缄默知识理论观照下的课堂评价知识三维建构
【参考文献】
相关期刊论文 前3条
1 刘雪飞;;缄默知识理论观照下知识与学习的重构[J];教育导刊;2006年11期
2 谭兆敏;段作章;;近年来关于教师缄默知识的研究综述[J];上海教育科研;2006年10期
3 彭锋;从博兰尼的默识理论看中西绘画[J];文艺研究;2004年04期
相关硕士学位论文 前1条
1 王春红;缄默知识理论对语文教学的启示[D];山东师范大学;2005年
【共引文献】
相关期刊论文 前10条
1 陈凯泉;朱水成;;提高本科教学质量:高校教师教学专业知识构成的视角[J];福建论坛(社科教育版);2008年04期
2 孙玲;徐文彬;;知识观转型过程中知识在三个维度上的变化及其意义[J];教育理论与实践;2010年10期
3 范春香;;默会知识促进教师智慧的生成:意义与可能[J];大学教育科学;2012年02期
4 杨艳花;;2002年以来新课程教师培训研究文献综述[J];教育前沿(理论版);2007年S1期
5 彭锋;后现代美学与艺术的几种倾向[J];饰;2004年04期
6 彭锋;;“不是”之“是”——戴士和油画的写生之境与写意之维[J];文艺研究;2009年02期
7 普文龙;;浅析高校教师的缄默知识及其显性化策略[J];云南农业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2011年02期
8 易苗;叶蓓蓓;蒋祥辉;;数学师范生职前培训中隐性知识的表现及其类型[J];中学数学月刊;2009年06期
9 肖凤玲;屈正良;;缄默知识的实践性教学意义初探[J];职教通讯;2012年04期
10 贺红星;汤慧;;论波兰尼的隐性知识概念[J];中国电化教育;2012年08期
相关博士学位论文 前3条
1 阳利平;教育变革中的语文教师专业素质研究[D];华东师范大学;2008年
2 赵彦俊;“实习支教生”实践性知识生成研究[D];西南大学;2009年
3 朱剑;道心绘境[D];南京艺术学院;2010年
相关硕士学位论文 前10条
1 黄立宇;图式理论在小学语文段落阅读教学中的实验研究[D];苏州大学;2010年
2 杨银玲;新课改下中学英语教师隐性知识的研究[D];宁波大学;2009年
3 王飞;民族传统体育武术专业课程理论基础研究[D];武汉体育学院;2007年
4 余小燕;研究性学习中隐性知识的生成与转化研究[D];西南大学;2007年
5 邓颖;高中语文知识教学研究[D];河北师范大学;2007年
6 孙玲;教师课堂评价知识的三维建构[D];南京师范大学;2008年
7 张丽丽;教师缄默知识及其显性化研究[D];江西师范大学;2008年
8 王东娜;缄默知识观下的教学设计研究[D];湖南师范大学;2010年
9 徐艳华;职业学校教师培训现状及对策研究[D];苏州大学;2010年
10 李焕斌;内隐学习理论在高校排球选项课教学中的应用研究[D];东北师范大学;2010年
【二级参考文献】
相关期刊论文 前10条
1 陈向明;实践性知识:教师专业发展的知识基础[J];北京大学教育评论;2003年01期
2 石中英;缄默知识与教学改革[J];北京师范大学学报(人文社会科学版);2001年03期
3 张爱闻;缄默知识:教师知识权威的基础[J];班主任;2005年03期
4 周秋竹;内隐学习和缄默知识及其对高校心理健康教育的启示[J];鄂州大学学报;2005年04期
5 石中英;缄默知识与师范教育[J];高等师范教育研究;2001年03期
6 熊宜勤,宋凤宁;教师教学专业知识特征分析[J];广西师范大学学报(哲学社会科学版);2005年02期
7 姜凤华,张永;缄默知识与创新教育[J];华南师范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2003年01期
8 江新,郑兰琴,黄荣怀;关于隐性知识的分类研究[J];开放教育研究;2005年01期
9 简世德;从默会知识看大学教学改革[J];现代教育科学;2005年07期
10 王小棉;论教师隐性教育观念的更新[J];教育研究;2003年08期
相关博士学位论文 前2条
1 郭裕建;语感及其心理机制[D];华东师范大学;2002年
2 杨金鑫;汉语的内隐学习研究[D];华东师范大学;2002年
【相似文献】
相关期刊论文 前10条
1 李玉芬;浅议高校图书馆知识管理[J];厦门教育学院学报;2004年04期
2 齐艳霞;尹春洁;;从“隐性知识论”看牛津大学的导师制[J];全球教育展望;2004年09期
3 游麟麟;显性与隐性:获取知识的维度及其实现途径[J];学术交流;2005年07期
4 王继新;贾成净;;促进教师专业发展的教育知识管理策略[J];科技进步与对策;2005年12期
5 王继新;;教育知识管理与教师专业发展[J];软件导刊;2005年01期
6 李文娟;李莹;;实践教师知识管理促进教师专业成长[J];软件导刊(教育技术导刊);2007年04期
7 王俊;;关注涌动的“地下水”[J];小学教学(数学版);2007年04期
8 邓新荣;高务龙;;浅析高校知识管理的实施[J];时代经贸(中旬刊);2007年S3期
9 马韦伟;高燕;江玲;;显隐平衡:学校知识管理的出发点和归宿[J];教育发展研究;2007年10期
10 郭瑜桥;和金生;王咏源;;隐性知识与显性知识的界定研究[J];西南交通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2007年03期
相关会议论文 前10条
1 张昕光;樊治平;王君;;论知识管理战略与信息技术的使用[A];2003年中国管理科学学术会议论文集[C];2003年
2 孙玉霞;沙春艳;王燕嬉;;基于缄默知识的专科病理教学改革策略[A];中华医学会病理学分会2009年学术年会论文汇编[C];2009年
3 刘元芳;彭绪梅;;浅析知识管理在现代远程教育中的应用[A];首届中国科技政策与管理学术研讨会2005年论文集(下)[C];2005年
4 周城雄;刘卓军;;知识管理中知识转换的模式和过程分析[A];首届中国科技政策与管理学术研讨会2005年论文集(下)[C];2005年
5 张志刚;马泽生;;充分运用知识管理 促进新时期治淮事业的持续发展[A];青年治淮论坛论文集[C];2005年
6 殷燕;;学会知识管理 释放隐性能量——浅谈“知识管理理论”对课堂教学的启示[A];江苏省教育学会2006年年会论文集(综合二专辑)[C];2006年
7 杨文志;;现代学术交流运行原理研究[A];学术交流质量与科技研发创新——中国科协第三届学术交流理论研讨会论文集(上)[C];2008年
8 谢s,
本文编号:2563149
本文链接:https://www.wllwen.com/jiaoyulunwen/jgkg/2563149.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