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主页 > 教育论文 > 教改课改论文 >

幼儿社会情绪特征及其与学龄前儿童行为的相关性研究

发布时间:2020-05-29 21:12
【摘要】:研究背景与目的:情绪是心理学研究的经典话题,情绪的社会化是人心理发展必经的过程。与情绪的生物学研究不同,从社会层面剖析情绪直到20世纪80年代末才获得质的飞跃。幼儿期是情绪社会化的重要阶段,基于婴儿期社会性和情绪脑机制的逐步完善,幼儿期社会性和情绪发展迅速。2003年Carter AS等人完成编制的《The Infant-Toddler Social and Emotional Assessment(ITSEA)》量表,为研究幼儿社会性和情绪发展提供了测量依据。经过张建端等人2005年对中国城市幼儿人群的国内标准化和2008年的进一步修订,国内关于城市幼儿社会性和情绪问题的研究逐渐增多,并呈现了不同地区城市幼儿社会性和情绪问题检出现状及其影响因素,也指出了幼儿社会性和情绪发展的重要性。本研究旨在了解南京城市幼儿社会性及情绪问题发生率及其影响因素,了解幼儿期社会性和情绪特征与学龄前期行为问题因子的相关性,为门诊对幼儿社会性和情绪发展的早期干预提供有力依据。研究方法:选取2013年9月~2014年3月间南京市鼓楼区和南京市玄武区6个街道的1020名幼儿,完成中国城市幼儿社会情绪评估量表(CITSEA)、1~3岁儿童家庭养育环境问卷(城市版)及12~36个月儿童社会人口学问卷调查;跟踪3年,随访198例幼儿至学龄前期,并于2016年8月~2016年11月间完成儿童行为量表(CBCL/4~16)及3~6岁儿童家庭养育环境问卷(城市版)调查。通过EpiData3.0建立数据库并进行双份录入,使用SPSS18.0统计软件对录入数据进行统计分析,采用t检验、卡方检验、方差分析、相关分析及一般线性回归、多元逐步回归等方法,P0.05为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主要研究结果:(1)幼儿平均年龄为23.16±8.05月龄,其社会性和情绪问题检出率达到22.35%,其中外显行为域、内隐行为域、失调域及能力域的检出率分别为8.04%、4.12%、7.16%及9.80%。(2)幼儿社会性和情绪发展的影响因素包括幼儿年龄(c~2=16.623,P0.01)、家庭养育环境(c~2=54.574,P0.01)、父亲文化程度(c~2=19.110,P0.01)、母亲文化程度(c~2=12.049,P0.01)、家庭人口数(c~2=13.115,P0.01)、家庭月总收入(c~2=9.576,P0.05)、近两年重大生活事件发生情况(c~2=4.168,P0.05)、母亲孕期睡眠质量(c~2=6.037,P0.05)、孕期饮食情况(c~2=7.712,P0.05)、父母对孩子的教养方式(c~2=39.647,P0.01)及面对儿童提出不合理要求时父母的态度(c~2=42.824,P0.01)。(3)在母亲孕期进行过胎教的人群中,幼儿社会性和情绪发展受音乐(c~2=10.739,P0.01)和语言(c~2=10.822,P0.01)胎教方式的影响;在儿童生后进行过早期教育的人群中,幼儿社会性和情绪发展受亲子游戏(c~2=12.823,P0.01)等早期教育方法的影响。(4)儿童学龄前期不同行为问题因子与幼儿期社会性和情绪外显行为域、内隐行为域分数具有相关性(P0.05);与外显行为域中的活动度/冲动性、攻击性/反抗性及同伴攻击3个维度分数、内隐行为域中的忧郁/退缩、焦虑、恐惧、焦虑/强迫现象及分离焦虑5个维度分数、失调域中的睡眠、负性情绪、饮食及感官的敏感性4个维度分数以及能力域中的依从性维度分数具有相关性(P0.05)。未发现女童行为中的肥胖因子与其幼儿期社会性和情绪各领域、各维度分数方面具有相关性(P0.05)。(5)除女童躯体诉述、肥胖及性问题因子分数外,其他各行为问题因子与外显行为域分数或失调域分数存在一定的线性回归关系;除男童性问题分数和女童肥胖分数外,其他各行为因子与外显行为域中的活动度/冲动性或攻击性/反抗性维度分数、内隐行为域中忧郁/退缩分数、恐惧分数、焦虑/强迫分数或分离焦虑维度分数、失调域中饮食维度分数、感官的敏感性或负性情绪维度分数、能力域中的依从性具有线性回归关系。研究结论:南京市城市幼儿社会性和情绪问题检出率处在已知调查发生率的较高水平,需要引起政府及家长重视。城市幼儿社会性和情绪发展受到幼儿年龄、家庭养育环境、父、母文化程度、家庭人口数、家庭月总收入、近两年重大生活事件发生情况、母亲孕期睡眠质量及饮食情况、父母教养方式及当儿童提出不合理要求时父母的态度等因素影响。在孕期进行过胎教的人群中,音乐、语言方式是幼儿社会性和情绪发展的影响因素;在生后开展早期教育的人群中,采用亲子游戏可以减少幼儿社会性和情绪问题发生率。儿童幼儿期社会性和情绪各领域、各维度分数可以对学龄前期行为问题因子相关的行为问题实现一定程度的预测。这为门诊干预幼儿期社会性和情绪问题提供了理由与依据。
【学位授予单位】:东南大学
【学位级别】:硕士
【学位授予年份】:2019
【分类号】:B844.12

