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主页 > 教育论文 > 高等教育论文 >

【教育质量】论高等教育质量调节的市场机制

发布时间:2016-06-12 20:07

  本文关键词:论高等教育质量调节的市场机制,由笔耕文化传播整理发布。


摘要】市场机制主要包括市场问责机制、市场竞争机制和市场反馈机制。市场调节高等教育质量,问责机制主要有大学排行、学生或校友满意度、社会中介组织教育质量认证;竞争机制主要有校际竞争、校内竞争和虚拟教育的新竞争;反馈机制主要有毕业生就业市场反馈和高等教育服务市场反馈。要确保高等教育质量,必须认识高等教育影响因素发展趋势,把握好市场调节教育质量的机制。

关键词】高等教育质量  市场机制 问责机制 竞争机制 反馈机制

 

  一、市场机制是高等教育质量调节的重要方式

  教育工作意义重大,影响深远。质量作为教育的生命线,质量保障是教育工作的核心任务和关键所在。因此,教育质量及其保障研究受到越来越多的理论研究者和实践工作者的重视。质量影响因素分析表明,不同社会经济条件下,高等教育质量保障有不同的模式。“高等教育质量保证中,主要存在三种力量,即国家权力、市场和院校自治。三种力量的不同配置,往往形成不同的高等教育质量保证模式。如美国市场主导模式、法国国家控制模式、英国政府管理与院校自治合作模式,等等。”[1]简言之,高等教育质量保障模式大体可分为三大类:大陆模式、美国模式与英国模式。[2]大陆模式是政府对高校进行严格控制,学校自主权很小,其高等教育哲学基础是政治论哲学,最典型的是法国的国家控制模式。在英国模式中,高校的质量主要由学校自己负责,具体依靠学术专家进行评判,政府干预不多,其哲学基础偏向认识论高等教育哲学。美国模式也可称作中介组织认证模式,高等教育质量评估不是由联邦政府进行,而是由各级专门机构与民间组织发起,具有非官方性和权威性,其哲学基础是市场论高等教育哲学。美国高等教育自成体系、独具特色,主要靠定期严格的认证确保其教育质量。

  我国计划经济体制下高等教育实行的是高度集权的管理模式,政府是高等教育质量保障主要的甚至是唯一的行为主体,社会力量很少介入。随着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体制的逐步建立和完善,我国高等教育运行机制和环境发生了重大变化,计划经济时代政府包揽高等教育一切的管理模式逐渐被打破,高校开始获得法人地位,成为独立办学主体面向社会与市场自主办学,市场与社会力量的作用及影响越来越广泛,市场机制成为影响高等教育质量的重要力量。

  从过去的经验和我国的国情看,高等教育质量意识的强化和自我约束机制的建立,只有借助市场力量方可形成。从世界各国过去十几年引入的质量政策看,高等教育质量保障的市场系统不断得到增强。[3]以往研究者关注的多是政府宏观质量调控和高校自身质量管理,少有人对社会质量调节的市场力量加以重视。我国政府是实行高校质量控制、质量评价和质量约束的唯一责任主体,因此,高校必须对政府负责。然而,现实中高校经常出现“上有政策,下有对策”的敷衍政府监控质量的行为,不仅使政府投入高等教育质量管理的成本增加,耗费众多人力物力财力,而且效果也不好。因此,只有相信市场、利用市场力量进行质量约束、质量控制和质量评价,明确高校主体责任,才能提高办学水平和人才培养质量。

  市场是高等教育质量标准的基本来源,市场既可检验也可约束高校办学水平和教育质量。市场不仅是检验高等教育质量的工具,也是高等教育质量提升与发展、高等教育存在的方式。高等教育离不开市场。高等教育质量保障机制的建立,应以市场机制为核心,用市场机制来调节高校教育服务质量和人才培养质量。[4]因此,我国急需建立高等教育质量保障和约束的市场机制,把高等教育质量的约束任务交给市场,使高校在办学过程中真正强化质量意识,感受市场的竞争压力和自由发展的动力。

