近百年三国戏研究述评
本文选题:《三国演义》 + 三国戏 ; 参考:《戏剧文学》2011年07期
【摘要】:三国戏作为《三国演义》成书的重要素材和传播接受渠道,与小说的关系非常密切。从上世纪20年代胡适开始,三国戏的研究就成为"三国学"的一个重镇。然而迄今为止,学界尚未有专文对该问题进行比较全面系统的梳理和总结。本文通过对近百年三国戏研究文献的详尽爬梳,从三国戏文献研究、元杂剧三国戏研究、明清时期三国戏研究和其他方面研究等几个角度对近百年三国戏的研究成果进行了总结,并针对其研究不足提出了几点建议。
[Abstract]:As an important material for the book of Romance of the three Kingdoms, the three Kingdoms Opera is closely related to the novel. Since Hu Shi in the 1920s, the study of the three Kingdoms Opera has become an important town of the three Kingdoms. However, up to now, there has not been a comprehensive and systematic summary of the problem. Based on the detailed literature of the study of the three Kingdoms Opera in the last hundred years, from the study of the literature of the three Kingdoms Drama and the study of the three Kingdoms Drama of the Yuan Dynasty, This paper summarizes the research results of the three Kingdoms Opera in the last hundred years from the perspectives of the study of the three Kingdoms Drama in the Ming and Qing dynasties, and puts forward some suggestions for the lack of the research.
【作者单位】: 东华理工大学;江西戏曲中心;东华理工大学中文系;
【分类号】:I207.413
【参考文献】
相关期刊论文 前10条
1 余凡;;曑于曹操b2[J];安徽史学通讯;1959年02期
2 李祥林;三国戏中的貂蝉故事及其性别文化透视[J];成都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2005年02期
3 常崇宜;;元代散曲中的诸葛亮——兼谈元杂剧中的三国戏[J];成都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2005年06期
4 郑喜林;元杂剧张飞、李逵形象与观众审美心理[J];渤海学刊;1992年04期
5 钱传簪;同曲异工 各具风采——小议电视连续剧《三国演义》和戏曲“三国戏”[J];当代戏剧;1995年04期
6 吴柏森;容美田作《古城记》异说[J];湖北民族学院学报(社会科学版);1996年03期
7 李小红;;从《三国志》到《鼎峙春秋》:曹操形象嬗变及其原因探析[J];河南师范大学学报(哲学社会科学版);2010年06期
8 李小红;;《鼎峙春秋》研究综述[J];兰州学刊;2008年02期
9 曾良;;史实与虚构——两种“单刀会”之比较[J];明清小说研究;1991年04期
10 王丽娟;;貂蝉“连环计”故事的源流演变[J];明清小说研究;2005年04期
相关博士学位论文 前2条
1 贯井 正;《三国志演义》诸葛亮形象生成史[D];中国社会科学院研究生院;2002年
2 颜全毅;清代京剧文学史[D];南京师范大学;2005年
相关硕士学位论文 前1条
1 蓝颖;清朝关公戏装扮和道具的研究[D];广州大学;2010年
【共引文献】
相关期刊论文 前10条
1 张俊卿;;浅谈明代文人传奇中四部水浒戏的两性关系[J];安徽文学(下半月);2007年11期
2 潘建国;;古代小说中的戏曲因子及其功能[J];北京大学学报(哲学社会科学版);2012年03期
