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主页 > 教育论文 > 国学论文 >

民族文学入史与“新国学”建构

发布时间:2018-12-14 19:49
【摘要】:在"新国学"视域中审视民族文学入史问题,民族文学入史也是个"新国学"建构的重要学术命题,但迄今在某些关键环节包括相关的学术实践仍存在着较多问题,其中,"民族文学"概念问题、全国性文学史忽视民族文学问题及"新国学"建构与民族文学教育问题格外值得我们关注,本文在对以上三个问题进行具有针对性讨论的基础上,从对策性思考角度提出了建议。
[Abstract]:The history of national literature is also an important academic proposition in the construction of "new Chinese culture", but there are still many problems in some key links, including related academic practice. The concept of "national literature", the neglect of national literature in national literature history, the construction of "new Chinese studies" and the problems of national literature education are especially worthy of our attention. Some suggestions are put forward from the angle of strategic thinking.
【作者单位】: 陕西师范大学文学院;
【分类号】:I207.9

【参考文献】

相关期刊论文 前1条

1 王富仁;“新国学”论纲(上)[J];社会科学战线;2005年01期

【共引文献】

相关期刊论文 前10条

1 王富仁;;“新国学”与中国现代文学研究[J];文艺研究;2007年03期

2 贾振勇;;文学史秩序·经典·权力[J];东方论坛;2005年05期

3 旷新年;中国现代文学史分期的政治学与文学[J];涪陵师范学院学报;2002年06期

4 胡志明;;科学化批评理论的建构与政治性批评话语的实践——论建国前周扬的文学批评[J];涪陵师范学院学报;2006年05期

5 张德明;“重写文学史”:一个没有终结的现代命题[J];贵州师范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2003年05期