  二、市场机制的构成:问责机制、竞争机制和反馈机制

  市场力量介入高等教育质量保障主要通过市场机制。高等教育质量保障由市场驱动的观点,学术界还比较陌生,引入市场机制、追求质量管理的效率和效能,是高等教育质量保障的新思路和新框架。市场机制保障高等教育质量主要通过三条途径:市场问责机制、市场竞争机制和市场反馈机制。

  1.市场问责机制

  《韦伯词典》将“问责”(Accountability)解释为“处于解释和负责任的状态”,且对之作了三个层次的划分:第一层次是提供报告进行事实陈述;第二层次是对事件或行为进行解释;第三层次是对事件或行为进行辩护。[5]问责制是构建现代大学制度、深化高等教育改革的关键。美国高等教育问责制是指要求大学对外界采取负责任的行为,主管部门对大学办学情况进行监督和考查。[6]马丁·特罗认为,教育问责制是指教育组织按照法律和道德的要求,有责任向他人汇报并及时证明和回答教育资源如何使用、效果如何,主要涉及谁负责、负有何种责任、向谁负责,通过何种手段或方法,结果如何等问题。[7]问责是指对教育绩效的回应能力。高等教育问责的最终目的是要通过各种方式对政府高等教育的投入情况、高校的经费使用情况、人才培养质量情况、师德师风情况、学校内部管理制度等进行监督。高等教育问责制成为新自由主义和新公共管理理论影响下的具体措施,强调市场驱动和绩效问责。

  西方高等教育质量保障形成的背景是公共问责,“过去近半个世纪以来美国高等教育政策重点是入学和问责。问责将作为引出质量问题的基础——对董事、各州代理机构、立法、纳税人负责”[8]。高等教育问责是高校的重要外部监督方式,是利益相关者理论在高校的制度实践。高等教育问责的内容是与学校利益相关者的诉求相统一的,主要有国家行政部门、高校、受教育者及其家长、市场主体的问责等。约瑟夫·伯克2005年根据伯顿·克拉克的政府、市场和学术权威的高等教育三角协调模式,提出了问责三角模式,即国家权力、市场力量和学术立场是高等教育外部问责的主要力量,构成高等教育的“问责三角”。其中国家权力进行的是政府问责,市场力量进行的是市场问责,学术立场进行的是专业问责。[9]高等教育质量是教育问责的主要领域,国家、市场、学术三种力量的问责对促进和保障高等教育质量起着至关重要的作用。马丁·特罗从学校与外部的关系层面及责任要求的来源上,将美国高等教育问责制划分为外部问责制与内部问责制。市场问责是高等教育外部问责制,是美国、英国、澳大利亚等高等教育发达国家实施高等教育问责制最普遍的做法。高等教育市场问责是从市场客户关系角度出发,作为供应商的学校必须满足作为顾客的学生及其家长、企业单位对人才培养标准和能力表现的预期要求,对客户支付的学费和投入等负责,否则要承担相应的责任(如生源短缺或毕业生就业困难等)。市场问责机制对高校进行外部监督,强化了高校教育教学质量管理意识,使学校重视信誉,对提升高等教育质量、改进高校内部质量评价和控制起着积极促进的作用。

  2.市场竞争机制

  市场经济是竞争经济,市场机制最主要的是竞争机制。市场经济中,各经济行为主体为自身利益相互间展开竞争,经济内部必然联系和相互影响的就是竞争机制。[10]企业发展的活力、动力和创造力都源自于残酷的市场竞争机制。企业会用尽所有力量、所有资源去争夺消费者、占领市场、抢夺利润,企业要获得竞争优势就要不断进行理念创新、产品创新和管理创新。高等教育很难脱离市场机制的作用,无法避免市场竞争的压力,即便其有巨大的国家办学经费支持、捐赠或学费收入为基础,也很难在市场中保持独立,因为高等教育还需在生源市场、人才市场、资源市场中进行竞争。“即便是那些不完全依赖学费收入的院校也有足够的商业技能,可坚持停留在传统市场中,成为其中的蓝筹股,扩大捐赠额,增强设备和研究能力,寻求更有竞争力的学生,引进昂贵的师资及其研究,甚至分发财政资助收入的大部分来保持其市场地位。”[11]质量竞争一直是高校竞争的重要手段,竞争机制通过改进高校管理水平、优化学生素质,向市场提供更具有竞争力的商品和服务。高等教育领域适度引入市场竞争机制,是全球化竞争时代的要求,是社会经济发展到一定程度的产物,符合教育本身的内在规律,对高校健康发展和提高高等教育质量发挥着重要的作用。因此,市场竞争机制是大众化阶段高等教育质量调节的主要方式。

