代大学创立中的作用[J];高等教育研究;2011年12期
8 章开沅;教会大学史研究的文化视野[J];华中师范大学学报(哲学社会科学版);1997年03期
9 余子侠;晚清社会转型的教育需求与教会教育的演变[J];华中师范大学学报(哲学社会科学版);1997年03期
10 任念文;清末在华教会、传教士的经济活动及其影响述略[J];晋阳学刊;2002年03期
【共引文献】
中国期刊全文数据库 前10条
1 刘卫,徐国利;胡适论西方在华教会教育[J];安徽大学学报;2005年05期
2 周乾;;民国时期省立安徽大学的院系设置与发展[J];安徽大学学报(哲学社会科学版);2008年05期
3 张晓丽;;论晚清西学书目与近代科技传播[J];安徽大学学报(哲学社会科学版);2010年02期
4 张珍珍;;教会学校与安徽教育近代化[J];合肥师范学院学报;2008年04期
5 张珍珍;朱镜人;;教育交流对安徽教育早期现代化的影响[J];合肥师范学院学报;2009年04期
6 欧阳跃峰;王军;;新式学堂与清末革命——以徐锡麟为例[J];合肥师范学院学报;2011年05期
7 董丛林;吴汝纶医药观的文化表现及成因简论[J];安徽史学;2005年04期
8 李海红;;试析李提摩太的基督教思想——以其在《万国公报》上的言论为例[J];安徽史学;2006年06期
9 张登德;;《富国策》著译者考释[J];安徽史学;2006年06期
10 沈志忠;;农科留学生与中国近代农业科技体制化建设[J];安徽史学;2009年05期
中国重要会议论文全文数据库 前10条
1 韩德民;;谈谈校园文化建设的审美维度[A];中华美学学会第七届全国美学大会会议论文集[C];2009年
2 任咏夏;;浅谈校园气象科普活动的作用与意义——校园气象科普活动初探[A];浙江省校园气象科普经验交流会文集[C];2011年
3 蔡美辉;;中日传统私学中的蒙学教育比较研究——以私塾与寺子屋的比较为中心[A];第二届首都高校教育学研究生学术论坛论文集[C];2011年
4 杨思信;;“教育和宗教分离”思想输入及其对中国教育的影响[A];纪念《教育史研究》创刊二十周年论文集(2)——中国教育思想史与人物研究[C];2009年
5 宋瑞玲;;陶行知的“小先生制”及其启示[A];纪念《教育史研究》创刊二十周年论文集(2)——中国教育思想史与人物研究[C];2009年
6 王杰;;盛宣怀与中国的高等教育[A];纪念《教育史研究》创刊二十周年论文集(2)——中国教育思想史与人物研究[C];2009年
7 樊慧英;;中国近代技术学校的产生及其特点[A];纪念《教育史研究》创刊二十周年论文集(3)——中国教育制度史研究[C];2009年
8 胡艳;;清末绅士阶层对中国近代教育的影响[A];纪念《教育史研究》创刊二十周年论文集(3)——中国教育制度史研究[C];2009年
9 吴洪成;;西方传教士与中国近代教育改革[A];纪念《教育史研究》创刊二十周年论文集(3)——中国教育制度史研究[C];2009年
10 王宪平;;晚清“中体西用”教育方针之探析[A];纪念《教育史研究》创刊二十周年论文集(3)——中国教育制度史研究[C];2009年
中国博士学位论文全文数据库 前10条
1 史节;布莱希特诗歌作品中的中国文化元素[D];上海外国语大学;2010年
2 郑现喆;西方法在中韩两国的移植和转型及发展研究[D];华东政法大学;2010年
3 朱蓉蓉;抗日战争时期的民间外交研究[D];苏州大学;2010年
4 黄芳;跨语际文学实践中的多元文化认同[D];华东师范大学;2011年
5 姜世健;关于我国大学生就业难问题的研究[D];南开大学;2010年
6 张栋豪;中国逻辑史方法论在近代的演变[D];南开大学;2010年
7 方靖;近代西方警政的东渐及其在广州的实践[D];暨南大学;2010年
8 袁曦临;人文社会科学学科分类体系研究[D];南京大学;2011年
9 林建华;论朱熹教育思想体系的生成与建构[D];福建师范大学;2010年
10 廖红宇;福建钢琴音乐发展历史研究[D];福建师范大学;2010年
中国硕士学位论文全文数据库 前10条
1 史爱芬;胡适高等教育思想研究[D];河北大学;2009年
2 范斯义;创新型学校内涵式发展四维模式研究[D];哈尔滨师范大学;2010年
3 胡博实;林传甲与黑龙江近代教育发展[D];哈尔滨师范大学;2010年
4 金丽雪;东省特别行政区教育研究(1896-1932年)[D];哈尔滨师范大学;2010年
5 张路莹;洋教习与晚清新式学堂的建立[D];哈尔滨师范大学;2010年
6 盛一隽;从目的论看清代重大事件中口译员的作用[D];上海外国语大学;2010年
7 王小静;文化飞散视角下的翻译策略—林语堂《浮生六记》个案研究[D];长沙理工大学;2010年
8 马晓云;从对话意识看林语堂英文创作中的翻译现象[D];中国海洋大学;2010年
9 李昆励;论洪仁玕新闻思想[D];湘潭大学;2010年
10 周婷婷;西风东渐与都市主流服饰文化变迁(1898-1927)[D];江西师范大学;2010年
【二级参考文献】
中国期刊全文数据库 前10条
1 陈平原;不被承认的校长─—老北大的故事之六[J];读书;1998年04期
2 曾钜生;;西方教会在华办学问题初探[J];杭州大学学报(哲学社会科学版);1987年04期
3 胡卫清;美国监理会在华教育事业研究[J];近代史研究;1999年02期
4 顾卫星;晚清传教士关于教会学校英语教学的争论[J];解放军外国语学院学报;2002年01期
