国学热背景下美学课程的教学内容改革
[Abstract]:At present, the contents of Chinese culture are in a weak position in several commonly used aesthetic teaching materials in colleges and universities, and the deep integration of Chinese culture and western aesthetic thought has become the biggest problem in contemporary aesthetic teaching. " "the fever of Chinese culture" provides us with a great opportunity to solve the difficult problems. We should fully absorb the relevant theoretical achievements of the "fever of Chinese learning" movement, and on the basis of the deep integration of Chinese and Western aesthetic thoughts, To realize the subjectivity and systematization of Chinese aesthetic thought in the whole teaching.
【作者单位】: 集美大学文学院;
【基金】:集美大学教改项目
【分类号】:G642;B83-4
【共引文献】
相关期刊论文 前10条
1 朱宏才;;百年来“春秋决狱”研究的突破性进展[J];攀登;2009年02期
2 胡碧霞;;重新解读杜威的儿童观[J];徐州工程学院学报(社会科学版);2008年06期
3 许多澍;;文化·传统·现代化——对费孝通与余英时的一种相关性阅读[J];华夏文化论坛;2007年00期
4 刘合荣;;略论学业负担问题研究的深化与升华[J];湖北教育学院学报;2007年09期
5 刘彩梅;;从《民主主义与教育》剖析杜威的教育思想[J];湖北第二师范学院学报;2010年11期
6 李长伟;"教育学的生命之维"如何可能?——与李政涛同志商榷[J];濮阳职业技术学院学报;2005年01期
7 张夫伟,张红艳;引导个性:教育的本真之路[J];濮阳职业技术学院学报;2005年01期
8 李朝军;;论杜威的职业教育观[J];濮阳职业技术学院学报;2007年04期
9 李长伟;;重述杜威的参与者的经验论[J];濮阳职业技术学院学报;2008年03期
10 岳倩;薛坤;;社会意识与中国近代化——从制度变迁角度考察[J];濮阳职业技术学院学报;2010年04期
相关会议论文 前10条
1 张立华;;实践教学的理论基础及其现实选择[A];2010北京高教学会高职研究会学术年会“金商祺”杯优秀论文专辑[C];2010年
2 段会冬;;从农村城镇化看农村教育的目标定位问题[A];2009年首届首都高校教育学研究生学术论坛论文集[C];2010年
3 ;我读《民主主义与教育》[A];第二届首都高校教育学研究生学术论坛论文集[C];2011年
4 徐阳;司洪昌;;新式学堂的设立和乡村社会的抗拒[A];纪念《教育史研究》创刊二十周年论文集(3)——中国教育制度史研究[C];2009年
5 舒志定;;马克思教育思想的人文特质探析[A];纪念《教育史研究》创刊二十周年论文集(16)——外国教育思想史与人物研究[C];2009年
6 李劲松;;杜威教育目的观中的民主思想探析[A];纪念《教育史研究》创刊二十周年论文集(16)——外国教育思想史与人物研究[C];2009年
7 李学;容中逵;;论教育目的的生成性——基于杜威与怀特海的比较分析[A];纪念《教育史研究》创刊二十周年论文集(16)——外国教育思想史与人物研究[C];2009年
8 高迎爽;;社会人的和谐发展——杜威教育思想的一种解读[A];纪念《教育史研究》创刊二十周年论文集(16)——外国教育思想史与人物研究[C];2009年
9 郑玉飞;;理想与热情的教育实践者——三位美国教育家与设计教学法[A];纪念《教育史研究》创刊二十周年论文集(16)——外国教育思想史与人物研究[C];2009年
10 曹玉杰;;从主动作业到研究性学习——儿童、课程、社会联系的纽带[A];纪念《教育史研究》创刊二十周年论文集(19)——外国教学与课程教材史研究[C];2009年
【相似文献】
相关期刊论文 前10条
1 王杰;;当前国学热中应注意的几种倾向[J];理论视野;2007年01期
2 栗子;;谈所谓“国学热”[J];华夏文化;2007年01期
3 刘晓林;;中国国学热的背后[J];观察与思考;2007年08期
4 刘晓林;;这样的国学热,可以吗?[J];观察与思考;2007年08期
5 滕复;;迈入世界先进民族之林的文化准备——也谈国学热的背后[J];观察与思考;2007年08期
6 ;《中华圣人》在国学热中问世[J];领导科学;2007年14期
7 孙小韵;;缺乏精神的“国学热”[J];社会观察;2007年09期
8 刘丹忱;;国学热与国学的定位和前瞻[J];社会科学论坛(学术评论卷);2008年01期
9 赵士林;;“国学热”中迎“五四”[J];粤海风;2008年03期
10 阮航;;国学热之我见[J];新学术;2008年03期
相关会议论文 前6条
1 罗璇;;“国学热”的冷思考[A];社会主义核心价值体系与教育——德育论丛(第二辑)[C];2012年
2 ;什么叫国学热——在首都师范大学国学传播中心成立大会上的讲演(节选)[A];《中国长城博物馆》2008年第1期(许嘉璐会长文化论谈专辑)[C];2008年
3 詹佳;;由“国学热”反思中国的全球文化角色[A];上海市社会科学界第五届学术年会文集(2007年度)(世界经济·国际政治·国际关系学科卷)[C];2007年
4 楼宇烈;;国学百年启示录[A];北京论坛(2006)文明的和谐与共同繁荣——对人类文明方式的思考:“世界格局中的中华文明”国学分论坛论文或摘要集[C];2006年
5 蔡运龙;;老一代科学家更多地继承了中国知识分子的优秀传统[A];新观点新学说学术沙龙文集11:我国科技发展的文化基础[C];2007年
6 陈鸿祥;;“五四”新思潮与当代“国学热”——学习瞿秋白“五四”论札记[A];瞿秋白研究文丛(第三辑)[C];2009年
相关重要报纸文章 前10条
1 本报记者 王小宁 实习生 黄辉煌;学者眼中的国学热[N];人民政协报;2005年
2 王杰;当前“国学热”兴起的主要原因[N];北京日报;2007年
3 陈漱渝;国学热三思[N];中国艺术报;2007年
4 虞云国;“国学热”与“经典热”背后的忧与喜[N];贵阳日报;2007年
5 锦州市委常委、宣传部长 迟克举;“国学热”的“冷思考”[N];辽宁日报;2007年
6 雷铎;“国学热”中的是是非非[N];南方日报;2007年
7 陈漱渝;国学热中的沉思[N];人民政协报;2007年
8 虞云国;“国学热”与“经典热”之我见[N];文汇报;2007年
9 张卫波;“国学热”的文化透视[N];学习时报;2006年
10 省社科院研究员 雷铎;国学热的冷思考[N];南方日报;2007年
相关硕士学位论文 前2条
1 李晶;新吟诵的兴起及其文化意义[D];中央民族大学;2012年
2 吕(吕+吕);传统与反传统的纠结[D];上海师范大学;2008年
,本文编号:2233579
本文链接:https://www.wllwen.com/jiaoyulunwen/guoxuejiaoyulunwen/2233579.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