国学对预防青少年犯罪的现实意义
本文关键词: 青少年犯罪 国学 教育 出处:《法制博览》2015年16期 论文类型:期刊论文
【摘要】:近年来,青少年犯罪的发展形势日趋严重,并逐渐向网络化、智能化、团伙化方向发展。国学的优秀思想影响着中华的文明,用加强国学教育的方式教育青少年,让青少年知廉耻、明是非是预防青少年犯罪的新思路。本文通过探究国学教育对预防青少年犯罪的意义,提出以国学经典文化的教育引导青少年的道德观预防青少年犯罪,希望能为预防青少年犯罪提供新思路。
[Abstract]:In recent years, the development situation of juvenile crime is becoming more and more serious, and gradually to the network, intelligent, gang direction. Excellent ideas Ancient Chinese Literature Search influence with the Chinese civilization, strengthen the education way Ancient Chinese Literature Search youth education, let teenagers know shame, this is the new idea of youth crime prevention. This paper explores the significance of Ancient Chinese Literature Search education on the prevention of juvenile crime, put forward to Ancient Chinese Literature Search classical culture moral education to guide young people to the prevention of juvenile crime, hoping to provide a new idea for the prevention of juvenile delinquency.
【作者单位】: 通许县人民检察院;
【分类号】:G122;C913.5
【正文快照】: 向:法学。当今全世界范围内青少年犯罪都已成为亟待遏制的犯罪类型,青少年犯罪的愈演愈烈追其原因是家庭、学校、社会三方面造成的,家庭教育的不当;学校的教育管理模式的重智轻德;社会浮躁大环境的污染造成了现在这一局面。我国有两千多年的历史文明,更是传承下来了优秀的国学
【参考文献】
相关期刊论文 前1条
1 肖海军;城市新型社区青少年犯罪的预防[J];青年研究;1999年12期
【共引文献】
相关期刊论文 前10条
1 周少元;;近代西方刑法新旧派理论对《钦定大清刑律》的影响[J];安徽大学法律评论;2003年02期
2 黄云波;;未遂犯的处罚根据——兼谈犯罪的本质[J];安徽大学法律评论;2011年02期
3 刘振东;;论刑法中客观主义的合理性[J];安徽工业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2009年02期
4 王振生;;未遂犯与不能犯界限研究[J];安阳师范学院学报;2007年04期
5 刘学峰;;论不能犯的判断[J];白城师范学院学报;2007年05期
6 赵秉志;;论不能犯与不能犯未遂问题[J];北方法学;2008年01期
7 姜涛;;追寻工具理性与价值理性的整合——对《刑法修正案(七)》的刑事政策分析[J];北方法学;2011年01期
8 刘士心;论刑法中的事后危害行为[J];北华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2004年03期
9 刘焕奇;;刑法学视角下人身危险性涵义辨析[J];北京广播电视大学学报;2006年01期
10 赵秉志;;大陆法系刑法理论略述(上)[J];北京联合大学学报(人文社会科学版);2006年03期
相关会议论文 前10条
1 吕礼华;;死刑问题探讨[A];第二届国家高级检察官论坛论文集[C];2006年
2 罗庆群;;论刑事庭审证据裁定对检察公诉权的制衡——以刑事审判认证为视点[A];全国法院系统第二十二届学术讨论会论文集[C];2011年
3 姚兵;;德国犯罪论体系中目的犯沿革考评[A];2008全国博士生学术论坛(国际法)论文集——国际公法、国际私法分册[C];2008年
4 郭勤;刘士心;张淼;;未成年人司法制度理念之界定与比较研究[A];中国犯罪学研究会第十四届学术研讨会论文集(上册)[C];2005年
5 王牧;;论犯罪学与刑法学的科际界限[A];犯罪学论丛(第三卷)[C];2005年
6 郭勤;刘士心;张淼;;未成年人司法制度理念之界定与比较研究[A];犯罪学论丛(第四卷)[C];2006年
7 王洁;;司法亚文化的生成基础[A];中国犯罪学研究会第十六届学术研讨会论文集(上册)[C];2007年
