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主页 > 教育论文 > 国学论文 >

罗香林早年人种学与民族学的理念与实践

发布时间:2018-06-18 15:56

  本文选题:罗香林 + 体质人类学 ; 参考:《中山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2008年06期


【摘要】:在20世纪的中国史家中,罗香林是属于自少壮时期便开始运用民俗学、民族学和人种学等学科,探讨中国民族的形成与特性的佼佼者之一。1932年,他受燕京大学国学研究所之托,用体质人类学的方法,赴广州、曲江、南雄等地进行实地调查。从罗香林的笔记可见,他当时阅读了不少相关的论著,制定了十分详细的研究计划,虽然其计划最后因种种客观条件而未竟成功,但在接下来的二、三十年间,罗香林陆续发表了多部中国民族史的著作,对客家研究着力尤多。在今天看来,罗氏的人种学理念和论述固有其时代的局限,但其身体力行地从事实地考察,锲而不舍地寻求其他社会科学的治学路径,可以说是代表了20世纪中国史学家对梁启超在世纪初提出的"新史学"研究的一种躬行实践。
[Abstract]:In the Chinese historians of twentieth Century, Luo Xiang Lin was one of the leaders who began to use folklore, ethnology, ethnology and ethnology to explore the formation and characteristics of the Chinese nation in.1932. He was entrusted by the Institute of national studies of Yanjing University and conducted field investigations in Guangzhou, Qujiang, Nanxiong and other places by the method of physical anthropology. From the notes of Luo Xiang Lin, he had read a lot of relevant treatises and made a very detailed research plan. Although his plan was not successful at the end of various objective conditions, in the next two and thirty years, Luo Xianglin published a number of works on the history of Chinese nationalities. Roche's ethnographic concept and its limitations are inherent in his age, but it is a practical approach to the study of other social sciences. It can be said to represent a practice of the study of "New Historiography" proposed by Liang Qichao in the early twentieth Century by Chinese historians.
【作者单位】: 中山大学历史人类学研究中心;中山大学历史系;
【基金】:教育部哲学社会科学研究重大课题攻关项目《近代中国的知识与制度转型》(批准号:05JZD00011)
【分类号】:C95

【共引文献】

相关期刊论文 前10条

1 卢毅;“整理国故”与五四新文化运动[J];北京师范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2005年02期

