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主页 > 教育论文 > 教改课改论文 >

新课程与学校师生关系的重新构建

发布时间:2016-11-26 00:15

  本文关键词:新课程与学校师生关系的重新构建,由笔耕文化传播整理发布。


《福建师范大学》 2002年

新课程与学校师生关系的重新构建

王木水  

【摘要】: 从2001年6月份开始,新一轮的基础教育课程改革就在全国的各个实验区如火如荼地展开了,而课程改革的实施最终还是要落实到学校的师生身上,这样,师生之间的关系就成为影响课程改革成效的重要因素。本文首先对传统的师生关系进行审视,分析其存在的弊端及成因,阐明了要实施新课改就必须重构师生关系的必要性;接着,,文章因应地分析了新课程底下师生所应扮演的角色;再接下来,文章阐述了新型师生关系建构的理论基础以及在此基础上进行师生关系的重构;最后,文章道出了重构师生关系的意义所在,以期对当前的课程改革起到一定的推动和促进作用。

【关键词】:
【学位授予单位】:福建师范大学
【学位级别】:硕士
【学位授予年份】:2002
【分类号】:G423.3;G456
【目录】:

  • 内容提要4-5
  • synopsis5-6
  • 中文摘要6-8
  • 前言8
  • 一、 传统师生关系的弊端及成因8-16
  • (一) 传统师生关系的弊端8-14
  • 1、 教学关系9-10
  • 2、 伦理道德关系10-11
  • 3、 法律关系11-12
  • 4、 情感关系12-14
  • (二) 弊端的成因14-16
  • 1、 传统制度课程的规定14-15
  • 2、 应试教育的产物15
  • 3、 教师本身的因素15-16
  • 二、 新课程底下师生角色的重新定位16-20
  • (一) 学生的角色定位17-19
  • 1、 学生是一个现实完整的生命体17
  • 2、 学生是一个发展中的人17-18
  • 3、 学生是一个独特的人18-19
  • (二) 教师的角色定位19-20
  • 1、 教师由传统的知识传授者成为学生学习的参与者、引导者和合作者19
  • 2、 教师由传统的教学支配者、控制者成为学生学习的组织者、促进者和指导者19-20
  • 3、 教师由传统的静态知识占有者成为动态的研究者20
  • 三、 新型师生关系的重新构建20-37
  • (一) 新型师生关系建构的理论基础20-27
  • 1、 哲学观:交往理论20-22
  • 2、 教育观:以人(学生)的发展为本22-24
  • 3、 现代的课程观:课程即复杂的会话24-25
  • 4、 现代的教学观:对话教学25-27
  • (二) 新型师生关系的建构27-37
  • 1、 教学关系27-30
  • 2、 伦理关系30-32
  • 3、 情感关系32-33
  • 4、 法律关系33-35
  • 5、 人际关系35-37
  • 四、 重构新型师生关系的意义37-44
  • (一) 这种新型的师生关系在促进教学方面的积极作用37-40
  • 1、 这种新型的师生关系有利于提高教与学的积极性37-38
  • 2、 这种新型的师生关系有利于提高教学信息传输的有效度38-39
  • 3、 这种新型的师生关系有利于活跃课堂教学气氛39-40
  • 4、 这种新型的师生关系有利于加强课堂教学管理40
  • (二) 这种新型的师生关系在培养学生主体性方面的积极作用40-44
  • 1、 这种新型的师生关系有利于培养学生的能动性41
  • 2、 这种新型的师生关系有利于培养学生的自主性41-42
  • 3、 这种新型的师生关系有利于培养学生的创造性42-44
  • (三) 这种新型的师生关系不仅有利于学生道德的提升和人格的健全发展,同时也有利于教师整个生命价值的体现44
  • 结语44-45
  • 注释45-46
  • 参考文献46-47
  • 致谢47
  • 下载全文 更多同类文献

    CAJ全文下载

    (如何获取全文? 欢迎:购买知网充值卡、在线充值、在线咨询)

