南社与国粹派学术文化运思的共性
【相似文献】
相关期刊论文 前10条
1 郭建鹏;;觉世与规避:南社小说的爱情观[J];安庆师范学院学报(社会科学版);2011年08期
2 苗丽;罗时进;;论晚清语溪徐氏姊妹诗歌创作[J];苏州大学学报(哲学社会科学版);2011年03期
3 郦千明;;秋瑾挚友徐自华[J];检察风云;2011年15期
4 彭晓玲;;旧梦依稀[J];山花;2011年18期
5 谢锦文;;苏曼殊《吴门依易生韵》咏史怀古诗中的爱国情怀[J];北方文学(下半月);2011年05期
6 丁富生;;情僧苏曼殊的诗歌、小说创作[J];文史知识;2011年09期
7 ;[J];;年期
8 ;[J];;年期
9 ;[J];;年期
10 ;[J];;年期
相关会议论文 前1条
1 周维东;;遗忘的“辛亥”与缺失的“现代”——纪念辛亥革命100周年[A];“辛亥百年与四川小说创作”学术研讨会论文集(《当代文坛》2011年增刊)[C];2011年
相关重要报纸文章 前10条
1 记者 徐磊;苏州市南社研究会成立[N];苏州日报;2009年
2 李仲勋;“南社百年”系列纪念活动在苏州举行[N];新华日报;2009年
3 南社与柳亚子研究会常务副会长 王飚;再论南社[N];团结报;2010年
4 记者 刘晓平;“天下第一文社”百年流韵[N];苏州日报;2009年
5 ;南社的历史与现实意义[N];文艺报;2009年
6 樊庆彦;“死有传书成学早,,生逢乱世惜君深”[N];中国社会科学报;2011年
7 曾景忠;最能传神是诗行[N];中华读书报;2002年
8 记者 赵达;专家学者共同纪念南社成立百年[N];光明日报;2009年
9 李钧(教师);“不打折扣”的鲁迅[N];中国邮政报;2003年
10 肖鹰 清华大学教授;文学标准本无中西之别[N];辽宁日报;2010年
相关博士学位论文 前7条
1 贺莹;南社文学活动与新文学发生研究[D];河北大学;2010年
2 孙立新;南社苏州诗人研究[D];苏州大学;2009年
3 包莉秋;功利与审美的交光互影:1895-1916中国文论研究[D];扬州大学;2007年
4 陈文辉;传统文化对周作人的影响以及周作人的道路[D];复旦大学;2011年
5 潘建伟;对立与互通:新旧诗坛关系之研究(1912-1937)[D];浙江大学;2012年
6 杜竹敏;《民国日报》文艺副刊研究(1916-1924)[D];复旦大学;2010年
7 彭继媛;西学东渐中的民国旧体诗话研究[D];湖南师范大学;2012年
相关硕士学位论文 前10条
1 郝丽秀;南社湖湘巨子傅\研究[D];山东大学;2011年
2 刘耀彬;鲁迅与南社关系论[D];辽宁师范大学;2007年
3 何媛媛;“欲凭文字播风潮”[D];苏州大学;2007年
4 陶宝凤;南社西南巨子李根源及其诗歌研究[D];山东大学;2011年
5 孟飞;张素诗歌研究[D];山东大学;2011年
6 张耀武;黄节思想研究[D];陕西师范大学;2012年
7 吴海艳;唐继尧诗歌编年辑注[D];云南大学;2011年
8 刘春明;新文化运动时期南社文人重新进行文化选择的原因初探[D];吉林大学;2004年
9 求洁;民国词集研究[D];华东师范大学;2010年
10 邓建华;传统与早年王国维[D];广西师范大学;2004年
本文编号:2647154
本文链接:https://www.wllwen.com/jiaoyulunwen/guoxuejiaoyulunwen/2647154.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