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主页 > 教育论文 > 教改课改论文 >

社会公益组织参与教育扶贫模式的优化研究

发布时间:2020-05-07 21:11
【摘要】:教育扶贫,作为精准扶贫精准脱贫的长效机制,在扶贫攻坚中有助于提升贫困人口的素质,激发贫困人口脱贫致富的内生动力,防止贫困代际传递,助力精准扶贫精准脱贫目标的实现。目前,在扶贫工作中居于主体地位的政府,通过积极进行教育扶贫战略方针的顶层设计、组织实施教育扶贫的行动措施、加大对农村教育发展的经费投入等工作,推动了教育扶贫的深入实施,并取得了重大的成效。然而,作为教育扶贫的主导力量,我国政府在开展教育扶贫工作过程中,逐渐暴露出在满足贫困主体多元教育需求,教育资源有效投入和相关政策精准落实等方面的局限性。为了弥补工作的不足,推动扶贫工作的顺利开展,政府逐渐调整扶贫开发的战略格局和政策安排,积极寻求多元力量支持。同时,伴随现代化社会治理体系的形成,处于快速发展阶段的社会公益组织,也已积极参与到教育扶贫工作中来,凭借强烈的使命感、责任感,以及形式多样、运作灵活等特点,在促进贫困地区教育发展,提高农村劳动者素质等方面发挥独特优势、不断创新扶贫模式。因此,政府主导下以社会公益组织为代表的社会力量广泛参与扶贫必然成为中国特色贫困治理方案的重要内涵。本文立足于国家教育扶贫战略思想和相关政策发展的大背景,以政府和社会公益组织两大扶贫主体的角度为切入点,以“社会公益组织参与教育扶贫模式的优化”为研究主题,从四个部分进行阐释。并且在正式论述之前,结合对国内外相关理论研究成果的梳理,指出本研究的价值与意义。首先,本文从社会公益组织参与教育扶贫的理论支持与现实需要着手,论证社会公益组织参与教育扶贫的重要性。其中,全面分析了当前政府主导的教育扶贫工作的不足,指出当前的教育扶贫存在资源供给不足,教育扶贫的精准度和效率较为低下的问题,说明社会公益组织参与教育扶贫有着强烈的现实需要;接着,第二部分立足于社会公益组织的自身特征,对组织参与教育扶贫的实践行动进行分析总结,归纳出社会公益组织参与教育扶贫的主要模式:外延式教育扶贫模式与内涵式教育扶贫模式,而且当前社会公益组织的教育扶贫行动愈发倾向于选择后一模式。强调社会公益组织参与教育扶贫的实践优势,包括开展教育扶贫的瞄准度和成功性更高、专业性和高效性更强、扶贫工作的民主性和创新性更优。同时也指出现行模式下由于获取资源获取补偿的不足、外部制度约束和自身能力有限使得社会公益组织面临的发展挑战与实践困境。面对当前的工作困境与模式发展预期,社会公益组织如何更好地应对扶贫中的挑战,优化参与教育扶贫的模式?本文选择了由北京立德未来助学公益基金会设立的美丽中国支教项目,这是社会公益组织参与农村教育扶贫较为成功的一个创新实践项目。笔者曾作为该项目校园团队的核心成员亲身参与项目宣传推广与志愿者招募活动。在两年多时间里,深入招募及支教一线了解项目运作与发展动态,并参加基金会围绕该项目举办的主题论坛与培训活动,多次与项目老师和主要工作人员交流对话,获得了大量一手的项目资料与分析报告,选择该案例具有一定的实践基础和现实价值。本文的第三部分围绕该项目进行了个案分析,着重描述了该项目的特色运行、输出模式和长期影响力模式,并指出项目可供思考借鉴的经验。借助案例分析展示了社会公益组织参与贫困地区教育扶贫的积极探索,并由个例出发进一步探讨在政府主导的扶贫体系中,如何推动社会公益组织发展,优化参与教育扶贫模式。最后,结合前文的分析总结,本文最后一部分从政府制度支持和社会公益组织自生发展的两个方面,明确社会公益组织教育扶贫工作发展的路径对策,对优化社会公益组织参与教育扶贫的模式提出建议。强调政府要完善优化制度政策环境,为社会公益组织提供更有力的制度支持与更广阔的活动空间、做好社会公益组织参与教育扶贫的存量开发和政策引导、通过宣传和支持,培育公益精神,鼓励更多的社会力量参与。同时,社会公益组织要不断提升自身综合能力,完善组织结构和运营体系,提高参与教育扶贫的专业化水平,与政府、企业等其他社会组织积极沟通协作,完善合作机制,基于“互联网+”技术,探索组织扶贫的新功能。总之,在教育扶贫工作深入开展的背景下,作为大扶贫开发的主体之一,社会公益组织在参与教育扶贫过程中,面对发展中的问题和挑战,需要积极优化参与模式,与政府共同推动教育扶贫工作的新发展。
【学位授予单位】:南京大学
【学位级别】:硕士
【学位授予年份】:2019
【分类号】:D632.9;G521

【相似文献】

相关期刊论文 前10条

1 赵风;李放;;社会公益组织退出机制研究[J];江海学刊;2016年03期

2 鲁金抗;;我国社会公益组织现代转型的专业路径探析[J];现代职业教育;2016年33期

3 虞谷民;;政府与社会公益组织协同机制探析[J];党政论坛;2012年08期

4 戴军;;社会公益组织的品牌化突围[J];社会与公益;2012年11期

5 李道霞;;基于比较视角的高校公益社团社会化探析[J];文教资料;2018年30期

6 武豹;张传忠;;对社会公益组织实现自身价值诉求的思考[J];科技经济导刊;2018年13期

7 张清娥;李斌;胡妍华;;社会公益组织有效破解服务群众难题探析——以江西省南昌市青云谱区创新社会组织发展为例[J];南昌师范学院学报;2016年06期

8 姜杰凡;李剑波;;社会公益组织绩效评价体系研究[J];经济研究参考;2015年63期

9 孙蔚;;论民办社会公益组织的志愿者管理[J];人力资源管理;2014年02期

10 刘祥鹏;曹树国;;公益微电影叙事艺术[J];传播力研究;2018年11期

相关会议论文 前2条

1 张s,

本文编号:2653553


资料下载
论文发表

本文链接:https://www.wllwen.com/jiaoyulunwen/jgkg/2653553.html


Copyright(c)文论论文网All Rights Reserved | 网站地图 |

版权申明:资料由用户5644b***提供,本站仅收录摘要或目录,作者需要删除请E-mail邮箱bigeng88@qq.co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