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主页 > 教育论文 > 国学论文 >

近代国学教育之困 ——国粹派教育思想研究

发布时间:2021-09-14 19:21
  本文的研究对象是国粹派教育思想。辛亥革命以前,国粹派提出“用国粹激动种姓”的思想,举办国学讲习会,从国学中挖掘人物事迹、阐发民族大义、弘扬爱国精神,在配合革命宣传、抵制盲目西化等方面,发挥了较为积极的作用,产生了巨大的社会反响。但由于国粹派内部政治、文化观不同,辛亥革命胜利后,国粹派分道扬镳,到了20世纪二三十年代,国粹派倡导“复古存学”的精英式教育,逐渐蜕化为文化保守主义的一翼,对教育的发展起了阻碍作用;随着教育平民化、科学化运动的广泛开展,国粹派教育思想终于在三十年代后期隐匿于近代教育的舞台。国粹派提出教育要立足于国家民族的文化教育传统,认为语言文字立则国学立,国学立则国立;并提出“国学即国魂”的思想,认为国学是民族强大的精神来源,主张培养国人的爱国精神。基于此,国粹派又提出普及普通教育的思想,而且还提出创办国粹学堂,来实现其国学复兴的教育理想。在探索复兴国学教育的过程中,国粹派认为教师应博习众家学说,不囿于一家之言。同时,国粹派站在重“中”轻“西”的立场,论证了中学与西学的关系,主张立足中学、兼采西学;并以此为指导,对新式国学教科书和乡土教科书进行了探索。国粹派是中国近代比较特殊... 

【文章来源】:华东师范大学上海市 211工程院校 985工程院校 教育部直属院校

【文章页数】:190 页

【学位级别】:博士

【文章目录】:
摘要
Abstract
绪论
    一、研究缘起
    二、研究对象及其基本特征
    三、研究综述
    四、研究方法
    五、结构框架
第一章 道路之困
    第一节 风雨如晦,鸡鸣不已
        一、国学与国粹
        二、国粹派与国学教育
    第二节 逆流而上,孤寂谢幕
        一、国粹派教育的形成
        二、国粹派教育的发展
        三、国粹派教育的落幕
第二章 理想之困
    第一节 教育与国家、民族的关系
        一、"教育要从自国自心发出来"
        二、"未闻国学不立而国能自立"
        三、"国学"与"国魂"
    第二节 普及教育之困
        一、重建教育秩序
        二、普及教育之方
    第三节 国学教育的乌托邦
        一、国粹学堂的办学思想
        二、国粹学堂的理想之殇
第三章 探索之困
    第一节 博学以知服的教师观
        一、博学与求实
        二、重师承而不为其囿
    第二节 重中轻西的知识观
        一、立足中学,兼采西学
        二、貌袭西学,以旧化新
    第三节 劳而无功的教材编写探索
        一、编写目的与编撰思想
        二、教科书的特色与价值
第四章 时代之困
    第一节 国粹派教育思想的时代特征
        一、抱残守缺与超越传统之悖
        二、削西学之履适中学之足
    第二节 国粹派教育思想的落幕之因
        一、政治落水与教育倒退
        二、沉渣泛起与教育复古
        三、曲高和寡与教育离众
        四、教育变革与理想破灭
    第三节 国粹派与中国教育近代化
        一、国学教育的先行者
        二、国学研究的开拓者
        三、国学教育思想者的迷途
余论
    一、春雷初动——国学热与国学教育
    二、百家争鸣——全球化与国学复兴
参考文献
后记


【参考文献】:
期刊论文
[1]南京国民政府初期教育界的派系之争——以马叙伦的经历为线索的考察[J]. 林辉锋.  北京大学教育评论. 2009(03)
[2]读经之史 读经之实读 经之死——对1904年至1949年历次读经争议的考察[J]. 张礼永.  华东师范大学学报(教育科学版). 2009(02)
[3]近代“国学”概念出处考[J]. 田正平,李成军.  华南师范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 2009(02)
[4]略论刘师培的普及教育思想[J]. 祥寒冰.  青年文学家. 2009(04)
[5]五四前后北大学术纷争与胡适“整理国故”缘起[J]. 王天根.  近代史研究. 2009(02)
[6]论国学与国学教育[J]. 曲殿彬.  白城师范学院学报. 2009(01)
[7]章太炎史料拾遗[J]. 周宁.  历史档案. 2009(01)
[8]四川国学运动述略[J]. 谢桃坊.  文史杂志. 2009(01)
[9]从经师生活看两汉私学的特色与贡献[J]. 郭军,吴原.  广西师范大学学报(哲学社会科学版). 2008(06)
[10]清季在野一方对以官办学堂保存国粹的反应[J]. 郭书愚.  社会科学研究. 2008(06)

博士论文
[1]社会变迁中的中国近代教育会研究[D]. 孙广勇.华中师范大学 2006
[2]无锡国专与现代国学教育[D]. 吴湉南.华东师范大学 2006
[3]中小学教科书编制设计的理论与实践研究[D]. 任丹凤.华东师范大学 2003
[4]破与立的文化激流——五四时期孔子及其学说的历史命运[D]. 张艳国.华中师范大学 2001
[5]清末民国时期中学教育研究[D]. 王伦信.华东师范大学 2001

硕士论文
[1]清末新政时期的历史教育研究[D]. 温晓静.华东师范大学 2008
[2]民国时期初中本国史教科书研究(1920-1936)[D]. 华晨.南京师范大学 2008
[3]国学院的发展及办学特色探析[D]. 欧阳小红.厦门大学 2008
[4]商务印书馆与近代中学历史教科书编撰(1904-1937年)[D]. 李玉莹.扬州大学 2007
[5]论明治时代国粹派与国粹思潮[D]. 曹萍.东北师范大学 2007
[6]刘师培普及教育思想研究[D]. 祥寒冰.贵州师范大学 2007
[7]章太炎教育思想研究[D]. 张瑞庆.河北大学 2006
[8]后“五四”时期文化保守主义的兴起及相关问题研究[D]. 刘重庆.兰州大学 2006
[9]章太炎“国粹”教育思想探析[D]. 郭军.西北师范大学 2006
[10]明清时期童蒙读物中的历史教育初探[D]. 王艳香.首都师范大学 2003



本文编号:3395384

资料下载
论文发表

本文链接:https://www.wllwen.com/jiaoyulunwen/guoxuejiaoyulunwen/3395384.html


Copyright(c)文论论文网All Rights Reserved | 网站地图 |

版权申明:资料由用户005e4***提供,本站仅收录摘要或目录,作者需要删除请E-mail邮箱bigeng88@qq.co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