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主页 > 教育论文 > 教改课改论文 >

权力认知对反应性和主动性攻击儿童的不同影响

发布时间:2020-05-07 22:36
【摘要】:权力的隐喻表征通常与空间大小相对应,即人们习惯于用空间大小来映射权力的强弱。以往研究表明,大小会影响权力概念的加工,绘画成为一项研究儿童隐喻发展的新方式。另外,权力与攻击行为密切相关,但很少有人研究主动性攻击儿童与反应性攻击儿童对权力的认知,那这两种攻击类型对权力的认知是否具有差异呢?实验一为探知儿童对主动性攻击者和反应性攻击者的权力认知状况,先进行不同攻击类型被试的筛选。选取天津市某小学四五年级652名小学生为被试,参考Crick和Dodge(1987)的做法进行反应性攻击儿童与主动性攻击儿童的筛选。之后采用两因素混合实验设计以攻击情境(主动性攻击情境、反应性攻击情境)为组内变量,被试类型(正常、反应性攻击、主动性攻击)为组间变量,设置了主动性和反应性攻击情境各3个绘画主题,以不同攻击情境中的被攻击者面积和攻击者面积为因变量,考察了不同类型的儿童在两项绘画任务中对主动性攻击者和反应性攻击者的权力认知。结果发现:(1)无论哪种类型的儿童,都认为在主动攻击情境中攻击者的权力大于反应性攻击情境中攻击者的权力;在主动攻击情境中被攻击者的权力小于反应性攻击情境中被攻击者的权力;(2)主动性攻击儿童与正常儿童和反应性攻击儿童相比较认为反应攻击情境中攻击者的权力大于被攻击者的权力;(3)反应性攻击儿童与正常儿童相比较认为反应攻击情境中被攻击者的权力大于攻击者的权力。实验二考察改变主动性攻击儿童和反应性攻击儿童的权力后,是否会改变其攻击行为。在实验二中,采用被试间设计,通过虚假测试与采用情境模拟启动的方式来启动权力感,探知在降低主动性攻击儿童和反应性攻击儿童的权力后,是否会降低其攻击行为。将主动性攻击儿童28名,反应性攻击儿童和正常儿童各40名。每种类型的儿童随机分配到高权力组和低权力组,每组人数相等。在控制完其权力高低后,用竞争反应时攻击范式来测量其攻击行为。结果发现:(1)对主动性攻击儿童与正常儿童,权力感高的一方比权力感低的一方表现出更强的攻击性;(2)权力高低对反应性攻击儿童的攻击强度无影响。综合实验一和实验二,发现个体权力的高/低与其主动性攻击行为密不可分:对于三种类型的儿童都认为主动性攻击儿童的权力大于反应性攻击儿童的权力、提高主动性攻击儿童的权力感其攻击行为的强度明显增强。因此在日常教育中,教育者应该用心注意权力在学生中的分配平衡,以免因权力的不平衡造成更多的相互攻击行为。
【图文】:

情境,攻击者,主效应,事后检验


攻击情境的主效应显著(/K0.001),被试类型的主效应不显著(p=0.25试类型的交互作用显著(p<0.05)。逡逑击情境进行LSD事后检验,结果如图4:逡逑

攻击者,情境,面积,主动攻击


逦正常逡逑图3不同被试类型中两种攻击情境的攻击者面积大小比较逡逑如图3所示,在反应性攻击儿童中,在主动攻击情境中攻击者的面积显著大于反应逡逑攻击情境中攻击者的面积(/?<0.001);在正常儿童中,,在主动攻击情境中攻击者的面积逡逑显著大于反应攻击情境中攻击者的面积0<0.001),分别说明反应性攻击儿童认为主动逡逑攻击情境中攻击者的权力大于反应攻击情境中攻击者的权力;正常儿童认为主动攻击情逡逑境中攻击者的权力同样大于反应攻击情境中攻击者的权力。逡逑15逡逑
【学位授予单位】:天津师范大学
【学位级别】:硕士
【学位授予年份】:2019
【分类号】:B844.1