6 朱寿桐;论新文学史观的发展之路[J];南京大学学报(哲学.人文科学.社会科学版);1997年03期

7 朱寿桐;论文学史热中的现代文学史观[J];南京社会科学;1997年08期

8 朱华阳;;论20世纪中国新文学史著述范式的嬗变[J];内蒙古社会科学(汉文版);2006年01期

9 高玉;中国现代文学史“作家作品中心论”批判[J];人文杂志;2003年02期

10 张德明;翻译文学与中国现代文学现代性[J];人文杂志;2004年02期

相关博士学位论文 前10条

1 王平;清末民初的语言变革与现代文学雅俗观的生成[D];四川大学;2007年

2 孟远;歌剧《白毛女》研究[D];中国人民大学;2005年

3 张伟忠;现代中国文学话语变迁与中学语文教育[D];山东师范大学;2005年

4 李钧;生态文化学与30年代小说主题研究[D];山东师范大学;2006年

5 秦艳华;20世纪30年代新文学出版研究[D];山东大学;2006年

6 符传丰;老舍短篇小说论[D];复旦大学;2007年

7 陈占彪;“五四”一代知识分子观研究[D];复旦大学;2007年

8 雍青;寻求一种言说的方式[D];武汉大学;2006年

9 张志云;《文艺先锋》(1942-1948)与国统区文艺运动[D];四川大学;2007年

10 朱利民;西方理论中国化的步伐:进化论与中国文学理论的变异[D];四川大学;2007年

相关硕士学位论文 前9条

1 张涛;鲁迅与“革命文学”论争[D];吉林大学;2007年

2 逄锦波;论中国现代文学文献学的理论构成[D];青岛大学;2002年

3 邵宝辉;沈从文文学理论批评研究[D];河北大学;2003年

4 李广;现代文学研究视野中的《中国新文学大系》[D];青岛大学;2005年

5 戚萍;一时代有一时代之文学[D];青岛大学;2006年

6 何杨;追求“史”的分量 写“史”意识的灌注[D];辽宁师范大学;2006年

7 邱焕星;“中国现代文学”学科概念的知识考古[D];青岛大学;2007年

8 李曦;创作意图、文学文本与文学史叙述[D];西南大学;2008年

9 黄勇生;《新潮》研究[D];广西师范大学;2008年

【相似文献】

相关期刊论文 前10条

1 曹汾;唐朝时期中日文学艺术的交流[J];人文杂志;1980年03期

2 杨明生;文学作品语言风格[J];齐齐哈尔大学学报(哲学社会科学版);1980年02期

3 梦;东德举办第一次芬兰儿童电影日[J];世界电影;1980年05期

4 边疆十四院校文艺理论教材编写组;文艺的民族特点[J];中央民族大学学报(哲学社会科学版);1980年01期

5 王佐良;澳洲盛节当场观[J];外国文学;1980年04期

6 关山;奥地利文学与德语文学[J];外国文学研究;1980年02期

7 易林;苏联《文学评论》讨论七十年代散文的特点[J];外国文学研究;1980年03期

8 谢天振;漫谈比较文学[J];译林;1980年03期

9 黄嘉德;应当进行实事求是的分析[J];文史哲;1980年03期

10 Γ.波斯佩洛夫 ,立早;文艺学的科学性[J];国外社会科学;1980年08期

相关会议论文 前3条

1 骆贤凤;;文学翻译与社会文化的互动关系述略[A];中国英汉语比较研究会第七次全国学术研讨会论文集[C];2006年

2 吴道毅;;多元文化视域中的民族文学论纲[A];中国少数民族文学60年学术研讨会会议手册[C];2009年

3 吴刚;;趋同存异——民族文学60年的发展[A];中国少数民族文学60年学术研讨会会议手册[C];2009年

相关重要报纸文章 前10条

1 鲁祥;笔,,耕耘的犁[N];中国船舶报;2000年

2 郝卫江;北京幼儿园的状况[N];中国妇女报;2000年

3 驻新疆记者 万勇;全国少数民族文学翻译 会议在乌鲁木齐举行[N];中国文化报;2000年

4 记者 李春雷;我国少数民族文体事业走向繁荣[N];人民日报海外版;2000年

5 俞小石;中国古代文论研究的标志性转折[N];文学报;2000年

6 文波;评估九十年代文学得失[N];文学报;2000年

7 李怀亮;跳荡着的“格局”[N];文艺报;2000年

8 冯巧妹;布朗族文化构成及走向[N];云南日报;2000年

9 本报记者 王宁;文学星空灿烂辉煌[N];云南日报;2000年

10 艾克拜尔·米吉提(哈萨克族);回眸民族文学五十年[N];中国艺术报;2001年

相关博士学位论文 前3条

1 宫富;民族想象与国家叙事[D];浙江大学;2004年

2 邓楠;全球化语境下的民族文化身份认同[D];浙江大学;2004年

3 路晓冰;文化综合格局中的战国策派[D];山东大学;2006年

相关硕士学位论文 前9条

1 姚亮;爱默生与美国民族文学进程[D];苏州大学;2001年

2 吴芳;论加拿大女作家苏伦斯的“马纳瓦卡系列小说”[D];南京师范大学;2002年

3 徐立钱;比较文学视野下的世界文学史编写[D];福建师范大学;2002年

4 马国伟;彝、纳西创世史诗比较研究[D];中央民族大学;2003年

5 唐欣玉;后殖民翻译研究[D];重庆大学;2003年

6 张明平;中共南方局的文艺策略[D];重庆师范大学;2005年

7 张继书;爱默生思想和美国文学发展[D];哈尔滨工业大学;2006年

8 黄俏;试论19世纪美国自然文学的特点和意义[D];苏州大学;2007年

9 赵克艳;“新国学”视野下的中国现代文学教育[D];陕西师范大学;2008年



本文编号:2379216

资料下载
论文发表

本文链接:https://www.wllwen.com/jiaoyulunwen/guoxuejiaoyulunwen/2379216.html


Copyright(c)文论论文网All Rights Reserved | 网站地图 |

版权申明:资料由用户dcb6a***提供,本站仅收录摘要或目录,作者需要删除请E-mail邮箱bigeng88@qq.co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