【参考文献】

相关期刊论文 前10条

1 刘红霞;曾先锋;;近年来社会情绪研究综述[J];山东社会科学;2015年S2期

2 何守森;张艳;安祥美;周亚平;王静;倪晨曦;李燕;唐敬海;;家长育儿教育对幼儿情绪社会性发展的影响[J];中国儿童保健杂志;2015年09期

3 吴丹丹;赵兆;陈一心;;儿童情绪障碍的研究进展[J];中国儿童保健杂志;2014年03期

4 冯承芸;魏新燕;刘建华;闵杰;牛丽;李佳楠;张珍;夏娜;刘岚;冯思漩;;深圳实施儿童早期发展项目对幼儿情绪社会性影响研究[J];中国儿童保健杂志;2013年06期

5 柳昀哲;张丹丹;罗跃嘉;;婴儿社会和情绪脑机制的早期发展[J];科学通报;2013年09期

6 刘晓慧;石淑华;;音乐早教对婴幼儿情绪社会性发展的影响[J];中国社会医学杂志;2013年01期

7 赵振国;;隔代教养对幼儿情绪调节策略发展影响的城乡差异研究[J];心理研究;2012年04期

8 杜亚松;;儿童情绪障碍的识别和干预[J];中国儿童保健杂志;2011年12期

9 万国斌;;幼儿情绪障碍的诊断与治疗[J];中国儿童保健杂志;2011年12期

10 静进;;我国儿童青少年面临的主要心理卫生问题及对策[J];中国心理卫生杂志;2010年05期

相关博士学位论文 前1条

1 张建端;《12~36月龄幼儿情绪社会性评估量表》修订研究[D];华中科技大学;2008年

相关硕士学位论文 前2条

1 张尧;亲子互动对12-24个月幼儿情绪社会性影响的研究[D];哈尔滨师范大学;2016年

2 潘瑞锋;共同养育的发展变化对婴儿行为问题的影响:6-24个月的追踪[D];首都师范大学;2013年



本文编号:2687508

资料下载
论文发表

本文链接:https://www.wllwen.com/jiaoyulunwen/jgkg/2687508.html


Copyright(c)文论论文网All Rights Reserved | 网站地图 |

版权申明:资料由用户57208***提供,本站仅收录摘要或目录,作者需要删除请E-mail邮箱bigeng88@qq.co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