【相似文献】

相关期刊论文 前10条

1 邢燕雷;;不利教养方式与儿童的主动性及反应性攻击[J];湖南民族职业学院学报;2011年03期

2 张栋玲;王美芳;;初中生道德脱离与主动性攻击反应性攻击的关系[J];中国学校卫生;2013年12期

3 黄丹媚;;反社会人格障碍与攻击的相关研究[J];科技信息(科学教研);2007年18期

4 彭进;;3-6岁儿童攻击行为现状和教育策略研究[J];特立学刊;2014年06期

5 聂衍刚;梁梓勤;窦凯;王瑞琪;;青少年反应性攻击和结果评价的ERPs研究:基于自我控制资源的视角[J];心理科学;2018年01期

6 李晔;王利刚;周文娇;高文斌;;中学生网络攻击行为与愤怒[J];中国心理卫生杂志;2012年07期

7 王朋朋;张劲松;;儿童与青少年攻击行为的神经病理机制及功能性磁共振成像研究进展[J];教育生物学杂志;2014年02期

8 李颖;沙翠霞;宫磊;;大学生攻击行为研究及对高校思想政治教育工作的启示[J];高教学刊;2016年12期

9 杜文轩;刘金;;初中生反应性攻击行为认知机制及干预[J];中小学心理健康教育;2011年07期

10 杨丽珠;杜文轩;沈悦;;特质愤怒与反应性攻击的综合认知模型述评[J];心理科学进展;2011年09期

相关会议论文 前10条

1 赵慧林;娄萍;董美慧;纪林芹;;同伴拒绝与主动性攻击、反应性攻击的关系:气质和性别的调节作用[A];第二十一届全国心理学学术会议摘要集[C];2018年

2 高爽;张向葵;崔梦舒;徐芮;刘明东;;小学2-4年级儿童自恋与反应性攻击:自尊的中介作用[A];第二十届全国心理学学术会议--心理学与国民心理健康摘要集[C];2017年

3 麦毅俊;王孟成;刘拓;;基于项目反应模型和因子分析法的“反应性-主动性攻击”量表的简化[A];第二十一届全国心理学学术会议摘要集[C];2018年

4 岳盈盈;寇_g;;初中生自尊与攻击行为关系研究[A];北京市社会心理学会2007年学术年会论文摘要集[C];2007年

5 权方英;夏凌翔;;敌意归因偏向与反应性攻击关系的纵向研究[A];第二十届全国心理学学术会议--心理学与国民心理健康摘要集[C];2017年

6 梁梓勤;聂衍刚;窦凯;李菁菁;;青少年反应性攻击和结果评价的ERPs研究:基于自我控制资源的视角[A];第二十届全国心理学学术会议--心理学与国民心理健康摘要集[C];2017年

7 周广敏;周广东;;同伴关系与儿童的反应性和主动性攻击[A];第二十届全国心理学学术会议--心理学与国民心理健康摘要集[C];2017年

8 赵辉;张卓;杨波;;冷酷无情特质与犯罪[A];第二十届全国心理学学术会议--心理学与国民心理健康摘要集[C];2017年

9 滕召军;刘衍玲;;中职生神经质与攻击情绪认知的关系:特质愤怒的中介作用[A];心理疾患的早期识别与干预——第三届心理健康学术年会论文集[C];2013年

10 赵子仪;潘斌;陈亮;;攻击行为与中职生的同伴地位:变量定向和个体定向的研究[A];第二十一届全国心理学学术会议摘要集[C];2018年

相关博士学位论文 前2条

1 贾守梅;学龄前儿童攻击性行为的家庭系统研究[D];复旦大学;2013年

2 胡发稳;族际冲突信息的加工机制[D];上海师范大学;2015年

相关硕士学位论文 前10条

1 张秦;初中生人际开放与反应性攻击:敌意归因偏向的中介作用[D];西南大学;2019年

2 孙彤;权力认知对反应性和主动性攻击儿童的不同影响[D];天津师范大学;2019年

3 刘宇飞;后倚的坐姿降低愤怒感[D];河北师范大学;2019年

4 郭玲静;如何减少反应性攻击:不同补偿方式对自我损耗的补偿[D];北京体育大学;2018年

5 康浩;敌意情境下自我控制对初中生反应性攻击的影响[D];河北师范大学;2018年

6 郑频波;团体辅导对初中生反应性攻击行为的干预研究[D];南京师范大学;2016年

7 邢燕雷;执行功能、父母教养方式与儿童主动性及反应性攻击行为的关系[D];山东师范大学;2009年

8 汪文博;办公场景中蔑视对绩效和反应性攻击的影响与反刍的调节作用[D];宁波大学;2017年

9 李梦娇;小学2-4年级儿童二级错误信念、同伴关系与攻击行为的特点及其关系[D];河南大学;2016年

10 马原啸;依恋风格预测社会拒绝背景下的攻击行为[D];西南大学;2017年



本文编号:2653651

资料下载
论文发表

本文链接:https://www.wllwen.com/jiaoyulunwen/jgkg/2653651.html


Copyright(c)文论论文网All Rights Reserved | 网站地图 |

版权申明:资料由用户2aee8***提供,本站仅收录摘要或目录,作者需要删除请E-mail邮箱bigeng88@qq.co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