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主页 > 教育论文 > 教改课改论文 >

社会阶层、认知偏差和大学生社交焦虑的关系研究

发布时间:2020-04-15 18:03
【摘要】:社交焦虑障碍会使个体在人际交往中产生焦虑和恐惧情绪,并伴有回避行为,对社交焦虑者的人际关系和生活质量都会造成损害。认知偏差被认为是一种信息加工的偏离,研究者发现社交焦虑者普遍存在注意偏差、解释偏差等认知偏差。认知偏差在社交焦虑障碍的发展中发挥着重要的作用,并且导致了症状的持续。人际交往是个体社会化的重要一步,这其中家庭和其带来的社会资源是个体人际活动的重要社会支持。社会阶层作为一种现实因素,必然影响到个体对人际交往预期的判断和在社会交往中的表现。本研究的目的就是主要探讨社会阶层和大学生社交焦虑之间的关系,以及认知偏差在其中所起的作用,并进一步分析社会阶层对认知偏差中注意偏差和解释偏差不同的影响。研究一采用问卷调查法,收集了郑州市三所大学共514名大学生的调查数据,初步探讨了三者之间的关系。研究结果表明:(1)客观社会阶层与社交焦虑得分无显著相关,主观社会阶层与社交焦虑得分呈显著负相关。(2)认知偏差与主观社会阶层呈显著负相关,与社交焦虑得分呈非常显著正相关。(3)认知偏差在主观社会阶层与社交焦虑之间中介效应显著。研究二采用实验法,进一步探究主观社会阶层对社交焦虑的影响,并分析高低社会阶层在具体的认知偏差中是否会出现注意偏差和解释偏差。研究结果表明:(1)低社会阶层的大学生社交焦虑得分显著高于高社会阶层。(2)高低社会阶层对不同面孔刺激反应时均无显著差异。(3)高社会阶层在积极词汇下,模糊情境反应时显著小于基线反应时,在消极词汇下,基线反应时和模糊情境反应时差异不显著。低社会阶层在积极词汇下,基线反应时和模糊情境反应时差异不显著,在消极词汇下,模糊情境反应时显著小于基线反应时。研究结论:(1)相对于高主观社会阶层,低主观社会阶层大学生会有更高的社交焦虑水平。(2)认知偏差在主观社会阶层与社交焦虑之间起到中介作用,主观社会阶层通过认知偏差影响个体社交焦虑。(3)高低社会阶层对面孔图片刺激均不存在注意偏差。对于模糊情境的解释,高社会阶层个体存在积极解释偏差,不存在消极解释偏差,低社会阶层个体存在消极解释偏差,不存在积极解释偏差。
【图文】:

模型图,社交焦虑,社会阶层,中介效应


4.5.2 社会阶层、认知偏差与社交焦虑的描述性统计及相关分析表 2 社会阶层、认知偏差与社交焦虑的描述性统计及相关分析M SD 1 2 3 41 客观社会阶层2 主观社会阶层3 认知偏差4 社交焦虑0.004.398.7246.571.00 11.61 0.528**5.12 -0.0559.32 0.0431-.164** 1-.093* .279** 1由表 2 可得,客观社会阶层与社交焦虑无显著相关(p>0.05),,主观社会阶层与社交焦虑呈显著负相关(p<0.05)。认知偏差与主观社会阶层均呈显著负相关(p<0.05),与社交焦虑呈非常显著正相关(p<0.01)。4.5.3 认知偏差的中介效应分析

实验流程,偏差,情境


图 2 注意偏差实验流程图5.4.3 解释偏差任务实验材料选取许书萍编写的大学生社交模糊情境,包括 20 个与大学生密切相关的生活环境[47]。这些情境包含了教室、宿舍等场合和其他常见活动,如面试和兼职工作,涉及与老师、同伴以及陌生人之间的互动交往。这些用于实验的人际情境都是用歧义句进行描述,在对句子解读时个体可能会产生积极或消极的不同理解。在本研究中,使用材料之前重新对实验材料进行了评定。寻找了 8 名心理学专业研究生,对模糊情境从情境不确定和常见性两个方面对材料进行评定,评分为 7 级评分,其中不确定性平均分为 3.4,常见性评分为 5.5 分,说明实验材料具有模糊性和常见性。本研究的实验逻辑为,在不呈现模糊情境的条件下,被试对词语的的反
【学位授予单位】:郑州大学
【学位级别】:硕士
【学位授予年份】:2019
【分类号】:B844.2

