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主页 > 教育论文 > 国学论文 >

朱光潜与解读王国维词学的西学立

发布时间:2018-03-14 13:06

  本文选题:朱光潜 切入点:王国维 出处:《苏州大学学报(哲学社会科学版)》2009年01期  论文类型:期刊论文


【摘要】:《人间词话》自1908年开始在《国粹学报》连载发表之后,因其超越时代的文学观念而不为时人所赏识;在王国维生前,又因其后来国学研究的卓越而掩盖了早年文学思想的光芒。1926年,《人间词话》由俞平伯标点后单行出版,遂因其融合中西的文学观念和王国维国学大师的身份而强势进入学术视野,先后经过靳德峻的笺证、蒲菁的补笺和许文雨的讲疏,而逐渐得以普及。朱光潜则是以西学立场来对王国维词学进行专题研究的第一人,其对隔与不隔、有我之境与无我之境等的辨析,不仅带上了强烈的评述者的本位意识,也由此影响到后来学人对王国维词学的质疑之风,使《人间词话》在一种彼此争论中走向经典。而其西学立场则对此后缪钺、叶嘉莹、佛雏等人的研究理路产生了重要影响。
[Abstract]:Since 1908, it has been published in the Journal of Quintessence of China, and has not been appreciated for its transcendence of literary ideas of the times. In 1926, the Poems on Earth was published by Yu Pingbo after punctuation. Therefore, because of his fusion of Chinese and Western literary concepts and Wang Guowei's status as a master of Chinese studies, he entered the academic field of vision, successively through Jin Dejun's notes, pu Jing's supplementary notes and Xu Wenyu's lectures. Zhu Guangqian, on the other hand, was the first person to conduct a monographic study on the ci studies of Wang Guowei from the standpoint of western learning. His discrimination and analysis of the separation and absence, the existence and absence of self, not only brought with him a strong consciousness of the commentator's standard, It also influenced the later scholars' questioning of Wang Guowei's ci poetry, and made the words of ci in the world go to the classic in a kind of mutual argument, and its western position had an important influence on the research of Miao Yue, Ye Jiaying, Buddha Chun and so on after this time, it had an important influence on the research of Miao Yue, Ye Jiaying, Buddha Chun and so on.
【作者单位】: 中山大学中文系;
【分类号】:I206.5

