印度高等教育对其经济增长的贡献研究
本文关键词:印度高等教育对其经济增长的贡献研究,由笔耕文化传播整理发布。
《云南财经大学》 2014年
印度高等教育对其经济增长的贡献研究
景秀燕
【摘要】:21世纪是一个知识经济的时代。所谓的知识经济便是以知识以及技术为核心、以人力资本为引擎的经济。知识经济时代的核心就是人力资本。人力资本已经成为了经济增长的最重要的因素,从而逐渐的取代了物质资本在经济增长中的地位。教育作为人力资本积累的重要途径,也必然会对社会经济的发展起着举足轻重的作用,已逐渐成为了社会经济发展的发动机。在全球化知识经济的这个大背景下,印度作为世界经济的后起之秀,在国际舞台上也将占据越来越重要的地位。 经济的高速发展与人力资本积累有着密切的关系,因此,,经济的发展也与教育的发展密不可分,尤其是高等教育的发展。自1947年独立以后,印度政府就将其高等教育的发展作为其发展的重中之重。而其高等教育的发展也为印度培养了大批优秀的科技人才,使得印度的经济增长飞速。在印度公共财政约束以及教育系统总体质量水平低下的情况下,印度对其高等专业教育采取优先发展战略,尤其是对其理工教育的发展。印度的发展经验表明了:在全球化的知识经济时代中,具有创新性并且是高质量水平的高等教育对于经济增长有着不可低估的作用。而对于在这种情况下出现的人才外流等问题也有了一定的解决办法。同时,国际经验也证实,由高等教育发展而形成的人力资本积累成为了经济增长的重要源泉。例如美国,正是由于其拥有大量的创新型人才以及强大的经济实力等,其高等教育对经济增长的贡献十分显著。又如印度,近年来其高等教育在一些专业学科方面的飞速发展对印度的信息产业的发展起了很大的助推作用。 本文根据人力资本理论以及新经济增长理论为依据,首先通过对大量文献的研究以及结合相关的统计资料,对印度的人力资本情况进行简单介绍,并根据印度教育以及高等教育的发展历程,分析了印度教育等现状,并指出了在教育发展中所存在的问题,并最终根据卢卡斯的扩展模型的分析方法,定量分析了不同的教育层次的人力资本对其经济增长的贡献率。 通过分析与研究,本文得到以下结论: 首先,通过扩展的卢卡斯生产函数模型测算出了印度2001年至2011年间的各级人力资本对经济增长的贡献率。 其次,丰富的资本是印度经济增长的重要动力。资本和高等教育与经济增长之间存在着正相关的关系。 最后,从各级人力资本的存量来看,印度各层次的人力资本存量的波动较大,整体人力资本存量的增长缓慢。各级人力资本存量都在不断增加,高等人力资本的存量增长速度很快,而初等以及中等教育劳动力对经济的增长的贡献则比较小。 通过以上对印度的高等教育以及经济增长关系的分析,我们得到了印度人力资本积累尤其是高等教育的发展对其经济增长的贡献很大的结论,这对与印度国情相似的中国来说有很多的启示,但印度高等教育发展所带来的一些诸如人才流失以及知识型人才失业等的问题也值得中国思考。
【关键词】:
【学位授予单位】:云南财经大学
【学位级别】:硕士
【学位授予年份】:2014
【分类号】:G649.351;F135.1
【目录】:
下载全文 更多同类文献
CAJ全文下载
(如何获取全文? 欢迎:购买知网充值卡、在线充值、在线咨询)
CAJViewer阅读器支持CAJ、PDF文件格式
【参考文献】
中国期刊全文数据库 前10条
1 阎凤桥;施晓光;;全球化和知识经济背景下的印度高等教育及其对经济增长的贡献[J];比较教育研究;2009年02期
2 万安中;;美、韩、印度私立高等教育发展经验及启示[J];高教探索;2007年04期
3 张端鸿;刘虹;;中国高等教育改革与发展的政策工具分析[J];复旦教育论坛;2013年01期
4 何涛;宫照军;;论人力资本理论视野下的印度高等教育[J];黑龙江高教研究;2009年12期
5 李云霞;张献;;印度高等教育的发展特色与软件业的崛起[J];河北师范大学学报(教育科学版);2006年03期
6 刘珅;彭淑媛;;印度高等教育的现状、问题及启示[J];淮阴师范学院学报(自然科学);2010年01期
7 周其仁;市场里的企业:一个人力资本与非人力资本的特别合约[J];经济研究;1996年06期
8 方竹兰;人力资本所有者拥有企业所有权是一个趋势——兼与张维迎博士商榷[J];经济研究;1997年06期
9 陈萦;;人力资本产权、现代企业制度与高等教育强国[J];江苏高教;2011年05期
10 夏茂林;;印度高等教育跨越式发展对我国的启示[J];高教发展与评估;2009年04期
中国博士学位论文全文数据库 前1条
1 宋鸿雁;印度私立高等教育发展研究[D];华东师范大学;2008年
【共引文献】
中国期刊全文数据库 前10条
1 熊镇邦;毛阳海;;基于比较优势原理的西藏农业结构转型研究[J];阿坝师范高等专科学校学报;2009年01期
2 周淼华;;从专业化和社会分工角度分析构建小额贷款公司的必要性[J];阿坝师范高等专科学校学报;2009年02期
