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主页 > 教育论文 > 国学论文 >

国学思潮批判

发布时间:2018-04-10 13:21

  本文选题:国学 + 西学 ; 参考:《东南学术》2010年02期


【摘要】:国学是在西方现代学术传入的历史条件下,为了保存中国传统学术,抵御西学而提出的。因此,国学是以经学为中心的传统学术,包括儒家的立场、注解经书为主的研究方法等(国粹学);而不同于对中国传统文化的现代研究(国故学)。国学具有反现代性、反现代学术的性质,它拒绝中国学术融入世界学术,并且打上了民族主义意识形态的烙印以及被文化市场运作。从国学产生至今的历史来看,它也不具有可行性,仅仅是一种思想主张。总之,国学是一种过时的、倒退的伪学术。
[Abstract]:In order to preserve the traditional Chinese learning and resist the western learning, Sinology was put forward under the historical condition of the introduction of western modern learning.Therefore, Sinology is a traditional academic study centered on Confucian classics, including the Confucian standpoint, the research methods of annotating the scriptures, and so on (quintessence study), which is different from the modern study of Chinese traditional culture.Sinology has the nature of anti-modernity and anti-modern learning. It rejects Chinese academic integration into the world and is branded as a nationalist ideology and operated by the cultural market.From the history of Sinology up to now, it is not feasible, it is only a kind of ideological proposition.In short, Sinology is an outdated, retrogressive pseudo-academic.
【作者单位】: 厦门大学中文系;华侨大学;
【分类号】:G122

【相似文献】

相关期刊论文 前10条

1 姚霞晖;;我看国学经典[J];中小学德育;2011年06期

2 吴根友;;“国学”如何可能成为一种“软实力”?——从知识谱系看“国学”的内蕴力量[J];河北学刊;2011年05期

3 ;“国学”怎么了[J];科学之友(上旬);2011年07期

4 ;江苏可一举行《国学典藏书系》新书推介会[J];出版参考;2011年16期

5 吴为山;;国学的意义——与雕塑界同行的交流[J];雕塑;2011年03期

6 ;乐山市井研县 国学重县 文化之乡井研[J];中共乐山市委党校学报;2011年03期

7 ;国学文化进社区[J];杭州(生活品质版);2011年Z1期

8 栗子;;谈“大国学”或“百家之学”[J];华夏文化;2010年04期

9 赵艺超;;深圳市首届“国学宝贝”诞生[J];公共图书馆;2011年01期

10 王传亮;;和而不同 和生万物[J];北京舞蹈学院学报;2011年02期

相关会议论文 前10条

1 李穆;;浅谈国学、医学与科学的相互关系[A];第四届国学国医岳麓论坛——中医治未病与亚健康暨第二届亚健康经络调理学术研讨会精选论文集[C];2010年

2 楼宇烈;;国学百年启示录[A];北京论坛(2006)文明的和谐与共同繁荣——对人类文明方式的思考:“世界格局中的中华文明”国学分论坛论文或摘要集[C];2006年

3 ;什么叫国学热——在首都师范大学国学传播中心成立大会上的讲演(节选)[A];《中国长城博物馆》2008年第1期(许嘉璐会长文化论谈专辑)[C];2008年

4 ;编后[A];《国学论衡》(第四辑)[C];2007年

5 ;宗旨[A];《国学论衡》(第四辑)[C];2007年

6 黄震云;马宗昌;;关于儒学经学国学的关联及其当代意义[A];儒学与二十一世纪文化建设:首善文化的价值阐释与世界传播[C];2007年

7 杨文禹;;国学与可持续发展的关系及其推广[A];2008中国可持续发展论坛论文集(1)[C];2008年

8 ;《国学论衡》稿约[A];《国学论衡》(第四辑)[C];2007年

9 马荣春;;“特色中华国学”的时代风采[A];中国新时期思想理论宝库——第三届中国杰出管理者年会成果汇编[C];2007年

10 陇菲;;文心一脉,不绝如缕 贺《国学论衡》第一辑出版[A];《国学论衡》第二辑——甘肃中国传统文化研究会学术论文集[C];2001年

相关重要报纸文章 前10条

1 敢峰;倡言国学创新[N];人民日报;2004年

2 李宪堂 南开大学历史学院;国学热的冷思考[N];中国社会科学报;2010年

3 龙敏君;建构新世纪的民族学术整体观念[N];文艺报;2009年

4 CBN特约记者 王菲宇;刘东:国学精神不变[N];第一财经日报;2009年

5 扎拉嘎 中国社会科学院民族文学研究所;谈谈国学概念的逻辑推证与今学话语优先权问题(上)[N];中国社会科学报;2010年

6 中国人民大学国学院副院长 袁济喜 本报实习生 尹帆淼;国学30年:从凋敝禁锢走向开放复兴[N];中国艺术报;2009年

7 中国社科院近代史研究所研究员 雷颐;“国学热”中说“国学”[N];经济观察报;2009年

8 曾露;国学热带来的冷思考[N];中国信息报;2009年

9 扎拉嘎 中国社会科学院民族文学研究所;谈谈国学概念的逻辑推证与今学话语优先权问题(下)[N];中国社会科学报;2010年

10 扎拉嘎 中国社会科学院民族文学研究所;传统国学热要遵循科学理性(上)[N];中国社会科学报;2010年

相关博士学位论文 前1条

1 梅英;传播学视域下佤族木鼓文化源承模式研究[D];西南大学;2012年

相关硕士学位论文 前6条

1 赵书妍;16~18世纪的中意文化交流及其历史启示[D];河南大学;2006年

2 程玉娇;黄楠森文化哲学思想探析[D];大连理工大学;2011年

3 陈富余;严复中西文化比较方法研究[D];苏州大学;2012年

4 聂宝梅;韩国乡校书院的儒家文化传承功能研究[D];山东大学;2012年

5 王凤青;傅斯年与中国传统文化[D];山东师范大学;2002年

6 郜国强;消费文化影响下的经典解读类图书出版研究[D];河北大学;2009年



本文编号:1731366

资料下载
论文发表

本文链接:https://www.wllwen.com/jiaoyulunwen/guoxuejiaoyulunwen/1731366.html


Copyright(c)文论论文网All Rights Reserved | 网站地图 |

版权申明:资料由用户7e28b***提供,本站仅收录摘要或目录,作者需要删除请E-mail邮箱bigeng88@qq.co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