  竞争是建立在自由基础上的。高等教育引入竞争机制,离不开自由与自治。美国高等教育诞生于高度自治和自由竞争的环境中,有着浓厚的市场竞争意识。美国私立院校为竞争最杰出的教师和最优秀的学生而使出浑身解数。能否招到最优秀的教师和学生,直接关系高等教育质量,教育质量又是大学声誉的决定因素,大学声誉最终决定着一所大学的沉浮。但也要注意的是,高等教育不能过度引入竞争机制而忽视政府的干预作用,否则会带来一系列问题,如可能造成高校过度商业化、漠视国家发展需要的基础学科或特殊学科的教学和科研、影响高等教育本质和高校教学目标;生源无序竞争将降低学生入学标准、影响教育质量;竞争和自治的冲突会造成高校资源浪费和分配不公,进而影响学科发展和人才培养等等。

  3.市场反馈机制

  反馈是指由控制系统把信息输送出去又把作用结果返送回来,对信息再输出产生影响,起到控制作用,以达到预定目的。[12]最终目的是对客观变化作出应有的反应。市场反馈是指市场信息反馈流程前后衔接形成完整的闭环管理体系,即生产经营在市场产生的信息返回生产经营中。企业面对激烈市场竞争时,必须及时搜集、归纳、分析、总结市场的信息资源,通过对已形成结果的信息资源进行测量、比较、分析,发现其与计划标准间的偏差,找到其产生原因,从而为企业管理者进行产品研发和营销决策提供依据,使企业朝预定目标和发展方向前进。从高等教育质量保障体系看,市场反馈机制不失为重要的一环。一所学校办学水平和教育质量如何,需要依靠市场检验和测量。从高等教育产品质量观看,高等教育质量体现为其提供的学生产品和教育服务。学校培养的毕业生在就业市场中受不受欢迎,学校提供的教育服务能不能被社会认可,一定程度反映了学校的教育质量。因此,市场把结果信息资源反馈给高校,使学校管理者更深入、全面了解市场需要什么样的人才,社会、企业、学生及家长迫切需要哪些教育服务,高校决策者可据此调整专业设置、课程安排、教学内容和科研计划等。

  三、市场机制调节高等教育质量的途径

  市场意识约束高等教育质量观,市场力量作用于高等教育质量保障,市场力量介入高等教育质量保障的方式主要是市场机制。市场机制调节高等教育质量主要通过市场问责、市场竞争和市场反馈三大机制。市场问责强化教育质量管理意识,市场竞争提供教育质量保障的动力,市场反馈则更新教育质量评判标准。

  1.市场问责机制:大学排行、满意度调查与质量认证

  市场问责是高等教育外部问责机制,对高等教育质量保障起监督作用。高等教育市场问责主体主要是高等教育消费者,包括学生及其家长、工商企业界。随着高等教育市场化、高校经费来源多元化,学生学费收入及企业捐赠在总收入中所占比重越来越高,市场力量对高校问责力量越来越大。市场问责高等教育质量的主要方式包括大学排行、学生和校友满意度调查、社会中介组织教育质量认证等。问责的组织和实施者既有政府机构、非营利第三方组织、新闻媒体,也有高校自身为了解其服务情况而进行的调查。

