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主页 > 教育论文 > 教改课改论文 >

初中生社交焦虑、抑郁症状与孤独感的关系研究

发布时间:2020-06-03 21:48
【摘要】:目的本研究目的是了解初中生社交焦虑、抑郁症状和孤独感的现状,探讨孤独感、社交焦虑和抑郁症状三者间的关系,为社区和学校开展青少年健康教育提供科学的依据。方法本研究采用便利整群抽样的方法,于2017年4-5月,抽取锦州市某所中学1732名学生,使用一般人口学资料量表、青少年社交焦虑量表、流调中心抑郁量表和青少年孤独感问卷表进行调查。运用SPSS21.0软件进行数据录入和一般描述性分析、Pearson相关性分析、t检验及方差分析;运用SPSS21.0的Process Bootstrap程序对中介效应进行验证,并采用AMOS22.0构建结构方程模型进一步验证中介效应。结果1、社交焦虑得分为(23.91±9.08)分,在年级、家庭状况、是否为独生子女方面,初中生社交焦虑得分存在统计学差异(p㩳0.05)。2、抑郁症状得分(17.70±10.22)分;在性别、年级、学生干部经历、家庭状况方面,初中生抑郁症状得分存在统计学差异(p㩳0.05)。3、孤独感得分为(33.23±11.92)分;在年级、学生干部经历、家庭状况方面,初中生孤独感得分存在统计学差异(p㩳0.05)。4、抑郁症状总分及各维度得分与孤独感总分及各维度得分均呈正相关(r=0.226~0.518,P均0.01),社交焦虑总分及各维度得分与孤独感总分及各维度得分均呈正相关(r=0.196~0.346,P均0.01),抑郁症状总分及各维度得分与社交焦虑总分、陌生环境下的社会回避及苦恼维度得分和一般环境下的社会回避及苦恼维度得分呈正相关(r=0.104~0.411,P均0.01),害怕否定评价维度得分与抑郁症状总分及抑郁情绪维度得分、躯体症状维度得分和人际关系维度得分呈正相关(r=0.256~0.296,P均0.01)。5、初中生社交焦虑中对抑郁症状的总效果显著λ=0.463(LLCI=0.411,ULCI=0.515);社交焦虑对抑郁症状直接效果显著λ=0.299(LLCI=0.246,ULCI=0.352);孤独感三个因子共同发挥的中介作用显著(LLCI=0.135,ULCI=0.196),作用大小为0.164;在孤独感3个中介路径中家庭关系孤独(LLC=0.045,ULCI=0.090)、友谊关系孤独(LLCT=0.010,ULCI=0.045)、集体关系孤独(LLCI=0.055,ULCI=0.095)中介作用显著,中介作用大小依次为0.065、0.026、0.073;孤独感在初中生抑郁症状与社交焦虑之间起部分中介作用。结论1、高年级、非独生子女、非学生干部及家庭不和睦初中生的社交焦虑程度较高;高年级、非学生干部及家庭不和睦初中生的抑郁和孤独感水平较高。2、初中生社交焦虑、抑郁症状及独孤感三个变量间存在正相关关系。3、初中生社交焦虑、孤独感对抑郁症状有重要影响;孤独感中的家庭关系孤独、友谊关系孤独及集体关系孤独因子在社交焦虑与抑郁症状之间均发挥部分中介作用,其中集体关系孤独的中介作用最大。
【图文】:

社交焦虑,孤独感,中介模型,初中生


图 1 孤独感在社交焦虑与抑郁症状间的中介模型(n=1732)注:图中为标准化的路径系数;F2:抑郁症状;FNE:害怕否定评价;SAD-New:陌生环境下的社会回避及苦恼; SAD-General:一般环境下的社会回避及苦恼。讨论、初中生社交焦虑、抑郁症状和孤独感现状及不同人口学特征(一)初中生社交焦虑现状及不同人口学特征本研究显示初中生的社会交往情况是健康的,整体上不存在社交焦虑问题。与以往的研究相符[37]。初中生社交焦虑是一个值得社会和学校关注的问题。初生正处于人生的过渡期,他们的心理敏感而脆弱,发展不够成熟,当面对学业力、人际关系等各方面问题困扰时,,他们通常不能采取及时有效的处理办法,
【学位授予单位】:锦州医科大学
【学位级别】:硕士
【学位授予年份】:2019
【分类号】:G444

【参考文献】

相关期刊论文 前10条

1 周晗;朱晓娟;张姗姗;赵艳娟;安洪庆;;潍坊地区13~19岁青少年社交焦虑障碍现状及影响因素分析[J];中国医院统计;2016年02期

2 李宏;宋丽萍;何兴鑫;常碧如;王捚杰;;积极心理学视角下预防青少年抑郁的研究进展[J];医学与哲学(A);2016年02期

3 赵洁;王世嫘;林艳艳;;山东省初中生抑郁的流行病学特征及相关因素调查[J];青少年学刊;2015年05期

4 吴晓薇;黄玲;何晓琴;唐海波;蒲唯丹;;大学生社交焦虑与攻击、抑郁:情绪调节自我效能感的中介作用[J];中国临床心理学杂志;2015年05期

5 苏倩怡;曾伟楠;;大学生社交焦虑与自尊孤独感的关系[J];校园心理;2015年04期

6 温忠麟;叶宝娟;;中介效应分析:方法和模型发展[J];心理科学进展;2014年05期

7 杨文辉;周烃;彭芳;刘海洪;;湖南省岳阳县青少年抑郁的流行病学调查[J];中国临床心理学杂志;2013年06期

8 张莉;李飞;孟软何;李芬芬;;父母受教育程度对中学生焦虑情绪影响[J];中国公共卫生;2013年08期

9 王小燕;刘盛敏;;大学生核心自我评价、社交焦虑与自我和谐的研究[J];教育教学论坛;2013年29期

10 曹望楠;常春;孙玮;孙生志;;刘宝花;;北京市15~24岁青少年饮酒情况与抑郁状态研究[J];中国健康心理学杂志;2013年05期

相关硕士学位论文 前5条

1 谢q;中学生社交焦虑保护性与危险性因素分析及其团体干预的研究[D];上海师范大学;2017年

2 蔡晓萌;郑州市省级示范中学学生抑郁症状情况与影响因素分析[D];郑州大学;2015年

3 丁姗姗;初中生社交焦虑现状及其认知行为干预研究[D];重庆师范大学;2013年

4 郁秀峰;沈阳市沈北新区某中学学生抑郁状况及相关因素研究[D];吉林大学;2012年

5 彭纯子;大学生社交焦虑的团体干预的实验研究[D];湖南师范大学;2001年



本文编号:2695446

资料下载
论文发表

本文链接:https://www.wllwen.com/jiaoyulunwen/jgkg/2695446.html


Copyright(c)文论论文网All Rights Reserved | 网站地图 |

版权申明:资料由用户f0961***提供,本站仅收录摘要或目录,作者需要删除请E-mail邮箱bigeng88@qq.co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