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主页 > 教育论文 > 教改课改论文 >

国民政府教育部西南边疆教育考察团研究(1939-1940)

发布时间:2020-06-19 17:27
【摘要】:1937年7月7日日本发动全面侵华战争后,国民政府教育部鉴于西南边疆在抗战建国中的重要性,决议组织西南边疆教育考察团,赴滇黔桂边地考察,为实施边疆教育提供根据和参考。考察团成员不仅记录了当时西南边疆诸多方面的现况,还留下了许多描述对西南边疆观感的文字,及部分检讨和反思边疆教育的研究成果,为当时国民政府施政提供参考依据,同时也为认识和研究20世纪三四十年代的西南边疆提供了重要的一手资料,对今天民族教育的推行及西南边疆的建设亦有借鉴和参考意义。除前人已讨论的筹划考察方案、物色考察团成员、筹备考察所需物资外,西南边疆教育考察团的准备工作还包括团员选拔、章则制定以及自然组生物队考察计划。考察团团员选拔是以《人选选择标准及人选预拟》中的标准来选的,最终确定的考察团成员有9人。章则准备中具体规定了宣传纲要、旅途须知事项、考察要点、考察应采取的办法、经费发放办法等。自然组生物队考察计划,主要有考察路线、调查要点和宣传纲要。考察活动分为迤南组和迤西组分别进行,迤南组由郭莲峰率领,从开远经蒙自、个旧、建水、河口、文山、广南、百色等地到宜山。迤西组由宗亮东率领,从禄丰经楚雄、下关、保山、腾冲、陇川、南坎等,又绕滇缅公路返昆转黔入桂,到宜山与迤南组汇合,1940年3月初全体返回重庆,考察历时7个多月,行程达一万六千多公里。考察团通过实地考察,了解了西南边疆的概况,针对西南边疆政治、经济、文化、教育、民族、军事、交通等方面的建议,当时多被国民政府采纳,考察团成员有些在考察后被派到西南边疆工作,为西南边疆教育的发展做出了贡献。主张语文统一、注重国语教育、强调中华民族同源、禁止传教士创造的苗文蔓延、建议少数民族学生姓氏改从普通习惯、编写教材以促进边胞融洽为指导、劝导族际通婚政策等,都是为了培养和强化西南边胞的中华民族共同体意识,促进各民族间的交往交流交融,对新时代加强中华民族共同体建设具有参考价值。《迤南组工作日记》对西南边胞少数民族语言、歌谣的记录是研究少数民族语言的重要史料;;《自然组生物考察报告》对西南边疆生物价值的揭示与利用建议,对改善民生有借鉴意义。考察团成员对西南边疆的实地考察,就他们个人而言,使他们对西南边疆的认识和研究从无到有,对西南边疆的研究,丰富、拓展了他们的研究领域,就整个学术史而言,他们加入西南边疆研究的行列,对西南边疆研究是一种推进。与几乎同时期的滇西边地考察团、国民参政会川康建设视察团、中英庚款会川康科学考察团、第一次大学生暑期边疆服务团相比,西南边疆教育考察团是国民政府教育部组织的规模较大、规格较高、比较全面且深入的一次考察活动。
【学位授予单位】:云南大学
【学位级别】:硕士
【学位授予年份】:2019
【分类号】:K265;G529

【参考文献】

相关期刊论文 前10条

1 黄行;;国家民族政策与民族语言政策[J];中国社会语言学;2015年02期

2 刘亚妮;;南京国民政府时期边疆教育探析[J];兰州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2013年01期

3 章开沅;;“百年锐于千载”——辛亥百年最好的纪念[J];决策与信息;2011年10期

4 赵宏林;;抗战时期甘肃省社会教育发展概论[J];教育评论;2010年03期

5 王建民;;中国人类学西南田野工作与著述的早期实践[J];西南民族大学学报(人文社科版);2007年12期

6 黄天华;;国民参政会川康建设期成会述论[J];四川师范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2007年02期

7 田正平;张建中;;中英庚款与民国时期的边疆教育[J];河北师范大学学报(教育科学版);2006年06期

8 马玉华;李艳;;民国时期西南地区的边疆教育研究[J];昆明师范高等专科学校学报;2006年03期

9 孙懿;;抗战时期民国政府的边疆教育政策[J];中国边疆史地研究;2005年04期

10 莫子刚;抗日战争时期贵州发展民族教育之历史考察[J];贵州民族研究;2004年02期

相关重要报纸文章 前4条

1 ;加强国家通用语言文字普及 铸牢中华民族共同体意识[N];人民政协报;2018年

2 段金生;;西南边疆教育考察团的成立[N];团结报;2013年

3 田建明;;“语言至关重要!”[N];中国民族报;2008年

4 ;中国少数民族语言一半处于消亡边缘[N];浙江日报;2006年

相关博士学位论文 前1条

1 康兆庆;抗战时期管理中英庚款董事会科研资助研究[D];山东大学;2016年

相关硕士学位论文 前3条

1 汤思媛;中国民族理论话语体系建构研究[D];宁夏大学;2018年

2 刘春艳;国民参政会川康建设视察团研究[D];吉林大学;2009年

3 张永民;抗战时期的西南边疆教育研究[D];贵州师范大学;2007年



本文编号:2721111

资料下载
论文发表

本文链接:https://www.wllwen.com/jiaoyulunwen/jgkg/2721111.html


Copyright(c)文论论文网All Rights Reserved | 网站地图 |

版权申明:资料由用户9d122***提供,本站仅收录摘要或目录,作者需要删除请E-mail邮箱bigeng88@qq.com