【相似文献】

相关期刊论文 前10条

1 包海丽;;我校女大学生形体认知偏差与其引起的满意度的调查分析[J];浙江国际海运职业技术学院学报;2017年02期

2 邓联胜;陈建;;运用移动信息化暴露和纠正学生认知偏差的实践与案例[J];中学化学教学参考;2018年22期

3 鲁智;;认知偏差对设计决策的影响研究——以伦敦地铁图优化设计为例[J];艺术科技;2019年03期

4 芦芳;;自我认知偏差研究综述[J];科学咨询(科技·管理);2018年01期

5 邓联胜;;基于暴露和纠正学生认知偏差的校本作业设计与批改[J];中学化学教学参考;2015年08期

6 曹方圆;;纠正认知偏差,提升数学学力——数学概念学习中认知偏差的成因分析及应对策略[J];数学教学研究;2017年02期

7 宋科;“老师,我听你的!”——一位认知偏差学生的心理辅导手记[J];辽宁教育;2005年05期

8 王立娜;;中职学生社会认知偏差的原因及对策[J];成才之路;2013年25期

9 高峰;浅析数学教师的认知偏差及其成因[J];中学数学;1994年08期

10 石永东;蒲小红;;大学生负性情绪与赌博认知偏差和赌博成瘾的关系[J];中国心理卫生杂志;2017年07期

相关会议论文 前10条

1 郭海锟;陈青萍;;膜拜成员认知偏差特征及与抑郁情绪关系的研究[A];第十九届全国心理学学术会议摘要集[C];2016年

2 侯瑞鹤;俞国良;;字对关联强度和关联方向对学习不良儿童元认知偏差的效应[A];第十一届全国心理学学术会议论文摘要集[C];2007年

3 李静;;大学生认知偏差问卷的编制及信效度检验[A];中国心理卫生协会第六届学术研讨会暨第二届全国心理咨询师大会论文集[C];2011年

4 孙文萃;黄炜;;试论风险沟通在药品安全管理中的作用[A];2012年中国药学会药事管理专业委员会年会暨“十二五”医药科学发展学术研讨会论文集(上册)[C];2012年

5 金林群;;大学生形体认知偏差引起的满意度与体育锻炼行为的关系[A];第九届全国运动心理学学术会议论文集[C];2010年

6 陈锐;;受众的认知偏差与心理压力——浅析寻医问药类广播节目的危害性[A];北京市社会心理学会2006年学术年会论文摘要集[C];2006年

7 甘硕秋;赵小军;葛国宏;胡超异;石常秀;;网络成瘾大学生自我效能感对其认知偏差影响的实证研究[A];增强心理学服务社会的意识和功能——中国心理学会成立90周年纪念大会暨第十四届全国心理学学术会议论文摘要集[C];2011年

8 杨碧漪;李红柳;;中和效应研究(会议论文摘要)[A];中国社会心理学会2006年学术研讨会论文集[C];2006年

9 陈聪;田录梅;;认知偏差与大学生情绪情感健康的关系:自尊的中介作用[A];第十八届全国心理学学术会议摘要集——心理学与社会发展[C];2015年

10 刘云鹏;;给每一个学生一片蓝天[A];新世界中国教育发展论坛(第三卷)[C];2007年

相关重要报纸文章 前10条

1 余胜良 证券时报记者;认知偏差无处不在[N];证券时报;2019年

2 编译 丁林;认知偏差让你越来越悲观[N];北京科技报;2018年

3 山西 宋鹏伟 四川 朱昌俊;拒为高考让路的广场舞,让不让他跳?[N];新华日报;2017年

4 吴晔;缘何出现自我认知偏差?[N];浙江日报;2013年

5 董天策 重庆大学新闻学院;社会认知偏差与非理性表达[N];重庆日报;2015年

6 贾伟;纠正投资的几个认知偏差[N];经济日报;2007年

7 本报评论员 易艳刚;警惕GDP认知偏差致东西部现新差距[N];新华每日电讯;2011年

8 本报记者 朱益民;A股后3000点时代:集体认知偏差再现?[N];21世纪经济报道;2009年

9 禹海君;祈福无可厚非,迷信则是认知偏差[N];上海法治报;2015年

10 李静萍 李锁云;投资决策中的认知偏差[N];山西日报;2003年

相关博士学位论文 前10条

1 蔡峗;短视认知偏差与财务舞弊行为[D];暨南大学;2010年

2 王军;管理决策中的个体认知偏差研究[D];辽宁大学;2009年

3 付保第;高新技术企业知识型员工认知偏差、工作满意度与离职倾向关系研究[D];辽宁大学;2015年

4 公言磊;财务分析师盈余预测乐观倾向成因研究[D];东北财经大学;2010年

5 林海芬;引进型管理创新的企业家决策机理研究[D];大连理工大学;2012年

6 孙跃;产业集群知识员工离职风险感知对离职意愿影响研究[D];华中科技大学;2009年

7 吴国灿;基于战略的业务单元业绩评价研究[D];西南财经大学;2010年

8 吴玉桐;基于有限理性的中国个体投资者行为与投资策略研究[D];哈尔滨工程大学;2008年

9 詹碧文;现代汉语报纸新闻语言证据范畴考察[D];上海师范大学;2011年

10 彭浩晟;民国医事法与医事诉讼研究(1927-1937)[D];西南政法大学;2012年

相关硕士学位论文 前10条

1 田甜;行人闯红灯行为决策中认知偏差的实证研究[D];深圳大学;2018年

2 谭东超;社会阶层、认知偏差和大学生社交焦虑的关系研究[D];郑州大学;2019年

3 刘文鑫;注意偏向训练对抑郁症患者认知偏差的干预作用[D];皖南医学院;2018年

4 秦枫婷;高、低赌博相关认知群体的感觉寻求倾向及其与near-miss效应的关系[D];河南大学;2018年

5 宋寅悦;司法裁判中的认知偏差现象研究[D];华东政法大学;2018年

6 张潇;公务员的认知偏差现状及其对政务诚信行为的影响研究[D];重庆大学;2018年

7 张凤军;消费者众筹购物决策的认知偏差及实证研究[D];西南政法大学;2016年

8 孙素青;管理者即兴决策模式、认知偏差和风险行为关系的实证研究[D];太原科技大学;2016年

9 李淑颖;中学思想政治课中学生社会认知偏差问题研究[D];东北师范大学;2013年

10 杨裕萍;高、低赌博认知偏差大学生的冲动性特征研究[D];中南大学;2013年



本文编号:2628826

资料下载
论文发表

本文链接:https://www.wllwen.com/jiaoyulunwen/jgkg/2628826.html


Copyright(c)文论论文网All Rights Reserved | 网站地图 |

版权申明:资料由用户ae4d4***提供,本站仅收录摘要或目录,作者需要删除请E-mail邮箱bigeng88@qq.co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