5 顾卫星,王国平;20世纪初叶引入我国教会大学的英语教学新方法评析[J];江南社会学院学报;2001年03期
6 王李金;山西大学堂与李提摩太[J];历史教学;2005年07期
7 梅贻琦;大学一解[J];清华大学学报(自然科学版);1941年00期
8 李学勤;记山西大学堂译书院版《天文图志》[J];山西大学学报(哲学社会科学版);1998年03期
9 顾卫星;晚清“语法-翻译”教学法剖析[J];苏州大学学报;2002年02期
10 田正平;;教会大学与中国教育现代化[J];文史哲;2007年03期
【相似文献】
中国期刊全文数据库 前10条
1 岳明君;透视历史的一面镜子——评近代中国的思想历程(1840—1949)[J];教学与研究;2000年06期
2 王艳玲;近代中国仁人志士的忧患意识与变革思潮述论[J];怀化师专学报;2000年04期
3 姜义华;上海与近代中国金融中心[J];档案与史学;2002年06期
4 李卫东;从司法印纸看近代中国法制[J];华夏文化;2002年04期
5 马小林;近代中国变革的一点启示[J];人民论坛;2002年02期
6 君凡;近代中国的“补漏”意识及其危害[J];历史教学;2002年03期
7 蔡云辉;近十年来关于“近代中国衰落城市”研究综述[J];史学理论研究;2003年02期
8 杨光斗;对近代中国社会主要矛盾的再认识[J];曲靖师范学院学报;2003年01期
9 洪振强;近代中国对商会的早期认识述论[J];安徽史学;2004年02期
10 赵朝峰,宋艳丽;近20年来西方侵略对近代中国的影响研究述评[J];唐山师范学院学报;2004年01期
中国重要会议论文全文数据库 前10条
1 邵服民;;略谈近代中国追求近代化的思想轨迹[A];历史文化与精神文明建设[C];1995年
2 ;《近代中国》第2辑要目[A];近代中国(第三辑)[C];1993年
3 ;《近代中国》稿约[A];近代中国(第三辑)[C];1993年
4 汪敬虞;;汪敬虞教授致本刊主编丁日初函[A];近代中国(第八辑)[C];1998年
5 ;《近代中国》编委会名单[A];近代中国(第七辑)[C];1997年
6 ;《近代中国》编委会[A];近代中国(第六辑)[C];1996年
7 贺水金;;学术交流 切磋探讨——记“近代中国经济和经济政策”中日学者座谈会[A];近代中国(第六辑)[C];1996年
8 ;《近代中国》第3辑要目[A];近代中国(第五辑)[C];1995年
9 ;《近代中国》第4辑要目[A];近代中国(第五辑)[C];1995年
10 ;《近代中国》第1辑要目[A];近代中国(第三辑)[C];1993年
中国重要报纸全文数据库 前10条
1 季荣臣;[N];光明日报;2004年
2 朱英;[N];光明日报;2004年
3 金石;[N];人民日报;2000年
4 高中华;[N];人民日报;2010年
5 王中江 清华大学哲学系;[N];中国社会科学报;2010年
6 程美东;[N];北京日报;2013年
7 本报记者 杜娟;[N];社会科学报;2013年
8 华中师范大学党委书记、教授 马敏;[N];中国社会科学报;2013年
9 ;[N];文汇报;2013年
10 国家社科基金项目“海外留学生与中国经济学的发展研究”负责人、中南财经政法大学教授 邹进文;[N];中国社会科学报;2014年
中国博士学位论文全文数据库 前10条
1 蔡云辉;战争与近代中国衰落城市研究[D];四川大学;2004年
2 刘训华;清末浙江学生群体与近代中国[D];上海大学;2010年
3 卢征良;近代中国市场之倾销与反倾销研究[D];复旦大学;2009年
4 谢辉;陈琪与近代中国博览会事业[D];浙江大学;2005年
5 罗靖;近代中国与世博会[D];湖南师范大学;2009年
6 龚咏梅;“脱胎换骨”的近代中国[D];华东师范大学;2004年
7 江远山;近代中国地域政治化研究[D];复旦大学;2008年
8 吴静;近代中国民办企业的技术引进[D];厦门大学;2009年
9 岳宗福;理念的嬗变 制度的初创[D];浙江大学;2005年
10 卜志勇;近代中国社会团体法律制度研究[D];中国政法大学;2011年
中国硕士学位论文全文数据库 前10条
1 郭维刚;近代中国错失现代化机遇的原因及启示[D];陕西师范大学;2008年
2 王波;近代中国市场经济研究[D];华中师范大学;2000年
3 王洪涛;成长与迟滞:近代中国华商保险业发展历程的历史考察(1865-1945)[D];厦门大学;2006年
4 周萍萍;清末留日女学生与近代中国女子教育[D];江西师范大学;2008年
5 胡兆君;近代中国“国货”思潮及其实践研究[D];苏州大学;2002年
6 李伟华;近代中国的游学与海归(1900-1937)[D];上海社会科学院;2007年
7 王媛媛;近代中国童工问题研究[D];苏州大学;2007年
8 薛坤;近代中国博览事业的起步和发展(1851-1937)[D];苏州大学;2011年
9 徐天娜;近代中国“资本家”概念的起源及其早期演变[D];华中师范大学;2014年
10 李红云;近代中国东北与日本教育交流研究(1905-1931)[D];东北师范大学;2005年
本文关键词:传教士与近代中国高等教育,由笔耕文化传播整理发布。
本文编号:54242
本文链接:https://www.wllwen.com/jiaoyulunwen/gaodengjiaoyulunwen/54242.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