  (1)大学排行。大学排行是来自市场的评估,适应了高等教育市场多元主体及其多元需要。大学排行是指按一定的、共同适用的指标体系对大学进行评分,按照分数高低对大学进行排序。“从性质看,排行榜就是把大学的全部工作归结为单一的、可比的、数字化的指标体系”[13],根据相应权重将大学各指标分数相加,最后得出大学评价的单一分数。大学排行指标体系一般涵盖高校的办学质量、科研水平、教学状况、师资与学生状况及教学与学生生活设施等方面。当前世界较权威的大学排行榜有美国的《美国新闻与世界报道》(最早推出大学排名)、英国《泰晤士报》和德国《明镜周刊》等推出的大学排行。我国大学排行始于1987年,目前较有影响力的排行榜有:武书连的《中国大学评价》、网大有限公司的《中国大学排行榜》、中国校友会网发布的《中国大学排行榜》、武汉大学中国科学评价研究中心推出的《中国高校竞争力评价》等。大学排行是社会民间机构或新闻媒体通过将高校真实信息以数字化、直观化的方式公之于众,以增进社会公众对高校的了解与理解,消除公众对高校的神秘感,增加高校办学透明度,加强社会与学校间的联系。排名不仅满足了学生及其家长了解高校教育质量、政府了解教育经费的使用效率、用人单位了解高校人才培养质量的需求,也使高校自身了解同行的实力、水平与自己所处的位置。因此,大学排行被认为是质量保障的有力手段。在美国,市场力量在高等教育质量保障体系中主要通过声誉评估和以资源为基础的质量评估机制来实现。声誉评估以发布大学排行榜来描述高校教育质量。

当前大学排行参差不齐、标准不一,评价标准、指标体系的数据客观性和真实性存在问题,其公正性和公信力受到质疑和批判。一国高等教育实力与质量的提升,绝不能仅靠几个榜单,也不是靠排名前列的几所名校就能保证的。从学术研究角度看,大学排名是对大学进行“比较研究”的重要手段,一定程度上反映了各高校的教育质量和办学水平,至少是对学校声誉的检测。声誉反映质量而不包含在质量中。高校是否在资金市场上处于有利地位和能否招到优秀学生,很大程度取决于学校自身声誉。声誉好,就容易吸引优秀学生、政府资助、社会捐赠、公共消费,市场资金就多。归根结底,每所学校良好的声誉都依赖于市场竞争,其地位需要通过人才培养、学术影响等市场评价获得,这是目前大多数国家把大学排行作为重要的市场问责方式的原因。大学排行不仅反映了研究者对高等教育质量的认识和理解,满足了公众对学校办学情况的了解,很大程度上也刺激和激励了高校注重人才培养、学术影响和质量管理。

  (2)学生或校友满意度调查。随着大学消费主义的盛行和教育市场化的影响,学生及其家长越来越被视为高校最重要的消费群体。当我们承认高等教育是服务产品时,首先要考虑的就是消费群体的愿望和需求。学生和校友的满意度是高等教育质量高低的最直接体现,对高校提供的各类服务的满意程度如何,将在某种程度上决定着学校的生源数量和质量。学生或校友满意度调查,一方面给国家和高校提供了从学生满意的角度系统观测教育服务质量的途径,是高等教育市场化的必然产物;另一方面它表达了学生对其使用或购买的产品和服务的评价,是学生作为高等教育消费者行使权力的方式。[14]只要能适应目标市场的需求,满足消费者的愿望,这样的高等教育就是高质量的。学生或校友满意度调查体现的是一种质量管理方式,即“消费者”市场问责机制。它不仅有利于强化高校质量管理意识,树立“学生满意”的质量观,也有利于学校反思和完善自身的人才培养模式和机制。如在高等教育市场化发达的美国,大学生满意度调查作为顾客反馈的有效方法很早就开始使用。美国大学入学考试中心/评估调查机构、美国全国高等教育管理中心/学生学业成就信息服务中心自20世纪70年代就开始对大学生或校友进行满意度调查,这两个私立非营利组织通过设计一系列问卷,对学生和校友进行调查,得出的结论供高校和社会各界参考。目前,美国由第三方进行的大学生满意度调查已相当完善,高校既可从第三方购买调查结果,也可根据需求订制专门的调查。高校基于调查结果和评价对其教育服务质量的持续改进,可很大程度满足学生或校友的预期需要,使高校真正把工作聚焦于学生,不断提高教育教学质量。