3 王正明;试论张飞的艺术形象[J];成都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1986年03期
4 伊藤晋太郎;关羽与貂蝉[J];成都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2005年02期
5 蒋英;;论三国文化遗产保护[J];中共成都市委党校学报;2011年04期
6 涂江艳;;元杂剧水浒戏与小说《水浒传》的主题比较[J];沧桑;2006年05期
7 王俊德;;元杂剧传奇英雄形象的类型及其文化特征[J];贵阳学院学报(社会科学版);2009年02期
8 李帅;;近十年元代三国文化研究综述[J];大众文艺;2012年13期
9 王福雅;;改编:古典戏曲的生存策略[J];湖南社会科学;2013年01期
10 赵凤;;戏曲选本《风月锦囊》研究评述[J];河池学院学报;2011年03期
相关博士学位论文 前10条
1 张红波;明清三国戏曲研究[D];北京大学;2011年
2 黄玲;中越跨境民族文学比较研究[D];陕西师范大学;2011年
3 郝成文;《昭代箫韶》研究[D];山西师范大学;2012年
4 马跃敏;近代戏曲改良运动研究[D];河南大学;2012年
5 颜湘君;中国古代小说服饰描写研究[D];上海师范大学;2006年
6 陈才训;源远流长[D];山东大学;2006年
7 于建刚;中国京剧习俗研究[D];中国艺术研究院;2008年
8 韩启超;音乐在戏曲继替变革中的作用[D];南京艺术学院;2008年
9 尤海燕;明代折子戏研究[D];首都师范大学;2009年
10 吕X;济公故事演变及其文化阐释[D];南开大学;2009年
相关硕士学位论文 前10条
1 徐彦峰;“权力的合理架构”:论中国封建社会的君臣关系[D];华东师范大学;2010年
2 潘培忠;论张坚及其《玉燕堂四种曲》[D];福建师范大学;2010年
3 王庆年;岳飞戏的叙事艺术研究[D];福建师范大学;2010年
4 李婕;论《西游记》中牛魔王及其家族[D];山东师范大学;2011年
5 潘琰佩;从三国戏到《鼎峙春秋》关羽形象的演变研究[D];河南大学;2011年
6 徐芳芳;窦娥悲剧成因的深层探讨[D];河南大学;2011年
7 杜小琴;论三国故事文艺作品中孙尚香形象的演变[D];华中师范大学;2011年
8 王晶晶;元曲历史观念研究[D];华中师范大学;2011年
9 吴yN;湖北诸葛亮传说的生成机制[D];华中师范大学;2011年
10 王威;赵云形象史研究[D];浙江大学;2011年
【二级参考文献】
相关期刊论文 前10条
1 刘海燕;明代戏曲中关羽形象的多种形态探析[J];福建师范大学学报(哲学社会科学版);2001年02期
2 刘崇德;《九宫大成》与中国古代词曲音乐[J];河北大学学报(哲学社会科学版);1998年02期
3 李小红;;《鼎峙春秋》研究综述[J];兰州学刊;2008年02期
4 王齐洲;;论诸葛亮形象的文化意义[J];荆州师专学报;1992年04期
5 刘海燕;《鼎峙春秋》与早期京剧中的关羽形象[J];萍乡高等专科学校学报;2004年03期
6 李晓苓;川剧三国戏三题[J];四川戏剧;1994年05期
7 李小红;;清宫何以盛行三国戏[J];文史知识;2008年01期
8 佘正松蔡东洲;宋元文学艺术与关羽信仰的形成[J];文史哲;2003年04期
9 罗云;越调《七擒孟获》的当代审美视角[J];中国戏剧;1993年04期
10 高牧坤;古韵时情见精神——有感于排练场上的申凤梅[J];中国戏剧;1993年08期
相关重要报纸文章 前1条
1 黄小驹;[N];中国文化报;2007年
【相似文献】
相关期刊论文 前10条
1 许勇强;李蕊芹;;近百年三国戏研究述评[J];戏剧文学;2011年07期
2 顾宇倩;元杂剧中三国戏艺术管窥[J];扬州大学学报(人文社会科学版);1997年06期
3 顾宇倩;元杂剧中三国戏题材探源[J];扬州大学学报(人文社会科学版);1999年01期
4 朱平楚;三国b2简述——兼及三国戏与“三国演义”的相互关系[J];人文杂志;1960年01期
5 关四平,陈默;市井文学框架与诗骚抒情传统——论元杂剧三国戏的美学风格[J];绥化师专学报;2003年03期
6 李国帅;;近代传播视野中的三国戏曲考论[J];山东省农业管理干部学院学报;2009年02期
7 王平;“三国戏”与《三国演义》的传播[J];齐鲁学刊;2005年06期
8 钱传簪;从电视连续剧《三国演义》到京剧的“三国戏”[J];中国京剧;1995年05期