3 孙敏;对国有企业建立经理股票期权制度的思考[J];安徽电力职工大学学报;2002年04期
4 孙雪;;论管理型人力资本的激励[J];安徽电气工程职业技术学院学报;2009年02期
5 胡凤;印度高等教育大发展的原因与得失[J];安徽大学学报;2001年05期
6 聂晶;张明林;;基于新兴古典主义分工理论的农业产业化分析[J];安徽大学学报(哲学社会科学版);2007年06期
7 满广富,王良玉;管理层收购:实现人力资本所有者拥有企业所有权的有效途径[J];安徽农业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2003年05期
8 段海峰;周梁云;;试析我国农村社会养老保险法律制度的构建——以云南为例[J];安徽农业科学;2008年30期
9 刘培;丁森林;;转型期提高农户经济效率:分工专业化与合作组织化[J];安徽农业科学;2012年05期
10 周端明;;形式化经济学与社会主义和谐社会建设[J];安徽师范大学学报(人文社会科学版);2008年02期
中国重要会议论文全文数据库 前10条
1 王敬波;;论我国公立高校管理体制的重构[A];通过章程的大学治理[C];2011年
2 曹正汉;;弱者的产权是如何形成的?——中国被征地农民的“安置要求权”向土地开发权演变的原因[A];中国制度变迁的案例研究(土地卷)第八集[C];2011年
3 李五四;;不同信息环境下价格功能的历史考察——兼论营销·博弈价格功能下的经济政策效应[A];中国道路:理论与实践——第三届北京中青年社科理论人才“百人工程”学者论坛(2009)论文集[C];2009年
4 刘涛;;公诉专业化相关问题研究[A];第四届国家高级检察官论坛论文集[C];2008年
5 杨守涛;;公共安全管理恶性个案倒逼机制的制度反思[A];中国行政管理学会2011年年会暨“加强行政管理研究,推动政府体制改革”研讨会论文集[C];2011年
6 叶勇;;政府流程:主题意蕴、现实检视与优化策略[A];中国行政管理学会2011年年会暨“加强行政管理研究,推动政府体制改革”研讨会论文集[C];2011年
7 康纪田;;论矿业安全供给主体的私人性趋向——基于法经济学的研究视角[A];第一届全国安全科学理论研讨会论文集[C];2007年
8 赵海怡;李斌;;“产权”概念的法学辨析——兼大陆法系与英美法系财产法律制度之比较[A];中国制度经济学年会论文集[C];2003年
9 齐明亮;;企业所有权理论:企业理论的新视角[A];中国制度经济学年会论文集[C];2003年
10 阮加;;企业的本质:以最后责任人为核心的契约集合[A];中国制度经济学年会论文集[C];2003年
中国博士学位论文全文数据库 前10条
1 王岩;职业体育联盟的经济分析[D];上海体育学院;2010年
2 姜海光;国有控股企业所有权边界与财务战略取向[D];中国海洋大学;2010年
3 胡雪梅;科学人才观的理论内涵与实践应用研究[D];江西师范大学;2010年
4 彭国华;我国高校理工科博士生科研激励机制研究[D];中国地质大学(北京);2010年
5 刘叶;建立创业型大学:管理上转型的路径[D];华中科技大学;2010年
6 刘宇辉;高等教育视角下的人力资本投资与经济增长研究[D];西北大学;2010年
7 王玉冬;高新技术企业资金运营模式与机制研究[D];哈尔滨理工大学;2010年
8 丁业震;国有上市公司重组中的利益冲突与重组绩效[D];南开大学;2010年
9 王贺东;不确定性、能力与企业制度[D];南开大学;2010年
10 李伟;结构化创新的理论与实证分析[D];南开大学;2010年
中国硕士学位论文全文数据库 前10条
1 胡纯;基于社区发展的农村劳动力教育培训法律问题研究[D];华中农业大学;2010年
2 孟静;农村微型企业成长性影响因素研究[D];华中农业大学;2010年
3 于婷;煤炭企业跨区域扩张风险指标体系及其评价模型构建[D];山东科技大学;2010年
4 白宏博;我国转变经济发展方式的理性思考[D];辽宁师范大学;2010年
5 杨洪磊;职业经理人力资本出资的法律研究[D];华东政法大学;2010年
6 汤洋;经理人股票期权会计处理方法研究[D];长沙理工大学;2010年
7 马艳红;高新技术企业人力资本股权激励研究[D];长沙理工大学;2010年
8 罗芳兰;管理层激励对上市公司会计政策选择的影响研究[D];长沙理工大学;2010年
9 王海鹏;基于利益相关者的财务利益冲突机理与协调机制研究[D];长沙理工大学;2010年
10 卢洁;基于企业利益相关者的审计信息质量特征研究[D];长沙理工大学;2010年
【二级参考文献】
中国期刊全文数据库 前10条
1 陈琳;;人力资本产权与企业产权结构的演进[J];边疆经济与文化;2007年06期
2 杨明;中国教育实力在世界的位置[J];比较教育研究;2000年01期
3 安双宏;印度女性接受高等教育的机会[J];比较教育研究;2001年07期