【参考文献】

相关期刊论文 前1条

1 彭玉平;;俞平伯与《人间词话》的经典之路——《人间词话》百年学术史研究之一[J];学术研究;2008年02期

【共引文献】

相关期刊论文 前10条

1 朱小会;;关于王国维选择文哲之学的审思[J];安徽文学(下半月);2010年08期

2 沈群;;王国维编辑思想述评[J];中国编辑;2010年05期

3 陈达;;朦胧中清晰的轮廓:中国翻译历史及理论发展之佛经翻译探索[J];西华大学学报(哲学社会科学版);2011年03期

4 O@同壮;;王国维与庄子的文化渊源[J];滁州学院学报;2009年05期

5 王亮;;“伏侯在东精力所聚”——田吴pな槭鹿吵羀J];中国典籍与文化;2008年04期

6 齐小刚;;王国维科举考试考论[J];湖北社会科学;2009年03期

7 谭剑君;;王国维哲学思想浅论[J];湖南社会科学;2007年05期

8 江增华;;王国维治学路向的转变及其意义[J];阜阳师范学院学报(社会科学版);2009年02期

9 刘虹,张秀坤;王国维、蔡元培美育思想之比较——兼论王国维、蔡元培的人文教育精神[J];教师教育研究;2003年06期

10 宋娟;;唐代以前立嗣习俗的发端与流变[J];高等函授学报(哲学社会科学版);2009年10期

相关会议论文 前1条

1 翟广顺;;王国维译介西方教育学说的嬗变历程[A];纪念《教育史研究》创刊二十周年论文集(2)——中国教育思想史与人物研究[C];2009年

相关博士学位论文 前4条

1 朱维;王国维文学批评的接受史研究[D];华中师范大学;2011年

2 叶辉;复旦大学中国文学批评史研究论纲[D];复旦大学;2004年

3 郭小英;中国现代学术性自传研究[D];复旦大学;2008年

4 刘凌;王国维《人间词话》“境界”理论的文化阐释[D];陕西师范大学;2012年

相关硕士学位论文 前10条

1 孙丽;交流与融合[D];福建师范大学;2010年

2 张萌;清末民初小说理论审美价值范式分途研究[D];西南大学;2011年

3 徐建;王国维经学研究[D];济南大学;2011年

4 夏益春;走向个体启蒙:王国维教育哲学思想研究[D];湖南师范大学;2011年

5 张倩;中国戏曲丑角的美学探究[D];山东师范大学;2012年

6 周玉芳;《尔雅·释宫》建筑词语研究[D];西南大学;2012年

7 牛冬梅;王国维与中国现代悲剧意识[D];清华大学;2004年

8 薛彩金;王国维“境界说”中文学教育经验研究[D];首都师范大学;2007年

9 毛莉菁;耸立在中国现代文化史上的“一对金字塔”[D];浙江师范大学;2007年

10 吴洋洋;王国维美学研究的动因[D];东北师范大学;2008年

【相似文献】

相关期刊论文 前10条

1 郑琳;王国维“境界说”新解——读《人间词话》有感[J];江西广播电视大学学报;2005年01期

2 王萌;;试析王国维对李煜过高评价的原因[J];新西部(下半月);2009年12期

3 朱雯静;;一缄书札藏何事——探究王国维《人间词话》不提及李清照的原因[J];和田师范专科学校学报;2007年04期

4 高少月;;王国维“隔”与“不隔”辨义[J];怀化学院学报;2007年09期

5 韩德民;;“光大吾国固有哲学”的努力与王国维的学术转向[J];中国文化研究;2011年02期

6 郑苏淮;王国维《人间词话》“境界论”探讨[J];南昌高专学报;2005年02期

7 周佳;;王国维文艺美学观管窥[J];襄樊职业技术学院学报;2010年01期

8 宛小平;;朱光潜批评王国维诗境说的省思[J];文艺理论研究;2011年04期

9 赵玲霞;羊亚;;王国维《人间词话》境界说的内涵[J];文教资料;2008年15期

10 马璐璐;陈妍;;真是王国维境界说的灵魂[J];四川职业技术学院学报;2006年02期

相关会议论文 前10条

1 徐敏;;《人间词话》研究二题[A];山东近代文学会——第十届年会论文集[C];2004年

2 徐敏;;《人间词话》研究二题[A];中国近代文学学会第十二届年会暨翻译文学与中国文学近代化学术研讨会论文集[C];2004年

3 赵莉如;;王国维与心理学[A];全国第五届心理学学术会议文摘选集[C];1984年

4 陈宁宁;;尼采对王国维与陈铨的影响[A];时代与思潮(2)——中西文化冲撞[C];1989年

5 翟广顺;;王国维译介西方教育学说的嬗变历程[A];纪念《教育史研究》创刊二十周年论文集(2)——中国教育思想史与人物研究[C];2009年

6 罗惠缙;;王国维“以诗补史”的诗学阐释[A];湖南省美学学会、文艺理论研究会2010年年会学术研讨会论文集[C];2010年

7 赵莉如;;第六章清末译自西方的心理学著作——评介王国维与他的心理学译书[A];心理学动态(专集)——中国现代心理学的起源和发展[C];1990年

8 卢善庆;;梁启超与王国维、蔡元培社会功利观比较研究[A];中国现代美学与文论的发动:“中国现代美学、文论与梁启超”全国学术研讨会论文选集[C];2008年

9 严奇岩;;王国维与中国的比较教育研究[A];纪念《教育史研究》创刊二十周年论文集(2)——中国教育思想史与人物研究[C];2009年

10 邹振环;;上海东文学社与南洋公学的东文学堂[A];多元视野中的中外关系史研究——中国中外关系史学会第六届会员代表大会论文集[C];2005年

相关重要报纸文章 前10条

1 罗金;王国维:传统文化的殉道者[N];中国邮政报;2005年

2 李 翼;惆怅西园满地红[N];人民法院报;2003年

3 本报记者 陆成钢;“豪情请客”值不值?[N];嘉兴日报;2005年

4 金谷子;灯火阑珊处[N];中国教育报;2000年

5 蔡仲德;四论王国维的死因[N];中华读书报;2000年

6 孙闻;王国伟:玩出来的俱乐部生意经[N];财经时报;2006年

7 许铮;王国维在戏曲方面的贡献[N];云南政协报;2001年

8 朱静燕邋沈秀红;王国维后,国学大师问是谁?[N];嘉兴日报;2007年

9 王学海;王国维考古辨学研史的现代意义[N];文艺报;2007年

10 何怀宏;那个曾经异样的中国[N];中国邮政报;2006年

相关博士学位论文 前10条

1 李丽;《人间词话》辨[D];暨南大学;2003年

2 刘凌;王国维《人间词话》“境界”理论的文化阐释[D];陕西师范大学;2012年

3 孟泽;王国维鲁迅诗学互训[D];首都师范大学;2004年

4 O@同壮;庄子与中国现代美学[D];暨南大学;2007年

5 黄林非;理性话语与中国现代文学的理性精神[D];湖南师范大学;2009年

6 薛雯;人生美学的创构[D];苏州大学;2003年

7 高金岭;论朱光潜对西方美学的翻译与引进[D];山东大学;2005年

8 王宏超;学科与思想:中国现代美学的起源[D];复旦大学;2008年

9 牛秋实;从经学到史学:刘师培学术思想研究[D];南开大学;2009年

10 黄映恺;20世纪书法美学的建构与反思[D];浙江大学;2007年

相关硕士学位论文 前10条

1 杜安;王国维、朱光潜悲剧理论之审辨[D];贵州师范大学;2004年

2 王远秋;王国维的“境界说”研究[D];新疆大学;2009年

3 陈琰;朱光潜与中国传统美学[D];四川师范大学;2001年

4 王佳惠;朱光潜写作理论研究[D];长春理工大学;2009年

5 李滨;朱光潜早期文艺批评思想研究[D];湖南师范大学;2003年

6 郑素华;论朱光潜审美教育思想的现代性[D];扬州大学;2004年

7 徐敏;古雅说与境界说[D];南京师范大学;2003年

8 李杰;朱光潜的生命美学观[D];华南师范大学;2003年

9 牛冬梅;王国维与中国现代悲剧意识[D];清华大学;2004年

10 周芬芬;[D];北京大学;2005年



本文编号:1611336

资料下载
论文发表

本文链接:https://www.wllwen.com/jiaoyulunwen/guoxuejiaoyulunwen/1611336.html


Copyright(c)文论论文网All Rights Reserved | 网站地图 |

版权申明:资料由用户e4967***提供,本站仅收录摘要或目录,作者需要删除请E-mail邮箱bigeng88@qq.co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