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主页 > 教育论文 > 国学论文 >

台静农古典文学思想研究

发布时间:2021-06-20 11:06
  作为二十世纪为数不多的学艺兼修的文艺批评家,台静农在小说创作、古典文学研究与民俗学考证等方面均有突出成就。然因两岸睽隔,大陆学界自上世纪80年代以来对其小说创作等有所关注,对其大量古典文学研究方面的成果及学术思想涉及无多。本文即着力围绕其古典文学学术成果,探讨其文学批评、文学史研究等诸多方面的学术思想。全文由五章内容构成,从台静农早年的求学经历说起,明确其问学经历与学术交游对其学术观念的确立与学术方法的形成有何影响。继而对其诗学思想进行探讨,台静农在诗歌的阐释与批评方面有其明确而独立的追求,通过对其诗学批评思想与诗歌审美观的考察与提炼,既可见出鲁迅对其影响,亦可见出其对于晚明遗民文学的偏好。台静农是一位具有明确的文学史观的文学史家,在写作文学史之前便对研治文学史的方法进行过系统反思,并写就了《中国文学史方法论》,因而其文学史思想是颇为值得关注的。北大国学门问学时期,台静农曾在风俗调查会兼职,也曾受常惠之请回到家乡霍丘收集民歌并对之进行整理,因而对民俗学亦是深有研究,且有意识地将民俗学考证的思路运用到古典文学研究中,丰富了古典文学的研究视角与研究手段。缘此,对台静农一生的研究经历及研究成... 

【文章来源】:安徽师范大学安徽省

【文章页数】:262 页

【学位级别】:硕士

【文章目录】:
摘要
abstract
绪论
    一、研究现状
    二、写作思路与本文框架
第一章 台静农的学术历程与思想渊源
    一、早年所受教育
    二、北大中文系旁听与国学门的问学经历
    三、杏坛的砥砺与古典文学研究的开启
    四、学术交游所获得的学术启发
第二章 台静农的诗学思想
    一、台静农的诗学批评观
    二、台静农的诗歌审美观
第三章 台静农的文学史思想
    一、《中国文学史方法论》解读
    二、文学史即是一部活的文化史
    三、雅俗相生
    四、“形式是有美术价值的”
    五、“讲史”之于文学史的价值
第四章 台静农民歌研究的学术思考
    一、从民歌研究到民俗考证趣味的形成
    二、民歌、民俗研究与古典文学研究的贯穿
第五章 台静农古典文学研究的学术方法与学术意义
    一、史家工夫与诗人情怀相结合
    二、笺注考证与文学鉴赏相贯穿
结语 浸润着人生意识的古典文学研究
参考文献
附录一 台静农先生编年事辑
附录二 台静农先生佚文辑存
后记


【参考文献】:
期刊论文
[1]《台静农全集》的文献价值和社会意义[J]. 姬学友.  鲁迅研究月刊. 2016(05)
[2]《台静农全集》订补[J]. 柳冬妩.  鲁迅研究月刊. 2016(05)
[3]1936:鲁迅得厦大“级会信”——台静农到厦门大学前后[J]. 陈元胜.  鲁迅研究月刊. 2016(05)
[4]陈寅恪诗学中的两个世界和悲剧意识——以陈三立、陈寅恪父子诗学的渊源与比较为中心[J]. 潘静如.  文艺理论研究. 2016(03)
[5]“五四”歌谣运动与台静农的淮南民歌搜集研究[J]. 谢昭新.  合肥师范学院学报. 2016(01)
[6]半个名士——论赴台后的台静农[J]. 王晴飞.  文学评论. 2016(01)
[7]“逸民”之书——作为书法家的台静农[J]. 张瑞田.  中国书法. 2015(23)
[8]如何选择一个时代的代表人物[J]. 刘正成.  中国书法. 2015(23)
[9]我所了解的台静农[J]. 陈漱渝.  中国书法. 2015(23)
[10]台静农与《淮南民歌集》[J]. 殷宏霞.  现代语文(学术综合版). 2014(10)

博士论文
[1]跨海知识分子个案研究[D]. 王小平.复旦大学 2007

硕士论文
[1]乡间的死生 泥土的气息[D]. 曾亮.贵州师范大学 2014
[2]台静农乡土小说论[D]. 朱瑢.天津师范大学 2014
[3]山东大学与新文学[D]. 王丽媛.山东大学 2013
[4]由台静农与庄严生平看迁台知识分子[D]. 车守同.华东师范大学 2006
[5]永恒的地之子[D]. 刘小华.南京师范大学 2002



本文编号:3239078

资料下载
论文发表

本文链接:https://www.wllwen.com/jiaoyulunwen/guoxuejiaoyulunwen/3239078.html


Copyright(c)文论论文网All Rights Reserved | 网站地图 |

版权申明:资料由用户39a54***提供,本站仅收录摘要或目录,作者需要删除请E-mail邮箱bigeng88@qq.co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