4 曲恒昌;独具特色的印度大学附属制及其改革[J];比较教育研究;2002年08期
5 李洛,汪清明;导入印度NIIT模式,提高高职软件人才培养水平[J];比较教育研究;2004年02期
6 张旺;美国私立高等教育发展的制度环境分析[J];比较教育研究;2005年11期
7 温松岩;美国私立盈利性高等教育的崛起[J];比较教育研究;2005年11期
8 何雪莲;;依附与发展:俄罗斯私立高等教育特点评述[J];比较教育研究;2007年03期
9 施晓光;;印度教育“保留政策”问题探析[J];比较教育研究;2008年10期
10 阎凤桥;施晓光;;全球化和知识经济背景下的印度高等教育及其对经济增长的贡献[J];比较教育研究;2009年02期
中国博士学位论文全文数据库 前3条
1 柯佑祥;民办高等教育盈利问题研究[D];厦门大学;2001年
2 刘莉莉;中国民办高等教育发展模式研究[D];华东师范大学;2002年
3 宋鸿雁;印度私立高等教育发展研究[D];华东师范大学;2008年
中国硕士学位论文全文数据库 前2条
1 崔金宁;印度教育现代化的历史演进研究[D];西北大学;2006年
2 郑桂珠;印度独立后女子高等教育发展研究[D];厦门大学;2006年
【相似文献】
中国期刊全文数据库 前10条
1 安双宏,李长吉;论印度高等教育的财政问题[J];外国教育研究;1997年04期
2 Jo Johnson;;印度大学生失业率高达17%[J];市场研究;2006年09期
3 王超;王秀彦;;印度高等教育的发展战略及启示[J];大学(学术版);2011年01期
4 杨洪;印度高等教育概述[J];贵州教育学院学报;2002年01期
5 胡凤;印度高等教育大发展的原因与得失[J];安徽大学学报(哲学社会科学版);2001年05期
6 陈华亭;教育悖论与教育发展[J];财政研究;2005年06期
7 杨江澜,吴炳义;部分发展中国家高等教育发展的模型分析及其启示[J];江西教育;2005年Z2期
8 王丽;云卉;;他山之石,可以攻玉——印度高等教育的启示[J];林区教学;2005年05期
9 李盛聪;刘幸;周小粒;;印度远程教育的特点与培训策略[J];中国成人教育;2006年02期
10 ;印度高等教育体制概况[J];民办教育研究;2008年01期
中国重要会议论文全文数据库 前2条
1 田丽娟;;70-90年代末中(国)印(度)教育投资效率效益的分析比较[A];2005年中国教育经济学年会会议论文集[C];2005年
2 Ved Prakash;;印度高等教育:应对当前挑战(英文)[A];北京论坛(2009)文明的和谐与共同繁荣——危机的挑战、反思与和谐发展:“金融危机背景下的高等教育:对策与发展”教育分论坛论文或摘要集[C];2009年
中国重要报纸全文数据库 前8条
1 Binod Singh北京大学印度研究中心、北京外国语大学亚非研究所;小乐/采访整理;[N];中国社会科学报;2009年
2 本报驻美国记者 毛黎 编译;[N];科技日报;2009年
3 吴永年;[N];解放日报;2001年
4 高民庆;[N];中国教育报;2003年
5 本报记者 金志明;[N];中国教育报;2001年
6 张培丽;[N];中国经济导报;2004年
7 吴明;[N];经理日报;2004年
8 国家教育发展研究中心 周满生;[N];中国教育报;2009年
中国博士学位论文全文数据库 前2条
1 宋鸿雁;印度私立高等教育发展研究[D];华东师范大学;2008年
2 李敏;教育国际交流:挑战与应答[D];华东师范大学;2008年
中国硕士学位论文全文数据库 前10条
1 刘晓燕;独立后印度高等教育的发展与印度现代化[D];山西大学;2010年
2 杜雷;印度高等教育质量保障体系研究[D];浙江师范大学;2012年
3 景秀燕;印度高等教育对其经济增长的贡献研究[D];云南财经大学;2014年
4 王晓杰;印度高等教育质量对其国家竞争力的影响[D];浙江师范大学;2012年
5 郑桂珠;印度独立后女子高等教育发展研究[D];厦门大学;2006年
6 王丽娜;印度高等教育管理研究[D];西北师范大学;2001年
7 叶丽芳;印度大学附属制度研究[D];浙江师范大学;2007年
8 陈群;英属印度高等教育的殖民化[D];华东师范大学;2009年
9 郭斌;别具一格的印度高等院校评估:NAAC的经验与借鉴[D];复旦大学;2009年
10 杨云云;印度附属学院的发展对我国独立学院的启示[D];河北师范大学;2011年
本文关键词:印度高等教育对其经济增长的贡献研究,由笔耕文化传播整理发布。
本文编号:57853
本文链接:https://www.wllwen.com/jiaoyulunwen/gaodengjiaoyulunwen/57853.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