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主页 > 教育论文 > 教改课改论文 >

初中生自爱现状及其与亲社会行为、父母教养方式的关系研究

发布时间:2020-03-28 20:25
【摘要】:自爱是伴随个体一生成长发展的课题,初中阶段是个体自爱发展的重要时期,自爱品质的养成有利于初中生拥有良好的心理素质,形成健全人格。初中生自爱包含生理和心理两个层面,生理层面上对自身生命安全、身体健康的关切和爱护;心理层面上对自我的接纳,对自身价值、能力的肯定和自我完善。以往关于初中生自爱的研究多是理论探讨,缺少量化研究,本研究修订形成了《初中生自爱问卷》并对初中生自爱现状及其与亲社会行为、父母教养方式的关系进行了探讨。本研究采用量化和质化相结合的方法进行研究,包含四个部分。研究一先采用质化研究法对云南省某中学的70名初中生进行自爱问卷调查,再采用量化研究法,通过方便型抽样,对云南省两所中学共450名初中生施测自爱预测问卷进行项目分析和探索性因素分析,后对云南省内的五所中学共1200名初中生(施测对象与自爱预测问卷施测对象不重复)施测修订后的《初中生自爱问卷》、《简易父母教养方式问卷(s-EMBU-C)》及《亲社会行为倾向问卷(PTM)》,收取有效问卷1089份,从有效问卷中随机抽取450份进行自爱问卷的验证性因子分析和信效度检验;研究二、三采用量化研究法,在收集的1089份有效问卷基础上对初中生自爱现状和特点,初中生自爱与亲社会行为、父母教养方式三者的关系进行了分析和探讨;研究四采用质化研究法,对30名初中生进行了访谈,以丰富初中生自爱的研究结果。本研究得出以下结论:(1)初中生自爱是一个四因素结构,包含:自我呵护、自我接纳、自我完善、自我肯定,《初中生自爱问卷》信效度良好,能有效测量初中生的自爱状况。(2)初中生自爱水平良好,其中自我呵护维度得分最高,自我接纳维度得分最低。(3)初中生自爱在性别、是否独生子女、不同民族上不存在显著差异。(4)初中生自爱及其大部分维度在年级、生源地、是否学生干部、家庭月均收入、父母婚姻状况上存在显著差异。初中二年级学生自爱水平显著高于初三和初一学生,来自城镇的初中生自爱水平显著高于来自农村的初中生,担任学生干部初中生自爱水平显著高于非学生干部初中生,家庭月均收入5000元及以上的初中生自爱水平显著高于家庭月均收入5000元及以下的初中生,父母婚姻状况是初婚的初中生自爱水平显著高于父母婚姻状况是离异和再婚的初中生。(5)初中生父母教养方式中父母情感温暖型教养方式得分最高,父母亲拒绝型教养方式得分最低。初中生亲社会行为总分处于中上水平,其中紧急的亲社会行为得分最高,匿名的亲社会行为得分最低。(6)初中生自爱总分及其各维度都与父母情感温暖型教养方式呈显著的正相关。自爱总分、自我接纳与父母拒绝型、父亲过度保护型教养方式呈显著负相关,自我完善和母亲拒绝型教养方式、自我接纳与母亲过度保护型教养方式呈显著负相关。父母情感温暖对初中生自爱有显著正向预测作用,母亲拒绝对初中生自爱有显著负向预测作用。(7)初中生自爱总分、自我呵护、自我肯定和自我完善与亲社会行为及其各维度得分呈显著正相关,自我接纳与匿名的亲社会行为呈显著负相关。初中生自爱对亲社会行为有显著正向预测作用,其中自我呵护、自我完善对初中生亲社会行为有显著正向预测作用,自我接纳对初中生亲社会行为有显著负向预测作用。(8)初中生自爱在母亲温暖型、拒绝型教养方式和亲社会行为间起部分中介作用。
【图文】:

探索性,初中生,碎石,因素


图 3.1 初中生自爱问卷探索性质因子分析碎石图表 3.5 因素分析结果项目 因素 1 因素 2 因素 3 因素 4 共同度 特征值Q27 0.592 0.369 4.770Q28 0.686 0.495Q29 0.673 0.427Q33 0.590 0.355Q34 0.613 0.393Q9 0.691 0.499 2.057Q10 0.781 0.520Q11 0.657 0.527Q12 0.538 0.377Q1 0.646 0.443 1.371Q2 0.872 0.703Q3 0.530 0.382