  (3)社会中介组织的教育质量认证。社会中介组织也被称作“中介团体”、“民间机构”、“缓冲组织”。“20世纪高等教育最重要的发明是它的组织形式,即通过中层机构来缓和中央集权控制的主要结构本身”,英国大学拨款委员会“在大学师生和政府官员之间起着中介作用,使两者都免受对方的冲击”。[15]社会中介组织是自发的,是社会团体举办的非官方组织,具有独立性、公正性、客观性等特征。社会中介组织的教育质量认证是实施高等教育质量保障的重要市场问责力量。教育质量保证和教育质量改进是认证制度的两大基本功能。教育质量认证是面向全体公众的,尤其是与高校密切相关的赞助者。教育质量认证回报给公众的是其确保学校经全面审核并达到高等教育的基本预期,回报给赞助者的是学校达到了质量要求。教育质量认证对学生是有益的,向学生保证了经过认证的学校是令人满意的且有能力满足他们的需要。对高校自身来说,社会中介组织的教育质量认证激励着学校定期进行自我评价,保证教育质量,提高学校声誉。

  社会中介组织最典型的是美国高等教育认证体系。质量改进是该认证体系的核心理念,也是其最终目的。认证通过认证标准及其指标体系所确定的教育质量标准对教育质量起保证作用,发挥了其作为高等教育质量“规范标”的功能。美国高等教育质量评估实际是“自下而上”的过程,即高校出于自身需要主动向认证机构提出评估申请。由于认证的最终目的是改进教育质量,被认证的学校或专业愿意提供真实、可靠的信息,从而保证了高校自我评估报告的客观性,为认证结论的可靠性与科学性打下了坚实的基础。认证机构通过制定规范、科学的认证标准对高校进行认证,从高校的自我评估到同行专家实地考察、评议,再到作出认证决策并公布评估报告,认证机构的认证工作第一阶段完成。作出认证决策并不是认证的主要目的,保证学校或专业的办学质量和为质量改进服务才是高等教育认证的两大基本目的。学校通过认证机构作出的认证决策,明确自身与认证标准间的差距,在科学、规范的认证标准和同行专家建议指引下找到改进教育质量的良策,从而保证并提高教育质量。认证结果的另一重要作用,是为政府拨款、社会团体的捐赠和学生择校提供参考。通过认证的学校在生源、政府拨款及社会捐赠等市场上更具竞争力,迫使高校争相通过认证机构的认证而努力,无形中起到了保障高等教育质量的作用。

  2.市场竞争机制:校际竞争、校内竞争和虚拟教育竞争

  通过市场竞争、优胜劣汰,可以调动各高校的办学积极性,激发其危机意识和质量意识。市场竞争在高等教育质量保障中的作用不仅表现为校际竞争,也有校内各成员间的竞争,传统高等教育更面临来自新型教育形式(虚拟教育)的冲击。

  (1)校际竞争。高等教育市场竞争最明显地表现为校际竞争。各高校围绕生源、师资、资源展开竞争,归根结底是为了竞争声誉、“地位市场”、强化品牌效应等。

  首先是生源竞争。大学最重要的产品是学生,学生产出质量的好坏很大程度取决于学校的原材料——生源质量。优质生源是高质量的保证,高质量意味着有好的声望,学生希望进入声誉好的高校学习,以获得竞争优势。由此产生双重竞争——高校希望吸引到想要的学生,学生希望进入有声誉的高校学习。这形成了霍克斯比模型,即选拔性高校质量竞争反馈环:高质量学生产生好声誉学校;反过来,好学校又会吸引到更好的学生。学生产品的高质量是竞争的王牌,高校意识到学生的价值并竭尽所能吸引他们。这不仅有利于保护学生的利益,而且有利于高校的发展和学生素质的提升。