8 田宏杰;温长军;;超越与突破:未成年人检察工作机制研究——兼及未成年人刑事案件公诉体系的重构[A];第八届国家高级检察官论坛论文集:特别程序与检察监督[C];2012年
9 宋长琴;朱艳萍;;从无序到有序:非监禁刑执行对接程序之规范化[A];建设公平正义社会与刑事法律适用问题研究-全国法院第24届学术讨论会获奖论文集(下册)[C];2012年
10 李克锋;;论检察工作中的规范替代[A];第九届国家高级检察官论坛论文集:其他[C];2013年
相关博士学位论文 前10条
1 赵宁;罪状解释论[D];华东政法大学;2010年
2 吴波;共同犯罪停止形态研究[D];华东政法大学;2010年
3 许青松;间接正犯研究[D];华东政法大学;2010年
4 李晓欧;不纯正不作为犯研究[D];吉林大学;2011年
5 白云飞;规范化量刑方法研究[D];吉林大学;2011年
6 郭磊;量刑情节适用研究[D];吉林大学;2011年
7 周金刚;量刑情节研究[D];南京大学;2011年
8 薛静丽;刑罚权的动态研究[D];山东大学;2011年
9 邓多文;论刑法的合理性解释[D];西南政法大学;2010年
10 蔡军;想象竞合犯理论的批判与重构[D];西南政法大学;2009年
相关硕士学位论文 前10条
1 彭慧玲;论交通肇事罪的认定[D];华东政法大学;2010年
2 曹俊华;犯罪数额累计问题研究[D];华东政法大学;2010年
3 赵军;组织、领导传销活动罪研究[D];华东政法大学;2010年
4 李文聪;论组织未成年人进行违反治安管理活动罪[D];华东政法大学;2010年
5 肖支浩;盗窃罪特殊形态的数额认定[D];华东政法大学;2010年
6 于蕾;假币犯罪司法认定若干问题研究[D];大连海事大学;2010年
7 王朋;论绑架罪中的“情节较轻”[D];湘潭大学;2010年
8 刘悦丹;论侵占不法原因给付行为的定性[D];湘潭大学;2010年
9 李青;论抢夺罪中的抢夺行为[D];湘潭大学;2010年
10 陈文健;私自开拆、隐匿、毁弃邮件电报罪客观要件研究[D];湘潭大学;2010年
【相似文献】
相关期刊论文 前10条
1 刚韧;全方位、多层次开展素质教育,预防青少年犯罪[J];辽宁大学学报(哲学社会科学版);2001年06期
2 杜天骄;于娜;;预防青少年犯罪的关键:优化家庭功能[J];社会心理科学;2005年Z1期
3 郭媛媛;杨阳;;加强学生的思想教育工作,预防青少年犯罪[J];神州;2013年16期
4 ;[J];;年期
5 ;[J];;年期
6 ;[J];;年期
7 ;[J];;年期
8 ;[J];;年期
9 ;[J];;年期
10 ;[J];;年期
相关会议论文 前10条
1 王佩丽;;构筑预防青少年犯罪体系的实践与思考[A];建国60年陕西教育30年法制建设理论研讨会获奖论文[C];2010年
2 孟永辉;;浅谈如何加强中小学生素质教育预防青少年犯罪[A];建国60年陕西教育30年法制建设理论研讨会获奖论文[C];2010年
3 刘宏伟;;从家庭教育入手预防青少年犯罪[A];中国犯罪学学会第十八届学术研讨会论文集(上册)[C];2009年
4 朱凤翔;陈肃宏;;教师在预防青少年犯罪中所扮演的角色[A];全国教育科研“十五”成果论文集(第一卷)[C];2005年
5 胡伟松;;预防青少年犯罪的自觉体制探讨[A];湖南省人口管理与青少年犯罪研究征文评奖论文集[C];2007年
6 余书升;;加强中小学生素质教育 切实预防青少年犯罪[A];建国60年陕西教育30年法制建设理论研讨会获奖论文[C];2010年
7 肖建国;姚建龙;颜湘颖;张惠红;;建设和谐社会与构建预防青少年犯罪体系[A];犯罪学论丛(第五卷)[C];2007年
8 伍大荣;;筑好预防青少年犯罪的两道防线[A];湖南省犯罪学研究会第八次学术研讨会优秀论文集[C];2008年
9 ;强化德育工作 落实育人效果 积极做好学校预防青少年违法犯罪工作——西安市第66中学预防青少年犯罪的探索和实践[A];建国60年陕西教育30年法制建设理论研讨会获奖论文[C];2010年
10 尹岳;;形成教育合力 预防青少年犯罪[A];湖南省人口管理与青少年犯罪研究征文评奖论文集[C];2007年
相关重要报纸文章 前10条
1 记者 张军花;自治州预防青少年犯罪工作见成效[N];博尔塔拉报;2006年
2 启东市检察院 徐黄凯;预防青少年犯罪的建议[N];江苏法制报;2008年
3 记者 康磊;“多管齐下”预防青少年犯罪[N];长春日报;2008年
4 马为;预防青少年犯罪[N];四川政协报;2011年
5 记者 朱磊 实习生 王春;全国预防青少年犯罪研究基地在杭州授牌[N];法制日报;2011年
6 邹s,
本文编号:1457399
本文链接:https://www.wllwen.com/jiaoyulunwen/guoxuejiaoyulunwen/1457399.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