2 赵夏;顾颉刚先生对边疆问题的实践和研究[J];北京社会科学;2002年04期

3 周霞;顾颉刚与编辑出版[J];出版史料;2004年02期

4 管宗昌;杨秀兰;;《列子》研究综述[J];大连民族学院学报;2006年02期

5 韦勇强;顾颉刚史料考辨理论与方法研究[J];广西师范大学学报(哲学社会科学版);2001年03期

6 韦勇强;顾颉刚“古史层累说”的形成及意义[J];广西师范大学学报(哲学社会科学版);2004年02期

7 李春雷;史学期刊与中国史学研究中的民族主义倾向——以20世纪二三十年代为例[J];河北大学学报(哲学社会科学版);2004年06期

8 刘俐娜;;顾颉刚学术研究中的民众情结[J];淮北煤炭师范学院学报(哲学社会科学版);2005年06期

9 洪认清;;顾颉刚的历史教学思想及其实践[J];淮北煤炭师范学院学报(哲学社会科学版);2005年06期

10 曹守亮;;顾颉刚的历史教育思想初探[J];淮北煤炭师范学院学报(哲学社会科学版);2005年06期

相关会议论文 前1条

1 左玉河;;西学东渐与晚清学风嬗变[A];西方思想在近代中国[C];2005年

相关博士学位论文 前10条

1 刘贵福;钱玄同思想研究[D];中国社会科学院研究生院;2000年

2 田旭东;20世纪中国古史研究主要思潮概论[D];中国社会科学院研究生院;2001年

3 章原;古史辨《诗经》学研究[D];复旦大学;2004年

4 吴忠良;南高史地学派研究[D];华东师范大学;2005年

5 姚雅欣;梁启超科学文化知行论稿[D];山西大学;2005年

6 陈怀琦;语丝社研究[D];复旦大学;2005年

7 刘超;民族主义与中国历史书写[D];复旦大学;2005年

8 石曙萍;文学研究会研究[D];复旦大学;2005年

9 邓小林;民国时期国立大学教师聘任之研究[D];四川大学;2005年

10 李扬眉;方法论视野中的“古史辨”派[D];山东大学;2005年

相关硕士学位论文 前9条

1 舒畅;丁文江的科学思想及实践[D];山东师范大学;2001年

2 孙晓燕;从激烈的社会批判到沉稳的学理探求[D];河南大学;2006年

3 庞海江;近代大学教师群体透析[D];吉林大学;2006年

4 李蓉;论美国的《史记》研究[D];华东师范大学;2006年

5 石增银;燕京大学历史学会初探[D];华东师范大学;2006年

6 李伟魏;傅斯年的史学理论析论[D];西南交通大学;2007年

7 石中琪;顾颉刚与新红学[D];中国艺术研究院;2008年

8 侯佳;宋代辨伪第一人[D];河南大学;2008年

9 黄勇生;《新潮》研究[D];广西师范大学;2008年

【相似文献】

相关期刊论文 前10条

1 吕荣芳;;楚越同姓析[J];江汉论坛;1980年03期

2 J·皮特-季维斯;王阳;;中美洲和安第斯山地区的种族、肤色和阶级[J];世界民族;1980年04期

3 玛丽-路易斯·拉契;托马斯·海贝勒;赵振权;;西方民族学概论[J];世界民族;1980年04期

4 侯哲安;;中国民族学(绪娭)[J];贵州民族研究;1980年01期

5 V·格罗塔内利;赵锦元;;意大利民族学、文化人类学的传统和发展[J];世界民族;1980年05期

6 杨X;论人类学的发展趋势——如何建设新中国人类学体系[J];云南社会科学;1981年02期

7 王庆成;关于洪秀全族谱[J];学术论坛;1981年02期

8 F·伊根;张雪慧;;民族学与社会人类学的一百年[J];世界民族;1981年02期

9 费孝通;;费孝通教授10月5日在江苏省社会科学界座谈会上的讲话[J];江苏社会科学;1981年17期

10 卢仲维;;浅论广西“狼兵”[J];广西师范学院学报(哲学社会科学版);1981年02期

相关会议论文 前10条

1 尚明轩;;孙中山传记著作述评[A];孙中山研究述评国际学术讨论会论文集[C];1985年

2 林启彦;;近三十年来香港的孙中山研究[A];孙中山研究述评国际学术讨论会论文集[C];1985年

3 赵令扬;;何启:辛亥革命期间香港之中国资产阶级[A];纪念辛亥革命七十周年学术讨论会论文集(下)[C];1981年

4 罗德胤;;广东梅县侨乡村客家围龙屋考察与分析[A];建筑与地域文化国际研讨会暨中国建筑学会2001年学术年会论文集[C];2001年

5 林剑华;陈旭东;林碧烽;;闽越历史文化研究资料要目[A];闽越文化研究——闽越文化学术研讨会论文集[C];2001年

6 刘晓春;;民俗学问题与客家文化研究——从民间文化研究的普同性与线性视野之困境反思客家研究[A];民间文化青年论坛第一届网络学术会议论文集[C];2003年

7 徐心希;;闽、粤、台u嵜窭房悸訹A];闽都文化研究——“闽都文化研究”学术会议论文集(下)[C];2003年

8 崔志海;;关于美国第一次退还部分庚款的几个问题[A];中国社会科学院近代史研究所青年学术论坛2003年卷[C];2003年

9 蒋炳钊;;百年回眸——20世纪百越民族史研究概述[A];百越文化研究——中国百越民族史学会第十二次年会暨百越文化国际学术研讨会论文集[C];2004年

10 王燕飞;;浅议新旧谱牒学的价值观[A];新世纪的图书馆与信息服务——浙江省图书馆学会第九次学术研讨会论文集[C];2004年

相关重要报纸文章 前10条

1 记者 汪敏华;老祖宗来龙去脉生老病死了如指掌[N];解放日报;2000年

2 史吉祥;吉林大学考古学系[N];中国文物报;2001年

3 何星亮;人类学的研究与发展[N];光明日报;2001年

4 ;成功提取五千年前古人骨骼DNA[N];文汇报;2001年

5 李绍明 四川省民族研究所;中国人类学学科建设之我见[N];中国民族报;2002年

6 曹兵武;考古学就是考古学[N];中国文物报;2002年

7 朱泓 周慧;新疆地区古代DNA研究的重要进展[N];中国文物报;2002年

8 本报通讯员 沈季;破解老山汉墓女墓主之谜的人[N];光明日报;2003年

9 笑笙;客家人与“客家学”[N];云南日报;2004年

10 记者 张青梅 通讯员 王班;一日阅尽109岭南文化名人[N];广州日报;2005年

相关博士学位论文 前1条

1 赵欣;辽西地区先秦时期居民的体质人类学与分子考古学研究[D];吉林大学;2009年

相关硕士学位论文 前1条

1 张淑丽;布依族体质人类学与人类群体遗传学研究[D];天津师范大学;2005年



本文编号:2036026

资料下载
论文发表

本文链接:https://www.wllwen.com/jiaoyulunwen/guoxuejiaoyulunwen/2036026.html


Copyright(c)文论论文网All Rights Reserved | 网站地图 |

版权申明:资料由用户4689e***提供,本站仅收录摘要或目录,作者需要删除请E-mail邮箱bigeng88@qq.co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