  其次是师资竞争。如果说学生是产品,那么高校的教师就是生产过程中的工程师,高质量的产品离不开工程师的精心设计、培育和维护。高校要为优秀的教师资源而竞争,高校的强盛在于其教职员工的质量,优秀师资对保障高校的人才培养质量发挥着重要作用。美国著名私立院校虽可能不必为生源而忧虑,但他们必须竭力为招聘最优秀的教师而竞争。能否招到最优秀的教师,直接关系教育质量。为提高声誉和教育质量,许多院校不惜重金,甚至不择手段吸引优秀教师。市场化加强了高校师资力量间的竞争,竞争会使优秀人才得到公正评价,不仅有利于提高教师的地位和改善优秀教师的教学和科研条件,也有利于促进教师的市场流动。

  最后是资源竞争。高校要争取优质生源和优秀教师离不开办学资源投入。高校要从政府、社会获取更多竞争性经费拨款、经营收入和社会捐赠等经济资源,就需要良好的声誉,声誉反映在质量当中。高校为获得良好的声誉和优势竞争地位,必然自觉提高高等教育质量。为避免高校的不正当竞争,美国建立了一系列确保教育质量的基础制度,引导和规范学校竞争,使学校通过为消费者提供服务,获取自身发展需要的资金和资源。这些基础制度包括教育认证制度、大学排名体系、科研竞争制度、学生流动机制、大学捐赠制度等。[16]美国高等教育正是通过市场竞争模式,迫使高校适应不断变化的经济和社会发展状况,提高办学质量。

  (2)校内各成员间的竞争。没有竞争就没有活力,没有活力就不会产生新思想、新变化和新发展。高校的竞争不仅存在于各高校之间为生源、师资、经费资源的明争暗斗中,而且存在于高校内部无时不在的激烈角逐中。学生为名次、为争优质课程资源,教师为续聘、晋升、终身聘用和科研经费、课题项目等相互竞争。这些竞争只要不超越一定界限,有利于学生的发展,就有助于提高高校教师的教学和科研质量,有助于营造浓厚的学术氛围。

  首先,学生之间的竞争。竞争行为在学生间普遍存在。一方面,学生要为获得奖学金而竞争,尤其是对在学费昂贵的私立高校就读的学生,金钱刺激对他们是很好的学习动力。另一方面,学生还要为地位“证明”而展开身份竞争。等级排位本身可当作激励,不公平的教育结果通过残酷的考试与等级排位得以加强,刺激人们不断追求进步和提高。“如果没有对向上升迁和获得相对优势的渴望,教育竞争就不会存在。教育竞争中,考试、等级排列和筛选不仅具有促进教育发展的功能,而且具有复制专业性职业、维护社会利益和作为统治制度的功能。”[17]通过学生相互竞争,高等教育质量会随之提高。

  其次,教师之间的竞争。教师作为校内竞争的主体,也是教育竞争的产物。需要产生行为的动力,教师的需要主要体现在职称和待遇两方面,竞争须由此入手。因此,教师须为续聘、职务晋升、终身聘用和科研经费、课题项目等相互竞争,这给教师素质提升和职业发展提供了强大动力。促进教师之间的竞争,必然进行高校人事制度改革,尤其是分配制度的改革。竞争的结果将使校内各成员(包括校领导层、教职工层)强化优胜劣汰的意识,促使高校师资队伍实力增强、形象优化、质量提高。