    CAJViewer阅读器支持CAJ、PDF文件格式


    【相似文献】

    中国期刊全文数据库 前10条

    1 倪保前;新课程赋予教与学新的内涵[J];山东教育;2003年34期

    2 陈洁;新课程 新感受——参加浙江省《历史与社会》优质课评比观摩活动有感[J];教学月刊(中学版);2004年03期

    3 张秀清;;学生的三种能力必须培养——谈人教版新课程应用题教学策略[J];小学教学参考;2006年14期

    4 张金业;;积极转变教育观念 自觉调整教学行为[J];科教文汇(上半月);2006年07期

    5 张仁芳;;新课程中学生创新思维能力的培养[J];中小学教师培训;2006年05期

    6 吴剑平;;新课程中教与学共同发展[J];中国科教创新导刊;2007年01期

    7 周进军;杨丽霞;;新课程背景下高师公共教育学案例教学初探[J];陇东学院学报(社会科学版);2007年03期

    8 覃正云;;新课程数学教学中的不等式——新课程课堂教学案例分析[J];教师;2007年11期

    9 全芙君;刘爱民;;新课程背景下如何在初中化学教学中渗透人文教育[J];化学教育;2008年01期

    10 王军;;新课程背景下高中课堂教学评价的向度[J];江苏教育研究;2008年06期

    中国重要会议论文全文数据库 前10条

    1 邓华;涂彬;;新课程化学课堂教学目标设计的策略思考[A];中国化学会第三届关注中国西部地区中学化学教学发展论坛论文集[C];2011年

    2 黄永珍;;关于新课程化学课堂教学的检视与思考[A];中国化学会第三届关注中国西部地区中学化学教学发展论坛论文集[C];2011年

    3 刘桂香;;新课程如何转变学生的学习习惯[A];中国化学会第三届关注中国西部地区中学化学教学发展论坛论文集[C];2011年

    4 刘宝会;;新课程下不当教学行为浅谈[A];中国化学会第三届关注中国西部地区中学化学教学发展论坛论文集[C];2011年

    5 孔吉鹏;;精心设计 优化课堂[A];中国化学会第三届关注中国西部地区中学化学教学发展论坛论文集[C];2011年

    6 李小兰;何统华;;浅谈新课程背景下高考化学试题命题[A];中国化学会第三届关注中国西部地区中学化学教学发展论坛论文集[C];2011年

    7 郭开全;;浅谈新课程背景下师范生教学实践能力培养的“缺位”与“补位”:以思想政治教育专业为例[A];语言与文化研究(第八辑)[C];2011年

    8 郭忠辉;;新课程高中化学备考策略探讨[A];中国化学会第三届关注中国西部地区中学化学教学发展论坛论文集[C];2011年

    9 李小兰;;新课程背景下化学课堂教学中学生创新意识和创新能力的培养[A];中国化学会第三届关注中国西部地区中学化学教学发展论坛论文集[C];2011年

    10 周瑞;;新课程背景下改进化学作业的尝试[A];中国化学会第三届关注中国西部地区中学化学教学发展论坛论文集[C];2011年

    中国重要报纸全文数据库 前10条

    1 福建师范大学教育科学与技术学院院长 余文森;[N];中国教育报;2004年

    2 织金县第八中学 陈洁;[N];毕节日报;2010年

    3 新泰市第二中学 张烈军;[N];学知报;2010年

    4 湖北省孝感市第一高级中学副校长 罗国彬;[N];中国教育报;2004年

    5 浙江嘉兴市教育研究院 朱建人;[N];中国教育报;2004年

    6 文久江;[N];中国教师报;2006年

    7 武穴市花桥中心学校校长 周寿山;[N];黄冈日报;2006年

    8 刘肖;[N];中国教育报;2003年

    9 ■特邀嘉宾:海南省教育研究培训院院长蒋敦杰   ■采访人:本报记者于建坤;[N];中国教育报;2005年

    10 本报实习记者 罗静;[N];中国教育资讯报;2002年

    中国博士学位论文全文数据库 前10条

    1 彭智勇;数学新课程发展性评价研究[D];西南师范大学;2004年

    2 肖正德;农村中小学教学改革中的文化冲突问题研究[D];西北师范大学;2008年

    3 鲍道宏;教师课程理解初探[D];华东师范大学;2008年

    4 赵炳辉;新课改视域下教师课程意识研究[D];东北师范大学;2009年

    5 蒋永贵;初中科学新课程实施的现状、影响因素及环境研究[D];上海师范大学;2008年

    6 胡庆芳;美国高中课程发展研究——从失衡发展到基础振兴[D];华东师范大学;2004年

    7 王宪平;课程改革视野下教师教学能力发展研究[D];华东师范大学;2006年

    8 王健;教学实践理性及其合理化[D];南京师范大学;2008年

    9 吕立杰;课程设计的范式与方法[D];东北师范大学;2004年

    10 王占宝;促进学生“充分发展”的教育模式研究[D];南京师范大学;2007年

    中国硕士学位论文全文数据库 前10条

    1 王木水;新课程与学校师生关系的重新构建[D];福建师范大学;2002年

    2 杜静;新课程背景下物理教学有效性研究[D];上海师范大学;2005年

    3 房慧;新课程背景下教师文化的建构[D];广西师范大学;2005年

    4 陈爱忠;新课程有效教学的理念与策略研究[D];江西师范大学;2003年

    5 黄佑生;在新课程中成长——新课程背景下中小学教师自主成长的探讨[D];湖南师范大学;2004年

    6 李丽;新课程下中学历史课堂教学艺术与创新能力的培养探究[D];东北师范大学;2004年

    7 吴红彦;从NJEC的使用看初中英语教师在新课程中的角色[D];华中师范大学;2005年

    8 章文捷;新课程背景下的课堂管理策略[D];南京师范大学;2004年

    9 肖凡;新课程下化学教学中学生自主学习能力的培养[D];华中师范大学;2006年

    10 李爱华;初中化学新课程教学设计的研究与实践[D];山东师范大学;2006年


      本文关键词:新课程与学校师生关系的重新构建,由笔耕文化传播整理发布。



    本文编号:193168

    资料下载
    论文发表

    本文链接:https://www.wllwen.com/jiaoyulunwen/jgkg/193168.html


    Copyright(c)文论论文网All Rights Reserved | 网站地图 |

    版权申明:资料由用户d2746***提供,本站仅收录摘要或目录,作者需要删除请E-mail邮箱bigeng88@qq.co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