结构图,初中生,结构图


Q1、Q2、Q3 三个项目归属于同一因子,涉及个体对自己身体健康的关注,合原问卷,命名为“自我呵护”。Q14、Q16、Q17、Q19 四个项目归属于同一因子,涉及个体对自身存在问的克服和自我提升,结合原问卷,命名为“自我完善”。.3 初中生自爱的理论结构结合本次研究结果和万平对大学生自爱提出的定义,由于初中生未成年,,主活动区域在学校和家庭,初中生自爱不包含社会生活中对自身权益、名誉维护相关内容,与大学生自爱结构相比少了自我维护维度,因此需要对初中生自爱构重新定义。初中生自爱包含生理和心理两个层面,生理层面上对自身生命安全、身体健的关切和爱护;心理层面上对自我的接纳,对自身价值和能力的肯定,不断克自身缺陷,逐渐完善自我。初中生自爱的结构如图 3.3。
【学位授予单位】:云南师范大学
【学位级别】:硕士
【学位授予年份】:2019
【分类号】:G78;B844.2

【参考文献】

相关期刊论文 前10条

1 周慧;雷金宝;胡俊;姜国良;;中学生心理健康状况调查[J];浙江预防医学;2014年12期

2 董永海;刘芸;刘磊;何维;彭广萍;殷玉珍;陈婷;毛向群;;中国中学生自杀相关行为报告率的Meta分析[J];中国学校卫生;2014年04期

3 张慧远;;仁者自爱,成己成人——儒家“仁者自爱”思想及对生命教育的启示[J];名作欣赏;2014年08期

4 赵妍妍;;从《尼各马可伦理学》看亚里士多德友爱论中的自爱与友爱[J];福建论坛(人文社会科学版);2013年10期

5 侯红霞;;论亚当·斯密的自爱观[J];中共山西省委党校学报;2013年02期

6 罗祥相;;自爱不自贵——老子生命观思想辩正[J];人文杂志;2012年05期

7 何宁;谷渊博;;自恋与决策的研究现状及展望[J];心理科学进展;2012年07期

8 孙丽;;对长春地区1091名中学生心理健康状况的调查研究[J];中国健康心理学杂志;2012年05期

9 原魁社;;核心价值体系大众化视阈中的自爱教育[J];求实;2012年03期

10 周晖(女);周晖(男);张豹;;自恋与共情及亲社会行为的关系[J];中国临床心理学杂志;2010年02期

相关硕士学位论文 前10条

1 王雪丽;中职生父母教养方式、道德推脱与亲社会行为的现状及其关系研究[D];云南师范大学;2017年

2 苏丽梅;乡镇中学初中生家庭教养方式、道德推脱与亲社会行为的关系研究[D];云南师范大学;2017年

3 陈奇;初中生父母教养方式、应对方式和焦虑的关系[D];浙江大学;2017年

4 吴亚东;高中生父母教养方式、自立人格和亲社会行为的关系研究[D];哈尔滨师范大学;2017年

5 陈宇琪;初中生感恩、领悟社会支持与亲社会行为的关系研究[D];吉林大学;2017年

6 李晋;父母教养方式对初中生利他行为的影响:人格与共情的中介作用[D];山东师范大学;2016年

7 王莉莉;初中生父母教养方式、情绪智力与亲社会行为的关系[D];山东师范大学;2016年

8 周艳蕾;自爱的理论建构及其与积极心理品质、心理健康的关系研究[D];北京林业大学;2016年

9 万平;重庆地区大学生自爱的初步研究[D];重庆师范大学;2016年

10 杨子鹿;不同的观点采择条件下自我—他人重叠对助人行为的影响[D];湖南师范大学;2014年



本文编号:2604874

资料下载
论文发表

本文链接:https://www.wllwen.com/jiaoyulunwen/jgkg/2604874.html


Copyright(c)文论论文网All Rights Reserved | 网站地图 |

版权申明:资料由用户0e133***提供,本站仅收录摘要或目录,作者需要删除请E-mail邮箱bigeng88@qq.co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