  (3)虚拟教育的新竞争。现代科技给高等教育带来了新方法、新思维和新冲击,最典型的例子就是虚拟高等教育的出现。虚拟教育也可称为网络教育或互联网在线教育。它不仅打破了传统教育的时间、地域限制,改变了课堂教学的原有组织形态和组织形式,甚至改变了教育最主要参与者(教师与学生)的角色,改变了教育参与者的身份,使很多以前无法参与高等教育的人通过网络学习和远程教学享有学习的机会。虚拟教育的发展给传统高等教育带来了冲击,成为现代高等教育除院校竞争和内部竞争外面对的第三股竞争力量。虚拟教育使现有高等教育提供者和前所未有的市场力量产生竞争。虚拟教育的私人营利企业逐渐普及,这方面最早且最典型的机构当属美国营利性大学——凤凰城大学。该校专门为在职成人提供教学课程,每年招收4万余名大学部及研究院(主修商业与教育)的学生。该校已授予37万个学位和证书,占据了美国大学生市场相当大的比例。另一个虚拟教育例子是美国1990年成立的教学公司(Teaching  Company),它以录像带及讲义的方式发售了15门课程(现流行在线教育和网络公开课)。1997年,该公司已开出百余门课程,全都是全美知名大学明星教授的讲课录像带。弗吉尼亚州政府高等教育委员会已初步核准该公司附设的Mirus大学授予学士和硕士学位。[18]现代科技尤其是网络教育平台不仅改变了高等教育市场的竞争状况,也改变了学生的学习观念,给高校教师在课堂教学的“学生满意度”方面带来了新的压力。世界顶尖高校的知名教师讲授的在线课程受到学生的青睐。2007年苹果免费推出集合哈佛、耶鲁等顶尖高校公开课程视频的iTunes  U。至2012年已超过7亿次下载,超过千家教育机构使用其内容教学。学生越来越感觉到课堂教学的乏味,对高校课堂的学习投入在减少,对教师教学的期望及要求越来越高。这给现实高校教师的课堂教学带来了新的冲击和挑战。

  科技给人们提供了新思维、新机会,也给在安逸时代负责守护高等教育的人带来了新竞争、新压力。虽然我们无法预知科技会如何影响高等教育的未来,对实体高等教育市场的冲击力有多大,但可能肯定的是,科技对高等教育将有深远的冲击和影响。高等教育发展的巨大历史惯性和本身的特殊使命,注定高等教育离不开互动的现实教学和实体校园的存在。科技不是万能魔杖,而是为人类所利用的工具。实体教育与互联网教育应如一桌菜肴:实体教育是主菜,互联网教育是配菜。没有主菜会营养不良,没有配菜则口味单一,主菜跟配菜结合才能达到美味佳肴的营养效果。

  3.市场反馈机制:就业市场反馈与服务市场反馈

  高等教育质量体现为其所提供的学生产品和教育服务质量,并呈现出两种质量要求倾向:一是教育服务产品须符合“消费者”需求,即合顾客满意性原则;二是学生产品须符合市场目标,即合适应性原则。由此,市场反馈机制主要包括两部分:针对学生产品合适应性原则的毕业生就业市场反馈机制,针对教育服务产品合顾客满意原则的高等教育服务市场反馈机制。

  (1)毕业生就业市场反馈。毕业生就业是高校最有效的市场信号。在信息流通较为自由的情况下,毕业生就业市场情况会对学校人才培养质量产生反馈。毕业生在劳动力市场上的抢手程度,基本反映着社会对该校毕业生素质的综合评价水平。教育质量这一难以准确测量的因素可通过毕业生就业市场的优胜劣汰反馈客观体现出来。如某类学科专业毕业生就业率偏低,流向岗位与所学专业不匹配,就在一定程度上说明高校培养的这类人才供过于求,此方面人才培养就需慎重;相反,如果某类学科专业毕业生就业率比较高或呈持续增高趋势,就意味着市场需求量和空间较大,就可适当扩大培养规模。就业教育要从学生“入校”开始,人才培养模式、专业设置、教学内容等方面的改革要关注社会劳动力市场需求及其与经济发展的适应性。以学生发展为中心是大学生就业理念的深层次变革,是大学生就业保障制度建设的观念先导。如果说人才预测重在人才培养之前,那么,高校毕业生就业市场反馈则侧重在培养之后。这样能够较准确、客观把握高校毕业生的就业流向和就业率,以便及时调整人才培养计划和结构,更好满足社会对人才的需求。