9 钱传簪;同曲异工 各具风采——小议电视连续剧《三国演义》和戏曲“三国戏”[J];当代戏剧;1995年04期
10 宋凤龄;;元杂剧中的民族意识探讨[J];四川教育学院学报;2010年04期
相关会议论文 前10条
1 江中云;;浅论元杂剧曲辞的俗与雅[A];中国语言文学资料信息(1999.2)[C];1999年
2 张立环;;元杂剧的主题倾向与时代之关系[A];新规划·新视野·新发展——天津市社会科学界第七届学术年会优秀论文集《天津学术文库》(上)[C];2011年
3 张厚余;;晋人剧作在元杂剧中的突出地位及原因[A];2010年三晋文化研讨会论文集[C];2010年
4 高红梅;;蒙古民俗文化对元杂剧的影响[A];中国少数民族文学60年学术研讨会会议手册[C];2009年
5 韩丽霞;;浅论元杂剧的情节结构模式[A];中国语言文学资料信息(1999.2)[C];1999年
6 李法白;刘镜芙;;《水浒传》词语汇释选例[A];水浒争鸣(第一辑)[C];1982年
7 包晓华;;试论蒙古族文化对元杂剧审美风格的影响[A];中国少数民族文学60年学术研讨会会议手册[C];2009年
8 云峰;;民族文化交融与元杂剧之爱情婚姻剧研究[A];中国少数民族文学60年学术研讨会会议手册[C];2009年
9 李法白;刘镜芙;;《水浒传》词语汇释选例之二[A];水浒争鸣(第四辑)[C];1985年
10 曹萌;;中国古代戏剧的传播与影响[A];辽宁省哲学社会科学获奖成果汇编[2005-2006年度][C];2008年
相关重要报纸文章 前10条
1 李祥林;从元杂剧看城市里的商贩[N];中国文化报;2005年
2 曲阜师范大学文学院教授 徐雪辉;论元杂剧作者的特殊性[N];光明日报;2010年
3 王萍 兰州城市学院文学院、中国古代小说戏剧研究所;剧目正剧化:元杂剧末行士人君子形象建构的文化自觉[N];中国社会科学报;2011年
4 王建鑫;元杂剧文化寻根[N];太原日报;2008年
5 沈达人;如果产生这样的效果[N];中国文化报;2007年
6 张守中;从元杂剧的兴盛到蒲剧的形成(二)[N];临汾日报;2005年
7 张守中;从元杂剧的兴盛到蒲剧的形成(一)[N];临汾日报;2005年
8 书评人 杜改俊;民族文化融合与元曲研究的连接[N];中国图书商报;2007年
9 记者 王嘉;安意如周五来蓉赏析元曲[N];成都日报;2009年
10 何玉人;文学是剧作的基础和灵魂[N];文艺报;2010年
相关博士学位论文 前10条
1 高益荣;元杂剧的文化精神阐释[D];陕西师范大学;2004年
2 张春丽;元杂剧“悲剧说”辨析[D];苏州大学;2003年
3 杨毅;宗教与戏剧的文化交融[D];福建师范大学;2005年
4 郝青云;元杂剧曲文与其明传奇改写本的跨文化比较研究[D];中国社会科学院研究生院;2005年
5 任晓彤;元杂剧语气词研究[D];中央民族大学;2007年
6 毛小雨;虚幻与现实之间——元杂剧“神佛道化戏”论稿[D];中国艺术研究院;2001年
7 徐雪辉;元杂剧文化研究[D];曲阜师范大学;2009年
8 张石川;白朴研究[D];复旦大学;2006年
9 陈建华;元杂剧批评史论——古代部分[D];华东师范大学;2005年
10 彭栓红;元杂剧中的民俗文化研究[D];山西师范大学;2012年
相关硕士学位论文 前10条
1 许继红;简论中学语文中元杂剧的教学——以《窦娥冤》的分析为中心[D];华中师范大学;2001年
2 陈雅娟;元杂剧中文人与娼优的爱情研究[D];南京师范大学;2001年
3 徐广宇;元杂剧类型化人物研究[D];河北师范大学;2004年
4 张晓兰;宋代伎艺及其对元杂剧的影响[D];兰州大学;2006年
5 赵洪梅;《史记》在元杂剧中的接受研究[D];重庆工商大学;2010年
6 高毫林;元杂剧“意境”心解[D];武汉大学;2004年
7 王舒;试探古代文论对元杂剧创作的影响[D];东北师范大学;2005年
8 赵晶;元杂剧中的夫妻关系剧研究[D];新疆师范大学;2009年
9 步雪琳;论元杂剧文本体制对其叙事的影响[D];河北师范大学;2004年
10 张英;论元杂剧叙事的抒情化特征[D];河南大学;2005年
,本文编号:1910827
本文链接:https://www.wllwen.com/jiaoyulunwen/guoxuejiaoyulunwen/1910827.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