高等教育可任意追逐深奥的知识,但高校要服务社会并对市场变化作出适当反应。高校最重要的是保持灵活性,满足外部社会需求,对市场及时进行反馈,在此过程中提升高等教育质量。高校应努力建立毕业生质量的跟踪反馈制度,通过了解高校培养的学生职后工作胜任度、思想品德状况、专业知识表现等,一方面可获得毕业生工作能力评估的有用信息,另一方面也可使高校了解市场雇主需要什么样的人。学校通过跟踪可掌握就业市场需求,对就业市场的信息反馈作出相应回应。同时,各企业单位和市场雇主可借此机会向高校提出人才培养目标和质量规格要求,从而使高校在人才培养过程中根据“市场导向”对学校专业设置、课程安排和教学方式等进行调整和改进。[19]毕业生就业市场反馈机制为解决高校毕业生就业问题、提高学生的竞争力,为雇主寻找到所需的人才提供了一定保障。

  (2)高等教育服务市场反馈。高等教育服务市场是指高等教育机构因提供高等教育服务而在高等教育服务供求主体间形成的高等教育服务供给、需求及相互关系的总和。[20]高等教育服务市场的需求主体(顾客)包括社会经济各部门和个人及其家庭。质量是满足顾客需要程度的指标,“满意”是高等教育质量的终极追求,高等教育服务质量好坏的评判标准是市场的“顾客满意”程度。因此,高等教育服务需注重市场顾客的满意度反馈。

  首先,注重社会各部门的满意度反馈。教育服务市场生产两种主要类型的商品,它们是学生商品和知识商品。[21]一方面,高等教育质量根本上说是人才培养质量,高等教育的基本任务是为国家、为社会培养符合社会需要、有利于国家发展的人才。由此,高等教育应更加关注学校人才培养与社会需求状况,更加重视来自社会机构的人才需求监测的信息反馈,尤其是高等教育市场各利益相关者的反馈,力求培养的“学生商品”满足国家及社会的多样化需要。另一方面,高等教育市场化深刻影响高等教育自身对待知识的态度、知识的商业化和“学术资本主义”。由于知识的商业化,高校的学术开始成为资本,学术与产业的联系越来越紧密。[22]高校开始越来越注重与企业开展“产学研”合作,企业为高校的学术发展提供经费支持,学校则为产业发展贡献专利技术和应用性知识。商业性研究的增加使“学术资本主义”成为高校科研活动最重要的形态。在此背景下,高校不得不像市场中的企业一样,关注具有商业前景的学术领域,关注学术研究是否符合企业雇主的商业需求和满意程度反馈。

  其次,重视学生个人及其家长的满意度反馈。高等教育服务具有公共目的和公共义务,高等教育有义务对接受教育的人传授有利于社会经济发展的实用知识,即开发能够为各行各业就业作准备和服务市场的专业技能,使大部分接受高等教育的人具有工作竞争力。高等教育提供的教育服务对“经济人”假设出发的学生消费者个人来说是否满意,在于知识是否有用,在于能否为他们将来的工作、收入、社会地位和阶层流动赢得竞争优势。因此,高校要重视学生及其家长的满意度调查,充分了解消费者的消费意向,提高教学服务消费者的满意度,需要不遗余力地从设施、设备、条件等方面保障高等教育质量,树立良好的信誉。(参考文献见原文)

作者简介:胡弼成(1964- ),男,湖南长沙人,湖南大学教育科学研究院副院长,教授,教育学博士,从事教育基本理论、教育管理研究,湖南 长沙 410082;李斌(1987- ),男,湖南浏阳人,,桂林航天工业学院教务处管理人员,从事教育管理研究,广西 桂林 541004

文章来源:《高等教育研究》2014年7期 


【教师发展】教师专业发展是个系统工程

【农村教育】农村教育研究新动态

上一篇

下一篇

【教育质量】论高等教育质量调节的市场机制


  本文关键词:论高等教育质量调节的市场机制,由笔耕文化传播整理发布。



本文编号:56587

资料下载
论文发表

本文链接:https://www.wllwen.com/jiaoyulunwen/gaodengjiaoyulunwen/56587.html


Copyright(c)文论论文网All Rights Reserved | 网站地图 |

版权申明:资料由用户6beb6***提供,本站仅收录摘要或目录,作者需要删除请E-mail邮箱bigeng88@qq.co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